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学案及答案
展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特征。
(4)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学习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学习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学习过程】
预习导航:
一、知识脉络
二、新知初探
1.请阅读课本事例。
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中的三个情境。
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3.总结:违法行为的定义;违法行为的种类。
4.我们结合教材中三个情境来完成教材的表格(提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请同学们看材料来分析犯罪的特征。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思考(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
(3)陈正平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5.总结:犯罪的特征。
6.刑罚是不是刑法?请同学们继续看书,谈谈对刑罚的理解。
三、我有疑问
把自学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一同探讨。
预习交流,展示:
四、组内交流展示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分析探讨不懂的问题。
2.收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探讨。
五、班级交流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以“新知初探”的内容为线索,选派代表向全班做汇报发言。
共同研讨:
解疑释惑:
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共同探究:
疑问:
解答:
【达标检测】
一、单选题
1.近年来,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发展非常快,呈现出很强的创新性、互动性。同时,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中色情低俗、恶意炒作、高额打赏,损害群众合法权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亟须加强规范治理。加强网络乱象治理,需要( )
A.强化公序良俗这一最刚性社会规则
B.把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底线
C.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D.发挥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教化作用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多地发生了故意瞒报、漏报从而致他人感染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上述事件立案侦查。上述案件告诉我们( )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违法就要受刑罚处罚
C.法治和自由相互对立,二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公民应积极执法,共同制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4.身处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区的一男子躲家十几天拒做核酸检测。即使防疫人员上门,他也强烈拒绝。最终,他被公安机关依法带走。该男子的行为是( )
A.一般违纪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
5.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受到热捧,相关奥运纪念商品销售火爆,陆某借机销售假冒“冰墩墩”等相关商品,最终受到了法律惩处。这警示我们要( )
①坚守诚信原则
②做到爱岗敬业
③维护自身利益
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某市公安局接群众报警称,刘某在小区疫情防控卡口点拒不出示出入证,还对工作人员随意辱骂、推搡,态度蛮横,严重扰乱现场秩序,造成恶劣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对刘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决定。这说明( )
①实施违法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可以采用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③每个人都应有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④公民的法治意识决定道德素养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某风景区派出所接到景区综治组队员报告,游客周某某在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岸壁上刻画名字以示纪念。该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周某某二百元罚款的处罚,关于本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C.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接受罚款处罚
D.综治组队员依法行使了公民监督权
8.2022年1月24日,兴业县警方对沙塘镇陈某刚、庞某福、庞某立等8人利用麻将赌博的行为进行处罚,依法给予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陈某刚、庞某福、庞某立等8人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B.严重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9.把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内。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1)中学生小王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致重伤,他的行为属于_______。
(2)房地产公司和客户签订了卖房合同,却未能按期交付房屋,房地产公司的行为属于_______。
(3)生活中有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的行为属于_______。
10.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
11.①亲社会行为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养成。
②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④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________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⑤__________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⑥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__________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⑦__________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道德品质是__________。
⑨请你列举出行政处罚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王某在小区养狗,狗吠声早晚扰民,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警告。
民事违法行为
②某企业员工离职后,因违反保密协议被法院判决赔偿十万元违约金。
民事违法行为
③李某因醉酒驾车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行政违法行为
④宁夏某企业向腾格里沙漠排污,被处罚金500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B
6.B
7.B
8.D
9. C B A
10.犯罪
11. 人际交往 社会实践 检索渠道 恪守道德 遵守法律 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尊重 审判机关 诉讼 换位思考 罚款 行政拘留
2020-2021学年法不可违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法不可违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预习—知识清单,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夯实文本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设问导读,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