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多媒体呈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适用范围及种类。
【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呈现】
思考:根据视频判断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点拨: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若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则构成犯罪。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四、探究新知
(一)违法无小事
活动1 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呈现】看教材P52·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问题:(1)我国制定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2)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要求: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多媒体呈现】 结论1.刑法
(1)作用: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2)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活动2 案例探究 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看教材P53及材料·试对比分析两种行为
要求:认真阅读,仔细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教师小结: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行政制裁(拘留和罚款),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属于犯罪行为。
结论: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①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②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活动3 探究分享
.★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分享,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 ①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②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
活动4 探究分享
探究分享: 思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具有什么意义?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分享,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教师小结: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活动5看教材P55探究与分享·说说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教师小结:漫画中未成年人从沾染不良习气等不良行为开始,不知悔改最后发展到犯罪,沦落为犯罪分子,我们可以看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名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不要犯罪)?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活动6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刑法规定的罪与罚,明白了小错不改,就有可能发展成大错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预防犯罪,我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活动6随堂训练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课堂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