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展开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主要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基于上述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并借助基本的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信息解读、史论结合等基本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结果、影响和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的背景、时间、内容等。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史料分析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让我们走进第6课 戊戌变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的好奇心
第一部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文中梁启超讲到能唤醒中国人的是什么事件?签订了什么条约?
学生研读史料,回顾所学,提取有效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列强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培养学生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
2.公车上书的经过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8页,请同学们梳理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代表、目的及结果。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时间:1895年春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宣传维新思想
阅读课本梳理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总结回答
(1)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百日维新
二、百日维新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9页,请同学们梳理百日维新的背景、时间、标志、主要内容、目的、性质及结果。
通过研读史料,梳理百日维新的背景、时间、标志、主要内容、目的、性质及结果。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2.时间:
3.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4.目的:为了变法救国,救亡图存
5.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6.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结局: 失败(戊戌政变)
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2.思考:维新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学生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回答问题。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观点。
3.合作探究: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概括,回答问题。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后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第6课 戊戌变法【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巩固训练:
1.“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2.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D. 训练新式军队
【2.板书设计】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324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324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教学新课,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324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