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0 青山不老》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0 青山不老》教案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0 青山不老》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能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对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甚少,因此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1.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相关音像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2.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感悟其含义。
    4.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重点
    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难点
    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感受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本文的作者梁衡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去了解他的故事。(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
    eq \x(\a\al(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主要外貌特征:,感人事迹:))
    2.综合卡片信息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人物+事件”的方式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感人事件,梳理主要内容。(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在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感悟奇迹
    1.引导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梳理出三个问题:
    ①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②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③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结合前两个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习。
    3.组织集体汇报交流。
    4.默读课文,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①思考,读着这段话,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②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去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引导学生聚焦一连串的数字“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交流。)
    ②联系比较:你知道“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吗?
    ③指导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也是满山遍野的绿。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这种奇迹吧!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①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 如臂如股”“劲挺”“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体会植树造林的作用;抓住老人说的话,感受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老人创造的了不起的奇迹。
    5.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被创造出来的?
    (1)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读懂大环境的险恶。
    ①抓住关键句“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如此险恶的地方”引导阅读思考: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交流一:关注关键词。如,“这是中国的晋西北”“肆虐”“怪物盘踞之地”等体会地理环境的恶劣。
    交流二:关注历史记载。如,“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等体会气候环境的可怕。
    交流三:补充视频“大风沙”,直观感受气候环境恶劣。
    ②小结: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环境:险恶”。
    (2)学习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的艰辛。
    ①抓住关键句“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引导阅读思考:院子所处的小环境是怎样的?
    交流一:关注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的生活。
    交流二:关注三个典型事例——五位老汉离世、老伴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享福遭拒。
    ②展开想象:他还会遇到哪些难事?
    ③小结: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小环境:艰辛”。
    6.创设语境,感悟精神。
    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想对老人说呢?
    四、交流研讨,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引导学生聚焦课文最后一句话。
    3.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课件出示: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觉得“不会老”指什么?
    ①结合文中描写青山的句子,抓语句谈体会:不老的是青山,因为山上的树,会越来越多,年年长大,常青常绿。
    ②结合以前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对比谈体会:山沟前后变化,看出如今青山的环境是越来越好,是不会老的。
    (2)问题:这青山上的绿树,这绿色的奇迹,又是谁,凭着什么创造的呢?
    ①老人凭着自己的双手,更是凭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创造的。
    ②老人凭着要造福子孙后代坚定的信念等。
    4.小结:青山不老,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是永恒的,代代常绿。更是老人无私奉献和造福后代的精神永存。(板书:无私奉献、造福后代)
    五、撰写颁奖词,升华情感,课外延伸
    1.出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颁给杨善洲老人的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1)读一读,这段颁奖词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组织汇报交流分享。
    2.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本课的山野老农写一段颁奖词。
    3.搜集植树造林感人事迹读一读。
    青山不老
    eq \a\vs4\al(奇迹) eq \b\lc\{\rc\}(\a\vs4\al\c1(大环境 恶劣,小环境 艰辛)) eq \a\vs4\al(无私奉献 造福后代)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共8页。

    语文20* 青山不老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20* 青山不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自读课文,感悟“奇迹”,奇迹背后,再造奇迹,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