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是对部分动物特征的描述,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石鳖——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
B. 蝙蝠——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
C. 蛔虫——身体细长,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D. 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答案】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石鳖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A错误。
B.蝙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用肺呼吸,B错误。
C.蛔虫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C错误。
D.海蜇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D正确。
故选D。
2. 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对有关动物呼吸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蚯蚓通过能分泌黏液的表膜进行呼吸
B. 蝗虫的“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通过肺进行呼吸
C. 鱼主要用鳃呼吸,鳞片表面黏液辅助呼吸
D. 蜥蜴完全用肺呼吸,更适应陆地生活
【答案】D
【分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动物形成了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动物呼吸器官也是不同的。
【详解】A.蚯蚓的呼吸是通过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而不是通过表膜。体壁上的黏液有助于保持湿润,从而有利于呼吸,A错误。
B.蝗虫的气门确实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但蝗虫并没有肺,而是通过气管进行呼吸,B错误。
C.鱼确实主要用鳃呼吸,但鳞片表面的黏液并不辅助呼吸,而是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保护鱼体,C错误。
D.蜥蜴作为爬行动物,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其呼吸方式是通过肺来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3. 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下列动物在分类学中属于鱼类的一共有几种(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鲸鱼 ⑤黄鳝 ⑥中华鲟 ⑦泥鳅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
【答案】B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①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②鲍鱼身体柔软,是原始海洋贝类,属于单壳类软体动物;③海马虽然形状不像鱼,但有鱼的特征,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 属于鱼类;④鲸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⑤黄鳝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⑥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⑦泥鳅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可见,③⑤⑥⑦都属于鱼类,一共有4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下图是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③④是门齿,②⑤是臼齿
B. 狼是肉食性动物,因此犬齿发达
C. 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
D. 犬齿的生理功能是适于撕裂食物
【答案】A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图中:①③是门齿、④是犬齿、②⑤是臼齿。
【详解】 AC.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中:①③是门齿、④是犬齿、②⑤是臼齿,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A错误、C正确。
BD.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狼的犬齿发达,与其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BD正确。
故选A。
5. 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 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B. 真核生物、细菌、真菌
C. 节肢动物、蚂蚁、鼠妇D. 蝗虫的运动器官、足、翅
【答案】B
【分析】图中Ⅰ和Ⅱ、Ⅲ之间包含关系,Ⅱ和Ⅲ是并列关系。
【详解】A.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A正确。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蚂蚁和鼠妇都属于节肢动物,C正确。
D.蝗虫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能飞行和跳跃,蝗虫的运动器官有足和翅,D正确。
故选B。
6. 我国的许多常用成语、俗话都与动物的行为有关,下列词语中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大雁南飞、黄牛耕地B. 壁虎断尾、蜘蛛结网
C. 蜜蜂采蜜、老马识途D. 孔雀开屏、惊弓之鸟
【答案】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大雁南飞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黄牛耕地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壁虎断尾、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C.蜜蜂采蜜,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孔雀开屏,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B。
7. 在自然界中,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圈舞”
B. 河豚遇到危险时会膨胀
C. 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D. 鸟类逃跑时发出鸣叫声
【答案】B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 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圈舞”,这是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河豚遇到危险时会膨胀,这是其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
C.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是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鸟类逃跑时发出鸣叫声,体现了动物能够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例子: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②蚂蚁的分工合作;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④羊吃干草,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动物为植物传播了种子,能体现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②蚂蚁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④羊吃干草,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故选B。
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酒相关的诗句层出不穷。关于酒的制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米后应立即拌酒曲,借助高温促进酒曲中微生物的繁殖
B. 加入酒曲相当于真菌培养中的接种
C. 制作甜酒的工具要保持清洁
D. 发酵过程要把容器放温暖的地方
【答案】A
【分析】酿酒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酒曲中的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
【详解】A.蒸米后要冷却一会儿再拌酒曲,防止高温杀死微生物,A错误。
B.酿酒加入酒曲,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加到培养基上的过程,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B正确。
C.制作甜酒的工具要保持清洁,能去掉污物、杂菌,防止杂菌的干扰,C正确。
D.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发酵过程要把容器放温暖的地方,D正确。
故选A。
10. 下面关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菌产生的甲烷可以用于做饭、取暖
B. 链球菌可引起人患手癣、足癣
C. 巴氏消毒法可用于保存鲜牛奶
D. 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答案】B
【分析】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既有有利的一面,如用于食品制作,生产药物,污水处理等;又有有害的一面,如使生物患病。
【详解】A.利用甲烷杆菌发酵,分解人粪尿、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甲烷可以用于做饭、取暖,A正确。
B.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链球菌属于细菌,能引起丹毒、猩红热等疾病,B错误。
C.巴氏消毒法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细菌杀灭,可用于保存鲜牛奶,C正确。
D.制作豆酱、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D正确。
故选B。
11. 10月27日是国际熊猫日,倡议国内外社会各界像关爱大熊猫一样,关注和支持其他物种及自然保护工作,下面关于大熊猫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脊索动物门 ②熊科 ③食肉目 ④哺乳纲 ⑤大熊猫属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④②③⑤C. ①④③②⑤D. ①③④②⑤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学家把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命为:界、门、纲、目、科、属、 种,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①脊索动物门:这是一个很大的分类单位,包括了所有具有脊索的动物,如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
④哺乳纲:在脊索动物门中,哺乳纲是一个更具体的分类,包括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哺乳动物,如人、猫、狗、大熊猫等。
③食肉目:在哺乳纲中,食肉目是一个再具体的分类,包括了食肉性的哺乳动物,如猫科、犬科、熊科等。
②熊科:在食肉目中,熊科是一个具体的科,包括了如棕熊、黑熊、大熊猫等。
⑤大熊猫属:在熊科中,大熊猫属是更具体的分类,只包括了大熊猫这一物种。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熊猫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脊索动物门(①)、哺乳纲(④)、食肉目(③)、熊科(②)、大熊猫属(⑤),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B. 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 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详解】A.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故A正确。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故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这样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C正确。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校展示的五种不同的动物,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五种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动物C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_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3)鱼的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正在进行________。
(4)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体内具有与之相通的______,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5)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_______(填字母)。
【答案】(1)C→B→A→D→E
(2)外骨骼 (3)呼吸
(4)①. 肺 ②. 气囊
(5)DE
【分析】图中:A青蛙属于两栖类,B鲫鱼属于鱼类,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家鸽属于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类。
(1)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以上五种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C→B→A→D→E。
(2)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节肢动物身体的生长而长大,会限制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掉的是外骨骼。
(3)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交替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这是鱼在进行呼吸。
(4)鸟类用肺呼吸,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家鸽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家鸽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就是双重呼吸。
(5)鸟类和哺乳类有产热、散热和保温的结构,是恒温动物。因此,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DE。
14. 诺如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均会引起传染性肠胃炎,目前相对应的疫苗还未上市,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是预防这类疾病的有效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诺如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_______才能观察到病毒的形态;诺如病毒结构简单,仅由______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
(2)与幽门螺旋杆菌相比,诺如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
(3)诺如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在人体的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因而具有致病性;从分类角度看诺如病毒应属于______病毒。
(4)某人因胃炎去医院就医,医生开的处方中有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该药更可能是用于抑制_____(填“诺如病毒”或“幽门螺旋杆菌”)。
【答案】(1)①. 电子显微镜 ②. 蛋白质外壳
(2)无细胞结构 (3)①. 寄生 ②. 动物
(4)幽门螺旋杆菌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1)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诺如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诺如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
(2)幽门螺旋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可见,与幽门螺旋杆菌相比,诺如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无细胞结构。
(3)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细菌病毒(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可见,诺如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从分类角度看诺如病毒应属于动物病毒。
(4)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可见,某人因胃炎去医院就医,医生开的处方中有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该药更可能是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
15. 2023年10月1日,杭州亚运会举重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国名将谌利军获得金牌,其中以抓举150公斤、总成绩330公斤的成绩打破两项亚运会纪录。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各种运动都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人体运动系统由骨、_______和肌肉组成。
(2)A,B表示不同的骨骼肌,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图甲所示的动作是在_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A和B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图甲中,A这块骨骼肌通过_______(填写图甲中的结构名称)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3)运动中,关节灵活性非常重要,图乙中结构④和⑦表面覆盖着一层_______(填写图乙中结构名称),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保证了关节的灵活性。
(4)图丙中谌利军成功举起杠铃时,这时手臂上的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状态。
(5)体育课上,如果同学们运动不当,就很容易受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请写出你的合理建议(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答案】(1)关节 (2)①. 神经 ②. 肌腱
(3)关节软骨 (4)收缩
(5)运动前充分热身(带护膝、护腕等)
【分析】图甲中,①肌腹,②肌腱,A骨骼肌(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图乙中,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腔,⑥关节软骨,⑦关节窝。
(1)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②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3)④关节头和⑦关节窝表面覆有一层光滑的⑥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
(4)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举重运动员成功举起杠铃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此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5)运动导致损伤的原因很多,比如长时间超负荷的运动、运动之前没有热身、长期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量过大等。为减少损伤发生,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有运动前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等。
16. 微生物一般结构简单,形体很小,但与人类关系十分紧密。如图是一些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示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AC两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3)图中C与A、B、D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C没有_______,属于原核生物。
(4)上述生物中,可用来制作馒头、葡萄酒的微生物是______(填字母);青霉素是由图中_____(填字母)类生物产生的一种著名的抗生素。
【答案】(1)AC##CA
(2)①. 出芽生殖 ②. 分裂生殖
(3)成形的细胞核 (4)①. A ②. B
【分析】图中的A是酵母菌,①是细胞核;B是青霉,②是孢子,③是直立菌丝;C是细菌,④是DNA;D是蘑菇,⑤是菌褶。
(1)图中A酵母菌、C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
(2)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在环境适宜的时进行出芽生殖;C细菌靠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3)C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酵母菌、B青霉、D蘑菇都是真菌,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属于真核生物。因此,图中C与A、B、D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A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松软多孔;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因此可用来制作葡萄酒。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B青霉能产生青霉素,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
17.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宁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的动物有白鹳、丹顶鹤、蝮蛇、爪鲵、赤狐、海豹、海豚等。鸟类400多种,占中国鸟类种类的31%。
材料二:“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
(1)资料一中动物种类繁多,体现了辽宁省境内_______的多样性,其实质是_____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_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资料二中水稻和小麦共有的最小分类单位是______,在小麦、大豆两种植物中,与水稻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少的是______。
【答案】(1)①. 生物种类 ②. 基因##遗传
(2)①. 栖息环境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
(3)①. 科 ②. 大豆
【分析】(1)在资料一中,辽宁省动物种类繁多,这体现了辽宁省境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或基因)的多样性。因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遗传多样性决定的,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不同的生物种类。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因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依赖于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只有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生物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而在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这是因为自然保护区为生物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减少了外界干扰和破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此外,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基础。
(3)在资料二中,水稻和小麦都属于禾本科,所以它们共有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科。而在小麦、大豆两种植物中,大豆属于豆科,与水稻的科属关系较远,因此与水稻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少的是大豆。
18. 我国传统吃饭习惯是共餐制。有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超过50%,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现今的饮食文化倡议“公筷公勺”,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两次采样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且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3)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发现有些培养基上的菌落较小,且表面粗糙干燥,可判断这是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4)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比“不使用公筷”组的________(填“多”或“少”),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1)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控制单一变量##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3)细菌 (4)未经过高温杀菌
(5)①. 少 ②. 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从题目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小组在餐馆点了6道菜,并分别进行了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对比实验;这明显是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够减少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里,实验者选择了无菌条件下进行采样,并且除了是否使用公筷这个变量外,其他所有条件都保持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即是否使用公筷,从而准确观察这一变量对实验结果(菌落数)的影响。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3)根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不同的特点。细菌菌落通常较小,表面光滑或稍有凸起,边缘整齐,湿润,易挑起;而真菌菌落则通常较大,表面干燥,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或棉絮状,有的还有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题目中描述的培养基上的菌落较小,且表面粗糙干燥,这与细菌菌落的特点更为吻合,因此可以判断这是细菌菌落。
(4)凉拌黄瓜在餐前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这可能是由于凉拌黄瓜没有经过高温烹饪处理。高温烹饪可以有效地杀死食材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而凉拌黄瓜是生食,没有经过这样的处理,因此其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导致菌落总数较高。
(5)从实验数据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道菜,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都明显低于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这说明使用公筷能够有效地减少食物上微生物(包括病菌)的数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菜名
结果(cfu/g)
餐前
餐后
使用公筷
不使用公筷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60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模拟练习: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模拟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