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件(76份)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三世界史 课题50世界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三世界史 课题50世界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手工业,尼罗河,2地中海地区,3中美洲地区,贫富分化,新航路,马铃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3.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一 古代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①食物采集: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________和渔猎,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②食物生产: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________和畜牧出现。
(2)农耕的产生与发展①农业起源: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________和中美洲。②作物分布:西亚是________、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________;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③畜牧分布: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农业出现的重大意义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3.生产关系的变化(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________。(3)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________产生了,国家应运而生。
知识点二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1)条件:随着________的开辟,人类逐渐从孤立走向整体。(2)传播①粮食作物传入欧洲②蔬菜作物传入欧洲:美洲的番茄由________人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开始作________并不断改良;16世纪,________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1)农作物传播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产量仅次于小麦的北美第二大农作物。(2)禽畜物种传播
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
知识点三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现代农业
(3)农作物良种的推广(4)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水产养殖向________、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
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仓储技术①原始社会,人们利用________和陶器来存储余粮。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________储粮技术。后来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④低温、________等储藏技术广泛运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食物冷藏技术①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②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_______产业也发展起来。
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
1.概念阐释——第一次农业革命第一次农业革命约发生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2.学术情境——食物生产对人类的影响Ph·E·L·史密斯等人在《农业起源与人类历史》一文中指出:在食物生产出现以前,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都从自然中攫取食物,对自然状态并没有多少改变。而食物生产导致了社会分工形态的变化,为阶级产生奠定了基础,铺平了向国家发展的道路。思考: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从采集、渔猎逐渐发展到农业生产。农业的出现有何作用?
提示: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文明出现。
3.学习情境——原始农业形成的原因张同铸在《世界农业地理总论》中阐述的农业的形成,可概括表现为以下过程: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提示: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技术的进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4.以图解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5.概念阐释——食物物种交流食物物种交流主要是指农作物、家畜的长距离移动。在新航路开辟前,欧、亚、非三洲之间就存在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物种也开始向其他地区传播。
6.学习情境——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使欧洲人将所有人类文明区域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物种交流网络。世界失去了物种边界,植物和动物可以传播到任何可以生存的地方。18~19世纪,有意引入物种已成为一项越来越制度化的事业,此后,更便捷的交通持续推动着物种交流。思考: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和在此之前历史上的物种交流有何不同?
提示:物种交流打破了海洋的阻碍,范围更大更广。
7.体系构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8.概念阐释——现代农业概念图示
9.知识延伸——美、法、日农业经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以市场化为原则。(2)发展农机经营模式要以农户为主体。(3)农机经营模式要依托自身的条件。(4)农机经营模式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来支撑发展。10.名师指津——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在全球环境危机、粮食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解决人类的温饱和保障粮食安全成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力争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因自然灾害等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危机,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重大贡献。
11.学习情境——未来世界粮食生产的应对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念。现在的粮食安全的含义已经不仅是在保证粮食生产和储备数量的那种传统的备荒意义了。粮食安全在保障人民免于饥饿的基础上,还要包含食品健康(如绿色食品、营养等)、生物多样性、维护民族文化等新的观念。——丁泽霁、杜志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与面临的新形势——记“中外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思考:如何认识“未来粮食生产的应对”这一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提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此各国政府都应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12.概念阐释——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13.学习情境——中国与世界粮食问题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思考:据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提示: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探究点 民以食为天——世界食物生产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01 史料实证——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转变史料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他们采集各种野生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和绿色植物,各地的人们还都猎杀、食用各种动物,包括野牛、野马和驯鹿等,在沿海地区,鱼是一个丰富的食物来源。——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探究】根据史料,指出旧石器时代人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主要食物有哪些?
[提示] 来源:采集和渔猎。主要食物:野生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等植物,野牛、野马、驯鹿和鱼等动物。
【史论形成】 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
02 分析说明——关注“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史料 在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的作物,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种方法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持续了近40年的过度灌溉和过量使用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导致土地日益贫瘠。而且从旁遮普省农民的血液、母乳以及地下水和农民栽种的蔬菜中都测出了农药残留物。同时,由于过度使用化肥,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许多人不得不依靠贷款。——摘编自彭咏清译著《印度的“绿色革命”》【史料导读】 史料以印度作为个例阐释了现代农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印度;过度灌溉和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日益贫瘠;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食物中农药残留物严重。化肥、农药、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的过度使用,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探究】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农业存在的“隐患”,谈谈如何解决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提示] 隐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面临重大风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过度使用化肥给农民带来负担。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度;依靠科技进步;处理好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吸取传统农业的优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史论拓展】 未来世界食物生产的挑战与应对
03 探究论证——世界的食物生产与交流史料 14世纪以来的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史料导读】 史料以表格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和地区列举了世界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反映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探究】材料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提示] 示例一: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示例二: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主要是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化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
【史论深化】 近代以来物种交流的影响和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关系(1)近代以来物种交流的影响
(2)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关系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方面。其具体表现是:①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②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③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得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总之,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可靠保障。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 [2021·新高考湖北卷,13]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演练1】 命题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2023·海南卷]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广泛引种,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这一变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驱动下的结果,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是一方面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中引起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演练2】 命题点:世界食物生产与粮食安全[2022·天津卷]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至1985年,世界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世界人口和谷物产量都有明显增长,但在此期间,能源消耗量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也逐年下降。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节约能源,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经济全球化、南北不平衡和世界多极化无关,排除A、C、D三项。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4·泰安高三期末]来自异域的糖、咖啡、茶、巧克力,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 )A. 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B.奴隶贸易由此开始C.人口迁移引发物种交流D.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与题干信息相符,故选A项;奴隶贸易只是题干信息“人口大迁移”的一部分,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物种交流及技术推广引发了“人口大迁移”,排除C项;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2.[2024·广州市高三测试]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解析:由材料“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不同地区间物种的交流,政府的改革、世界市场的发展将高产农作物推广至世界各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故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故选D项;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交流,“源于”表述错误,排除C项。
3.[2024·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19世纪初,英国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用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引发了社会强烈不满。19世纪60年代,英国才颁布第一部反食品掺假法案。这反映了( )A. 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B.经济结构的变动C.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D.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化学添加剂被用于食物掺假,英国加强对食品安全立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故选D项;饮食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和不法商人牟取利益有关,而不是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排除A项;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内部、社会生产各环节各种结构的统称,主要有: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4.[2024·天津市一模]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 )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三世界史 课题49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至尊法案,民族国家,拿破仑战争,主权意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外交使节,维也纳体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版块三世界史 第十八单元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传播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争与文化交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版块三世界史 第十七单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