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2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4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5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6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7页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①概念,②本质,③组成,细菌表面抗原,糖蛋白,免疫系统的功能,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抗原、MHC的相关内容,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清除“非己”成分和异常细胞。
    2.记住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907年,威尔逊()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他用机械方法将海绵体分成单个细胞,当把两个不同种属的海绵细胞在体外混合时,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有趣的是,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图4-1)。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细胞识别的结果,细胞膜表面具有相同糖蛋白的海绵细胞相互识别并聚集。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有时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
    抗原分子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资料: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标识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MHC分子具有参与对抗原识别处理,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等作用。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
    1.资料中的MHC也是种什么物质?
    2.异卵双胞胎为何无相同的MHC标识?
    异卵双胞胎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每个人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的身份标签(“自己”),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但外来器官表面的MHC会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非己”)。
    衰老细胞、破损细胞或癌变细胞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这是机体保护性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
    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免疫器官主要是指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形态:形状像扁桃分布: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个功能: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形态: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分布: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功能: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③脾(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形态:呈椭圆形分布: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功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分布: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功能: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既是免疫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可分泌胸腺激素等
    形态: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 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分布:位于胸骨的后面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概念: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2)来源: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种类: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骨髓中生成,骨髓中成熟
    骨髓中生成,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和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寿命为2-3天。一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几个细菌。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
    巨噬细胞的核相对较小。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包括溶菌酶、干扰素、淋巴因子、抗体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
    是可以溶解某些细菌细胞壁的酶,主要由巨噬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分泌,小肠上皮一些特化细胞也可以分泌。
    溶菌酶 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溶酶体一种动物细胞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干扰素为人体或动物细胞对各种不同的刺激(包括接触病毒)的反应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说明:抗体由四条肽链构成,即两条轻链,两条重链,肽链间靠二硫键连接。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果不同抗原具有相似的结构,也可能会出现一种抗体与不同抗原结合的情况,因此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相对的。“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的提法并不严谨。
    一个正常的健康个体在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微生物,但偶尔才会出现有症状的疾病。
    这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卫我们!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答案:D解析: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等, D正确。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备课件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文课件ppt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关键能力·合作学习,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人体的三道防线,核心素养·情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