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6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6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7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74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76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84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8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3)琵琶行并序课时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3598/0-172276040093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课文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琵琶行并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赏琵琶之声,析“天涯沦落”之人
赏析音乐描写和人物形象。
1.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音乐描写贯穿其中。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三次琵琶,请找出有关描写琵琶女弹奏的诗句,思考:诗人每次听后有怎样的感受?描写诗人的感受有何作用?这三次弹奏分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填写下表。
赏析音乐场景,析琵琶音的起伏变化
“转轴拨弦……如裂帛。”
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再闻琵琶诉沦落)
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琴技高超,点明“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旨。
详写。以正面描写为主。连用八个比喻,运用拟声词、叠音词。
“感我此言……不似向前声。”
诗人因感伤而“青衫湿”。(三闻琵琶青衫湿)
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的琴技高超,琵琶声悲凄感人。
略写。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2.第二段详写琵琶之音,分析本段中琵琶之音的变化特点。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琵琶行》中,白居易对琵琶声的描写可谓绝唱,请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音乐的动人效果的。
答案 ①使用比喻,以形喻声、以声喻声,化抽象无形的音乐为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给人以无限的联想。②运用拟声词、叠词,使诗句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使音乐悦耳动听,更加形象。③适当的留白和侧面烘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营造出音乐的空无之美,留给听众想象的空间;通过听众反应、环境气氛来衬托音乐的效果和魅力。
分析天涯沦落人之“同”,赏析人物形象
4.赏析人物形象。(1)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人同在何处?填写下表。
(2)梳理并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今昔不同,填写下表。
青春年少,色艺双全,人妒人捧,欢笑度日。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飘零憔悴。
聪慧绝伦,文辞富艳,君子称赞,官运亨通。
谪居卧病,无乐可赏,无人相知,凄凉落魄。
(3)概括形象特点①琵琶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泊江湖,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伎。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曾经胸有大志,志得意满而今被贬谪苦地,压抑悲凉的知识分子。
5.诗人与琵琶女可谓萍水相逢,但这一次邂逅为什么会在诗人心里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荡以至不能自持?说说你的观点,并据此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
答案 (1)①音乐认同。由文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背景交代以及诗歌第二段中诗人对乐曲的音色、节奏、旋律等进行的准确细致、形象生动的描绘,可以看出诗人深谙音律,而今却被迫远离音乐,所以他面对琵琶女技艺高超绝伦的演奏会如此激动。而琵琶女命运坎坷,技艺高超,她把自己的命运完全用音乐表达出来,音乐才会如此动人。于是,《琵琶行》同时展示了诗的魅力和音乐的魅力,堪称绝唱。
②身世认同。琵琶女昔年在京城可谓红极一时;白居易青年进士及第在京为官,也是春风得意。琵琶女命运发生转折的原因是年老色衰,白居易惨遭贬官的原因是不畏权贵、上书言事。琵琶女的归宿是“嫁作商人妇”“江口守空船”,白居易当时的处境是“谪居卧病浔阳城”。诗人和琵琶女有着类似的身世经历。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心弦,让这位江州司马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③地位认同。沦落天涯的共同命运造成他们“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诗人始终关心民间疾苦。白居易将自己放在了与琵琶女平等的地位,“同是天涯沦落人”不是居高临下的屈就,而是平等的相知、相怜,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发出的肺腑之声。
(2)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相同,诗人将琵琶女视为同道,由此可以体会到诗人被贬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被冷落、被损害女性的同情。
唐代“三座高峰”诗作情感对比
1.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诗的“三座高峰”,《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又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窥见诗人的情感世界。试对三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对比,填写下表。
李白通过梦游天姥山的幻境,抒发了自己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的志向和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怀。
杜甫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心系家国的复杂感情。
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凉境遇,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失意。
2.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和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总结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哪些特征?
答案 (1)浪漫主义作品,感情强烈,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2)现实主义作品,注重细节及体验的真实性,常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表现对象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表现主观思想和内心感受;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2)思想内容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现实主义文学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鞭挞人世间的假、恶、丑。(3)表现手法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强调写实性。
一、课内基础练1.下列对句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中的“快”与成语“大快人心”中的“快”字含义不同。B.“低眉信手续续弹”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 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C.“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却”与成语“盛情难却”的“却”字含义 不同。D.“凡六百一十六言”中的“凡”与成语“不知凡几”中的“凡”字含 义不同。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诗句的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梅同学,你实在是太害羞了,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 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B.昨天,刚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道:“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 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同学们,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望这段时光,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 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在冬奥会现场,当轮到中国选手出场的时候,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 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听觉效果。(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莺和流泉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为了演奏出更好的音乐效果,采取短暂停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二、课外拓展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重题(其三)[唐]白居易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说明他已经有点厌 倦宦途生涯。B.颔联实写诗人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细腻传神,寓情于景, 充满了生活情趣。C.颈联写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 务,已经知足了。D.尾联引人深思,传达出诗人恬淡的心境,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 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
5.同样是被贬江州期间的诗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本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本诗触境怡情,及时行乐,对迁谪之感毫不挂怀,充分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②《琵琶行》全诗感情悲苦,充分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于江州的伤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白)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年高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节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打“√”。
7.下列对材料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迁,指官职升迁,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迁”意思相同。C.明年,指第二年,与《琵琶行》中“明年秋”的“明年”意思相同。D.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不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未成年时拜见顾况,很少夸赞别人的顾 况对他大加褒扬,认为他是难得出现的文人。后来他考中进士、拔萃。B.宰相嫌弃他越职言事,流言说他违反孝道,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于 是白居易被贬为州刺史;王涯又说他不宜治郡,于是被追贬为江州司马。C.白居易遭到排斥后纵情诗酒,在履道里定居,与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畅享游赏之乐,自号“醉吟先生”;又酷爱佛教,经常吃素,自称 “香山居士”。D.白居易作诗以六义为主,不求艰难,写成后会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她 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其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
10.材料二说“居易累以忠鲠遭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白居易“忠鲠”的表现。
答案 ①元和四年,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赋以赈救饥民,且多放出一些宫女;②在殿中答对时持论刚正耿直,直言皇帝错了;③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抓捕盗贼,让宰相不悦。
参考译文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是太原人。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顾况,是吴人,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见了白居易的文章,脱口而出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灭绝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并多放出一些宫女。
(对此)宪宗多数采纳。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耿直,皇帝不理解,白居易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却敢这样,我不能忍受这个,一定要贬逐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这不是发扬君主盛德的办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允许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如同姜公辅以学士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家人,皇帝下诏许可。第二年,白居易因母亲去世解官,守丧期满后还朝,授任左赞善大夫。这时候,盗贼刺杀武元衡,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请求赶紧抓捕盗贼,
洗刷朝廷耻辱,把务必抓住凶犯作为要求。宰相嫌他越职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很久之后,调任为忠州刺史。入朝担任司门员外郎。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出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会昌六年,白居易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材料二: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因年纪大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的人们羡慕他们。白居易的诗以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像山东百姓谈论庄稼之事,字字句句都非常朴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图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第二课时,壹内容研读,内容研读,任务活动五体悟主旨,贰课文总结,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琵琶行并序,课前知识铺垫,2古今异义词,于是创作,第二年,突然冲出,年纪大了,3多义实词,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示范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检查预习,梳理思路,第一曲,音乐特点,表现手法,排遣孤寂,凄凉的景物,以人衬声,以景托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