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4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5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7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8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9 试卷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6
展开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
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
[2023·山东卷]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如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3~4题。
3.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4.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2023·江苏卷]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该地全年都是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的最佳地点。下图为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取决于( )
A.海水密度B.海水盐度
C.海水温度D.海水水质
6.蒙基米亚最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的海底剖面形态是( )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7~8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材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
[2023·浙江6月卷]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10.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2·湖北卷]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下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11~13题。
11.影响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B.海水温度
C.距陆远近D.种群规模
12.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 )
A.冬季产卵
B.顺流洄游
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13.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
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4.[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6分)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章末真题集训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可知,湖水无法通过河道直接流出,随着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该地为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主要输出方式为蒸发,D正确,排除A、B、C。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可知,卵石堆积为河流堆积,可推测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第4题,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故选A。
答案:3.A 4.A
5~6.解析:第5题,海水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加上沿海地区入海河流少,各海域的海水密度和盐度差异较小,A、B错误;由图可知,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时站于水中,这是因为该地区纬度较低,全年海水温度较高,C正确。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地区人烟稀少,各海域水质差异不大,D错误。第6题,海底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砂质海岸,通常是由松散的、颗粒较细的物质(细砂、粉砂和淤泥等)组成的,海岸线比较平直且比较长,海滩平坦开阔。澳大利亚西海岸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海底坡度较小,C、D错误;读图可知,游客站立位置离海岸有一段距离,且海水较浅,说明海底地势平坦,有利于游客站立水中与野生海豚互动,A正确。B选项图中的沿海海底水深变化较A选项的大,B错误。
答案:5.C 6.A
7~8.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低于P点水位,则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峰前水位低,洪峰时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C正确;含沙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且根据材料无法得出A项结论,A错误;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峰水位高,流量小,B、D错误。故选C。
答案:7.A 8.C
9~10.解析: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四处密度为甲>乙>丙>丁,A错,D对;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四处盐度丁>丙>乙>甲,B、C错。故选D。第10题,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故选C。
答案:9.D 10.C
11~13.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智利竹筴鱼洄游线路:5~10月主要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洄游,10月至翌年5月主要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洄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冬春季节(6~11月)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南半球夏秋季节(12月至翌年5月)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游,B正确。故选B。第12题,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低纬、偏东,高纬海区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海区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低,因此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正确。故选C。第13题,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幼鱼洄游的海域范围为33°S~40°S,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正常年份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正常年份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答案:11.B 12.C 13.B
14.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冷,海冰大量形成,导致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洋流系统中寒暖流交汇会导致海水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交换;气候变冷,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导致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第(2)题,若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对马暖流的入侵会提高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由此可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若不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其原因可从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夏季风、冬季风、洋流共同影响分析。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夏季风显著,而海水交换受风力影响明显,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
答案:(1)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小;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
(2)认同:现代对马暖流影响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距今约8千年,这些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开始同步增强,反映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全面影响这些海域,表明现代对马暖流基本形成。
不认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仅暗示此时对马暖流势力增强;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共6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共5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