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1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综合思维: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
区域认知: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地理实践力: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奇特的航程:位于四川南充嘉陵江边的青居镇,镇的南北各建有一个码头,北边的叫上码头,南边的叫下码头。青居人家到曲水赶场、走亲戚,去时从上码头乘船是顺水,回来乘船在下码头上岸也是顺水,形成了可能是我国河道里唯一的“来也顺水,去也顺水”的奇特航程。旧时,纤夫早上从下码头出发,傍晚投宿上码头,依然住进头天晚上的客栈,素有“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之说。(展示青居镇卫星地图)
在嘉陵江的这一河段为什么会出现“来也顺水,去也顺水”的奇特景观呢?这种独特景观的形成和自然界的哪种力量有关?它们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1-2位学生回答。)
【承转】在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地球表面形态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内力作用下,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地形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地球上所具有的地形地貌往往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我们同学们所说,流水对嘉陵江沿岸地貌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探讨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设计意图:以“奇特的航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并主动思考的能力,煅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引入嘉陵江沿岸地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承转】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我们已了解到青居镇这一独特景观的形成是流水作用的结果,那这样的景观具有什么的特点,和流水作用有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具体了解。
【实验观察】
学生实验:教材P43“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模拟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设置对比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观察任务】
调整坡度,分别观察当坡度为15°、20°、25°时A面上的侵蚀沟谷深度和侵蚀沟谷的宽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实验的最后观察A面上的沟谷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加快在A面上倒水的速度,并三次调整坡度,观察A面上的侵蚀沟谷深度和侵蚀沟谷的宽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实验的最后观察A面上的沟谷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小结】
(1)A面上的沟谷是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出现的,在流水的侵蚀及搬运作用之下,泥沙被冲刷并带走,从而使坡面上冲刷出沟谷,呈V字形。
(2)坡度越大,流量越大,流速越快,被搬运走的泥沙越多,流水的向下侵蚀使河谷加深。
而流水的侧蚀作用使河谷拓宽,因此沟谷的深度和宽度都会随之增加。
【学生活动】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了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流水侵蚀地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加以描述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在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对流水侵蚀地貌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描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刚大家都是从哪些角度来进行的描述呢?如他们分布在哪里,地表的起伏大小,地表有哪些物质,物质的大小等方面来加以描述。
【承转】通过我们的一系列分析,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描述地貌特征的方法,在大自然中是否果真如此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实际的生活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并通过观察实现过程及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提问,提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观察、描述、解释问题的能力。
【课堂探究】
材料:教材P39图2-2“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图2—3“金沙江虎跳峡”景观图
探究任务:
根据实验及嘉陵江峡谷景观、“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试着判断描述嘉陵江大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还是流水沉积地貌,其具有什么样的地貌特征。
2、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试分析青居镇所在的嘉陵江这一河段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还是流水沉积地貌 ,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河段还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小结】嘉陵江大峡谷深且险峻,两侧山体较为陡峭,整体呈V字形,这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河流发育初期,或河流上游地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而形成V形谷或峡谷。
河床是涨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河漫滩则是汛期淹没而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河漫滩比较平坦,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河漫滩的沉积物颗粒大小逐渐变小。
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伸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的相对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P40“图2-4澜沧江峡谷河流阶地”提问: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小结】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便于耕作,且距水源近,又不易被洪水侵扰,便于居住。
【承转】嘉陵江青居镇河段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这样的河段弯曲幅度会比较大,我们称之为河曲(曲流),河流一侧的泥沙遭受侵蚀,而另一侧泥沙则逐渐沉积,使得河流形成了凹岸与凸岸。请同学们试着判断下图中的A、B两岸哪一岸为凹岸,哪一岸为凸岸呢?村庄、耕地一般会分布在凹岸还是凸岸呢?
A
B
【小结】
图中A岸为凸岸,B岸为凹岸,B岸一侧的泥沙会不断地被冲刷掉,而A岸一侧的泥沙则会不断地堆积起来,随着A岸泥沙的沉积量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土层深厚、起伏和缓的小平原,这样的地方适合开展农业生产,并逐渐形成聚落。
随着时间的发展,流水作用的不断加强,河流凹岸会越来越凹,凸岸会越来越凸,最终河道会发生自然的裁弯取直,有一部分河道会被天然地废弃掉形成湖泊,因形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这一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巴西乌卡亚利河河道的演变来了解(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并运用实验进一步了解流水侵蚀的特点,通过将实验与实际景观的结合和对比,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地解决问题,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承转】在前面的分析探究中,我们了解到了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的特点,结合他们它们的典型特征,对于某一外力地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呢?请同学们试着结合我们之前的分析,总结识别外力地貌的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从地貌形成及分布的位置、海拔及相对高度,地表物质组成,颗粒物大小、微地貌组合等方面来描述某一地貌形态,并根据其典型特征对其加以区分。
【课堂总结】本堂课结合实验我们重点了解了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所形成的的河谷地貌,并随着时间的发展,河流地貌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从而我们知道了河曲的形成和演变,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嘉陵江青居镇出现“去也顺水,回也顺水”的奇特航行,最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流水侵蚀地貌的典型特征,掌握了描述地貌特征的方法。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流水作用还会形成哪些地貌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3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老师总结,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实验观察,观察任务,学生探究,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节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dl/tb_c40043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流水地貌,奥维互动地图软件,小组讨论,边说边板书,动手实验,实验总结,实验视频,齐唱歌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