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高频考点预测(浙江专用)
专题09 生物与环境(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生物与环境(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9生物与环境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9生物与环境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框架梳理:生物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知识框架”梳理,以便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
二、回归教材,注重教材细节:新课标I卷的题“不偏”“不怪”“不坑”,不会在题目中设“语言陷阱”,大多数题考查的内容直接或改编至教材。
三、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类知识”的梳理,深入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
四、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两大要素:自变量和对照。自变量保证了实验设计的逻辑正确,对照保证实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二轮复习后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专题09 生物与环境
1.(2023上·浙江·高三温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油菜籽可榨油,残渣可制沼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取样器调查花丛中蜂蝶的种群密度
B.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C.油菜田中油菜花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油菜可食用、可制沼气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A、蜂蝶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因此可以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蜂蝶的种群密度,A错误;
B、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正确;
C、一块油菜田中的油菜属于种群,未体现群落结构,C错误;
D、油菜可食用、可制沼气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2.(2023·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三模)2023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智库平台,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零排负排关键技术等研究。碳抵消额是指通过捐款给可再生能源项目或林场等方法来抵消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的温室气体。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沼渣肥田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碳元素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D.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解析】A、海洋中具有大量的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
B、沼渣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促进能量流动,B错误;
C、碳元素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即生产者的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利用,而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可被生产者利用,C错误;
D、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雨,D错误。
故选A。
3.(2023·安徽合肥·合肥一六八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倡植树造林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减少空气中的CO2
B.全球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
C.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多吃蔬菜和水果、乘坐公共交通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会增加空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会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
B、导致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而不是人口的增加,B错误;
C、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而不是发生在生物群落中,碳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错误;
D、多吃蔬菜和水果、乘坐公共交通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而吃肉和乘坐私家车会增加生产资源的消耗进而吸纳废物的土地面积,从而增大生态足迹,D正确。
故选D。
4.(2023·河北·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地球上不同的纬度、海拔、湿度和地貌孕育出结构不同的生物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冻原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
B.温带地区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C.水生群落的分层仅是由光的穿透性决定的
D.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答案】C
【解析】A、每个群落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故冻原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A正确;
B、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B正确;
C、水生群落具有层次性,其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C错误;
D、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正确。
故选C。
5.(2023·河北·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某鱼塘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科学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左右
B.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会提高该鱼塘的物种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
C.增加饵料的投放,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不会发生改变
D.用网眼较粗的渔网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会变为增长型
【答案】D
【解析】A、K/2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较易恢复,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需要维持在K/2左右,A错误;
B、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不一定提高该鱼塘的物种丰富度,B错误;
C、增加饵料的投放,鱼的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可能增大,C错误;
D、网眼较粗的渔网往往捕捞的是大鱼,因此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会变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D。
6.(2023·广东梅州·大埔县虎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受气候影响,某地的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C.在染病的马尾松林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可加快演替的进行
D.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
【答案】A
【解析】A、结合题干“ 某地群落演替时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 ”、“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 ”可知松材线虫的入侵只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并未改变其演替方向,A错误;
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地在松线虫入侵之前就存在生物,故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据题干“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湖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可知引入松线虫后,阔叶树种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增加优势种的数量可加快演替的进行,C正确;
D、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而非集中取样,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D正确。
故选A。
7.(2023·浙江·统考三模)“S”形增长是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普遍方式,它总会受到K值(环境容纳量)的限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接近于零
C.渔业养殖中增加某种鱼苗的投放可提高其K值水平
D.渔业捕捞后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答案】D
【解析】A、K值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状态时,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错误;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
C、渔业养殖中增加某种鱼苗的投放不会提高其K值水平,K值的大小与该种群所处环境、空间和资源有关,C错误;
D、为了获得持续的生产量,渔业捕捞后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该状态下,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
故选D。
8.(2023·辽宁·辽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盘锦红海滩位于渤海湾东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湿地内,是一处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它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极富观赏魅力的红海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碱蓬草由于可以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所以在当地呈现J型增长的趋势
D.湿地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答案】C
【解析】A、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A正确;
B、极富观赏魅力的红海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直接价值体现在食用、药用、文艺创作等,B正确;
C、J型增长的趋势属于完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由于环境资源的限制、天敌、竞争等会导致不会出现J型增长,C错误;
D、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正确。
故选C。
9.(2023上·浙江·高三慈溪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具有我国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类型。研究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调查工作,共记录到136个物种。分析部分物种的活动范围和季节性之后发现,植食动物(如鬣羚)和肉食动物(如云豹)的丰富度在旱季均显著高于雨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136个物种
B.两类动物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C.肉食动物在旱季活动频繁有利于其捕食植食动物
D.植食动物旱季活动旺盛的原因是旱季有更多的食物
【答案】D
【解析】A、研究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调查工作,共记录到136个物种,该地区还可能存在未记录到的物种, 因此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136个物种,A正确;
B、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题干信息有蹄类动物(如鬣羚)和食肉动物(如云豹)的相对丰富度在旱季均显著高于雨季,故两类动物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即时间结构,B正确;
C、旱季植物资源贫乏,植食动物活动旺盛,食肉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其在旱季活动频繁有利于其捕食植食动物,C正确。
D、旱季植物资源贫乏,植食动物为了觅食活动会相对旺盛,D错误。
故选D。
10.(2023·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
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
C.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D.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水生动物相对较少
【答案】C
【解析】A、甲中代表植物为仙人掌、骆驼刺,说明甲为荒漠,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A正确;
B、乙表示森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
C、丙表示苔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生物群落依旧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
D、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D正确。
故选C。
11.(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会导致草地鼠害发生,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定点监测,并调查研究区的气候(温度、降水等)、土壤和植被等特征,估算不同季节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其变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研究区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
B.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种群数量在2019年秋季达到峰值,依据种群数量可推测出当年高原鼢鼠的出生率
D.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
【解析】A、高原鼢鼠活动力强,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研究区2017—2022年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A正确;
B、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
C、种群密度在2019年秋季达到最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大小,依据种群数量不能推测出其出生率,C错误;
D、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除2017年秋季-2018年春季外,当年秋季至次年春季其种群数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除2020年外,当年春季至秋季其种群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D正确。
故选C。
12.(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稻鱼共生系统”通过采取“巨型稻+青蛙+泥鳅+鲤鱼”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实现粮渔共赢,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通过鸣叫吸引异性这是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
B.多种动物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C.稻田中青蛙、鲤鱼等可以取食害虫,这种控制害虫危害的技术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之和
【答案】C
【解析】A、青蛙通过鸣叫吸引异性这是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A错误;
B、多种动物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所需的矿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生物防治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稻田中青蛙、鲤鱼等可以取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田各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饲料中的化学能及鱼苗中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13.(2023上·浙江绍兴·高三绍兴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机选取种群中适量的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
B.调查生物种群内个体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C.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D.估算各营养级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比值可反映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A
【解析】A、年龄金字塔是表示种群年龄和性别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A正确;
B、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所以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B错误;
C、能量金字塔需测定组成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情况,是同化量之间的比值,故估算各营养级同化量,可反映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A。
(2023上·浙江嘉兴·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毛竹是一种乔木状高大竹种,在浙江等地大量栽培。某地因毛竹林经济效益下降,毛 竹林大面积处于失管状态,即仅清除老竹及枯竹,无其他林下复垦干扰。科研人员分别 对失管8年和20年的毛竹林进行了乔木树种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如下表。
14.与失管8年的竹林相比,失管20年的竹林具有的特点之一是( )
A.垂直结构逐渐消失B.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C.食物网结构更复杂D.毛竹种群密度增加
15.竹林失管后,竹林中的生物与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竹林失管后发生了初生演替
B.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C.失管不利于乔木树种的生长
D.草本层将随着失管时间延长而消失
【答案】14.C 15.B
【解析14.A、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失管20年的毛竹林垂直结构不会消失,A错误;
BC、尖管20年的竹林物种更丰富,营养结构更复杂,食物网结构更复杂,因此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错误,C正确;
D、尖管20年的竹林物种更丰富,不一定各种群密度增加,D错误。
故选C。
15.A、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竹林失管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
C、失管后,乔木树种的生长空间增大,有利于乔木树种的生长,C错误;
D、失管后,草本层将随着失管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但不会消失,D错误。
故选B。
16.(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易受湿地退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目前我国渤海湾地区石油开采强度较大,占据了一定的水鸟栖息地,可能会对当地水鸟产生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我国渤海湾地区某种水鸟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法,若调查过程中该种水鸟大规模迁入,则最终调查出的种群密度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2)石油开采对水鸟的影响主要分为开发阶段的气味泄漏、噪音等污染以及生产期已经建成的设施引起的水鸟栖息地破坏。其中气味泄漏、噪音等给水鸟传递了_____信息,水鸟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_____就会变小,这是水鸟在该地区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3)若由于石油的开采造成湿地退化,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科研人员为研究油井距离对水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水鸟物种丰富度随距油井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降低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油井开发在侵占水鸟栖息地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供水鸟取食的微生境,在这些微生境中,水鸟捕食鱼的能力增强,推测长期发展过程中鱼躲避水鸟捕食的能力_____,这是_____的结果。水鸟作为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原因是_____。
【答案】(1)标记(志)重捕 偏大
(2)化学、物理 K值
(3)湿地退化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增强 共同进化/自然选择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解析】(1)调查我国渤海湾地区某种水鸟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水鸟总数=,若调查过程中该种水鸟大规模迁入,则重捕动物中的标记个体数减少,导致推算出种群密度偏大。
(2)石油开采对水鸟的影响主要分为开发阶段的气味泄漏﹑噪音等污染以及生产期已经建成的设施引起的水鸟栖息地破坏。其中气味泄漏﹑噪音等给水鸟传递了化学﹑物理信息,水鸟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这是水鸟在该地区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3)若由于石油的开采造成湿地退化,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原因可能是湿地退化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科研人员为研究油井距离对水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水鸟物种丰富度随距油井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降低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油井开发在侵占水鸟栖息地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供水鸟取食的微生境,在这些微生境中,水鸟捕食鱼的能力增强,推测长期发展过程中鱼躲避水鸟捕食的能力增强,这是共同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水鸟作为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1.(生命观念)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B.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的问题
C.人类生活中利用石油和利用新能源对维持碳平衡没有太大区别
D.自养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2的含量
【解析】D
【解析】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A错误;
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的问题,B错误;
C、石油燃烧会产生CO2,因此人类生活中利用石油不利于维持碳平衡,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维持碳平衡,C错误;
D、自养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利用CO2,从而降低大气中的CO2的含量,D正确。
故选D。
2.(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某人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鲈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鲈鱼68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鲈鱼60条,其中带标记的21条,据此估算出该池塘中鲈鱼的种群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鲈鱼数量较少D.两次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均太大
【答案】A
【解析】A、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时不会影响结果,因而不是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A正确;
B、由于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减小了第二次捕获的鲫鱼中有标记鲫鱼的比例,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B错误;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偶然性大,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C错误;
D、如果前后二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则人为造成捕获的鲫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D错误。
故选A。
3.(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某养殖场建立猪—沼—粮(果、菜)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产业。如图为该循环农业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精饲料中的能量
B.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都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C.猪产生的粪便中也包含能量,这些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该模式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充分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
【解析】D
【解析】A、据图可知,精饲料、工业能以及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均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工业能和精饲料中的能量,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不能实现良性循环,B错误;
C、猪的食物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第一营养级加工成的成品饲料,一个是投放的精饲料;猪通过摄入来自第一营养级所制作的成品饲料所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仍然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猪摄入精饲料,也会产生粪便,这部分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精饲料;综上所述,猪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和精饲料,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种植业产生的青饲料加工后用于投喂猪,猪的粪便用于沼气生产,沼渣又能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充分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D。
4.(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就是群落,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就是优势种
B.森林群落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不同高度,形成垂直结构
C.荒漠群落植被稀疏,动物种类稀少,不具有垂直结构
D.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净初级生产量大部分接近于零
【答案】B
【解析】A、优势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的物种,而与其数量、生物量、生存空间并无直接联系,A错误;
B、森林群落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不同高度,适应相应的环境条件,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
C、荒漠群落植被稀疏,动物种类稀少,但也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
D、顶极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地球上现存群落大多处于顶极群落,即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净初级生产量极少部分接近于零,D错误。
故选B。
5.(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是发生高强度森林火灾后,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山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30年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C.火灾后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其演替成森林的速度,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则是因为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解析】D
【解析】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0~30年中,甲种群的生长曲线斜率可知,其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
B、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在增加,即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而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
C、火灾后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中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不断的增加,说明该地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正确;
D、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其演替成森林的速度,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是由于植物甲获得阳光较少造成的,不是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D。
6.(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C.该农田中的玉米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A、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故该农田中所有玉米不具有性别比例的特征,A错误;
B、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B正确;
C、该农田中的玉米属于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B。
7.(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流域的江豚濒临灭绝、刀鱼等数量锐减。2023年10月,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江豚、刀鱼等的经济效益
B.禁渔后该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稳态
C.禁渔后长江流域的江豚种群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大
D.禁渔可对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
【答案】A
【解析】A、禁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禁渔时人类对该生态环境的干扰停止,此时该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自我调节功能,恢复其正常状态,B正确;
C、禁渔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江豚种群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大,C正确;
D、禁渔可对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D正确。
故选A。
8.(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如图为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的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
B.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预测未来的种群数量会下降
C.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群的性比例都接近1∶1
D.由图中面积大小可知,乙的种群密度大于甲
【答案】C
【解析】A、年龄结构只是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其种群数量会增长,种群数量增长的快慢还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A错误;
B、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预测未来的种群数量会不变,B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群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数量相近,则性别比例都接近1∶1,C正确;
D、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如果分布的面积或者体积巨大,其种群密度并不一定大,D错误。
故选C。
9.(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根据采伐面积的大小形成了大型林窗、中型林窗和小型林窗,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了各个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林窗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团状采伐后影响演替速度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C.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不同类型大小的林窗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A、林窗中群落演替过程的起点是有土壤条件,因而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团状采伐后演替速度迅速加快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增强,有利于林窗内植物的生长,进而为群落演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条件,B正确;
C、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发生在垂直方向上,因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实验结果显示大型林窗中的各土层种群密度反而低于中型林窗,因而根据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不同尺度的林窗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D。
10.(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大型食用真菌)的生产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和草菇固定的太阳能
B.利用栽培草菇剩下的有机质作肥料可为果树提供能量
C.该立体农业运用了种群的垂直分层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
D.栽培草菇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
【答案】D
【解析】A、该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果树和草菇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A错误;
B、果树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只能利用吸收利用经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物,B错误;
C、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而非种群的特征,C错误;
D、草菇属于分解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可为果树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D。
11.(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字母表示同化的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缓慢,此时 b 大于 a
B.c+e-d 表示从甲种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C.乙种鱼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于 d、f
D.甲种鱼到乙种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答案】D
【解析】A、图中a表示浮游植物的同化量,b表示浮游动物的同化量。只要浮游植物能正常生长,b就小于a,A错误;
B、c+e(表示甲种鱼的同化量)-d(表示甲种鱼流向乙种鱼的量)-甲呼吸作用消耗的量表示从甲种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乙种鱼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于 c、e、f,即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D、甲种鱼到乙种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乙种鱼的来自甲种鱼的同化量/甲种鱼的同化量= d/(c+e)×100%,D正确。
故选D。
12.(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成分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群落中甲、乙2个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大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的增长为指数增长,乙种群的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
B.乙种群的数量在200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C.M点前对应的种群大小,两个种群的出生率都小于死亡率
D.K点对应种群数量(600左右)为两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A、甲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增大而减小(在K点之前,增长率大于0),K点之前,甲种群的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而K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开始下降,不是逻辑斯谛增长;在M点之前,乙种群增长率小于零,乙种群数量在减小,乙种群的增长不是逻辑斯谛增长,在M点到K点时,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大,乙种群的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而K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开始下降,不是逻辑斯谛增长,A错误;
B、甲种群前期符合S形增长曲线的特点,当增长率为零时达到K值,从图上可以看出K值接近600,所以当种群数量接近K/2即300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
C、甲种群在M点前的增长率是大于零的,因此甲种群在M点前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错误;
D、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大小后,增长率为零的点即为K值,从图上可以看出数量达到600左右时两种群的增长率均为零,说明K点是两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13.(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不全是植物
B.丙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缺少
C.甲、乙、丙、丁间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图中应添加从“大气CO2”到“丁”的箭头
【答案】A
【解析】A、图中丁代表生产者,不全是植物,也可代表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A错误;
B、丙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若缺少分解者,则生态系统的尸体将要堆积如山,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B正确;
C、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它们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碳元素在这些它们之间的流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正确;
D、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从“大气CO2”到“丁”的箭头,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
故选A。
14.(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水下淤泥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
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C.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进行资源整合
D.立体养殖技术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100%=6.3%,A错误;
B、能量不能循环往复利用,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B错误;
C、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进行资源整合,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正确;
D、立体养殖技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D错误。
故选C。
综合题
15.(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使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海水养殖已经成为海洋渔业的重要部分。目前海水养殖以网箱养殖为主,形成的海水网箱生态系统是一种高密度且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海水网箱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和饵料中的化学能。海水网箱生态系统作为一种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
(2)网箱中逃逸的鱼类可能会抑制土著鱼类的繁殖,逃逸的鱼类和土著鱼类可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和捕食。
(3)“海水蔬菜”是指用海水养殖的蔬菜,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包括_____。(写出1点即可)。
(4)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的海水稻项目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等技术对沙漠盐碱地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比如可以在“地下”对根系直接进行施水、施肥,实现了智能化水肥循环。
①可以通过监测某种害虫的_____来预测该种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杀灭害虫的意义是_____。
②与传统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有哪些?_____(写出1点即可)。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海水网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2)竞争
(3)减少化肥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等
(4)年龄组成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等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流入海水网箱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水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饵料中的化学能。海水网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主要是经济类生物,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网箱中逃逸的鱼类可能会抑制土著鱼类的繁殖,原因可能是网箱中逃逸的鱼类能与土著鱼类争夺饵料和活动空间,并大量吞食土著鱼类的卵或土著鱼类的幼鱼等,因此两者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和捕食。
(3)由题干材料看出,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有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等。
(4)①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故可以通过监测某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来预测该种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害虫会捕食作物,诱杀害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②该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在“地下”对根系直接施水、施肥,实现了智能化水肥循环,与传统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势为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等。
1.(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答案】D
【解析】A、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
B、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B正确;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得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C正确;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答案】D
【解析】A、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故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正确;
B、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
C、镉属于重金属,能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C正确;
D、胁迫是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因此在镉的胁迫下,苦草已经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D错误。
故选D。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答案】B
【解析】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故选B。
4.(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2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