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学习,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抓住各圈层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综合思维:通过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培养树立起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的观念。
区域认知: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者绘制示意图,进而构架起地球圈结构的认知框架。
地理实践力: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加深对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内圈层的空间分布、组成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区分岩石圈与地壳;
2、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新课导入】
苏联的地心计划也叫做地球望远镜计划,前苏联便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钻出有史以来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钻孔,洞深达到了12262米。拉超深钻孔现场成立了十六个实验室对岩心进行研究。钻探工作终止于1994年。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经达到了12000米,为此,决定停止进一步钻进。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2008年,历经38年的科拉超深钻孔被铁井盖封严,意味着苏联地心探索计划彻底结束。在挖掘的过程中,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发现呢?据芬兰一家报纸报道,一位前苏联着名地质学家狄米尔阿撒哥夫博士说,他们用机器钻开了九英哩深的地洞后,里面竟然飞出一头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稍后他们将一台拾音器送下洞去,收听到阵阵凄厉悲惨的惨叫声,仿佛有数不清的人正受到极大的痛苦。他们是幻听?还是真如这位博士所言他们已打开了地狱之门呢?地球内部究竟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探秘!
【学生活动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谈一谈目前我们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结果的方法和途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小结】
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12千米。
2、地震波
3、有,如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根据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利用遥感技术等。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工具,那两种地震波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观看《地震波》视频,阅读教材P25图文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活动二】
(二)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1、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
2、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人的感觉有何差异?请说明原因。
3、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又是怎样?
4、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差异?人类利用横波和纵波的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你能简单的说说原理吗?
【小结】
横波传播的方向与地面平行、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传播的方向与地面垂直、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地震时,人先感受到纵波,上下颠簸,然后感受到横波,左右摇晃。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保持稳定,正是由于地球内部在不同深度物质结构不同,才会导致地震波的速度发生明显变化,正是由于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不同,我们人类才可以利用横波和纵波的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两种地震波的基本特征,那请同学们仔细读图,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在哪些深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圈层呢,各层又具有什么样娥特点呢?
(三)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学生活动一】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变化特征,划分不同圈层,准确找到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位置所在,描述地壳、地幔、地核的深度、物质组成、物质状态与典型特征等相关内容。
【小结】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递速度会有几次突变,这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突变点所对应的深度(33km和2900km)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不连续界面,地震波传播速度稳定地区域对应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生活动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尝试着画一幅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展示。
【课堂总结】本堂课需要大家首先掌握两种地震波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情况,对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深度及在其附近地震波的变化特征要求能够读图分析,并熟练掌握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分布及特征,并能以简图表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分 类
传播速度
传播的媒介
共同点
纵波
较 快
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横波
较 慢
固 体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状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 km
2900 km
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地幔
上地幔
固态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固态
圈层名称
特征
组成物质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
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硅酸盐类
地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铁、镍等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合作探究,探究结果,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课前提问,读图思考,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思考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水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实验演示,拓展阅读,学生活动,实验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