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4.2课 《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4.2课 《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1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2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3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1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2
    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42课《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3-24高二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______,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______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不是愿意踩着活着的一个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______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______的。
    (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1.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秉性 甚至 掩藏 身临其境
    B.禀性 甚至 掩埋 感同身受
    C.秉性 然而 掩藏 感同身受
    D.禀性 然而 掩埋 身临其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语句。
    【答案】1.B 2.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禀性:人的本性。秉性:性情。语境强调怜悯心是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应具备的本性,故第一处填“禀性”。
    第二处,然而:连词,表转折。甚至:连词,表递进。第二处前后语境表示递进关系,故填“甚至”。
    第三处,掩埋:用泥土等盖在上面;埋葬。掩藏:隐藏、隐蔽。第三处强调把同类埋葬,故填“掩埋”。
    第四处,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感同身受: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第四处语境强调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就同亲身经历一样,故填“感同身受”。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也不是愿意”错误,语序不当,“不”作为否定副词,修饰动词“愿意”,应放在“愿意”的前面。
    故句子应修改为: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
    3.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不用具体数据,但须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练流畅,不超过60字。
    子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非常坦白地向父母诉说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这个问题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52.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和父母之间经常报喜不报忧,43.6的受访者和父母之间偶尔这样,仅4.4%的受访者和父母从来都不这样。调查显示,受访者中,00后占2.8%,90后占35.4%,80后占45.2%,70后占12.5%,60后占3.4%,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之间会报喜不报忧?调查中,61.7%的受访者归因于不希望对方为自己担心,51.2%的受访者归因于希望给对方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50.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不需要告诉对方。
    【答案】遇到困难,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父母经常或偶尔报喜不报忧;80后、90后最普遍;原因大多是为对方考虑(或怕对方担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材料“子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非常坦白地向父母诉说吗……52.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和父母之间经常报喜不报忧,43.6%的受访者和父母之间偶尔这样,仅4.4%的受访者和父母从来都不这样”可知,遇到困难,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父母经常或偶尔报喜不报忧;
    由材料“调查显示,受访者中,00后占2.8%,90后占35.4%,80后占45.2%,70后占12.5%,60后占3.4%”可知,这种现象80后、90后最普遍;
    由材料“调查中,61.7%的受访者归因于不希望对方为自己担心,51.2%的受访者归因于希望给对方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50.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不需要告诉对方”可知,原因大多是为对方考虑(或怕对方担心)。
    综合以上几点可概括出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曼德维尔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终归会成为怪物。但是,曼德维尔没有看到的是,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曼德维尔否认人类有这种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的确,人们所说的慷慨、仁慈和人道,如果不是指对弱者、罪人和整个人类怀抱的怜悯心,又指的是什么呢?其实,从深层次的意义上看,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无非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抱有的持久的怜悯之心而已,因为我们希望某一个人不受苦,不是希望他幸福,又是希望他什么呢?即使说怜悯心真的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在野蛮人心中不明显,但甚强烈;而在文明人心中虽较明显,但很微弱)。这种说法,除了更加有力地证明我的论点符合真理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的确,在旁边观看的动物愈是对受难的动物的痛苦感同身受,它的同情心便愈是强烈。很显然,这种感同身受的程度,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得多。理智使人产生自爱心;而加强自爱心的,是头脑的思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哲学使人孤独,使他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竟暗自在心中说:你想死就死吧,只要我平安无事就行了。只有整个社会的危难才能惊醒哲学家的沉睡,把他从床上拉起来。即使有人明目张胆地在哲学家的窗前掐另一个人的脖子,他也能若无其事地用手捂着他的耳朵,稍加思索之后,便不让他心中激动的天性使他对那个被杀害的人表示同情。野蛮人绝没有这么高超的本领;由于他缺乏智慧和理智,因此,他总是一往无前地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在社会动荡不安时,在街头发生争吵时,奔赴现场的总是平民,而行事小心的人却往往避而远之;把打斗的双方拉开,挺身出来阻止诚实的人们互相厮拼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
    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曼德维尔和卢梭都认识到怜悯心的重要性,但曼德维尔对于社会美德和怜悯之心的关系认识存在不足。
    B.作者认为怜悯心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这种情感在野蛮人心中更为强烈。
    C.在街头争吵中,来阻止厮拼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因为他们理智介入较少,且有着更多的天然的同情心。
    D.作者连用三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强调了怜悯的品性对人的美德的影响,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入反思。
    5.作者认为“怜悯”的品性与社会美德有何关系?结合文本具体阐发。
    6.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人的同情心更为强烈?
    【答案】4.B 5.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人们所说的慷慨、仁慈和人道,是指对弱者、罪人和整个人类怀抱的怜悯心,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抱有的持久的怜悯之心。 6.在自然状态下,人缺乏智慧和理智,总是一往无前地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而理智会使人产生自爱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作者认为怜悯心只不过是……”错误。原文是“即使说怜悯心真的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在野蛮人心中不明显,但甚强烈;而在文明人心中虽较明显,但很微弱)”,“即使说”表明一种让步假设,并不代表作者赞同。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但是,曼德维尔没有看到的是,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曼德维尔否认人类有这种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的确,人们所说的慷慨、仁慈和人道,如果不是指对弱者、罪人和整个人类怀抱的怜悯心,又指的是什么呢?其实,从深层次的意义上看,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无非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抱有的持久的怜悯之心而已,因为我们希望某一个人不受苦,不是希望他幸福,又是希望他什么呢?”,作者认为: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怜悯”的品性是基础、前提。社会美德中的慷慨、仁慈、人道、善意、友谊,是一种怜悯之心。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的确,在旁边观看的动物愈是对受难的动物的痛苦感同身受,它的同情心便愈是强烈。很显然,这种感同身受的程度,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得多。理智使人产生自爱心;而加强自爱心的,是头脑的思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在自然状态下,人总是发挥着人类天然的感情。而理智会使人产生自爱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
    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例如:大前提: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有两户人家都生了儿子。有一家的孩子死了,就将另一家的孩子偷偷地抱回自己的家。另一家发现后与这一家争吵得不可开交,于是告到官府。有一个知县对两个妇女说:“你们两人一人拉住孩子的一条胳膊,谁把孩子抢到手,孩子就属于谁。”大堂上,两个妇女就动手拉了起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其中甲妇女开始时还使劲,听到孩子哭喊后,就不使劲了。而另一个乙妇女则拿出吃奶的劲,眼看就要把孩子抢到手了。这时,知县大叫一声“停!”然后平静地说:“我现在知道孩子的真正母亲是谁了。”他用手指了指那个不使劲的甲妇女说:“她是真正的母亲。”
    请根据所给参考示例,分析以上材料,写出知县断案的三段论推理过程。(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大前提: 。
    ②小前提: 。
    ③结论: 。
    【答案】 亲生母亲都怕拉伤自己的孩子; 甲妇女怕拉伤孩子; 甲妇女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以三段论的推理方法和过程,也就是运用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来论证知县断案的三段论推理过程。
    该材料是县官断案,关于一真一假两个母亲争夺孩子的事。由材料“他用手指了指那个不使劲的甲妇女说:‘她是真正的母亲’”可知,县官推断的结论是不使劲的女人是母亲;得出这一结论有两个前提,大前提是从母亲这一角度出发的,凡是亲生母亲都怕拉伤自己的孩子,小前提是从甲妇女的表现出发的,即甲妇女怕拉伤孩子所以不使劲,因为这两个前提,所以得出结论——甲(妇女)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 ),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 )。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考其对我们( )的启发意义。
    《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① 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请在学习中认真探究“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修辞立其诚”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② 。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可见《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而《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 )的。
    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阐释 阐述 立身处世 感同身受
    B.阐释 阐述 安身立命 心有戚戚
    C.阐述 阐释 立身处世 感同身受
    D.阐述 阐释 安身立命 心有戚戚
    9.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讲真话、说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B.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讲真话、说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D.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答案】8.A 9.D 10.①怜悯心作为一种善/②即是坚持真实性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二处,阐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阐释:阐述并解释。第一处对核心概念应用“阐释”。第二处,对“立其诚”的三层含义深入地说明和陈述,应用“阐述”。
    第三处,立身处世: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此处指对人处世的活动有意义,应用“立身处世”。
    第四处,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心有戚戚:心有所动,然而心中却又充满忧伤。语境强调屠宰场的动物虽未亲身经历被屠宰,但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应用“感同身受”。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立其诚’方面”前缺少介词“在”;二是语序不当,“批判和分析”应为“分析和批判”。
    A.“批判和分析”语序不当。
    B.缺少介词“在”。
    C.缺少介词“在”,“批判和分析”语序不当。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本段话题谈论的是“怜悯心”,而前文语境“善是人的本性”,据此可知,此处应为“怜悯心作为一种善”之类的意思。
    根据“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可知,“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23-24高二上·上海长宁·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
    【法国】卢梭
    ①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
    ②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我们看到《蜜蜂的寓言》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书中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1.甲文加点词“怜悯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
    12.依据甲文,以下不是霍布斯观点的一项是( )
    A.因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所以人天生是恶人。
    B.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所以人是邪恶的。
    C.因为认为对同类无义务,所以人不对同类效劳。
    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
    A.“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促织》)
    B.“任何违犯、偏离、背弃所谓规章的行为,虽说跟他毫不相干,也总让他忧心忡仲。比如说有个同事做祷告时迟到了,或者听说中学生调皮捣乱了,或者有人看到女学监很晚还和军官在一起,他就会非常激动”(《装在套子里的人》)
    C.“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红楼梦》)
    14.《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核心观点的论证思路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1.怜悯心是在人类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的一种最应该具备的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最普遍和最有用的、合乎自然的人心(秉性或美德)。 12.D 13.D 14.《怜悯是人的天性》采用先破后立的驳论结构,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观点的错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运用层进式正反对比的手法,先从正面立论,接着从反面推论,文章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可知,“怜悯心”是头脑思考以前就有的,是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并合乎自然的美德。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开头“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分析,可知ABC均正确,属于霍布斯的观点。
    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因果逻辑错误曲解文意,结合“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分析,可知“人是宇宙的主人”属于结果,选项误表述为原因,另外遗漏了“唯一”,“自然权利互不妨碍”和文中表达的意思“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也不符合。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恻隐之心是“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
    A.翻译: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写出了成名最后飞黄腾达了,不属于恻隐之心。
    B.写出了别里科夫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顽固僵化的特点,不属于恻隐之心。
    C.写出了李小二对林冲所说的打消他疑虑的话,不属于恻隐之心。
    D.写出了贾母对贫苦人家孩子感同身受的体会,这种感同身受是恻隐之心。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的“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等内容可知,《怜悯是人的天性》采用先破后立的驳论结构,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观点的错误;
    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文章开篇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接着用“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的事例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的,然后继续论证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简直就不是人,由此提出“四端”学说。文章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非人也”,然后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正反对比辩证有力。故而可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运用层进式正反对比的手法,先从正面立论,接着从反面推论,文章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答案】15.B 16.D 17.A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语境是战场上应该用“冲锋陷阵”。
    第二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此处语境是实现宏图伟志,应该用“指点江山”。
    第三组,“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根据语境说的是精神生活和寄托,所以此处应该用“安身立命”。
    第四组,“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此处指精神层面的超凡脱俗,所以应该用“超凡脱俗”。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看,前面说“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由此可知,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
    再看剩下两项的内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应在句首加上“在”;
    二是语序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故选A。
    18.假设思维,就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假设描述或假设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既然霍布新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摘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50-8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示例:
    如果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不能实现自立自强,我们就还会回到当初那种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的人民就永远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运用能力和仿写的能力。
    本题要求运用假设思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主题突出、文意完整。何为分析推理中的假设思维?就是假设一个信息是真的,看是否与主题信息矛盾。与主题信息相符证明假设正确,如果与主题信息不相符,即证明它的对立面为正确的。
    考生可以参照题干中的例文,首先围绕话题确立一个观点句,然后围绕观点句进行假设推理论证。形式上采用“如果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就……”的形式,以整齐的句式突出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残酷的倾向,似乎不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它是像盲肠一样由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还没有被文化洗刷净尽。小孩们大半欢喜虐害昆虫和其它小动物,踏死一堆蚂蚁,满不在意。用生人做陪葬者或是祭典中的牺牲,似不仅限于野蛮民族。罗马人让人和兽相斗相杀,西班牙人让牛和牛相斗相杀,作为一种娱乐来看……这类事实引起一部分哲学家,如中国的荀子和英国的霍布斯,推演出“性恶”这样一个结论。
    有些学者对于幸灾乐祸的心理,不以性恶为最终解释而另求原因。最早的学说是自觉安全说。拉丁诗人卢克莱修说:“狂风在起波浪时,站在岸上看别人在苦难中挣扎,是一件愉快的事。”卢克莱修以为使我们愉快的并非看见别人的灾祸,而是庆幸自己的安全。霍布斯的学说也很类似。他以为别人痛苦而自己安全,就足见自己比别人高一层,心中有一种光荣之感。苏格兰派哲学家如培恩(Bain)之流以为幸灾乐祸的心理基于权力欲。能给苦痛让别人受,就足显出自己的权力。这几种学说都有一个公同点:就是都假定幸灾乐祸时有一种人我比较,比较之后见出我比人安全,比别人高一层,比别人有权力,所以高兴。
    这种比较也许是有的,但是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发生与幸灾乐祸相反的念头。比如我们在岸上看翻船,也可以忘却自己处在较幸运的地位,而假想自己在船上碰着那些危险的境遇,心中是如何惶恐、焦急、绝望、悲痛。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痛苦的程度也许随人而异,而心中总不免有一点不安,一点感动和一点援助的动机。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同类情感。对于生命都想留恋和维护,凡遇到危害生命的事情都不免恻然感动,无论那生命是否属于自己。
    从此可知遇着旁人受苦难时,心中或是发生幸灾乐祸的心理,或是发生恻隐之心,全在一念之差。一念向此,或一念向彼,都很自然,但在动念的关头,差以毫厘便谬以千里。念头转向幸灾乐祸的一方面去,充类至尽,便欺诈凌虐,屠杀吞并,刀下不留情,睁眼看旁人受苦不伸手援助,甚至落井下石,这样一来,世界便变成冤气弥漫、黑暗无人道的场所;念头转向恻隐一方面去,充类至尽,则四海兄弟,一视同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老有所养,幼有所归,鳏寡孤独者亦可各得其所,这样一来,世界便变成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的场所。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生存与死灭的歧路全在这一转念上面,所以这一转念是不能苟且的。
    这一转念关系如许重大,而转好转坏又全系在一个刀锋似的关头上,好转与坏转有同样的自然而容易,所以古今中外大思想家和大宗教家,都紧握住这个关头。各派伦理思想尽管在侧轻侧重上有差别,各派宗教尽管在信条仪式上互相悬殊,都着重一个基本德行。孔孟所谓“仁”,释氏所谓“慈悲”,耶稣所谓“爱”,都全从人类固有的一点恻隐之心出发。他们都看出在临到同类受苦受难的关头上,一着走错,全盘皆输,丢开那一点恻隐之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无法维持,而人也就丧失其所以为人的本性。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极平凡而亦极伟大的发现,一切伦理思想,一切宗教,都基于这点发现。这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
    (摘编自朱光潜《谈恻隐之心》)
    材料二:
    霍布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一点,就连对人类的美德大加贬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
    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在剧院中,我们每天都可看到被剧中的不幸者的苦难遭遇感动得伤心流泪的观众,尽管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个人身为暴君,屡屡对敌人滥施酷刑。如嗜血成性的苏拉,对不是由他造成的痛苦,也是很伤感的;又如菲尔的暴君亚历山大,尽管他每天听见被他下令杀害的许多公民的叫声无动于衷,但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和普里亚姆一起叹息。
    (摘编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19.下列对材料一相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残酷的倾向,是普遍人性的弱点,中西方都有哲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推演出“性恶”这个结论。
    B.卢克莱修、霍布斯对幸灾乐祸的解读类似,认为人在比较中因安全而高兴、光荣,是“性恶”表现。
    C.“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等二元关系的表述,体现了作者是在矛盾变化中看待事物的发展。
    D.恻隐之心生发出“仁”“慈悲”“爱”,是伦理思想和宗教的基础,所以恻隐之心成了人类文化的泉源。
    20.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们天生就有一种不愿看见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因而他能够克制他的自尊心或自爱心。
    B.柔弱和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比其他人更应该具备怜悯心,而这也是人类唯一具有的美德。
    C.怜悯是纯粹的天性的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怜悯心的自然性在动物身上有着较充分的体现。
    D.作者认为,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难以摧毁,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十恶不赦的人。
    21.结合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
    A.“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记念刘和珍君》)
    B.“格里高尔顿时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变形记》)
    C.“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祝福》)
    D.“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卫·科波菲尔》)
    2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3.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世界各国疫苗供应紧张。截至2021年11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外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国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援助行动的理解。
    【答案】19.B 20.C 21.A 22.首先,以人类残酷的普遍性为缘起, 接着引出幸灾乐祸和生发恻隐之心的心理, 然后进一步强调二者一念之差的重要性, 最后得出结论: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 23.①新冠疫情全球肆虐,面对某些国家防疫资源不足,深受疫情困扰的现状,中国进行了对外援助,这是恻隐之心的体现。
    ②这表明了中国视四海为兄弟,对他国一视同仁,守望相助,希望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③中国援助也体现了怜悯心这一人类美德。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时,中国克服自身人口基数巨大、疫苗供应紧张的现实困难,提供新冠疫苗最多,这是怜悯心的表现,为战胜疫情作出中国贡献。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曲解文意。“是‘性恶’的表现”理解错误,材料一的第2段首句说“有些学者对于幸灾乐祸的心理,不以性恶为最终解释而另求原因”,从下文可知,卢克莱修和霍布斯就是这些学者。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绝对化。原文是“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
    B.无中生有,范围扩大。原文并无比较“其他人”,原文是“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
    D.强加因果,原文只是强调“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并没有对“世界上不存在十恶不赦的人”做出判断。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表述,恻隐之心是“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同类情感。对于生命都想留恋和维护,凡遇到危害生命的事情都不免恻然感动。”
    A.写出了鲁迅对于逝去青年的感受,这种同类情感的难受是恻隐之心。
    B.写出了格里高尔父亲对儿子苦难的残酷。
    C.写出了四叔对祥林嫂死去的冷漠。
    D.写出了“我”因自己的孤苦而产生了对别人的情感依赖,不属于恻隐之心。
    故选A。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
    第一段,“残酷的倾向,似乎不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它是像盲肠一样由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还没有被文化洗刷净尽”从以人类残酷的普遍性说起,引出话题。
    第二段,“有些学者对于幸灾乐祸的心理,不以性恶为最终解释而另求原因”,“卢克莱修以为使我们愉快的并非看见别人的灾祸,而是庆幸自己的安全。霍布斯的学说也很类似”用卢克莱修和霍布斯的学说论述幸灾乐祸的心理;第三段,“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发生与幸灾乐祸相反的念头”“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分析生发恻隐之心的心理。
    第四段,“遇着旁人受苦难时,心中或是发生幸灾乐祸的心理,或是发生恻隐之心,全在一念之差”“在动念的关头,差以毫厘便谬以千里”进一步强调二者一念之差的重要性。
    第五段,“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极平凡而亦极伟大的发现,一切伦理思想,一切宗教,都基于这点发现。这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得出结论: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运用文中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对于生命都想留恋和维护,凡遇到危害生命的事情都不免恻然感动,无论那生命是否属于自己”可知,中国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期间,对受疫情困扰的国家施以援助,这正是恻隐之心的表现。
    结合材料一“念头转向恻隐一方面去,充类至尽,则四海兄弟,一视同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老有所养,幼有所归,鳏寡孤独者亦可各得其所,这样一来,世界便变成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的场所”可知,中国的援助行为表明了中国视四海为兄弟,对他国一视同仁,守望相助,希望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结合材料二“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可知,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时,中国克服自身人口基数巨大、疫苗供应紧张的现实困难,提供新冠疫苗最多,这是怜悯心的表现,为战胜疫情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援助也体现了怜悯心这一人类美德。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a href="/yw/tb_c400193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类,选择题组,小阅读-课内,小阅读-课外,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判断题,小阅读-课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