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下《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刷子李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第六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五下《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及反思
展开1.认识“矛、盾”等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单字组词等方法理解“誉之曰”“其人弗能应也”等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读懂楚人思维的局限性,感受智者思维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读懂楚人思维的局限性,感受智者思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任务一:链接旧知,简述故事大意
学习活动一:借助图片,认识几种兵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识兵器。(课件出示第一种兵器)这是什么兵器?
生:剑。
师:对,它就是剑。再看第二个,这是什么?生:刀。
师:很好。刚才我们看到的两种兵器,一个是剑,一个是刀,都比较常见。接下来的稍微有点难,咱们班的男生来看看,有没有人认识的?
生:应该是矛。师:还有吗?生:剑。
师:有点像,这个剑不够光滑,是吧?
师:我要告诉大家正确答案了:锏,有没有听过?一起读读它的名字。
生:锏。
师:接下来的这个兵器是什么呢?生:叉。
师:再看下一个,这个是什么呢?生:戟。
师:再看一个,这个是——生:这个是斧。
师:这些都是兵器,我们来读读它们的名字。生齐:剑、刀、锏、叉、戟、斧。
师:我们再看一个,这个是——生:矛。
师:这个呢?生:盾。
师:看老师写一写“矛”和“盾”。“矛”字横撇点横勾,竖钩加撇把笔收,这个字是——
生:矛。
师:再来看老师写“盾”字,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这个字是——
生:盾。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到的就是矛和盾,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生:自相矛盾。
学习活动二:回顾旧知,了解故事大意
师: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说说看,你在哪里听过?
生: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过这个故事。
生:我在手机APP里听过这个故事。
生:我看过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师:非常好,看来这个故事大家挺熟悉的,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人拿着他的盾在叫卖,说什么了?
生:他说自己的盾特别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破。
师:还记不记得,他拿出矛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生:他说他的矛非常锋利,没有任何盾可以挡住。
师:这时候,旁边有个人说了一句让他哑口无言的话,那个人是怎么说的?
生: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师:这时,他哑口无言了,尴尬至极。
任务二:创设情境,再现当时场景
学习活动一:角色扮演,读中再现情景
师:这个故事的现代文版本大家很熟悉,印象很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个故事的文言文版本。文言文相对会比较难一些,给大家一点时间,自己先练习读一读,注意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读。
师: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谁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旁边的注释?如果刚才你忽视了注释,现在赶快读一读注释的内容吧。
师:刚刚大家认真地读了课文,这句话会读了吗?
课件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这句话确实不好读,其中有一个字的笔画特别多,你们猜我说的是哪个字?
生:是“鬻”。
师:这个字的笔画特别多,平常我们很少见到它,但是大家一定都知道它的意思是——
生齐声:卖。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看注释。
师: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
师:这里的鬻就是——生:卖。
师:如果现在楚人只卖盾,这句话可以怎么说?生:楚人有鬻盾者。
师:非常好。他只卖矛的话,怎么说?生:楚人有鬻矛者。
师:非常好,因为鬻的意思就是——生:卖。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兵器,你挑一个来卖一下。
生:楚人有鬻剑者。生:楚人有鬻斧者。
师:我觉得一次卖一个不过瘾,咱们卖两个。生:楚人有鬻戟与剑者。
师:你看,“鬻”的意思明白了没?刚刚我们卖了一种、两种兵器,多卖几种行不行,怎么说?
生:楚人有鬻锏、叉、刀与剑者。师:明白了吧?鬻的意思就是——生:卖。
师:同学们,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誉”字,在注释里找一找,什么意思?
生:注释里面没有这个字的解释。
师:那怎么办?我们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吧!生:是夸耀、夸赞的意思。
师:对,这个人在夸耀、夸赞。谁把他夸耀盾的那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读得很流畅,但是还不够好,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王婆卖瓜——
生:自卖自夸。
师:你夸自己的东西就板着脸夸吗?你要有点感染力,让别人听到后感觉你卖的东西真好。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自豪)
师:进步很大,但还可以更好!想想看,一个叫卖的人,他怎么样做才能让别人觉得真想买,你不能光站到那里卖。
生:来来来,各位客官,赶快来看看吧!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掌声送给他,有感觉了!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看看能不能超越刚才的这位同学。
生:(做拿起盾的动作,看着四周的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买一者则得二。
师:有点文言文的感觉了,非常好!掌声送给他。同桌两人再练习读一读。
师:我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看看他们表现得怎么样。我还想请三位同学上来当旁边的路人,看谁读完后你真的动心了。
生:快来看,快来看呀!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师:(指三位路人)听完他读的,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想过去看看,看要不要买。
师:有点感染力了,我们请下一位楚人也来读读。
生:各位客官,赶快过来看一下啦,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指三位路人)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觉得可以过去看一看,我都有些想买了。
师:同学们,想象着情景,入情入境,我们就能读得更好!来,咱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学习活动二:运用学法,自主朗读体会
师:我要特别感谢刚才的几位同学,通过他们的朗读,我们记住了这块盾很结实,物莫能陷也。楚人接下来就要夸赞他的矛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读得很通顺,不错。刚刚我们学上一句已经积累了朗读的经验了,这句话怎么读效果才能更好呢?
生: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当作是那个卖矛的楚人。
师:对,想象情景,进入角色,能够夸赞到别人都想买,那就好了。谁来试试看?
生:走一走,瞧一瞧,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各位快来看一看呐!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各位客官,快来看看吧!
师:这句话不长,如果你已经背会了,闭上眼睛试试吧。
任务三:推测想象,展现思维过程
学习活动一:展开推测,再现思维过程
师:同学们,正当这个楚人得意地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有人说话了——
课件出示: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的意思不好理解?生:或曰。
师:“曰”我们都知道是说的意思,那“或曰”呢?生:有些人说。
师:有些在旁边看的人说话了,说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吧?
生: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是啊,你的矛不是很厉害吗?刺一下你的盾会怎样呢?同学们,读到这句话,我想到了这样的表情(出示尴尬的表情包),这是什么表情?你觉得这个表情是谁的?看到这个表情,你能不能为大家再现一下他此刻的心情,他此刻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生:这应该是那个楚人的表情,他太尴尬了。他可能会想,唉,我真是太愚蠢了,今天,我肯定一支矛和一个盾都卖不出去了。
师:是啊,今天简直太尴尬了。我看看旁边有没有老鼠洞之类的,他想干嘛?
生:想钻进去。
师:无地自容啊!太尴尬了!大家再看看这个表情(出示龇牙的表情),这个可能是谁的表情?
生:那个“或曰”的路人。
师:谁为大家分析一下路人此刻的心理活动?
生:这个路人肯定觉得他把卖矛与盾的这个人拆穿了,很得意。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表情(捂脸的表情),你觉得这可能是谁的表情?
生:这应该是路人的表情,他肯定想:还想骗我们呢,瞧瞧你,现在看看你怎么办?
师:我们再看一个表情(偷笑的表情),这可能是谁的表情?
生:可能是路人,他心里会想:世上怎么还有这么傻的卖家!
生:他肯定想,刚才你不是很神气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师:是啊,太好笑了,但是当着你的面笑,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就转过身偷笑。同学们,看到这几个表情,我们就想到了他们那一刻的心情,这对于我们朗读好课文是很有好处的。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声: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这个“或曰”的路人让楚人非常尴尬,无言以对,他当时听到楚人对自己矛和盾的夸赞,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推想一下当时他的想法吧。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交流交流。
师:谁来为大家再现一下路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既然你的矛那么锋利,那么,就应该没有事物能挡得住它;既然你的盾那么坚硬,那么就应该没有事物能刺破它,可是,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那又会怎么样呢?
师:非常棒。同桌两个人相互再说一说。
学习活动二:尝试解说,朗读背诵课文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我们读了很多遍了,现在,我们尝试着背一背,给大家一点时间练习练习。
师:现在,我们试着给这幅图片配上讲解。
(出示与这个故事对应的图片,学生背诵,为图片配上讲解)
师:这个同学已经特别厉害了,她全程都没有看课文,完全背会了。我再请一位同学,这次我们用课文来给动画视频配音,大家要注意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最好能够与动画同步。
师:谁来试试?
(一位同学上台为视频配音,教师相机指导)
师:非常好,掌声送给她。这位同学不仅背会了课文,还能注意控制速度,很完美。来,所有同学,我们一起来为动画视频配音吧。
任务四:多向思维,发现更多可能性
学习活动一:展开思辨,进行多角度思考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把这个故事读完了,我们发现还有这么一句话跟在了故事最后——
课件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字怎么读呢?
生:课文中有注音,读二声。师:什么意思呢?
生:我看注释了,表示将要发议论的意思。
师:对,没有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要发议论了,后边就是他的议论——
生齐声: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在这里还有一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注释中没有的。
生:我查字典了,字典上有好几个解释呢,我选的是存在的意思。
师:这句话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生:特别坚固的盾和特别坚固的矛不可同时出现。
师:是啊,同世而立,所以出现矛盾了,所以你很尴尬了。不过,此刻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大问号:难道楚人就这么惨,好不容易做出了矛和盾,结果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吗?有没有可能卖出去?
生:有。矛与盾不可同世而立,想要卖出去,可以一个一个地卖。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一天卖矛,第二天卖盾,这样交错着卖。
师:很好,同一天里只卖矛或盾。可以怎么说呢?
生:楚人有鬻矛者,誉之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到了第二天,就可以这么说了——
生:楚人有鬻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对,这样就可以卖出去了。楚人明白了,矛和盾不可同世而立。如果这个楚人还做出了很多的兵器,比如——(出示开课时认识过的兵器图片)
师:大家想想,这个楚人有没有可能一次卖两种兵器呢?可以同时卖什么?
生:楚人有鬻戟和叉者。
师:这两个是可以的,因为它俩不矛盾。生:楚人有鬻剑和斧者。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办法都特别好。此刻,有一个更大的问号出现了,课文中说了:矛与盾不可同世而立,真的吗?难道它俩真的不能同时出现吗?有没有可能同世而立呢?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谁在它的身上发现了“矛”?(出示坦克图片)
生:我发现了,矛就是炮筒。师:谁发现了它的盾?
生:装甲就是盾。
师:刚才说了,矛和盾不可同世而立,那是卖矛和盾的时候。真正到了战场上,矛和盾是可以集合的,集合起来之后它的威力更大了。
生:是的,进攻时可以发挥矛的作用,防护时可以发挥盾的作用。
师:是的,矛和盾是可以集合的。我们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感受感受矛和盾的集合所发挥的作用吧!
(课件出示《矛和盾的集合》一文)
生:这个盾好厉害!它特别大,就像是一个铁屋子,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敌人用机关枪扫射都没事。
师:防守确实做得很好,那进攻呢?
生:它不光可以进攻,还可以快速地前进着进攻。
学习活动二:拓展阅读,引发更丰富的阅读
师:同学们,有的时候矛和盾确实不可同世而立,但有的时候,不仅可以同世而立,而且还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特别是在读这些蕴含着道理的文章的时候,要多一点思考,换着角度来思考,不断地追问,不断思辨,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多。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这篇课文选自什么地方?
生:《韩非子·难一》。
师: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韩非。
师:(出示图片)这个人就是韩非,又称韩非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了成语典故的出处。说到韩非子,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他的一些作品,大家一定知道。比如这张图片所描述的故事就是——
生:买椟还珠。他买了一个珠子,可是却把盒子拿走了,把珍珠放下了。
师:如果我们买了一件商品,把包装留了下来,把商品又还了回去,这就是典型的——
生:买椟还珠。
师:(出示图片)再来看这个故事。生:守株待兔。
师:这个人最终等到兔子了吗?生:没有。
师:他没有等到兔子,等到的是——生:田地荒芜。
师:不劳而获是不可以的,我们再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
生:守株待兔。
师: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事。(出示图片)还有这个,这是——
生:郑人买履。
师:郑人要去买鞋,他量好了尺码,结果到集市上买鞋的时候发现尺码没有带,这时候可以怎么做?
生:用脚试试。师:结果呢?
生:郑人回家去取尺码,回来的时候人家收摊了。
师:在韩非子的书中,像这样蕴含着道理的故事非常多,今天,王老师就推荐大家读读这本书——《韩非子》,阅读这本书中更多的故事,你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同时,也请同学们背诵《自相矛盾》这篇课文。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0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自相矛盾教案设计</a>,共2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总结提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 自相矛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 自相矛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主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