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032795/0-17225704516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032795/0-17225704516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032795/0-17225704516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练习题(含答案)(15份)
-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投降。国王再咨询人民大会后,接受其主张,决定抵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民权意识觉醒
B.乌鲁克国仍有原始民主因素
C.早期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D.文学艺术作品神权色彩浓厚
2.如表是阿拉伯帝国部分文化成果简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重视科技文化创新B.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C.文化成就世界领先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人发现自己丢失的物品在另一人手中,而且有证人能证明这件物品是自己的,而占有此物的人则说此物是买来的,买时有证人在场。如果双方均能提供相应的证人,法官就应该审理此案,而且双方证人皆须就其所知声明于神之前。这说明古巴比伦( )
①以法律调节社会纠纷
②司法审判重视证据
③以法律维护民主政体
④司法审判迷信神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汉谟拉比法典》要求自由民尊重和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尊严。有涉及诉讼关系的受害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阐释案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规定,对法典不准曲解和更改,对判决不服者可上诉至国家最高法官国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体现了封建集权的特征
D.强化了人身依附的关系
5.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盗窃、抢掠、高利贷、财产纠纷的条款最多,对债务奴隶和土地租佃也有不少规定,法典提及十项手工业,多与建筑、武器制造有关。该材料可以佐证此时的古巴比伦王国( )
①社会分化
②城市衰落
③社会稳定
④工商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7.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8.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帝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安纳托利亚半岛未形成统一的地域性王国,很多外来民族进入这一真空地带,他们与当地的居民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一批小型的地域性国家,这为安纳托利亚铁器时代文明的重塑与转向奠定了基础。这表明,安纳托利亚半岛文化 ( )
A.缺乏历史继承性B.具有多元性特点
C.受地理环境影响D.是欧亚文化起点
9.如图中,左边是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边是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下列古代文明现象与这幅图在主旨上不一致的是( )
A.罗马帝国的商人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B.从腓尼基字母演化出拉丁字母的过程
C.希腊神话的洪水传说源于苏美尔神话
D.古埃及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10.有人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列座次(如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些文字( )
A.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B.具有较强的象形表意性
C.显示出大河文明的辉煌
D.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11.如图是一件国王在祭祀时,用来调磨颜料化妆的调色板。其反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正击打敌人;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鹰神”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其正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前方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上方还有文字符号。据此,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
①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②古埃及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③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
④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 )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投降。国王再咨询人民大会后,接受其主张,决定抵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民权意识觉醒
B.乌鲁克国仍有原始民主因素
C.早期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D.文学艺术作品神权色彩浓厚
【答案】B
2.如表是阿拉伯帝国部分文化成果简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重视科技文化创新B.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C.文化成就世界领先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
【答案】D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人发现自己丢失的物品在另一人手中,而且有证人能证明这件物品是自己的,而占有此物的人则说此物是买来的,买时有证人在场。如果双方均能提供相应的证人,法官就应该审理此案,而且双方证人皆须就其所知声明于神之前。这说明古巴比伦( )
①以法律调节社会纠纷
②司法审判重视证据
③以法律维护民主政体
④司法审判迷信神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4.《汉谟拉比法典》要求自由民尊重和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尊严。有涉及诉讼关系的受害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阐释案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规定,对法典不准曲解和更改,对判决不服者可上诉至国家最高法官国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体现了封建集权的特征
D.强化了人身依附的关系
【答案】B
5.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盗窃、抢掠、高利贷、财产纠纷的条款最多,对债务奴隶和土地租佃也有不少规定,法典提及十项手工业,多与建筑、武器制造有关。该材料可以佐证此时的古巴比伦王国( )
①社会分化
②城市衰落
③社会稳定
④工商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6.“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答案】D
7.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答案】B
8.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帝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安纳托利亚半岛未形成统一的地域性王国,很多外来民族进入这一真空地带,他们与当地的居民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一批小型的地域性国家,这为安纳托利亚铁器时代文明的重塑与转向奠定了基础。这表明,安纳托利亚半岛文化 ( )
A.缺乏历史继承性B.具有多元性特点
C.受地理环境影响D.是欧亚文化起点
【答案】B
9.如图中,左边是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边是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下列古代文明现象与这幅图在主旨上不一致的是( )
A.罗马帝国的商人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B.从腓尼基字母演化出拉丁字母的过程
C.希腊神话的洪水传说源于苏美尔神话
D.古埃及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答案】D
10.有人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列座次(如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些文字( )
A.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B.具有较强的象形表意性
C.显示出大河文明的辉煌
D.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答案】C
11.如图是一件国王在祭祀时,用来调磨颜料化妆的调色板。其反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正击打敌人;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鹰神”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其正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前方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上方还有文字符号。据此,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
①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②古埃及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③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
④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 )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答案】A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2)主要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3)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成果名称
地位
作者
《医典》
12至17世纪,一直被看作西方医学指南
伊本.西那(波斯人)
《音乐大全》
被誉为东方最有权威的音乐著作
法拉比(突厥人)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在12世纪翻译成拉丁文后,直至16世纪都是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数学教科书
花拉子密(生于中亚阿姆河下游的花拉子模)
《医学集成》
医学百科全书,影响欧洲医学长达数百年
拉齐(波斯人)
成果名称
地位
作者
《医典》
12至17世纪,一直被看作西方医学指南
伊本.西那(波斯人)
《音乐大全》
被誉为东方最有权威的音乐著作
法拉比(突厥人)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在12世纪翻译成拉丁文后,直至16世纪都是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数学教科书
花拉子密(生于中亚阿姆河下游的花拉子模)
《医学集成》
医学百科全书,影响欧洲医学长达数百年
拉齐(波斯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复习练习题,共7页。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