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语言运用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提高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能力。■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变化,提高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审美鉴赏提高审美情趣,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文化自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导入形式1:古往今来,文人骚客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宋文学家苏轼是怎么写月亮的。
导入形式2: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在众多流芳千古的咏月绝唱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夺目璀璨。今天,就让我们在这种唯美的图画意境和优美的音乐声中, 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
导入形式3:有人说,在中国随便拿起一本古诗词集,抖一抖,就会掉下许多的“月”来。是的, 你看,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可见,月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万千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内心,去感受他内心的那一轮明月吧!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37 四川 眉州出生
20岁进京应省试,得榜眼
24岁参加制科考试,成为“百年第一”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出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乐观
回首一生《自题金山画像》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朝廷大赦北归途中 病逝
成名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解饮水,治疾病开学府,务农桑
1.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字正腔圆地读。2.聆听配乐朗读(或听读名家诵读音频)。3.同桌之间互听互读,相互纠错。要求:感情:轻松,愉快,激愤,哀怨,悲伤。语速:明快,急促,有力,低沉,缓慢。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重读:关键词语或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要重读。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端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宫阙:宫殿。 夕:晚。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趁兴写了这篇《水调歌头》,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只恐怕那用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分外严寒。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经受不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长向:偏偏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朗读课文,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望月问天。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片: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趁兴写了这篇《水调歌头》,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大醉”遣怀是主,“怀子由”是辅。
:交待写词时间和缘由,总领全词。
质疑1:“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
质疑2:为什么思念的是弟弟,不是别的人?
家庭中只剩作者和弟弟。
苏轼自请外放,后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徙知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六年未得团聚。对唯一亲人的思念,让词人在中秋这一特定的时间,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端着酒杯遥问苍天。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只恐怕用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分外严寒。
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质疑:为什么说想要回到天上去?
探究:结合下面写作背景,分析上片情感变化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自请外放,出京任职。熙宁四年(1071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公元1076年,京城传出消息,苏轼将离开密州,迁任汝州知州。汝州紧邻汴梁,地理位置及其重要。这次升迁让苏轼心里很矛盾。这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在地方,有皎洁的月光,可以把酒起舞,与清影为伴,怡然自乐;为政一方,也可以为国效力。(直面人生,开解自己)
上片:望月问天,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
: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
人间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已久的弟弟。
因悲欢离合才有思念,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开解自己)
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阻隔,渴望团圆,表达祝福,再现对弟弟的思念。
下片:问月怀人,表达对弟弟的思念。
过渡:因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质疑:中秋佳节,作者对弟弟的思念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上阕 — 望月问天(写景)
想象:明月 — 天上宫阙 — 琼楼玉宇
下阕 — 问月怀人 (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小序 — 总领全词(叙事)
2.多种表达方式结合(情、景、理结合)
3.运用联想想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哲理:月有圆缺,人有聚合,人生无法十全十美,要以豁达胸襟去面对。(议论说理)
苏轼一生坎坷,辗转流离。官场的失意怅惘,深藏内心的郁愤,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读来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所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的高度评价,确是名副其实。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说一说理由。
我读出了一个 的苏轼,因为 写出了 。 读出了一个有烟火气的苏轼。因为作者刚开始望着月亮想去天上,但是又说何似在人间,好像更热爱人间的生活。 读出了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苏轼,因为作者在下片里先因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埋怨明月,后又说了一番话为明月开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宽慰。
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面对人生浮沉,始终乐观豁达一生流离,一生闪耀愿可爱的你心灵永远像明月那样纯洁和美丽,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本词通过对中秋 的描写,抒发了词人 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 之情,表达了词人 的人生态度和对天下离人的 。
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5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水调歌头教课ppt课件</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阕望月问月,下阕对月怀人,古诗文中月亮的别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水调歌头示范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川眉山人,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示范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音乐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