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2)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2)第1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2)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2)

    展开

    这是一份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2),共4页。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1.成语积累(根据解释,填写成语)(1)(      ):指风雨适合农时。(2)(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3)(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4)(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5)(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答案 (1)风调雨顺 (2)小心翼翼 (3)争先恐后(4)出神入化 (5)鬼斧神工2.有关“劳动”的名句(1)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2)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南北朝民歌《采桑度》(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4)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5)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践行劳动精神东汉张衡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世上没有不经沉潜即可获得的成就,没有不去劳动即可获得的丰收,没有不去追求即可获得的超越。不管什么时代,劳动都能让我们受益良多。劳动之基,在于提升个人之体魄。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劳动的物质基础。例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清华大学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口号,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目的都是要夯实他们为祖国服务的生命之基。作家毕淑敏说:“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把“劳其筋骨”的“种田课”纳入人生的必修课,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确实有利于学子在劳动的艰难中化茧成蝶,脱胎换骨。劳动之向,在于启生民之智。劳动不仅仅是衣食之源,更是启智之法。“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不断地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唐代布袋和尚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深邃的人生领悟,往往就潜藏在细微的劳作当中。只有在长期而艰苦的耕耘中,劳动者才会品尝到智慧之果的甘甜;只有把获取智慧作为劳动的坐标,劳动者才会消解掉伤筋动骨的劳作之苦,甘之如饴。劳动之责,在于树崇高理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却能锲而不舍,慎始善终。究其原因,无不是心怀至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先儒永恒的政治文化理想,亦是中华儿女不变的精神家园。“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解难事,干的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为什么?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方能挑起“扶贫攻坚”的千钧重担,更是挑起了“为生民立命”的人生境界!所以,智能化时代,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劳动,而只是说我们要对劳动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例如,过去的“劳”强调劳动,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当人工智能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资治通鉴》有言:“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我们要真正理解新时代劳动的意义,践行劳动精神。赏析 本文开篇以张衡的话引出论点“不管什么年代,劳动都能让我们受益良多”,然后以三个分论点组织全文。文章结构清晰,事例丰富,引用论证恰到好处。1.课内素材适用主题 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生活的诗意等。运用示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是西周时期先民们群体劳动的快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归隐田园的陶渊明辛勤劳动的写照;“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是南宋田间农人争抢农时的辛劳。“夙兴夜寐,洒扫庭除”,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散发出一股强劲的力量,向人们传递着热爱生活的正能量。2.时新素材杨戌雷:二十余年扎根污泥处理一线杨戌雷是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高级技师。杨戌雷毕业于上海市排水技校,他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源于儿时的一段小插曲。“我的外婆家在苏州河边上,恰巧附近有一个泵站。小时候,泵站一个师傅告诉我,泵站的作用就是把污水收集好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然而,由于截污纳管在当时还不普遍,所以很多脏东西没有收集好。”这便是杨戌雷对泵站和污水处理最初的印象。2002年从学校毕业后,杨戌雷进入排水泵站做学徒工,从一个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集污水、污泥、机电维修、泵站操作等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面对污泥处理系统生产运行中设备、设施、工艺上存在的运行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洋设备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他带领团队对整个污泥系统的设备、工艺、技术等进行升级提标优化,先后提出“深度脱水综合调理池改造”“离心脱水加药装置改造”等30余项创新成果和技改措施,年节约成本1 400多万;提出的500余项优化建议均被采纳,获得10项国家专利,逐渐改变了设备调试靠外国专家的传统。对杨戌雷来说,眼前是污水污泥,心中却是绿水青山,坚守在“管道森林”里二十几年,他始终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他守护的到底是什么,他守护的是一座城市里,每一个人,每一天更美好的生活。适用主题 工匠精神、守护、奉献等。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