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
展开1.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识与理解说明方法。
3.分析与理解说明顺序。
4.分析文章段落结构特点。
5.概括文意、层意、段意。
6.评析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7.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应对策略】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类型1:“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类型2: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先判断说明文类型,再确定作答。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若文章为事物说明文,则直接答说明对象(一般题目就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者一个名词短语构成。)
若文章为事理说明文,则是“对象+内容”(一般先看题目,再看文章第一段中会有所提示。)
类型3: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答题格式:常见说明方法(口诀):摹列比例图,引下打分数
(1)列数字。用确切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
标志:数词(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等等,注意区别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2)举例子。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介绍说明对象。
标志:比如……、例如……。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标志:……叫……、……是一种……、……是指……(科学、完整的判断句)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4)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标志:一类(种)……,另一类(种)……(注意区别逻辑解释中的次序,如一、二、三……)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5)作比较。用熟悉的或具体的事物与陌生的或抽象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
标志:也……、而……、相对于……、较……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标志:像……、如同……、仿佛……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通过具体的描写解释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标志: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解释的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诠释的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必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9)画图表。用图表的方式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说明事物。
标志:文章中出现的图像、表格。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标志:使用引号来引述材料。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类型2:说说文中某个具体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对策:先准确判别说明方法,再结合句子答出作用。
说明方法作用的表达格式: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使文章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严密准确地说明了……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的……特点,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作诠释:简洁明确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
画图表:直观明了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对象更加直观。
引名句:生动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引资料:确凿有力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包括:从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征到用途;从一般到个别(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从整体到局部;先总后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四)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六)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效果)。
(七)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八)中心句
类型1: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九)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真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 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
2. 第⑦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 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
C.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 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5. 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6. 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 —② 一太阳烤焦地球
7. 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8. 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
2.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列举了我国发行的邮折上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全息立体照片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进而说明了全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4.C
二、5.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6.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 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7.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8.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说明文阅读: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说明文阅读,文件包含说明文阅读原卷版doc、说明文阅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记叙文阅读: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记叙文阅读,文件包含记叙文阅读原卷版doc、记叙文阅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议论文阅读: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议论文阅读,文件包含议论文阅读原卷版doc、议论文阅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