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期中]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期中]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语文][期中]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语文][期中]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期中]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史记》《汉书》第九,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语文世界,缤纷多彩。鲁迅先生带我们走进赵庄看社戏,那宛转悠扬的横笛,使我们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它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刘成章先生带我们感受气势磅礴的腰鼓声,那腰鼓使冰冷的世界立刻变得zà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从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到秋风xiā瑟、昆虫xiā声匿迹乃至寒冬的风雪载途,这样周而复始的春夏秋冬中饱含着深䆳的学问……沉浸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忘却烦恼,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zà páng zàiB.zǎ páng zài
    C.zǎ bàng zǎiD.zà bàng zǎi
    (2)根据文段中注音依次选用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躁 箫 消B.燥 萧 消
    C.燥 萧 销D.躁 箫 销
    【答案】(1)B (2)C
    【解析】
    (1)本题考查加点字读音。
    蕴藻:yùn zǎ,一种水草名。
    磅礴:páng bó,形容词,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意思是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选汉字。
    燥热:zà rè,指炎热不湿润;形容热得难受。
    萧瑟:xiā sè,意思是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销声匿迹:xiā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故恰当的字依次为:燥、萧、销。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答案】①关关雎鸠 ②蒹葭苍苍 ③青青子佩 ④悠悠我思 ⑤黄发垂髫 ⑥并怡然自乐 ⑦坐观垂钓者 ⑧徒有羡鱼情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六义”。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其文与韩愈齐名,二人并称“韩柳”。《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C.《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的微雕大师王毅,他是江苏常熟人。
    D.《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说法有误陶渊明是东晋诗人、文学家,而非“东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务院要求,各地学校要调查处置、及时发现校园欺凌事件,维护校园安全。
    B.《标准中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
    C.吴伯箫《灯笼》结尾处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
    D.通过扫描技术,考古人员推测海昏侯墓竹简中存在失传已久的《齐论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有语病。语序不当,在句子中,“调查处置”和“及时发现”的顺序应该调换;
    B.有语病。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对象”或“为……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
    C.有语病。成分残缺,应在“马前卒””后增添“的决心”。
    5.我市某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为使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收获,班级拟开设“学古诗,抒情怀”专栏。请你设计一个栏目,并写出相应的诗句。
    示例:栏目:壮志抒怀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栏目:______ 诗句:___________
    (2)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富有诗意的古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完成表格。
    示例:我的座右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出自李白的诗——《行路难(其一)》,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我常常以此勉励自己不要被困难吓倒,要不断克服困难,永远积极向上。
    我的座右铭:__________________
    它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此勉励自己:___________
    (3)活动中将举行“古诗词吟诵”比赛,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担任主持人,你准备用怎样的开场白,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
    【答案】(1)①爱国豪情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2)①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陆游的诗——《游山西村》。
    ③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红间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④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任何目标的追求都要坚持不懈,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逆境的后面往往蕴含着希望和机会。
    (3)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许多诗句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古诗词吟诵”比赛,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天地,展示真我风采。(我宣布比赛现在开始。)
    【解析】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为“学古诗,抒情怀”专栏设计一个栏目,并写出与该栏目主题相符的诗句。答题指导:(1)理解专栏主题:首先,要深入理解“学古诗,抒情怀”这一专栏的主题。这个专栏旨在通过学习古诗,体验和表达各种情感和情怀。因此,设计的栏目应围绕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情怀展开。(2)确定栏目名称:根据所选的古诗情感或情怀,为专栏起一个合适的名称。这个名称应简洁明了,能够直接反映出栏目的主题。(3)选择古诗诗句:选择与栏目主题相符的古诗诗句。这个诗句应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所选情感或情怀,并且最好是广为人知的经典诗句。(4)确保诗句的准确性:在引用古诗诗句时,一定要确保诗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示例:
    栏目名称:离别愁绪
    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本题考查开放性回答。答题指导:①理解座右铭的含义:座右铭是指个人用来激励、提醒自己的格言或警句,通常简短而有力,能够激发人的斗志或引导人的行为。②选择古诗:选择一句你认为有深意的古诗,确保它简短且易于理解,同时又能传达出你希望激励自己的信息。③出处:明确古诗的出处,包括作者和作品名。④古诗意思:解释这句古诗的含义,确保解释准确并贴近原意。⑤个人勉励:结合古诗的含义,阐述你为何选择这句古诗作为座右铭,以及它如何激励或引导你。
    示例:
    我的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它出自:屈原的《离骚》
    它的意思是: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真理和理想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断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以此勉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将像屈原一样,无论道路多么漫长和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奋斗,永不言败。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答题指导:①明确主题:开场白应紧扣“古诗词吟诵”比赛的主题,突出诗词的重要性和魅力。②激发情感: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参与比赛的激情。③简短精炼:考虑到现场氛围和听众的注意力,开场白应简短精炼,避免冗长。④结构清晰:开场白应有清晰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逻辑连贯,易于听众理解。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这场“古诗词吟诵”的盛宴。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在这里,我们将用声音传递古人的智慧,用吟诵感受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在比赛中,尽情展现才华,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期待每一位同学的精彩表现,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享受这场文化的盛宴!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三月三,荠菜胜灵丹
    舒飞廉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饺子。
    ②是啊,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正月,吃过了大鱼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去野外挖地菜。田园里,去年的积雪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
    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磬编《野菜谱》,提到荠菜有好几种,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到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更讲究一些的祖母与外婆,还要在地菜煮鸡蛋的沸水里加入一杯童子尿。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
    ⑤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城市之外,习习春风里,文人们描述的“挑菜节”的情形是:“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郑谷),“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张耒),“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史达祖)。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
    ⑥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6.初读本文后,小语认为标题“三月三,荠菜胜灵丹”的说法不妥,小金却不以为然。小金从文本②—⑤段中筛选出了四点理由。
    7.小语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雅得诗意”,但小金认为它“土得可爱”。对此,你怎么看?请你以第④段画线句为例进行分析。
    8.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和在结构上的作用。
    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
    9.语文老师将这篇文章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请你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和目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师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答案】6.(1)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2)采集不易尤显珍贵;(3)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4)承载乡下人的节日欢乐(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与游子们的故园情联系)。
    7.“一阳来复”“不堪食用”等词本来是文言的表达,这些词的使用,能体现文章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同时“花开三月三”出自王馨编的《野菜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也能让文章更典雅,从而让文章有“文雅”的特点。“田头地脑”、“毛壳子鸡蛋”等方言俗语的融入,显得生动活泼,让文章读来有“接地气”之感。
    8.内容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代表一批老去的人;与“地菜”这一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淡去的事物相映照,更加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在这个“除旧布新”的时代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的担忧与伤感,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严谨。
    9.合适。内容上,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而第一单元向我们呈现了水乡风情、陕北特色和灯笼情结,这与第一单元的题材相似,且从美食角度对“民俗”的内涵进行了补充,让我们了解更为丰富且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卷;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在田园里割地菜汇聚起来的点滴欢乐和乡邻们节日的热闹喜庆,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愁紧密相联。然而这样美好的传统习俗却在逐渐逝去,作者借地菜怀恋故乡往事的同时,也感叹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文末更是句末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和现存的美好传统能否继续被延续的担忧。第一单元已经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将本文加入本单元,一方面能丰富我们对“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长。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根据题意可知四个理由分别对应的是②③④⑤段落。第②段“正月,吃过了大鱼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可见大家对于挖野菜是兴致勃勃的,再根据“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愉悦的氛围,突出了挖野菜时的喜悦。故第一个理由可以概括为: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
    第③段“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可知,采集时不容易,故第二个理由可以概括为:采集不易尤显珍贵;
    第④段“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乡土的活力”等语句都突出了地菜的象征意义,故第三个理由可以概括为: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
    第⑤段“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另列举了历史中皇宫里办二月二而体现的行为艺术,彰显了其具有的丰富文化底蕴。再列举了诗人们对“挑地菜”的描述,体现“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故第四个理由可以概括为:承载乡下人的节日欢乐(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与游子们的故园情联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语言风格的赏析。
    根据题干“雅得诗意”“土得可爱”的表述,可知应从“雅”和“土”两个角度分析。散文的语言要想典雅,则可以采用直接引用或化用古文,或借鉴古代散文的句式及文言词,来使得文章文采斐然,典雅别致。原文作者即是运用的这个方法。如文章第④段“冬去春回、岁月更新”等四字词语,以及“一阳来复、不堪食用”是文言词语,“花开三月三”更是直接引用王磬编的《野菜谱》的语句。散文语言“土”,就可以采用一些简洁的词语,地方方言,俗语、通俗字词,尤其写作对象有关自然、乡土,这样可以使得文章平易近人、通俗好懂,也使得写作对象更加鲜活不呆板,让人印象深刻。原文“扯一把、毛壳子鸡蛋、童子尿”等词语则是体现接地气的语言特点。这种雅俗一体的语言风格,正好照应了“地菜”第⑤段中“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城里的白富美也愿凑趣,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这一特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突出某一情节,可见应该从“段落的作用”这个知识点切入分析,即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角度去探究。内容 上结合文章主旨思考其内在含义,根据文章结尾“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句中的关键词“除旧布新”可知,时代的飞速发展,会使得一些传统的事物被新事物代替,而这些传统的事物,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寄托了一代人的情感,如第⑤段引用周密《武林旧事》里讲皇宫里二月初二办“挑菜御宴”,以及列举词客骚人对地菜的描述,作者借五行操、二胡这种相对旧的事物,隐喻地菜,从而上升到对这些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而感到担忧与伤感,更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与最后一段“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形成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完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分析。
    答案不唯一,理由充分合理即可。需要注意课内文章的分析、材料内容的分析以及选文的分析,可以从内容、主旨两个角度去探究。选文的内容是: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主旨是:“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在田园里割地菜汇聚起来的点滴欢乐和乡邻们节日的热闹喜庆,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愁紧密相联。然而这样美好的传统习俗却在逐渐逝去,作者借地菜怀恋故乡往事的同时,也感叹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文末更是句末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和现存的美好传统能否继续被延续的担忧。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我们呈现了水乡风情、陕北特色和灯笼情结。主旨是: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
    示例一:合适。第一单元中的《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回延安》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和沉重的响声,还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这一首黄土高原的诗性赞歌,抒发了中华民族坚强刚毅、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灯笼》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蚂磨物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游历亲人的感激之情。根据“单元导语”“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可知,第一单元的单元的课文均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故乡生活中挖荠、吃荠菜等当地的生活的回忆,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表现了对美好传统习俗喜爱和眷恋,与第一单元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的主题相符,因此,可以安排在第一单元。
    示例二:不合适。内容上,本文虽然题材与第一单元相似,向我们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但第一单元已经向我们呈现了水乡风情、陕北特色和灯笼情结,让我们了解了丰富且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卷,再加入一篇文章单元容量太大,且内容上也有重复。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在田园里割地菜汇聚起来的点滴欢乐和乡邻们节日的热闹喜庆,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愁紧密相联。这些主旨与《社戏》《灯笼》等多有重合,对丰富我们对“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帮助并不大。虽然文末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传统习俗逝去的深深遗憾和现存的美好传统能否继续被延续的担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我们的反思,但整体来看价值并不太大。
    (二)(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候鸟的迁徙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们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在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④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地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⑤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⑥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文本二】
    ①每年的特定时间,像是履行一场与大自然的约定,候鸟们不约而同展翅远行。
    ②候鸟的迁徙,是一场神秘的旅行。虽然身形比不少蝴蝶还要娇小,红喉北蜂鸟却能连续飞行20多个小时,从美国东部跨越辽阔的墨西哥湾到达中美洲过冬。性格温和的斑头雁,在亚洲的中部繁衍后代,然后远赴印度次大陆的平原度过寒冬。它们每年都要往返迁徙数千千米,两次越过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把极限飞行当成旅行生活中的日常。
    ③北极燕鸥会带上家庭的新生代一年之内往返南北两极,科学家们猜想,它们如此艰辛地远涉重洋,是为了追逐夏季极地永不落下的太阳……用微小的身躯搏击浩瀚征服高远,候鸟们凭借不可思议的迁徙串起了地球生态平衡的必要一环,成为大自然中令人赞叹的生命传奇。
    (作者:陈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说明对象都是候鸟。
    B.硫磺鹀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C.文本一第⑤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只有”是仅仅有的意思,表示限定,说明经过长途跋涉,候鸟个体存活率低。
    D.文本一文本二都表达了对候鸟迁徙之不易的无比赞叹和无限敬意。
    E.结合文本一可知文本二中提到的“每年的特定时间”应该指的是每年的春季和秋季。
    11.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请分析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1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本一的说明顺序。
    【答案】10.AB
    1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英国出发的家燕跨越重重困难的长途迁徙旅程,具体详实地说明了候鸟迁徙旅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候鸟迁徙中冲破重重困难的精神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12.示例:文本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整体介绍候鸟迁徙的独特习性,然后分别介绍了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路线、候鸟迁徙的智慧和候鸟迁徙的困难,最后总结表达了对候鸟迁徙这项悲壮“冒险事业”的肯定和赞美。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A.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说明对象都是候鸟的迁徙,不是候鸟;
    B.由文章第④段“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此项“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有误。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
    【文本一】第⑤段“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英国的家燕为例,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表达了作者对候鸟迁徙中冲破重重困难的精神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顺序。
    【文本一】第①段“每年春天和秋天,人们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提出说明对象,“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先整体介绍候鸟迁徙的独特习性;第②段到第⑤段分别介绍了鸟类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路线、候鸟迁徙的智慧和候鸟迁徙的困难,最后一段“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总结全文,表达了对候鸟迁徙这项悲壮“冒险事业”的肯定和赞叹。所以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⑥记》)
    【注】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13.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佁然不动 怡然:______
    ②悄怆幽邃 邃: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
    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13.①静止不动的样子 ②深
    14.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5.①清 ②伟(或“奇”) ③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2)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邃: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特点。
    空一,根据甲文句子“水尤清冽”及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知,描写了水的清澈。
    空二,根据乙文第二段中“水态愈伟”,结尾段中“所目既奇”可知,乙文描写水的特点是“伟(奇)”。
    空三,根据甲文句子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中”“潭西南”“坐潭上”可知作者描写景物,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根据乙文句子及词语,“从山门右折”“山行”“游人坐欹岩下望”“至飞雨泻崖”可知,也是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甲文《小石潭记》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心乐之”写出作者愉悦心情;第二段写潭中的鱼,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作者的愉悦的心情;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直接写出作者寂寞、凄凉、痛苦的心情。结合背景可知,柳宗元被贬,到山水中派遣寂寞抑郁,自然山水固然带来一时的快乐,但是痛苦、抑郁是内心深处无法派遣的情感,一经凄清环境出发,立即涌上心头,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作者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
    乙文第二段“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主要描绘了瀑布飞流激石的雄伟景象;第三段“而犹不忍去”,写作者面对美景舍不得离开,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留恋、喜爱与赞美。
    参考译文:
    【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间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7.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18.古代送别诗大都满含惆怅、不舍之情,但本诗的感情基调却有所不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看”则距离较近,表示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18.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不变的情谊以及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展现出友情与别离的新境界,意境开阔,志趣高远,感情基调积极明朗、乐观豁达。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字词的鉴赏。
    结合诗歌内容,“风烟望五津”意为: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望”字意为“遥望、远望”,该字从写出了间距离感,诗人隔着千里,远望千里之外的巴蜀之地,表现了其对友人的思念。若依据题干改为“看”字,表述则显得平常、乏味,没有“望”字的表达效果。因此,把“望”改成“看”不好。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情感的分析。
    题干要求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文章的感情基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一首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时没有送别诗中常见的悲凉凄怆,反而营造出一种旷达开阔的意境。全篇起承转合有度,感情有收有放,格调高昂,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以及他与友人间的真挚情谊。全诗前两句先实写送别的地点和环境,而后以实转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道出离情别意及友情之深厚,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四、名著阅读。(4分)
    19.王老师计划在校报“经典名著阅读”栏目出一期有关《经典常谈》阅读策略的文章,所以在班级里收集大家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的阅读策略。除了王老师推荐的“选择性阅读”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阅读?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示例】阅读策略:选择性阅读
    推荐理由: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我国古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建议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这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选择性阅读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答案】示例一:摘抄和做笔记。采用编写提纲的方法,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每一篇的内容要点,这样就能够快速把握篇章内容,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示例二:联系课文阅读。作者介绍的这些经典作品,许多都与课文内容有关联,阅读过程中可以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比如读《第四》时可以联系学过的《二首》,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名著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可采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精读;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可跳过不读。如,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精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如果对诗歌感兴趣,可精读《诗》第十二。其他则可跳过不读,如日后产生了兴趣,再精读这些内容。
    20.请你结合下面选自《第七》的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现在对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答案】儒家学说现在的教育意义:在学习方面,告诫我们要经常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与人交往方面,告诫我们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讲求义气;在做人立志方面,告诫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培养自身正气。(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现实意义。
    结合《经典常谈》中《四书》的内容,我们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会我们怀着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敬重生命,感恩他人;《论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内容,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在修身养性上,告诉我们人要“养浩然之气”,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义之人。
    五、作文(50分)
    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1.童年回忆中平桥村老人、孩子的真挚感情让鲁迅温暖;“枣园的灯光”让回延安的贺敬之温暖;“母亲”递过来的灯笼让吴伯萧温暖。你在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温暖呢?
    请以“__________伴我温暖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600字左右。②文中若要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A、B、C……代替。
    【答案】略。
    22.请以“ 读后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主题
    古诗文名句
    遣词造句
    《诗经》中善用叠词。“①______,在河之洲”(《关雎》),用叠词写出雎鸠鸟的和鸣,引发君子对淑女的追求;“②______,白露为霜”(《蒹葭》),用叠词写出芦苇茂盛的样子,与霜露等景物一同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③______,④______”(《子衿》),用叠词写出佩玉绶带的颜色,看到青青的佩带,引发对恋人的相思。
    理想境界
    《桃花源记》中“⑤______,⑥______”蕴含着《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用典
    诗词中运用典故,能含蓄地表达内心思想,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用“⑦______,⑧______”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的烦恼。
    单元导语
    单元目录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1.社戏/鲁迅
    2.回延安/贺敬之
    3.*安塞腰鼓/刘成章
    4.*灯笼/吴伯箫

    相关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