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课文默写
①与君离别意,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③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蒹葭苍苍,________。(《诗经》)。
⑤“琴瑟”是两种古老的乐器,象征了美好的爱情与和睦的婚姻,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如《诗经·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琴瑟”来表达对恋人的亲近和对美好生活的畅想。
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澎湃激荡的博大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同是宦游人 ②青青子衿 ③黄发垂髫 ④白露为霜 ⑤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⑥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阴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城市,引得人们在这一城山水里诗意栖息。漫步黄山湖公园,便能感受到 的四季,享受悠然自得的tián( )静。漫步长江边,便能领略长江磅bó( )的气势。也能乘坐画舫,听雨声戛( )然而止。mò( )然回首,山水投射出你心中精神的渴望。
(1)加点字注音。
戛( )然而止
(2)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án( )静 磅bó( ) mò( )然
(3)选文中甲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而复始B.销声匿迹C.叹为观止
【答案】(1)jiá (2)①恬 ②礴 ③蓦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或者事情突然停止。
(2)本题考查字形。
恬静:tián jìng,形容为人闲适,安静。也指性格恬静,也指安静,宁静。
磅礴:páng bó,形容词,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蓦然:mò rán,副词,表示受某种情景或某些话引起,一下子发生了某种感觉。如:蓦然醒悟、蓦然看见。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周而复始:形容事物的循环往复,特别是自然现象或历史规律。
销声匿迹: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题目中描述的是漫步在黄山湖公园,能感受到的是四季的循环更迭,这明显是一个周期性、循环性的现象。因此,“周而复始”这个成语最能准确地描述这种情境,它强调了四季不断循环的特点。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这一原则来撰写的。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B.鲁迅的《社戏》、贺敬之的《回延安》、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虽然文体各异,但都具有“民俗文化”的元素。前篇叙述了作者少年时看水乡社戏的往事,后两篇以高亢、豪迈的抒情基调,展现了陕北的地域风情。
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中诗作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蒹葭》《式微》均属风。
D.“老生”“老旦”“小生”“小丑”等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老年男子、老年女子、年轻男子和滑稽人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B.有误。《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选项“前篇叙述了作者少年时看水乡社戏的往事”有误。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在“创文”过程中,盐城交通主要存在着主干道过于拥堵,斑马线前车子不让行人,随意鸣喇叭,治理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
C.在假期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不少学校把安全疏散演练作为每周安全教育活动的重点,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防灾自救的意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把“发扬”改为“发展”。B.缺少宾语,在“随意鸣喇叭”后加“的问题”。C.表达的意思错误,去掉“防止”或“不要”。D.正确。据此,答案为D。
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人才是根本。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首先, , 。 , 。 , 。
①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甚至带动一个剧种的发展
②因为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无“角儿”则无戏
③培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虽然不易
④要重视培养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⑤进而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⑥但对于戏曲传承和繁荣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A.④②①⑤③⑥B.③⑥①②④⑤
C.①⑤②④③⑥D.④①②③⑥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
根据“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首先”可知,语段主要讲述重视培养人才的内容,所以④应该作为首句;接着讲述为什么要培养戏曲表演领军人才的原因,所以②承接④;①紧接着②进行阐述,由“角儿”定位到一个好演员的影响;⑤承接①进一步表现好演员对艺术的影响;接着承接上文点明培养艺术家的不容易,所以③承接⑤,最后进行转折,在③的基础上再阐述,所以⑥承接③。故排序为:④②①⑤③⑥。
综合性学习(共6分)
6.班级正在举行“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1)【分门别类辑古诗】你制作的诗集中收录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岑参的《逢入京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多首诗歌,请给诗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给出理由。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理由: 。
(2)【声情并茂演古诗】 一场别开生面的“漫步古诗苑”晚会即将开始,请你为这场晚会写一段开场白
【答案】(1)例:思亲集/思乡集,因为几首诗共同的主题是思念家乡亲人;或望“月”集,因为几首诗的共同主题是思念家乡亲人,而月亮在诗中往往有思念的意象(点明诗歌主题,言之成理既可)
(2)例:各位同学,晚上好,中国一直以文明古国著称,古诗是中华文明的最好体现。无论是唐贤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今晚就让我们在古诗苑中漫步,一起体会古诗的美好吧!(有称呼,能紧扣活动主题,点明活动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对比阅读。在答题的过程中注意:①仔细阅读三首古诗,理解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②找出三首古诗的共同点,提取关键词。③根据关键词,构思一个能够概括诗集主题的名字。④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语。
本题要求为收录了三首古诗的诗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给出理由。这三首古诗分别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岑参的《逢入京使》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这三首古诗的共同主题和情感。从《次北固山下》的归乡之情,到《逢入京使》的思乡之泪,再到《夜雨寄北》的盼归之愿,可以看出它们共同围绕着“归思”这一主题展开。在答题时,我们需要把握这一共同点,并从中提取出能够概括诗集主题的词语。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确保所起的名字能够准确传达诗集的主题和情感。
示例:
诗集名字:《归梦集》
理由:三本古诗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次北固山下》的归乡之情,《逢入京使》的思乡之泪,以及《夜雨寄北》的盼归之愿,共同编织成一幅幅充满“归梦”的画卷。因此,将诗集命名为《归梦集》,既能够概括诗集的主题,又能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2)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本次的题目是要求为一场“漫步古诗苑”晚会写一段开场白。首先,需要明确晚会的主题——古诗,这是整个开场白的核心。接着,可以从古诗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以及对人们的影响等角度入手,进行展开。同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感染力,尽量使用富有诗意和激情的语言,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兴趣。在撰写开场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简短问候,营造氛围。②引入主题,突出古诗的魅力。③阐述古诗的文化价值和对人们的影响。(4)激发听众兴趣,期待晚会的开始。
示例:尊敬的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一场别开生面的“漫步古诗苑”晚会。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千年的历史画卷,以深邃的意境,触动着我们内心的情感。在这里,我们将一同穿越千年的时光,聆听古人的心声,感受古诗的魅力。那些流传千古的佳句,将再次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晚会的精彩呈现,期待在古诗的海洋中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让我们携手走进这场“漫步古诗苑”的盛宴,共同领略古诗的无限魅力!
二、阅读•赏析(44分)
(一)名著阅读(6分)
7.读书沙龙上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一书,请选择恰当喻体,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生动具体的推荐语。
《经典常谈》像____(填序号),________
A.一张地图 B.一艘船
【答案】①示例一:A 示例二:B
②示例一:给想了解经典的读者做了向导,对于《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辞赋、历代诗文的概貌或源流有大体的了解,是经典阅读的指南。
示例二:航到经典的海里,了解《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了解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推荐语。根据题干,选择恰当喻体,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生动具体的推荐语,结合作品特点,着重介绍作品的突出之处,达到推荐的效果即可。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在国民党机关编写教材的朱自清在著名学者杨振声的鼓励下于1942年创作这本书,旨在教会中学生读经典,这无疑是中学生的福音。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本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示例一:《经典常谈》像一张地图,为想要了解国学经典知识的读者指引方向,对于《尚书》《春秋》等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辞赋、历代诗文的源流和发展有了清晰的认知,它是一本读者手中的启蒙读物。
示例二:《经典常谈》像一艘船,带着读者航行到经典的海洋里,了解《尚书》《春秋》等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辞赋、历代诗文的源流和发展,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古代典籍有了清晰的认知。
8.选择性阅读是阅读本书的好方法,根据阅读体验向同学推荐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目。
(1)王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
(2)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
(3)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以推荐他先读_______
【答案】(1)《周易》第二 (2)《说文解字》第一 (3)《史记》《汉书》第九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说文解字>第一》,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周易>第二》重要组成部分——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
三礼——《礼记》《周礼》《仪礼》,本章内容清晰明了,从日常生活写起,先介绍“礼”,分别介绍了宗教的礼,和普通人事的礼,然后介绍“乐”,最后介绍三礼的内容和发展。
《春秋三传(第六)》本章主要介绍乐孔子著《春秋》的传说,三传的由来、内容、弊端和区别,其中重点介绍了《左传》。
《<四书>第七》围绕着朱熹展开,开篇介绍了四书为哪四部书,然后介绍了古时四书的用途——科举指定用书,接着梳理了四书的排列顺序,同时也解释了四书为啥是这四本书,继而介绍了四书的内容和朱熹所著相注书,最后解释了朱熹注四书的原因。主要内容:四书包括哪些书——四书古时的用途——“四书”如何成为“四书”的(“四书”的由来)——“四书”的两种排序——“四书”的内容。
《<战国策>第八》先介绍周朝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然后写动不动就兵戈相见战国时代,继而引出纵横家这一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朱自清对纵横家进行了非常辛辣和精彩的评论,完美的解释了何为“以顺为正者”。最后引出《战国策》,整个内容水到渠成,极其流程,读完有一种舒畅之感。
《<史记><汉书>第九》开篇从总体概述了《史记》和《汉书》的内容、体例、地位价值,然后分别介绍了两部著作的作者和具体内容,总后再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总的评价,采用了总分总的格式,阅读起来很轻松。
《诸子第十》从诸子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诸子的出身和兴起,然后以孔子儒学为首,逐一介绍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最后写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代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浪潮平息了,落笔分,收笔合,大开大合,介绍的很系统。主要内容:诸子百家产生背景,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杨朱、老子、庄子)、名家、法家、阴阳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辞赋第十一》中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原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楚辞》中的屈原作品:《离骚》和《九章》各篇,详细介绍了《离骚》《九章》的内容、风格、思想情感,宋玉和景差的作品一语带过。最后讲解《楚辞》一书的由来。然后过渡到对“赋”的介绍。
《诗第十二》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这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顺序,着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或者对诗歌发展起到或推动或转折作用诗人。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最后进行总结,表明历代诗歌各有所长。
《文第十三》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
由此可知,(1)王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应该读《<周易>第二》;(2)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应该读《<说文解字>第一》;(3)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应该读《<史记><汉书>第九》。
(二)诗歌阅读(6分)
9.阅读李商隐的《春日寄怀》,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①,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②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③。
【注】①逡巡:顷刻、急速。②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③龙津:即龙门。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颔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或对比,有花有月的美丽风景与无酒无人的凄凉处境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悲凉。
(2)①春日寂寞之苦。②官小职卑之愁。③年龄老大之恨。④前途渺茫之悲。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颔联“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的意思是:即使有花又有月,怎能受得了没有酒喝又没有人陪伴呢。有花有月景色之美,而没有酒喝,没有人陪伴,又是如此的之凄凉,有花有月的美丽风景与无酒无人的凄凉处境形成巨大反差,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写出作者的寂寞孤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
本诗的大意是:世间的人事忽荣显忽衰落,变化非常迅速,我却独独估坐丘园,已经第四个年头了。即使有花还有月,可是不能忍受没酒又没知心人,八九品官的青袍像草色年年固定不变,白发如茧丝一天天白新,自己虽有随风波远涉,千万里而直上龙门的强烈愿望,却不知道哪里是通向龙津的路。首联写出了春日寂寞之苦,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之感,颈联转入写自身遭遇,“青袍”指代官职卑微,“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表达了诗人官小职卑之愁,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年龄老大,体现了作者年龄老大之恨,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写出前途渺茫之悲。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①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②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时吕夷简③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④也。”仲淹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⑤之贫者。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添)
【注】①适:改嫁。②戚同文: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③吕夷简:北宋丞相。④朋党: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的政治集团。⑤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长,知其世家(既然)B.仲淹不苦也(对……感到痛苦)
C.更其名(改)D.妻子衣食(妻子和子女)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13.范仲淹谥号“文正”,司马光认为“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结合知识小卡片并联系这篇文言材料,说说范仲淹能获此高度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0.A
11.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2.吕夷简第二次入朝为相(做宰相),皇帝劝诫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怨恨。
13.从小有志向,勤奋苦读;自立自强,孝顺母亲;仗义执言,讥切时政;自己节俭,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无私资助族人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他已经长大,了解了自己的家世;既:已经。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他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
“既贵”作状语,“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省略主语“范仲淹”,是主谓句;“为义庄”省略主语“良田数千亩”,是主谓句;“以养群从之贫者”与前文构成内容上的承接,表目的;
故断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再:第二次;谕:劝诫;释:放下。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文本第①段中的“少有志操”可知,范仲淹从小有志向;根据第①段中的“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可知,范仲淹勤奋好学,不惧贫苦;根据第①段中的“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可知,范仲淹自立自强;根据第③段中的“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可知,范仲淹孝顺母亲;根据第②段中的“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可知,范仲淹敢于仗义直言,讥切时政;根据第③段中的“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尤厚于族人”可知,范仲淹自己节俭,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无私资助族人。以上就是他被后人敬仰,获高度评价的原因。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对于族人尤其优厚,他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四)实用文本阅读(6分)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A】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B】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有改动)
14.下面这句话放在【A】、【B】两处的哪一处更适合?为什么?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15.你需要到古籍图书室去查阅下列语句的相关资料。为提高检索效率,你应该到“经史子集”哪一类去查找?请结合文本第二段加以思考。
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丙: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答案】14.应放在B处。因为④⑤⑥段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曹魏时的《皇览》到明朝的《永乐大典》来介绍类书。
15.①经 ②集 ③史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说明内容。
结合“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分析,“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中的“好在这部书”指的就是第④段提到的“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好在”一词也与第⑤段“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有着承接关系;结合第④段“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第⑤段“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第⑥段“《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可知,第④⑤⑥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类书,即从曹魏时的《皇览》到明朝的《永乐大典》来介绍;故要放在B处。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拓展延伸文章内容的能力。
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论语》属于儒家经典。再根据第②段“经是指儒家经典”,故应该到“经”书类里找;
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这是一篇散文作品,根据第②段“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故应到“集”类书籍里找;
丙:“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出自《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根据第②段“史是指史书”,故应到“史”书类里找。
(四)文学文本阅读(15分)
旗魂
薛培政
①“哎,老伙计们呐——走啊,咱们到大槐树下升旗去!”初夏雨霁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靥,静谧的大山深处,回荡着一个老者那激动而悠长的声音,既像是邀约同伴,又像是自言自语。
②刘家凹村头,伤残老兵长安爷,习惯性地整理过身上的衣服后,便手拄拐杖,挺起胸脯,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郑重扛起那面五星红旗,朝前方那棵国槐树下走去。
③阳光透过国槐枝叶的缝隙,在幽深的山坳里洒落下片片金黄。少顷,随着长安爷唱的那夹杂着浓重方言的国歌声响起,只见老人边用右手行着军礼,边用左手拉动着自制滑轮,将国旗徐徐升到了树顶。
④望着被风刮得呼啦作响的国旗,长安爷咧开没牙的嘴笑了。刘家凹村上了岁数的人说,几十年了,只要不刮狂风不下雨,老长安的国旗每天都会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命哩。长安爷曾从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了,他压根就不信命。然而,老人却常唠叨国旗有灵性,说那上面染着杨连长、老班长、大个李和小东北等无数烈士的鲜血。
⑤【A】“冲啊——冲啊!”虽然大半辈子过去了,长安爷的耳边仍时常响起冲锋的号角,仿佛听到那些长眠的战友,还像以往那样呼唤着他挥舞旗帜冲向敌军阵地。他总觉得眼前有面战旗在挥舞,这旗就像块磁石吸引着他的灵魂向前涌动,只要看到电视里出现升国旗、奏国歌的镜头,他就禁不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场面。
⑥七十多年前的抗日烽火,燃红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刘家凹村,一次走出了八名热血青年,奔向根据地当了八路军,其中就有不满十五岁瞒着母亲报名参军的小安子,也就是后来的长安爷。
⑦也是在一个夏日雨后的早晨,对鲁西南某城日军占领区发起总攻的战斗就要打响,连长把他带到了团长的跟前。大胡子团长望着身材魁梧的小伙点了点头:“嗯,我看这小子是块打旗的料,就是他了!”随后,团长从通信员手中接过战旗交到他手中,命令道:“人在旗在,部队冲锋到哪战旗就要跟到哪,只要尖刀队撕开口子,你就要给我义无反顾地冲到前头去,要把我们的战旗插到城头的最顶端!”
⑧“是,保证完成任务!”从那时起,长安爷就成了一个勇猛的旗手。
⑨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听到冲锋号响起,他就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战旗跃出战壕,迎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攻克的阵地。
⑩如同手中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战旗,作为旗手的长安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身上落下了累累伤痕,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
⑪后来,他放弃了进休养所疗养,戴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凹。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也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唯一陪伴他左右的是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的那面五星红旗。
⑫“把红旗打起来,‘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信心就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又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每一次向荒山进军,长安爷的动员令都会让人血脉债张。靠着当年那股拼劲,他让全村老少过上了幸福的光景,【B】久了,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
⑬进入耄耋之年的长安爷,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角岭了,但老人的心劲还在,就喜欢与人“摆古”过去与红旗有关的那些事儿。长安爷每次讲故事总少不了要讲“钢八连”。开头便是“那是钢铁的连队、胜利的旗帜……”每当讲到钢八连的口号是“攻必克、守必坚,打到哪里就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哪里”时,人们就会发现长安爷声如洪钟、语气坚定,处处充满着自豪感……
⑭一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务工,纷纷离开大山,创业去了外地,但长安爷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促使他们砥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且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最后就成了刘家凹人的精神名片。
⑮看!长安爷又把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1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为老人的出场营造了清新的背景,烘托出老人扛起国旗后高大英武的形象。
B.“既像是邀约同伴,又像是自言自语”一句表明长安爷的行为没有得到刘家凹村村民的理解,内心有点失落。
C.“身上落下了累累伤痕,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这一描写照应了前文“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这一事实,作者匠心可见一斑。
D.鲜艳的红旗上曾沾染了长眠的战友的鲜血,长安爷对国旗的守卫与呵护,凝聚着一代人炽热的爱国情怀。
17.第⑤段画线句【A】中加点字“虽然”“仍”有何表达效果?
18.从第⑫段画线句【B】,我们读出了长安爷身上有一种“红旗精神”,这种“红旗精神”有哪些具体内涵?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19.标题“旗魂”有什么作用。
【答案】16.B
17.“虽然,仍”用在这里体现了长安爷虽然已年老,但仍难以忘怀悲壮惨烈的抗战经历,表现了长安爷对阵亡战友的怀念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18.①舍生忘死的抗战精神:如长安爷十五岁上战场,冲锋陷阵,扛起红旗经历腥风血雨,留下累累伤痕:②勇于担当的奉献(拼搏)精神;如长安爷回乡后尽管身体残疾依然坚持做村支书,带领乡亲们打响脱贫致富翻身仗:③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精神:如长安爷给村里一代代人讲述抗战故事,鼓励人们继承抗战精神,接续奋斗;④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如长安爷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战场,都竭尽自己的所能,为百姓为国家多做好事。
19.“旗魂”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长安爷从战争年代到现在都从红旗中获取精神力量来组织行文“旗魂”运用比拟手法,将长安爷在红旗感染下敢打敢拼的劲头比拟为红旗的“魂”,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对长安爷的赞美之情,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现了长安爷的爱国情、敢打敢拼的劲头等优秀品质。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表明长安爷的行为没有得到刘家凹村村民的理解,内心有点失落”表述有误,结合⑫段“久了,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⑭段“一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可知,选项表述于文无据。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第⑤自然段中,“虽然大半辈子过去了,长安爷的耳边仍时常响起冲锋的号角”,句中的“虽然”与“仍”构成转折关系。按照常理,“大半辈子过去了”,耳边不可能再响起号角声,但长安爷却不然,七十多年年过去了,当年战场上的号角声竟然还能回响在耳边,可见他年已耄耋,却仍然记得当年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忘不掉牺牲的战友。“虽然”与“仍”的运用,表现了长安爷对战友的怀念,以及相伴终生的爱国心、报国志。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和人物形象概括。
根据第⑨段“只要听到冲锋号响起,他就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战旗跃出战壕,迎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攻克的阵地”,第⑩中“如同手中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战旗,作为旗手的长安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身上落下了累累伤痕,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可知长安爷有舍生忘死的抗战精神;根据第⑫段中“把红旗打起来,‘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信心就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又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可知,长安爷在离开部队后,在村子里担任村支书,仍在坚守发扬红旗精神,“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将荒山视作战场,积极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幸福路;根据“每一次向荒山进军,长安爷的动员令都会让人血脉贲张。靠着当年那股拼劲,他让全村老少过上了幸福的光景”可知,长安爷积极向上的精神,永不服输,干劲十足激励着村民,鼓舞着村民,长安爷和红旗精神融为一体;根据第⑭段中“一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务工,纷纷离开大山,创业去了外地,但长安爷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可知长安爷为后代讲述抗战故事,具有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精神。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妙处分析。先理解文题含义,然后从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角度去分析。
根据第⑨段“高举战旗跃出战壕,迎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攻克的阵地”“把红旗打起来,‘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信心就在,胜利就在”、⑫段“回到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又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每一次向荒山进军,长安爷的动员令都会让人血脉贲张。靠着当年那股拼劲,他让全村老少过上了幸福的光景”、⑮段“看!长安爷又把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可知,长安爷在战场插红旗,在国槐树下升红旗,在座座荒山摆开战场,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走上了幸福之路,长安爷的拼劲和精神,让村民们倍受鼓舞;题目“旗魂”展现了长安爷对红旗精神的坚守和发扬,烘托出长安爷高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长安爷对国旗的珍视,满含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凸显小说的主题——发扬红旗精神,磨炼意志,勇往直前,克服困难;
根据第①段“哎,老伙计们呐——走啊,咱们到大槐树下升旗去”、②段“刘家凹村头,伤残老兵长安爷,习惯性地整理过身上的衣服后,便手拄拐杖,挺起胸脯,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郑重地扛起那面五星红旗,朝前方那棵国槐树下走去”、④段“老长安的国旗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命哩”可知,全文围绕“红旗”展开,实际是指红旗背后蕴含的精神,故而“旗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且暗示了小说内容。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0.请以“这,是我想要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立意自定,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知识小卡:谥号是中国古代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的一个具有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这个人物的生平,始于西周;宋代以后,很多文人都梦寐以求想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皇帝也不会把这谥号轻赐于人,历史上能得到该谥号的,大多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人数较少。
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四诗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阅读与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