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32462/0-17225613672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32462/0-17225613673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32462/0-17225613674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当堂演练,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教材第52页“相关史事”,了解日本与东汉的交往。通过教材第54页插图“盛甲武士”,认识日本武士的社会地位。
历史解释:
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是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日本幕府时代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在这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是武士阶层的代表“征夷大将军”,天皇成为傀儡,形式上是公家和武家共治,实质上则是武家一家独大。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幕府统治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位于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被确定为日本国宝,也被称为“中日友谊的寺院”,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和交往的见证。古代日本有怎样的历史?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中国唐朝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探究新知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政权何时统一了日本?
(2)统一后的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学生阅读后回答。
提示:(1)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分析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状况。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提示: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2.课件出示材料:
同一时期(6、7世纪)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年)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提问: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推古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大化改新”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
4.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比较中国隋唐与“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教师总结:
5.结合上述表格评价大化改新。
提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幕府统治
1.课件出示材料,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农民受剥削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逃亡,国家户籍、田籍混乱;贵族、豪门、寺院开始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土地私有化出现。
提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2.课件出示日本武士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53页“幕府统治”相关内容,讨论日本武士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拓展: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购买、兼并成为庄园形成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贵族、豪门和寺院的大庄园逐渐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大量小庄园主为躲避国家干预,纷纷将自己的土地悉数寄托给权门势家或寺院等,形成“寄进地系庄园”。10世纪初,天皇政府多次颁布禁令,但没能阻挡庄园发展的势头。11世纪时,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班田制彻底崩溃。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新兴的武士集团不仅是豪强统治地方的武装力量,也逐渐介入中央朝廷,成为各派政治势力争取依靠的重要力量。
3.课件出示《源赖朝》《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53页“幕府统治”相关内容,说出镰仓幕府建立的过程。
学生根据教材即可回答。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情况,教师可视学生情况做适当拓展,也可鼓励学生讲述相关故事。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54页“幕府统治”相关内容,说说幕府时期,幕府与天皇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5.材料展示:
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课堂小结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7世纪时,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的崛起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适时进行改革,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
【板书设计】
eq \a\vs4\al(古代日本) eq \b\lc\{(\a\vs4\al\c1(统一: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化改新\b\lc\{(\a\vs4\al\c1(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幕府统治\b\lc\{(\a\vs4\al\c1(武士集团的形成,幕府统治的建立,武士道))))
【当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视野·现象探究)646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反映了孝德天皇( D )
A.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
B.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
D.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2.“改新派执政后,自上而下,变法革新,把广大部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土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为新国家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政权的性质。”这里说的“新国家”是一个(B )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国家
C.殖民地国家D.资本主义国家
3.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C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C.中央集权制D.均田制
4.大化改新诏:“(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其四曰,罢旧赋役而行田之调。”改新后在经济上建立了( B )
A.中央集权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
C.封建奴隶制度 D.氏族氏民制度
5.幕府统治时期是日本重要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日本幕府统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德川幕府的建立标志着幕府统治的开始
B.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C.天皇是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实权
D.幕府统治建立后,日本走上封建社会
二、史料研读
6.世界上的一些重要改革,给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 大化改新 戊戌变法
伯里克利的改革 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分封形式改革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根据材料,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这一观点说明改革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影响。(8分)
【答案】 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2分)
论述: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分)
结论:只有通过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分)
【课后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并把日本文化与中国唐朝文化做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大化改新的理解。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开始
646年
领导
孝德天皇
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政治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加强中央集权
二官八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经济
实行租庸调制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公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武士与将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类型,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新课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改革到发展壮大的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