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标本,识别出各地区土壤类型、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形成的因素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体验和观察,分析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
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良土壤。
教学重难点
1.土壤的分层结构与组成。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根系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种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不利人类生存。泰国泥岩地区就是这种气候和土壤,但人们利用一种名叫培地茅的植物来改良土壤,然后种果树在此世代生活。泰国是什么气候使泥岩地区自然土壤难以栽种植物?观察种植培地茅的土壤剖面,解释为什么培地茅能改良土壤呢?
【承转】想要知道为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土壤剖面,以及如何通过土壤剖面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壤在长时间的演化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土壤剖面。
【小结】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土壤剖面的土层由上至下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基岩层)。
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学以致用】“泰国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年降雨量虽大但不均,降水季节差异明显。这种自然环境下的土壤,在雨季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加之泥岩地区的土壤雨季易形成泥浆,旱季则硬实结块,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所以需要培地茅来改良。
【提问】但培地茅为什么可以改良这种土壤呢?”
【小结】通过观察种植培地茅的土壤剖面的上部可知,在有机层中有茂密的培地茅根系和已被分解、半分解的死根。泰国泥岩地区,在雨季来临之前密集种植培地茅,在雨季它可迅速生长,将根扎入土壤,使土壤遇水不易形成泥浆。待培地茅长成后,泰国将进入旱季,此时,在种植果树之处挖除培地茅,再植入果树树苗。一方面可阻止旱季干燥时土壤迅速硬实结块;另一方面,挖除培地茅的土壤里留下的根还含有一些水分可提供给树苗,根腐烂后还可成为土壤腐殖质为树苗提供养分;所以这里种培地茅可以改良土壤。
【承转】我们通过土壤剖面实际上也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状况。因为土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由土壤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所以,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组土壤剖面。
1.森林土壤
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在我国,森林土壤主要分布于东半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的一定高度上也有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提问】我们如何通过土壤剖面的腐殖质层的分布状况,判断这种土壤形成因素中的植被状况和气候条件。
【小结】土壤腐殖质层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的为森林植被下土壤,说明此区域为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再根据腐殖质层的厚度区分,一般腐殖质层薄或少,
肥力较低的土壤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层较厚,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的土壤是在气温较低,降水不很多的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2.草原土壤
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可见,土壤中有钙积层可以来判断这种土壤形成因素中的气候比较干旱。
【提问】如何根据有机质、腐殖质的多少状况和有无钙积层,判断这种土壤形成因素中的草原植被和降水多少的状况?
【小结】土壤中有钙积层可以来判断这种土壤形成因素中的气候比较干旱。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的为草原植被下土壤,说明此区域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腐殖质层厚度较大,土层呈弱碱性反应,说明是在降水稍多的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森林草原或典型草原植被下形成的;腐殖质层厚度较薄且少的,土壤呈碱性反应,说明是在降水少的半干旱边缘地区或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植被下形成的。
由上述几组对比可知,通过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状况,我们就可以通过这面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综合分析出不同的土壤源自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P127活动题1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于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5-23图5-24完成相关任务。
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有亚热带的土壤?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合作探究,探究结果,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a>,共4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土壤的观察,土壤的形成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