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问答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热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以下涉及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无名英雄于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B.屠呦呦的礼物:发现了青蒿素
    C.孙家栋的天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
    D.袁隆平的梦: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2.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
    D.吸烟有害健康
    3.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实验手段的广泛应用,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开发疫苗B.开发新能源
    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D.合成新材料
    4.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在课下开展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物品替代实验仪器顺利完成了实验,下面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无题》既赞美了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牺牲自己一生的高尚品质也涉及了化学学科的一些变化。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与之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氧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未经调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砝码至天平平衡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7.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8.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属于纯净物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AB.BC.CD.D
    10.吉林省的长白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5%,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也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负氧离子是指氧气分子获得1个或1个以上电子后形成的微粒。下列有关负氧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保持静止状态B.负氧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C.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属于纯净物D.负氧离子与氧气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11.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Ⅰ中生成4种分子B.变化Ⅰ是物理变化
    C.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变化Ⅱ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至少含两种元素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3.“饭碗”要握在自己手里。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成功不依赖玉米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合成效率,直接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转化为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是化学变化
    B.淀粉分子中含有分子
    C.该技术比玉米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
    D.该技术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所以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15.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保护水资源,要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B.倡导“低碳”生活,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为保护环境,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16.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分解反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氧化反应
    C.探究金属银与铜的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
    D.工业用赤铁矿冶炼铁:;置换反应
    17.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图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产物检验的实验。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制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浓度和质量保持不变
    B.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进入a处,可以证明铁的存在
    C.d处万用瓶的作用较多,可起到安全、环保及初步判断反应的发生与结束的作用
    D.实验前,在a处的左端添加注射器向装置中推入空气,通过观察万用瓶中是否有气泡来检查气密性
    18.如图中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图乙曲线图说明红磷燃烧的生成物是气体
    D.由图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9.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④
    20.下图是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新设计,测定操作过程为:往有机玻璃管右侧装入足量的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并迅速向管的左侧注入一滴水,测出AO的长度为(图1)。然后轻轻抖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右侧,待水滴停止移动后,测得AB的长度为(图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C.用该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D.用该方法测得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有机玻璃管的粗细有关
    二、科普阅读题
    21.臭氧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层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减少臭氧污染人人有责。
    (1)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______结合而形成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C.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措施______;请再写出一种空气污染物的化学式______。
    三、计算题
    22.新冠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
    戊二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是一种化合物,通常为无色液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易聚合氧化,遇明火高热会燃烧。其溶液常作为广谱高效的消毒剂使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回答: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戊二醛的一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_____、_____。
    (2)戊二醛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
    (3)戊二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问答题
    2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请写出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对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2)请列举实验室的注意事项。
    五、实验题
    24.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着后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活动一:了解“吹不灭”蜡烛的工作原理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交流讨论】
    (1)“吹不灭”蜡烛中的打火石属于______(填物质的类别)。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打火石中金属的成分
    【信息检索】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
    【进行实验】(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结论】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
    【实验反思】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
    活动三:寻找熄灭“吹不灭”蜡烛的方法
    【交流讨论】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其原理是______。
    六、填空题
    25.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B.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
    26.“天宫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太空教师”王亚平将少量蓝色色素注入水球,水球很快全变为蓝色,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2)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很多气泡,这是因为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在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碳酸氢钠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_______。
    (3)空间站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相似,含有78%的氮气、21%的_______(填化学式)和0.7%的二氧化碳等气体。
    (4)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天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如图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超滤膜可以过滤大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椰壳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提升口感
    C.抗菌颗粒可以杀灭细菌
    D.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27.A-Q都是学过的物质,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Q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A______。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反应①和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4)写出反应⑥的现象: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8.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
    29.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若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4)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5)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
    ①熄灭酒精灯;
    ②装药品,固定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收集气体;
    ⑤连接仪器;
    ⑥点燃酒精灯,加热;
    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⑤③②⑥④①⑦C.⑤③②⑥④⑦①D.⑤②③⑥④①⑦
    (6)F装置常称为“多功能瓶”,可用来收集气体。若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
    3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
    (2)B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4处棉花球的大小完全相同。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C和D均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C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D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比红磷更容易被点燃。
    ①写出C装置中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的原因是_____(只写一个)。
    ②D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_____(填“左移”或“右移”),最终停在刻度_____mL处。D装置与C装置比较,D装置的优点有_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1.如图是实验室中高锰酸钾药品标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中组成元素为_____种。
    (2)写出一条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_____。
    (3)小明在实验室中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②31.6g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2.8克,加热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的质量理论值为多少g?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是原子内部成份变化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A错误;B、青蒿素的研究和发现,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研究,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B正确;C、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是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C错误;D、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是生物、农业领域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咖啡含有咖啡因等多种化学物质,选项错误;B、矿泉水含有许多矿物质,不是纯水,选项错误;C、物质由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都含有化学元素,选项错误;D、吸烟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有害身体健康,选项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A、研制开发疫苗属于新物质的研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错误;B、开发新能源属于能源的开发,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错误;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并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正确;D、合成新材料属于材料的研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A、燃气灶也能加热,能代替酒精灯,正确;B、勺子形状跟药匙相似且也能取用药品,能代替药匙,正确;C、漏勺能分离固体液体,能代替漏斗,正确;D、筷子不能导气,所以不能代替导气管,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现象中有蜡烛的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是的自然界中生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述的现象中有爆竹的燃烧、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了铁杵变成铁针的过程,发生改变是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了自然界下雪的现象,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
    解析:A、托盘天平需经调零后再称取氯化钠固体,故A不正确;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故B不正确;C、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氧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溶剂质量等于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合42.5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C正确;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不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A、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正确;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正确;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还要必须满足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故选:D。
    8.答案:D
    解析:A、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故B不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D、“人造空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70%,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78%,故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A
    解析:A、无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物后不在爆炸极限,可能氢气较为纯净,也可能空气较多,氢气浓度较低。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 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较低,集气瓶中的氧气浓度较高,说明氧气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正确。C、因为饼干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饼干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某一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断运动,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保持运动状态,错误;B、负氧离子是指氧气分子获得1个或1个以上电子后形成的微粒,故负氧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正确;C、纯净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负氧离子带电荷,氧气分子不带电荷,化学性质不同,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根据分析该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水,即一种分子,选项错误;B、根据分析变化Ⅰ有水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变化Ⅱ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选项错误;D、变化Ⅱ中降温使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选项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有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选项推理错误;B、同种元素的粒子中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水分子的质子数为10,氖原子的质子数也为10,二者不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选项推理错误;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因此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至少含两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B、淀粉分子是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含二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错误;C、由题干可知,该技术比玉米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技术是直接将二氧化碳合成转化为淀粉,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4.答案:A
    解析: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推理正确;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是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B推理错误;C、氦原子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但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所以尽管镁原子和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镁元素和氦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推理错误;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等,没有参与反应,故D推理错误;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可以避免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与宣传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B、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节能、环保,与宣传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与宣传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D、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与宣传主题不相符,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A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应为:,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铜反应,故选项错误。D、工业用赤铁矿冶炼铁,是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故选:A。
    17.答案:A
    解析:A、由在可知,在制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浓硫酸作为催化剂,但由于该反应生成了水,所以浓硫酸浓度减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铁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进入a处,可以证明铁的存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d处万用瓶的作用较多,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可以判断反应是否结束,最初可以检验是否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气体不纯发生爆炸,起安全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前,在a处的左端添加注射器向装置中推入空气,通过观察万用瓶中是否有气泡来检查气密性,若d装置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答案:B
    解析: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C.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故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故选B。
    19.答案:D
    解析: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故选D。
    20.答案:C
    解析:A、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蚀消耗氧气,反应结束后,玻璃管中减少的气体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据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则该实验是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A正确;B、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增大脱氧剂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则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根据题意,反应结束后,玻璃管中减少的氧气体积是图2中AB段,测得AB的长度为,则该方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C不正确;D、玻璃管粗一点,脱氧剂与氧气的接触面更大,玻璃管中的氧气消耗越完全,测定结果越准确,因此用该方法测得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有机玻璃管的粗细有关,故D正确。故选C。
    21.答案:(1)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
    (2)BD
    (3)提倡少开私家车;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
    (2)A、由题干信息可知,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故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臭氧层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有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说明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D;
    (3)为了减少臭氧污染,向市民提出在生活中可行的做法:提倡少开私家车等;
    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化学式分别为、、(任写一种即可)。
    22.答案:(1)无色液体或溶于水等(合理即可);可燃或易聚合氧化(合理即可)
    (2)5:8:2
    (3)60%
    解析:(1)由上述信息可知,为无色液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属于物理性质,易聚合氧化,遇明火高热会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任意写一条,合理即可;
    (2)由图可知,一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因此戊二醛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8:2;
    (3)由图可知,戊二醛的化学式为,则戊二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答案:(1)①过氧化氢水+氧气;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前要先预热;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实验后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药品的味道等等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注意事项: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前要先预热;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实验后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药品的味道等等。
    24.答案:(1)混合物
    (2)蜡烛的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隔绝了氧气
    进行实验:铜;产生气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反思:;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形成氢原子,进而形成氢气
    交流讨论:剪除烛芯;移走可燃物
    解析:(1)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合金都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的原因是蜡烛的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隔绝了氧气,所以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故填蜡烛的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隔绝了氧气。
    进行实验:
    金属铜是一种红色固体,而打火石呈银白色,所以打火石中的金属一定不是铜,故填铜。
    镁、铁都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溶于水溶液呈无色,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则金属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故填产生气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反思: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镁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中,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形成氢原子,进而形成氢气,故填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形成氢原子,进而形成氢气。
    交流讨论:
    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是剪除烛芯,故填剪除烛芯。
    剪除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25.答案:(1)B
    (2)①A
    ②化学变化
    ③液态、气态四氧化二氮中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一样
    解析:(1)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属于物理研究对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不涉及化学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故填:B。
    (2)①四氧化二氮是化合物,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属于纯净物;
    故填:A。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从微观的角度看,液态、气态四氧化二氮中四氧化二氮分子结构一样,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
    26.答案:(1)不变
    (2);
    (3)
    (4)D
    解析:(1)王亚平将少量蓝色色素注入水球,水球很快全变为蓝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原子、钠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9、3、11、16,反应后碳原子、钠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3、11、10,则3X中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X化学式为;碳酸氢钠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空间站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相似,含有78%的氮气、21%的和0.7%的二氧化碳等气体;
    (4)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以超滤膜可以过滤大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故A正确;
    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椰壳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提升口感,故B正确;
    C、水中含有细菌,抗菌颗粒可以杀灭细菌,故C正确;
    D、通过“生命吸管”可以除去部分杂质,但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水,故D错误。
    故选:D。
    27.答案:(1)高锰酸钾
    (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3)、
    (4)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解析:分析:A为暗紫色固体,则A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E、F常温下为液体,E与D反应生成B、D、F,说明D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则B为氧气、C为锰酸钾、D为二氧化锰、E为过氧化氢、F为水;B(氧气)与N反应生成Q,Q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N为硫、Q为二氧化硫;D与G反应生成B(氧气)、H、D,说明D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则G为氯酸钾、H为氯化钾;B与I反应产生白烟,则I为磷、J为五氧化二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则M为四氧化三铁。
    (1)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
    (2)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其用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3)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C为锰酸钾、D为二氧化锰,则反应①表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B为氧气、N为硫、Q为二氧化硫,则反应②表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4)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M为四氧化三铁,则反应⑥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8.答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应有的品质
    解析:有准备的头脑不会对偶然的现象和结论放弃探究,这是创新与发现的一条途径.故答案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应有的品质.
    29.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
    (2)AE;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5)C
    (6)n
    解析:(1)①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②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及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固液常温型即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E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相较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所以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故填:AE。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即D装置,故填: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①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在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③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顺序为:⑤连接仪器、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④收集气体、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①熄灭酒精灯,因此顺序为:⑤③②⑥④⑦①,故填:C。
    (6)若利用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n端进入,把水从m端排出,故填:n。
    30.答案:(1)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②③不变红,①中棉花比④中先变红
    (3)①;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②左移;10;无污染
    (4)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解析:(1)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
    (2)氨气不能使干燥的棉球变色,能使润湿的棉球变红,所以①④会变红,②③不变红,又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①先变红,④后变红;
    (3)①C装置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若红磷量不足、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漏气都会造成集气瓶中水少于;
    ②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左移;氧气的体积为,注射器最终停在刻度20mL-10mL=10mL处;D装置与C装置比较,D装置为密闭装置,所以此时不会有五氧化二磷逸出,因此不会造成污染;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31.答案:(1)3
    (2)暗紫色固体/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3)①;
    ②3.2g
    解析:(1)高锰酸钾由钾、锰、氧3种元素组成;
    (2)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暗紫色固体、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3)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②解:设理论上加热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答:加热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的质量理论值为3.2g。
    A
    B
    C
    D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移近火焰点火
    无爆鸣声
    一定是纯净的
    B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氧气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C
    放在空气中的饼干
    慢慢变软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某一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选项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__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高锰酸钾
    化学式:
    净含量:500g
    性状:本试剂为暗紫色固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产,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化学试卷(含答案),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