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市教课课件ppt
展开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等方式亲身体验降水的变化过程,如利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当地降水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如时间、空间、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等)综合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降水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全面、系统地看待地理问题。
在讲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理解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人类活动应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区域的降水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如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等。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区域的认知框架,理解区域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降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时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使一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或固态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而雾、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或凝华)于物体上形成的,所以雾、霜、露不属于降水。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小水滴或冰晶
小水滴或冰晶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另外,空气作上升运动时,温度才能下降
降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降雪: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雪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等不同等级。(降雪量的测量不是测量地面积雪的厚度,而是测量雪融化后的水量)
温馨提示:测量降水量是,不能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数据,而应降雨量器中的水倒入量筒内,从量筒上读取数据。
测量方法:测量降水量多用雨量器和配套量筒,每天定时(8时和20时)测量
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若测量降雪时则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
将储水瓶中的雨水或储水筒中融化的雪水倒入量筒里
从量筒上读出刻度数,就是降水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以北半球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例)
认识图的构成。横坐标表示一年内各月分,用来确定降水的变化周期;纵坐标表示降水量,用来确定各月降水量。
读取最大值与最小值。通过看柱的高低,读取一年之中降水量最大和最小的月份及降水量。图中8月降水量最大,为170毫米左右;2月降水量最小,仅5毫米左右。
总结季节变化特点。通过比较柱的高低差异,总结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降水量较多的月份:7月、8月、9月,降水量较少的月份:12月、1月、2月,所以,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计算年降水量。将每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即为该地的年降水量,如上图中该地的年降水量约为750毫米
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资料,绘制该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根据世界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我们将全球降水分为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地区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多
分布地区:南北纬10°—60°的大陆东岸
降水特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分布地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均匀,雨量适中
分布地区: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降水特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分布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
等降水量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如图中a地和b地降水量都是40毫米。
“雨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在200毫米以下
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受地形影响,该地区降水量东西差异明显
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由赤道向两极,总的趋势是降水逐渐减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中纬度地区,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非洲纳米比亚沿海的纳米布沙漠。
能力提升:知道降水的概念及测量降水量的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下图为“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N)一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地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这五个地点年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从①地到⑤地逐渐减少B.年降水量从⑤地到①地逐渐减少C.年降水量自③地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D.年降水量自③地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解析:①点位于大西洋东岸,受西风影响,降水多;②点较①点更靠近大陆内部,受西风影响较小,降水较①点少一些;③点位于大陆最内部,受来自海上的水汽影响最小,降水最少;⑤点位于太平洋西岸,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④点较⑤点更靠近内陆,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⑤点少一些。综合得出,这五个地点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其降水变化特点是多—少—多,故图中5个地点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承上)导致这一降水变化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人为因素
解析:据图可知,50°N属于中纬度,降水量由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向大陆内部逐渐减少,说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正确;地形因素、纬度位置和人为因素都不是导致这一降水变化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见下表)。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A.1100mmB.255mmC.41mmD.51mm
解析: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当月降水量=15mm+21mm+25mm+153mm+41mm=255mm,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B.该地当月处于旱季C.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D.该地当月第二次降水的强度最大
解析: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月降水量=15mm+21mm+25mm+153mm+41mm=255mm,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说明降水丰富,应该是雨季.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15日~27日持续降水153mm,说明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故C符合题意;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或某一时段的降水量,该地当月第五次降水的强度最大,一天内降水量达到41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初中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市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dl/tb_c404958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市授课ppt课件</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雨城雅安,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93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预习课件ppt</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降水量柱状图,地形雨,迎风坡,背风坡,山地地区,地形因素,北回归线,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件pptx、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