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活细胞同生物一样,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神经细胞中的核仁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B.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内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C. 衰老的细胞内仍有基因在表达
    D. 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2. 峨眉山的精灵——藏猕猴,以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的亲近关系成为了峨眉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藏猕猴的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与性染色体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C. 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其细胞中一定不含X染色体
    D. 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其细胞中一定不含Y染色体
    3.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2022年4月,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全国农技中心承办的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实现了“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线上共用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DNA指纹是指DNA的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
    B. 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应用利用了DNA的特异性
    C. 同一农作物不同细胞的DNA指纹图形是不同的
    D. DNA指纹库平台主要直接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在人体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种细胞,其中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形成过程经历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 成熟红细胞因无细胞核,所以其凋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C.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图中三种红细胞均不具有全能性
    D.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状,原因是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丢失了
    5. 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参与细胞自噬的原因是它可以合成大量的水解酶
    B. 某种条件下,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物质和能量
    C. 细胞自噬时,溶酶体只能水解细胞自身结构,不能清除入侵细胞的微生物
    D. 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中溶酶体因缺少能量,不会降解任何细胞结构
    6. 成都市动物园里,某种动物的长毛(B)对短毛(b)为显性,毛色黑色(D)对毛色灰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长毛黑色∶长毛灰色∶短毛黑色∶短毛灰色=1∶1∶1∶1。由此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 BbDDB. BbddC. bbDdD. bbdd
    7. 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图为一只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果蝇的基因全在染色体上
    B. 朱红眼基因、粗糙眼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为一对等位基因
    C. 减数分裂联会时,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发生交叉互换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基因A、T、r、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8. 有丝分裂指数是指某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占其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常用来确定群体中细胞的分裂状况。研究发现,微管蛋白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物质X能够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比正常细胞高
    B. 物质X使细胞分裂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C. 物质X处理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不会改变
    D.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一般选有丝分裂指数低的材料
    9. 如图为人类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Ⅰ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Ⅲ区段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化病基因位于Ⅰ区段,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B. 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区段,男女患病概率不同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Ⅲ区段,则患者全为男性
    D. 位于Ⅰ、Ⅱ、Ⅲ区段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10.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科研人员在观察大熊猫的细胞时,发现其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下列现象不确定该细胞发生减数分裂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B. 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
    C.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D.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11. 今年我国科研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技术成功治愈糖尿病,这是世界首例,是我国的骄傲。下图甲是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过程①以胰岛素基因的任意一条链为模板来合成mRNA
    B. 图甲中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C. 图乙中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
    D. 由图乙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UGA
    12. 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通过严谨的科学思维、巧妙的科学方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DNA
    B. 艾弗里的实验利用加法原理,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13. 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b、d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均不同
    B.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不会自主发生e、d过程
    C. 大熊猫体内,b过程均在细胞核中进行,c过程均在细胞质中进行
    D. 峨眉山珍稀植物黄木兰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发生a过程,而叶肉细胞往往不发生该过程
    14. 某种动物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多肽,再剪切成多个多肽链,该病毒RNA能利用这些剪切后形成的酶完成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的RNA直接指导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翻译、加工等过程
    B. 酶多肽的氨基酸数目小于该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
    C. 该病毒的复制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只有T-A、C-G、A-T、G-C
    D. 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场所、能量等
    15.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抗菌机制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抗生素所影响的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
    B. 三种抗生素所影响的过程都直接参与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 环丙沙星通过作用于细菌有丝分裂的间期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D. 红霉素、利福平分别通过抑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16. 生物学中氢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下列与氢键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分子碱基间不能形成氢键
    B. 水分子之间不能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C. DNA复制过程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 氨基酸分子间氢键的断裂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7. 在雌性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细胞中会有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由这个祖先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细胞中该X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分子机制之一与XIC位点中的一个关键基因—XIST有关(如图所示),活性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高度甲基化,而失活的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是去甲基化的,其转录出来的RNA与失活的X染色体结合抑制其它基因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基化促进了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
    B. XIST基因的转录产物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是在细胞核中与X染色体结合
    C. HPRT基因的转录产物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翻译出多种蛋白质
    D. 两条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表达情况不同是因为两个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18. 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为了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红眼雄性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性果蝇杂交,然后统计子一代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结果为红眼∶白眼=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还不能确定W和w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需要对后代进行更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下列统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统计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1,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B. 统计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2,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C. 统计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1,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D. 统计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白眼果蝇全为雄性,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19. 作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下列与DNA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碱基G、C不是由氢键直接相连的
    B. 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每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DNA的结构稳定性和准确复制的能力是其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基础
    D. DNA分子中G与C配对,A与T配对,故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嘌呤与嘧啶数量一定相等
    20. 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下图甲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乙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图,其中乙酶缺陷GSD病为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7/16
    C. 若②是GSD病患者,则不可能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
    D. 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202
    21.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这种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两种基因在家鸽的视网膜细胞中能共同表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鸽的所有体细胞都含有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并表达
    B. 若这两种基因失去功能,家鸽可能会丧失对磁场方向的感知能力
    C. 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出这两种蛋白质的基本过程是转录和翻译
    D. 这两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有mRNA、tRNA、rRNA的参与
    22. 在农业生产中,常通过遗传改良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下图是研究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其中①②③为方案一,①④⑤为方案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过程③单倍体育种时常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B. 方案一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方案二以基因重组为原理
    C. 与方案二比,方案一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过程⑤通过连续自交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小麦
    23. 经初步统计,我国主要遗传病总发病率为22%,其中染色体病约占0.5%,单基因遗传病约占3.5%,多基因遗传病占18%。下列与遗传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伴X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血友病、红绿色盲具有交叉遗传特点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24. 低温诱导促使某些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低温会使拟南芥FLC基因(开花抑制基因)中某区域组蛋白发生去乙酰化,影响FLC基因的表达,此后植物就保持“春化记忆”直到温度适宜开花,但子代种子在胚胎发育时该春化记忆又被擦除。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春化作用会改变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B. 春化作用通过抑制FLC基因表达来解除其对开花过程的抑制
    C. 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子代
    D. 种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FLC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变低
    25. 木芙蓉作为成都的市花,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四川大学的研究者为了探讨木芙蓉品种及近源种的进化特征等,选择了某杂交组合种3个木芙蓉栽培品种进行基因测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木芙蓉进行基因测序并与近源种基因比对,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
    B.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这证明了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C. 木芙蓉细胞内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 四川阿坝州的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其体细胞中含44条染色体。下图甲为其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的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乙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细胞可同时出现在川金丝猴的________(填“睾丸”或“卵巢”)内,细胞A、B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区间。
    (2)图甲B细胞所示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X和________。川金丝猴的A、a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否自由组合,为什么?________。
    (3)与川金丝猴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__。精原细胞在性成熟后部分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部分细胞可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精原细胞,决定其增殖方式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填“基因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7. 蜀葵(、雌雄同株)原产于中国四川,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蜀葵叶常见有掌状和波状菱形叶两种,由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花瓣的颜色常见紫红色和粉白色两种,由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用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人工传粉给波状菱形叶花瓣粉白色植株,F1表型及其比例为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掌状叶花瓣粉白色=1∶1。F1中花瓣粉白色植株自交,F2表型及其比例为花瓣粉白色∶花瓣紫红色=3∶1。
    (1)蜀葵体细胞内有38条染色体,若对蜀葵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由亲本杂交得到的F1表型及其比例可推测出蜀葵叶中掌状对波状菱形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由于F1花瓣粉白色植株自交后出现了_______现象,故可知粉白色对紫红色为显性。
    (3)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F1的基因型为_______。
    (4)为探究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中控制叶形状的基因和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让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测交,该方法是否可行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蜀葵中存在3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其他18对同源染色体均成对存在的变异植株。变异植株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三条3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到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类型配子均可育。则该变异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变异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条染色体。
    28.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细胞衰老的假说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端粒学说认为,随着细胞不断地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地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下图是端粒酶作用及端粒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细胞衰老的特点有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
    (2)已知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特殊序列,保护端粒内侧的正常DNA不被损伤。端粒酶能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端粒,请据图分析,端粒酶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其作用机制是:端粒酶以自身的_______为模板,按照_______原则,指导端粒DNA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缩短的端粒。
    (3)若图中A处方框中的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___个。若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另一条链未改变,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
    29. 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两个亚种,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两者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物种,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大熊猫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请回答:
    (1)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种形态差异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经过________的结果,可通过________来判断二者是否是同一物种。
    (2)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某调查团队对四川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为DD和dd的大熊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大熊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的结果。
    (4)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________(填“大熊猫”或“小熊猫”)的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虽然小熊猫和大熊猫均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但小熊猫的生境范围比大熊猫更广,这说明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________性。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抑制核糖体肽链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广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活细胞同生物一样,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神经细胞中的核仁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B.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内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C. 衰老的细胞内仍有基因在表达
    D. 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 、人体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核仁不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A错误;
    B、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内也会发生细胞凋亡,例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就有细胞凋亡的参与,B错误;
    C 、衰老的细胞内仍有基因在表达,以维持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C正确;
    D 、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的被动死亡,对生物体有害;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有利,二者不是同义词,D错误。
    故选C。
    2. 峨眉山的精灵——藏猕猴,以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的亲近关系成为了峨眉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藏猕猴的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与性染色体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C. 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其细胞中一定不含X染色体
    D. 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其细胞中一定不含Y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雄性会产生含 X 染色体和含 Y 染色体的两种精子,而雌性只会产生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
    【详解】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存在 Y 染色体,因为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的,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 ,A正确;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 Y 染色体,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X 和 Y 染色体分离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只含 Y 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就会出现两条 Y 染色体,B正确;
    C、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其细胞中可能含 X 染色体,也可能含 Y 染色体,C错误;
    D、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其细胞中一定不含 Y 染色体,因为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D正确。
    故选C。
    3.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2022年4月,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全国农技中心承办的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实现了“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线上共用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DNA指纹是指DNA的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
    B. 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应用利用了DNA的特异性
    C. 同一农作物不同细胞的DNA指纹图形是不同的
    D. DNA指纹库平台主要直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的DNA中。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序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
    【详解】A、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应用利用了DNA的特异性,B正确;
    C、同一农作物不同细胞都经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它们的DNA指纹图形是相同的,C错误;
    D、依题意,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上线运行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无法直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D错误。
    故选B。
    4. 在人体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种细胞,其中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形成过程经历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 成熟红细胞因无细胞核,所以其凋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C.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图中三种红细胞均不具有全能性
    D.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状,原因是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丢失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成熟红细胞的形成过程确实经历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这一过程始于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原始红细胞。随后,这些原始红细胞会经历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先分裂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粒细胞,最后晚幼粒细胞脱核成为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前已经表达产生相关凋亡蛋白,在细胞核被排出后其实已经开始了细胞凋亡,并不是衰老后才控制凋亡,因此其凋亡受基因控制,B错误;
    C、细胞全能性指的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幼红细胞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致病机理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T、A碱基对被C、G碱基对替换,进而使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血红蛋白结构改变,红细胞的形态由两面凹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红细胞功能改变,D错误。
    5. 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参与细胞自噬的原因是它可以合成大量的水解酶
    B. 某种条件下,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C. 细胞自噬时,溶酶体只能水解细胞自身结构,不能清除入侵细胞的微生物
    D. 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中溶酶体因缺少能量,不会降解任何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简单的来说就是细胞将细胞内损坏、衰老、死亡的细胞器分解掉的过程。生物学意义: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一样,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参与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多种过程。
    【详解】A、溶酶体不能合成大量的水解酶,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某种条件下,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从而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C、细胞自噬时,溶酶体不仅能水解细胞自身结构,也能清除入侵细胞的微生物,C错误;
    D 、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中,溶酶体会降解相应的细胞结构来提供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B。
    6. 成都市动物园里,某种动物的长毛(B)对短毛(b)为显性,毛色黑色(D)对毛色灰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长毛黑色∶长毛灰色∶短毛黑色∶短毛灰色=1∶1∶1∶1。由此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 BbDDB. BbddC. bbDdD. bbdd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由题意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看长毛和短毛这对相对性状,后代长毛∶短毛=1∶1,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属于测交类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灰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灰色=1∶1,也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其中一个亲本基因型为Bbdd,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Dd,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图为一只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果蝇的基因全在染色体上
    B. 朱红眼基因、粗糙眼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为一对等位基因
    C. 减数分裂联会时,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发生交叉互换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基因A、T、r、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等位基因一般成对存在。 在遗传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同时又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比如,杂合子(如 Aa)在形成配子时,A 和 a 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A 、果蝇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但果蝇的基因不全都在染色体上,还有些基因在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A 错误;
    B、朱红眼基因、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是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 B 错误;
    C、交叉互换一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中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基因一般不会发生交叉互换,C 错误;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中基因 A、T、r、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D。
    8. 有丝分裂指数是指某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占其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常用来确定群体中细胞的分裂状况。研究发现,微管蛋白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物质X能够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比正常细胞高
    B. 物质X使细胞分裂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C. 物质X处理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不会改变
    D.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一般选有丝分裂指数低的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详解】A、分析题意,有丝分裂指数是指某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占其总细胞数的百分比,由于癌细胞群体增殖速度快,有丝分裂指数较正常细胞高,A正确;
    B、分析题意,微管蛋白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物质X能够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纺锤体的形成时期是前期,故物质X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使细胞停留在分裂前期,B错误;
    C、物质X能够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细胞周期的前期,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无法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有丝分裂指数是指某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占其总细胞数的百分比,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一般选有丝分裂指数高的材料,D错误。
    故选A。
    9. 如图为人类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Ⅰ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Ⅲ区段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化病基因位于Ⅰ区段,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B. 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区段,男女患病概率不同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Ⅲ区段,则患者全为男性
    D. 位于Ⅰ、Ⅱ、Ⅲ区段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态有差异。Ⅱ、Ⅲ为非同源区段,说明在Ⅱ上存在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在Ⅲ上存在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Ⅰ为同源区段,在X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在Y染色体也有对应的基因。
    【详解】A、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A错误;
    B、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上,属于伴X隐性遗传,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女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儿子,则儿子一定患病,而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但女儿不一定患病,故男女患病概率不同,B正确;
    C、Ⅲ区段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该部位基因表现为限雄遗传,只有男患者患病,C正确;
    D、性染色体包括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无论哪个区段所包含的基因,都能表现出遗传与性别相关联,D正确。
    故选A。
    10.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科研人员在观察大熊猫的细胞时,发现其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下列现象不确定该细胞发生减数分裂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B. 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
    C.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D.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此利用该现象可以确定该细胞发生减数分裂,A错误;
    B、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此时细胞的染色体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可推知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即发生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可利用该现象确定该细胞发生减数分裂,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利用该现象可以确定该细胞发生减数分裂,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利用该现象不能确定该细胞发生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D。
    11. 今年我国科研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技术成功治愈糖尿病,这是世界首例,是我国的骄傲。下图甲是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过程①以胰岛素基因的任意一条链为模板来合成mRNA
    B. 图甲中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C. 图乙中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
    D. 由图乙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UGA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作翻译。
    【详解】A、分析图可知,过程①为转录,只能以胰岛素基因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A错误;
    B、过程②为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
    C、分析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由左向右移动,C错误;
    D、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样的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分析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由左向右移动,苏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ACU,D错误。
    故选B。
    12. 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通过严谨的科学思维、巧妙的科学方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DNA
    B. 艾弗里的实验利用加法原理,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即通过逐步加入不同的酶一一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b、d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均不同
    B.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不会自主发生e、d过程
    C. 大熊猫体内,b过程均在细胞核中进行,c过程均在细胞质中进行
    D. 峨眉山珍稀植物黄木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发生a过程,而叶肉细胞往往不发生该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DN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原料是氨基酸。a过程表示DNA的复制,b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d是逆转录,所需的酶是逆转录酶,c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需要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等的参与,e是RNA复制。
    【详解】A、图中 b 过程(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原料是核糖核苷酸;d 过程(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二者所需的酶和原料均不同,A正确;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不会自主发生 e (RNA 自我复制)、d (逆转录)过程,B正确;
    C、大熊猫体内,b 过程(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但线粒体也能进行,c 过程(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C错误;
    D 、峨眉山珍稀植物黄木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发生 a 过程(DNA 复制),而叶肉细胞高度分化,往往不发生该过程,D正确。
    故选C。
    14. 某种动物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多肽,再剪切成多个多肽链,该病毒RNA能利用这些剪切后形成的酶完成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的RNA直接指导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翻译、加工等过程
    B. 酶多肽的氨基酸数目小于该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
    C. 该病毒的复制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只有T-A、C-G、A-T、G-C
    D. 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场所、能量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根据题意,该动物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多肽,说明酶多肽的合成是以病毒的RNA为模板直接翻译形成的,A错误;
    B、由于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酶多肽的氨基酸数目小于该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B正确;
    C、该病毒是单链RNA,其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RNA之间,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包括A-U、C-G,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等,但模板是由病毒本身提供的,D错误。
    故选B。
    15.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抗菌机制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抗生素所影响的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
    B. 三种抗生素所影响的过程都直接参与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 环丙沙星通过作用于细菌有丝分裂的间期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D. 红霉素、利福平分别通过抑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红霉素能抑制核糖体肽链的合成,抑制翻译过程;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利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转录过程。
    【详解】A、三种抗生素所影响翻译、DNA复制、转录过程,三者都属于中心法则,A正确;
    B、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三种抗生素所影响翻译、DNA复制、转录过程,并没有直接参与参与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错误;
    C、环丙沙星抑制的是DNA复制过程,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红霉素通过抑制翻译过程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利福平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抑制细菌的生长,D错误。
    故选A。
    16. 生物学中氢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下列与氢键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分子碱基间不能形成氢键
    B. 水分子之间不能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C. DNA复制过程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 氨基酸分子间氢键的断裂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氢键通常是物质在液态时形成的,但形成后有时也能继续存在于某些晶态甚至气态物质之中。能够形成氢键的物质是很多的,如水、水合物、氨合物、无机酸和某些有机化合物。氢键的存在,影响到物质的某些性质。
    【详解】A、tRNA的部分双链区的碱基也由氢键连接,A错误;
    B、水分子间的氢键不断地断裂与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维持,B错误;
    C、DNA的复制伴随着氢键的断裂(解螺旋时)与形成(子链形成时),C正确;
    D、氨基酸分子间氢键的断裂,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C。
    17. 在雌性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细胞中会有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由这个祖先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细胞中该X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分子机制之一与XIC位点中的一个关键基因—XIST有关(如图所示),活性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高度甲基化,而失活的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是去甲基化的,其转录出来的RNA与失活的X染色体结合抑制其它基因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基化促进了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
    B. XIST基因的转录产物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是在细胞核中与X染色体结合
    C. HPRT基因的转录产物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翻译出多种蛋白质
    D. 两条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表达情况不同是因为两个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 它是指在 DNA 分子或某些蛋白质上添加甲基(-CH₃)基团的过程。 在 DNA 甲基化中,通常是在胞嘧啶(C)的 5 位碳原子上添加甲基,形成 5-甲基胞嘧啶。DNA 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当某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时,往往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导致基因表达沉默或表达水平降低。
    【详解】A、甲基化抑制了 X 染色体上 XIST 基因的表达,而非促进,A错误;
    B、XIST基因转录出来的RNA会滞留在细胞核内与失活的X染色体结合,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正确;
    C、HPRT转录出来的mRNA进入细胞质后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相同,C错误;
    D、两条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表达情况不同是因为活性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高度甲基化,无法转录出对应的RNA;而失活的X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是去甲基化的,能够进行转录,D错误。
    故选B。
    18. 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为了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红眼雄性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性果蝇杂交,然后统计子一代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结果为红眼∶白眼=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还不能确定W和w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需要对后代进行更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下列统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统计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1,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B. 统计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2,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C. 统计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1,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D. 统计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白眼果蝇全为雄性,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详解】A、统计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当W和w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由子一代果蝇红眼∶白眼=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均为Ww,子一代红眼果蝇中雌雄性别比为1∶1;当W和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由子一代果蝇红眼∶白眼=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XWXw和XWY,子一代红眼果蝇中雌雄性别比为2∶1,因此如果子一代中红眼果蝇雌雄性别比为1∶1,可确定W和w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统计子一代中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雌雄性别比为2∶1,则W和w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统计子一代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由A分析可知,当W和w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均为Ww,则子一代中白眼果蝇(基因型为ww)雌雄性别比为1∶1;当W和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为XWXw和XWY,子一代白眼果蝇全为雄性(基因型为XwY),因此统计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雌雄性别比为1∶1,则可确定W和w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
    D、由A分析可知,统计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如果白眼果蝇全为雄性,则可确定W和w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19. 作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下列与DNA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碱基G、C不是由氢键直接相连的
    B. 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每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DNA的结构稳定性和准确复制的能力是其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基础
    D. DNA分子中G与C配对,A与T配对,故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嘌呤与嘧啶数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是一个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详解】A、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G、C是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的,不是由氢键链接,A正确;
    B、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每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
    C、DNA的结构稳定性和准确复制的能力,保证能将遗传物质将却的遗传给下一代,是其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基础,C正确;
    D、DNA分子中G与C配对,A与T配对,每个DNA分子嘌呤与嘧啶数量一定相等,但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D。
    20. 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下图甲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乙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图,其中乙酶缺陷GSD病为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7/16
    C. 若②是GSD病患者,则不可能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
    D. 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20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图甲是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其中乙和丙酶功能缺陷会导致葡萄糖含量降低;由图乙判断甲酶缺陷GSD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丙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
    【详解】A、据题意和图甲分析可知,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由此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由图乙可判断甲酶缺陷GSD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①是甲酶缺陷GSD患者,同时又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则可设①基因型是aaXbY,双亲的是AaXBY、AaXBXb,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3/4=9/16,B错误;
    C、乙、丙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丙酶缺陷GSD病女性患者生出正常儿子,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知乙酶缺陷GSD病是伴性遗传,故乙酶缺陷GSD病为伴X隐性遗传,②是女性双亲均正常,则②一定不是乙酶缺陷GSD病,若②是GSD病患者,则可能是丙酶功能缺陷导致的,C正确;
    D、丙酶缺陷GSD病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③的父亲基因型是Dd,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d配子的概率是1/100,D配子的概率是99/100,因为母亲是正常的,则母亲可能得基因型是Dd、DD,两者比例为(2×1/100×99/100):(99/100×99/100)=2:99,其中Dd的概率是2/101,DD是99/101,故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4×2/101=1/202,D正确。
    故选B。
    21.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这种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两种基因在家鸽的视网膜细胞中能共同表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鸽的所有体细胞都含有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并表达
    B. 若这两种基因失去功能,家鸽可能会丧失对磁场方向的感知能力
    C. 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出这两种蛋白质的基本过程是转录和翻译
    D. 这两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有mRNA、tRNA、rRNA的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并不是所有家鸽体细胞中这两种基因都一定会表达,A错误;
    B、由于这两种蛋白质形成的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能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因此如果这两种基因失去功能,家鸽会在飞行中迷失方向,B正确;
    C、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出这两种蛋白质的基本过程是转录和翻译,C正确;
    D、这两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有mRNA、tRNA、rRNA的参与,D正确。
    故选A。
    22. 在农业生产中,常通过遗传改良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下图是研究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其中①②③为方案一,①④⑤为方案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过程③单倍体育种时常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B. 方案一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方案二以基因重组为原理
    C. 与方案二比,方案一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过程⑤通过连续自交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小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③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过程。
    【详解】A、过程③由单倍体得到二倍体,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所以没有种子,故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
    B、①②③为方案一,表示单倍体育种,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①④⑤为方案二,表示杂交育种,以基因重组为原理,B正确;
    C、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过程④只能得到ddT_,既存在纯合子,也存在杂合子,因此需要通过⑤连续自交淘汰杂合子,获得新品种(ddTT),D正确;
    故选A。
    23. 经初步统计,我国主要遗传病总发病率为22%,其中染色体病约占0.5%,单基因遗传病约占3.5%,多基因遗传病占18%。下列与遗传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伴X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血友病、红绿色盲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伴X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调查,B错误;
    C、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家系中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C正确;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不是多了 1 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仍是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24. 低温诱导促使某些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低温会使拟南芥FLC基因(开花抑制基因)中某区域组蛋白发生去乙酰化,影响FLC基因的表达,此后植物就保持“春化记忆”直到温度适宜开花,但子代种子在胚胎发育时该春化记忆又被擦除。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春化作用会改变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B. 春化作用通过抑制FLC基因表达来解除其对开花过程的抑制
    C. 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子代
    D. 种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FLC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变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FLC基因是抑制拟南芥开花的基因,低温处理后植物就保持“春化记忆”直到温度适宜开花。
    【详解】A、组蛋白去乙酰化会通过影响RNA聚合酶的结合而影响基因表达,A错误;
    B、依题意可知春化作用促进植物开花,拟南芥FLC基因为开花抑制基因,故春化作用会抑制FLC基因表达,B正确;
    C、子代种子在胚胎发育时该春化记忆又被擦除,说明组蛋白的去乙酰化能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子代,只是胚胎发育时被擦除,C错误;
    D、春化过程发生FLC基因组蛋白去乙酰化,故种子在胚胎发育春化记忆被擦除时,FLC基因组蛋白乙酰化变高,D错误。
    故选B。
    25. 木芙蓉作为成都的市花,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四川大学的研究者为了探讨木芙蓉品种及近源种的进化特征等,选择了某杂交组合种3个木芙蓉栽培品种进行基因测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木芙蓉进行基因测序并与近源种基因比对,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
    B.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这证明了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C. 木芙蓉细胞内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详解】A、对木芙蓉进行基因测序并与近源种基因比对,属于分子生物学证据,A错误;
    B、并不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如被动运输,B错误;
    C、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可以通过化石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 四川阿坝州的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其体细胞中含44条染色体。下图甲为其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的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乙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细胞可同时出现在川金丝猴的________(填“睾丸”或“卵巢”)内,细胞A、B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区间。
    (2)图甲B细胞所示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X和________。川金丝猴的A、a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否自由组合,为什么?________。
    (3)与川金丝猴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__。精原细胞在性成熟后部分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部分细胞可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精原细胞,决定其增殖方式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填“基因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1) ①. 睾丸 ②. DE、BC
    (2) ①. aX、aY ②. 可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3) ①. 中心体、核糖体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
    图甲:据图甲A可知,细胞中染色体着丝发生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故A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且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图乙:据图可知,AB段染色体上DNA数加倍,细胞内发生DNA的复制。CD段染色体上DNA数由2变为1,细胞中发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甲中A细胞移向细胞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只含1个DNA分子,对应图乙中的DE段。B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进行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乙中的BC段。且B细胞的细胞质发生均分,据此可知,该细胞来自雄性个体。综合以上分析,图甲中A、B细胞可同时出现在川金丝猴的睾丸内。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图甲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所含的基因情况是Aa、aa。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细胞所示分裂完成后,若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X和同说明含基因Aa的染色体与X染色体组合,则含aa的染色体与Y组合。因此,图甲B细胞所示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除了AX外,还有aX、aY。据图可知,基因A/a位于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为常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因此,川金丝猴的A、a基因可以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3详解】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要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中心体无膜结构。细胞分裂过程要合成大量相关蛋白质,要核糖体参与,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因此,与川金丝猴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中心体、核糖体。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还是进行减数分裂,取决于精原细胞的功能。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7. 蜀葵(、雌雄同株)原产于中国四川,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蜀葵叶常见有掌状和波状菱形叶两种,由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花瓣的颜色常见紫红色和粉白色两种,由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用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人工传粉给波状菱形叶花瓣粉白色植株,F1表型及其比例为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掌状叶花瓣粉白色=1∶1。F1中花瓣粉白色植株自交,F2表型及其比例为花瓣粉白色∶花瓣紫红色=3∶1。
    (1)蜀葵体细胞内有38条染色体,若对蜀葵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由亲本杂交得到的F1表型及其比例可推测出蜀葵叶中掌状对波状菱形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由于F1花瓣粉白色植株自交后出现了_______现象,故可知粉白色对紫红色为显性。
    (3)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F1的基因型为_______。
    (4)为探究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中控制叶形状的基因和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让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测交,该方法是否可行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蜀葵中存在3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其他18对同源染色体均成对存在的变异植株。变异植株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三条3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到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类型配子均可育。则该变异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变异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1)19 (2) ①. 显性 ②. 性状分离
    (3) ①. AAbb、aaBb ②. Aabb、AaBb
    (4) ①. 不可行 ②. 不管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中控制叶形状的基因和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都是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波状菱形叶花瓣紫红色=1∶1
    (5) ①. 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 ②. 20
    【解析】
    【分析】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性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小问1详解】
    依题意,蜀葵属于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又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为38条,若对蜀葵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19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小问2详解】
    依题意,掌状叶植株与波状菱形叶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掌状叶,可推断掌状叶相对波状菱形叶为显性。F1中花瓣粉白色植株自交,F2表型及其比例为花瓣粉白色∶花瓣紫红色=3∶1,该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现象。由性状分离现象可推断花瓣粉白色相对花瓣紫红色为显性。
    【小问3详解】
    依题意,单独考虑叶形,掌状叶植株与波状菱形叶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掌状叶,可推断掌状叶相对波状菱形叶为显性,则亲本基因型为AA、aa,F1的基因型是Aa;单独考虑花瓣颜色,F1中花瓣粉白色植株自交,F2表型及其比例为花瓣粉白色∶花瓣紫红色=3∶1,则可推断F1粉白色花瓣为显性,且基因型为Bb,紫色花瓣为隐性,基因型为bb。结合亲本表型及F1表型和比例,可推断亲本基因型是Bb、bb。综合以上分析,亲本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波状菱形叶花瓣粉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F1中掌状叶花瓣紫红色的基因型是Aabb,掌状叶花瓣粉白色植株的基因是AaBb。
    【小问4详解】
    不管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Aabb)中控制叶形状的基因和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植株(Aabb)进行测交(另一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表型及比例都是掌状叶花瓣紫红色∶波状菱形叶花瓣紫红色=1∶1,无法确定控制叶形状的基因和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5详解】
    依题意,蜀葵是二倍体植物,但其3号染色体有三条,说明3号染色体数多了一条,发生了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成对的18对同源染色体均分到不同的细胞,每个成熟生殖细胞中含18条染色体。3号染色体有三条,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到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则使得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有的3号染色体有1条或2条两种情况。因此,最终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9或20条,最多为20条。
    28.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细胞衰老的假说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端粒学说认为,随着细胞不断地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地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下图是端粒酶作用及端粒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细胞衰老的特点有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
    (2)已知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特殊序列,保护端粒内侧的正常DNA不被损伤。端粒酶能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端粒,请据图分析,端粒酶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其作用机制是:端粒酶以自身的_______为模板,按照_______原则,指导端粒DNA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缩短的端粒。
    (3)若图中A处方框中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___个。若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另一条链未改变,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
    【答案】(1)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回答两点即可)
    (2) ①. RNA和蛋白质 ②. RNA ③. 碱基互补配对
    (3) ①. 15 ②. 一半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
    【小问1详解】
    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细胞衰老的特点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端粒酶相当于一种逆转录酶, 成分是RNA和蛋白质,能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端粒。据此推测端粒酶的作用机制是以自身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修复缩短的端粒。根据癌细胞可不断增殖的特点推测,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高,可不断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端粒来维持其分裂能力。
    【小问3详解】
    方框中DNA片段含腺嘌呤5个,连续复制两次,形成4个DNA,需要消耗腺嘌呤个数为(4-1)×5=15个;若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另一条链未改变,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以异常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全为异常,因此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占DNA分子总数的一半。
    29. 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两个亚种,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两者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大熊猫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请回答:
    (1)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种形态差异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经过________的结果,可通过________来判断二者是否是同一物种。
    (2)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某调查团队对四川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为DD和dd的大熊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大熊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的结果。
    (4)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________(填“大熊猫”或“小熊猫”)的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虽然小熊猫和大熊猫均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但小熊猫的生境范围比大熊猫更广,这说明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________性。
    【答案】(1) ①. 自然选择 ②. 是否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2) ①. 基因库 ②. 否 ③.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3) ①. 物种多样性 ②. 协同进化
    (4) ①. 小熊猫 ②. 相对性
    【解析】
    【分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释: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1详解】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遗传物质的不同导致的,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表型变化。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种形态差异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一物种”指的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具有生育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可通过是否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来判断二者是否是同一物种。
    【小问2详解】
    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某调查团队对四川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大熊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10% + 1/2 × (1 - 10% - 70%) = 20%,d 的基因频率为 80%。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大熊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4% + 1/2 × (1 - 4% - 64%) = 20%。在这一年中,该大熊猫野生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理由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小问3详解】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形式的丰富多样,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4详解】
    “收割理论”是由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从而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小熊猫的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虽然小熊猫和大熊猫均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但小熊猫的生境范围比大熊猫更广,这说明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相对性。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抑制核糖体肽链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