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材料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穿越绍兴的古道,阅尽越州的极致风光!
    日铸岭古道
    日铸岭属会稽山余脉,呈东南走向,海拔约516米,山形陡峭,岩石突兀,岭阶逶迤,地形险要。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载:“昔欧冶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日铸岭在古代是冶炼家铸剑之地。追溯历史,日铸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古道边上的宋家店村在古代是日铸岭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村子依然保持着古朴自然的原始风貌。村内有多处建于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还有一株号称“银杏王”的具有8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清清的溪水穿村而过,溪边还有一座被古樟掩映、年代久远的万安古桥。溪的上游是以生产贡茶而闻名的御茶湾。
    香榧古道
    在巍峨苍翠的会稽山深处,隐藏着一条香榧古道。古时苏轼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句,有不少流传至今。走在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上,沿途的景观让人不免遥想到当年古道商旅不断的盛况。沿着步道上山,一路成片的古香榧树与你为伴。千年香榧森林公园面积1.3万余亩,拥有香榧古树群113片,百年以上香榧树2万余株。古道徒步难度很小,从老到小都可以轻松坚持到最后。
    作为世界上稀有物种,香榧是大自然给予这片土地的馈赠。经历过世纪寒潮和冰川的劫难后,十几万棵香榧树连山成片地守护着这片大地。这些香榧树挺拔高大、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堪称森林奇观。
    (摘自“绍兴市旅游资讯网”)
    材料二:
    5条黄金游线75个打卡点“古城Citywalk”上新了
    据了解,“古城Citywalk”5条黄金旅游线,都从城市广场出发,到北纬30°咖啡馆结束。5条游线穿过古街古巷、小桥商铺人家,75个打卡点分散在整个古城,串连起全城。市名城办副主任黄夏峰告诉记者,绍兴古城全城皆景,处处有故事,处处有名人,是一座最适合慢慢品、细细看、令人陶醉的城市,被人称为是最适合Citywalk活动的城市。Citywalk以漫步休闲、沉浸式体验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它与城市提倡的慢生活节奏相一致。“古城Citywalk”以古风打卡的方式,串连起全城,它与古城气质相融,形成新的旅游方式,引领新的生活时尚,将古城全城是景的理念植入人心。
    材料三:
    节假日中,绍兴文旅热点爆点迭出,特色活动密集上新,形成了热潮涌动的文旅市场。市文旅部门提前策划,精心组织200余场人气活动,在“古城古街热”“乡村寻趣热”等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文旅消费新热点。
    假日期间,“特色文化体验热”成为绍兴旅游消费新场景。书圣故里、新昌大佛寺等景区“春日簪花游园会”等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万千游客。绍兴“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名家作品展”等精品展览吸引51.56万游客步入博物馆探寻绍兴文脉,绍兴名人故居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6.42%。此外,“文旅+餐饮”融合,带动“美食打卡热”。黄酒棒冰、黄酒奶茶等黄酒类衍生产品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出圈”。美团平台“绍兴菜”搜索量同比增长132.7%。
    这个节假日,绍兴文旅宣传推介有力,绍兴城市魅力传播四海。节前,绍兴文旅联合主流媒体、网络大V等精心策划“爱上绍兴的理由”“海外友人游绍兴”等热点,向全网游客发布《这个“五一”,绍兴为您“上新”又“上心”》邀请函,为假日市场提前预热造势,“来绍兴一定要来鲁迅故居”等文旅话题连续5天居抖音同城热搜榜前3名。
    (以上均摘自《绍兴晚报》)
    1.请为材料三拟写小标题。
    2.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古城绍兴“火爆”的原因。
    3.你省外的舅舅一家“五一”打算来绍兴旅游。请结合上述材料,为他们设计一条合适的“Citywalk”路线并说明理由。(注:随行人员中有15岁的表弟和六旬的奶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篷船
    罗大冈
    乌篷船,我喜欢这个名词,因为它是不折不扣的绍兴土话。一声“乌篷船”,我内心立即涌现出离别了六十多年的故乡风貌。
    乌篷船在河上航行,远看象一个黑得发亮的甲虫。船梢有两支交叉划水的橹,把水划成无穷无尽互相连接的“之”字,乌篷船就在这奇特的轨道上滑行,象飞又象爬。
    乌蓬船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点缀。农民和渔夫们用的船,没有乌篷船那样庞大的身躯,而且经常不用篷,即使有篷,也没有乌篷船的篷高大。一般船篷都是白色的,太阳晒久了,竹子就变成灰白色。只有乌篷船的篷用黑漆漆的,简直和工艺美术品一样;外加一层桐油,明光闪亮,无论多大的雨也滴水不沾。不过也有缺点:黑色吸热,夏天坐乌篷船比白蓬船要热。由于它船身高大,船舱敞朗,仍是舒适的。而且,除了船篷漆成的黑色之外,船头船舷都漆成别的颜色,有的甚至有彩绘。船舱里,甲板和两舷漆成黄褐色,配上同样漆色的简单桌椅,更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我们水乡,这种乌篷船就相当于豪华的游艇了。
    提到乌篷船在我故乡人民生活中所演的各种角色,那是三天也说不完的。比如大户人家办婚丧大事,就得出动不止一艘乌篷船,三艘四艘,甚至更多的乌篷船排成浩浩荡荡的船队。可是印象并不深刻,远不如“船过坎”,也不如“上坟船里看娇娇”①。每年清明,有条件的人家总要雇一只乌篷船,带上祭品,大人和小孩去祭扫祖坟。都换上新衣服,姑娘们都爱“点胭脂”,在“人中”下面,在上下唇吻合处,点颗大红圆点,像一颗大樱桃。最爱闹最活泼的是七八十来岁的男女孩子。当两只乌篷船迎面相遇时,两只船上的孩子,包括红脸的娇娇(十岁左右的女孩),争着从舷窗口探出头来,互相笑乐叫喊。男孩子更是淘气,互相投掷橘子皮、瓜子壳,一直闹到船离远了,欢笑叫喊声听不到了,才歇下来。对于淘气的孩子们来说,“上坟船里看娇娇”是真正的诗意,天真的诗意。今天我已经是须眉皆白的老人,回想起“上坟船里看娇娇”来,还觉得蛮有意思。
    水乡的乌篷船有它自己的潇洒风度。比如到了深秋,这个漂浮在河上的乌黑色的小甲虫,又用另一番景色,做它在水上漫游的舞台装饰。绍兴的农民他们多在水畔种满乌桕树。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原籍江苏太仓,想必熟悉江南风物。他在《圆圆曲》中仿佛有这样一句诗“乌桕红经十度霜”,说的就是这种树。不是当地人不能体会这句诗的美就在“乌”与“红”两种色调的显明对照。这儿说的就是桕树叶,深秋经过霜冻,都变成火红的了。……春天的乌篷船,“碧绿丛中一点墨”;秋天的乌篷船,红叶丛中一点黑,又是另一种动人景色。荡漾在火焰中的乌篷船,是不是知道它身上发亮的乌黑色,就是这些红叶的前身,是春夏绿色的杰作呢?
    我离开家乡也将近六十年了,往日的画面仿佛更清新艳丽了。祖国换了新天,人民成了主人,乌篷船上想必也换了乘客。有一次我做了一个梦,看见一艘巨大的乌篷船载了满满一船小学生,由几位老师带领着去春游。孩子们叽叽喳喳,象载了一船小麻雀。后来对面也来了一大船小麻雀。两只乌篷大船相遇时可热闹了,小学生都挤在舷窗口,互相笑乐叫嚷,比我童年时经历过的“上坟船里看娇娇”的场面增加了无限喜气。只是今天的小姑娘们的脸颊上不沾胭脂了,但满脸的红晖更动人。
    1984.2起草于首都医院病床上
    (节选自浙江大学出版社《绍兴语文》)
    【注释】①上坟船里看娇娇:绍兴民谣《十二月节令》有:“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娇娇,四月车水戴凉帽……”等语。“娇娇”指容貌娇美的女垓,也写作“姣姣”。
    4.请围绕“乌篷船”以及作者的情感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5.请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船梢有两支交叉划水的橹,把水划成无穷无尽互相连接的“之”字,乌篷船就在这奇特的轨道上滑行,象飞又象爬。(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画线句)
    (2)我离开家乡也将近六十年了,往日的画面仿佛更清新艳丽了。(结合加粗字理解句子含义)
    6.文章两次写到“上坟船里看娇娇”的场面。请分别指出其用意。
    7.散文看似无意却有深意,不同颜色的对照往往也暗含哲理。文中乌篷船的“乌”与乌桕叶的“红”产生的视觉冲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阐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是园记
    【明】刘宗周
    崇祯十五年,大方伯①淇瞻邢先生归老于乡,日以读书课子为事,乃于蕺山之东因其地势营构一园。其间高者有阁,曰“冬青”,文公震孟所题也。轩曰“秋水”,陈公继儒所鉴也。徐公渭名其亭曰“奎壁之精”。余公煌名其堂曰“三益函”,倪公元璐又曰“听嘤处”,取求友意也。下者为池负于蕺因名以“濠”意朴而辞古取乎自然之致也。池左有楼,楼以船名,若舟之附水是也。而统名其园曰“今是”,殆以是其今者非其昨乎?园之侧,若僧室,若道庐,若书院,经营者相接,而莫与今是园比。盖登高则环视千峰,眺望全越:临流则鱼跃清涟,荷香满室。四时有奇花异草,桃榴交媚,梅菊争妍,又其余韵者矣。至若修竹千竿,乔松数十树,秋风夜月时,涛音骤至,竹影满疏,几令人危坐不安也。
    余与先生居相迩②,年相若,志相合,稍暇辄往过之,留连不能去。间或终夜相对,谯鼓③警人,晨钟彻耳,犹谈心亹亹④不倦。月之三日,集当事搢绅士民,讲学于此,故其子锡祥辈皆从余学。先生不厌余往来之频,余亦乐其园幽深静远,虽混居城市之中,而实擅山林之佳胜者也,嗟乎!
    (有删改)
    【注释】①大方伯:对担任六部主管的尊称,邢淇瞻任职吏部,故称。②迩:近。③谯(qiá)鼓:谯鼓即鼓楼。④亹(wěi)亹:形容时间推移。
    8.这篇文章是明代的刘宗周受邀为邢淇瞻先生“今是园”作的。其中阁轩亭堂都由当时的越州名人所题写,为“冬青”阁题名的人是________。
    9.以下对“今是园”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今是园”是邢淇瞻先生建在蕺山上用于讲学的地方。
    B.“今是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艺术的体现,包含了亭、台、楼、阁的设计。
    C.“今是园”里有僧室、道庐、书院。
    D.“今是园”四季有奇花异草,“桃榴交媚,梅菊争妍”表明了四季。
    10.给画框的句子划出朗读的节奏,限断4处。
    下者为池负于蕺因名以“濠”意朴而辞古取乎自然之致也。
    11.下列加粗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其地势因势象形B.犹谈心在昼犹昏
    C.殆以是思而不学则殆D.辄往过之以其境过清
    12.作者与园林主人情谊深厚,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并略作解释。
    13.文中“竹影满疏,几令人危坐不安也”与《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先表达观点,再说明理由。
    二、写作题
    14.根据要求作文
    山水之间,自有道理蕴藏。云卷云舒,如同人生起伏无常;山川万千,启示着时间无尽的变幻;山水相映,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高水长,教导我们坚韧不拔……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的人生智慧与精神的力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三、材料题
    15.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语境填空或选择。
    (1)“春”,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__________,故又可引申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思。“春”的形体是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个“屯”。根据造字法判断“春”字属于( )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2)在央视202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上春山》的演yì①__________,让歌曲迅速占据各大话题热搜榜单。随后,“上春山”也成为各地展现初春xuàn②__________丽美景的关键词……《上春山》的火爆,不仅是明星加持的效果,更因为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歌词蕴含bó③__________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歌曲带给大家对春天的美好chōng④__________憬和希望,引发大家的共鸣。
    16.名著阅读
    (1)根据诗歌内容推测《桃夭》属于风、雅、颂三个部分中的哪个
    (2)结合诗歌,根据所学《经典常谈》内容,试探究《诗经》诗歌的形式特点。
    (3)《富贵不能淫》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小语想要了解张仪等人的经历,便于更好地理解孟子的反驳。下列《经典常谈》篇目中,他应优先选择的是( )
    A.《战国策》第八B.《说文解字》第一C.《诗经》第四D.《史记》《汉书》第九
    (4)成长的脚步多因磨难而加快,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是很常见的。请从以下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中的人物成长经历对此现象略作阐释。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少安《平凡的世界》贝多芬《名人传》
    四、默写题
    1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古诗文多借用景物营造意境、寄托情感。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古诗文填空。
    参考答案
    1.答案:文旅活动引流;热点爆点迭出;绍兴文旅上新又上心;文旅热点爆出,特色活动密集
    解析:本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
    新闻的标题可以根据新闻的导语来拟定,并且按照“对象+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结合材料三第1段的导语“节假日中,绍兴文旅热点爆点迭出,特色活动密集上新,形成了热潮涌动的文旅市场“这句话,可知时间为“节假日中”,对象为“绍兴文旅”,事件为“热点爆点迭出,特色活动密集上新,形成了热潮涌动的文旅市场”。
    2.答案:①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如“村子依然保持着古朴自然的原始风貌,村内有多处建于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这些香榧树挺拔高大、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堪称森林奇观。”②古城全程是景,适合慢慢品、细细看,这种慢生活节奏,适合“citywalk”。③市文旅部门提前策划安排。绍兴文旅热点爆点迭出,特色活动密集上新,形成了热潮涌动的文旅市场。④小红书、抖音、美团网络平台加持。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日铸岭属会稽山余脉,星东南走向,海拔约516米,山形陡峭,岩石突兀,岭阶透迤,地形险要。宋昊处厚《青箱杂记》载:‘昔欧冶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第(2)段“村子依然保持着古朴自然的原始风貌。村内有多处建于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第④段“这些香榧树挺拔高大、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堪称森林奇观”可知,绍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根据材料二“市名城办副主任黄夏峰告诉记者,绍兴古城全城皆景,处处有故事,处处有名人,是一座最适合慢慢品、细细看、令人陶醉的城市,被人称为是最适合Citywalk活动的城市。Citywalk以漫步休闲、沉浸式体验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它与城市提倡的慢生活节奏相一致“可知,绍兴古城全程是景,适合慢慢品、细细看,这种慢生活节奏,适合“citywalk”;根据材料三第④段“市文旅部门提前策划,精心组织200余场人气活动,在“古城古街热”乡村寻趣热”等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文旅消费新热点“可知,绍兴市文旅部门提前策划安排,特色活动密集上新,形成热潮涌动的文旅市场;根据材料三第(2)段“黄酒棒冰、黄酒奶茶等黄酒类衍生产品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出圈”。美团平台“绍兴菜”搜索量同比增长132.7%”可知,小红书、抖音、美团网络平台加持。
    3.答案:示例一:选择游香榧古道。香榧古道位于会稽山深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上班族和学生吸吸氧,舒活舒活筋骨。沿着步道上山,与一路成片的古香榧树为伴,可以增长见识,感受古朴自然的风貌。古道徒步难度很小,从老到小都可以轻松坚持到最后,六旬老人也不在话下。
    示例二:选择游书圣故里。书圣故里有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可以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老少皆宜。近期绍兴文旅还在景区开展“春日簪花游园会”等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万千游客,最适合老人小孩看热闹。还可以通过美团等吃到正宗的绍兴臭豆腐和绍兴地道美食。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明确需求:要为省外的舅舅一家设计“Citywalk”路线,考虑到随行人员有15岁的表弟和六旬的奶奶,路线应兼顾趣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不能过于劳累。
    从材料中了解绍兴适合“City walk”的景点和路线特点,以及各个景点的难度、特色等信息。优先选择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且风景优美的景点。例如日铸岭古道和香榧古道,虽然风景优美,但可能对六旬的奶奶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作为备选。而像一些古街古巷、名人故居等可能更适合。根据景点的分布和开放时间,合理规划路线,确保行程顺畅。说明理由时,要解释选择每个景点的原因,以及这条路线如何满足舅舅一家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包括能让表弟增长见识、让奶奶轻松游览等。
    4.答案:赞美故乡的乌篷船/给人以美的享受;乌篷船上看“娇娇”/乌篷船的出行;思念故乡(或赞美中国的新发展/无限喜气/憧憬未来/赞美故乡发展)
    5.答案:(1)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描绘乌篷船在荡漾的水中滑行时的不同姿态,“象飞又象爬”体现时而急速时而悠闲滑行的样子,流露作者对故乡的乌篷船的喜爱之情。
    (2)“仿佛”本意是隐隐约约不真切的样子,既表现离开家乡之久,故乡的乌篷船的模样渐渐模糊;又能流露作者这些年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6.答案:第一次记录童年时令人终身难忘的“上坟船里看娇娇”的场景,充满天真纯朴,流露作者对纯真童年的赞美之情;结尾处在梦境中再次出现儿时相似的场面,呼应上文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发展的坚定信心(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7.答案:乌篷船的“乌”与乌桕叶的“红”在秋天的水面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且相互映照,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乌桕叶从春到夏再到秋,从“碧绿丛中一点墨”到“红叶丛中一点黑”,暗示随着岁月的流逝生命的成长与传承从未停止,乌篷船正是这种生命传承的见证者。
    8.答案:文震孟
    9.答案:D
    10.答案:下者为池/负于蕺/因名以“濠”/意朴而辞古/取乎自然之致也。
    11.答案:A
    12.答案:从“余与先生居相迩……留连不能去”可见作者与邢先生志趣相投;从“终夜相对……晨钟彻耳,犹谈心亹亹不倦”可见两人时常会彻夜长谈,兴趣盎然;“故其子锡祥辈皆从余学”,先生让他儿子跟从作者学习,可见他对作者学识的认可与信任;“先生不厌余往来之频”,可见先生从不厌烦作者频繁来园,而作者也是乐此不疲。(答出2点得2分)
    13.答案:两处的意境不同。本文中园子周围竹林茂盛,加上秋风吹拂,营造了幽静深远的氛围;《小石潭记》情景交融,“四面竹树环合”的幽美静穆的环境更增添了作者被贬失意的孤凄之情。
    14.答案:
    聆听山水的教诲
    身处繁华都市,心却常常向往着那片宁静的山水。在山水之间,我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更听到了它对我的教诲。
    站在山脚下,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山峰沉默不语,却用它的雄伟告诉我:人生需要有高远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就像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山顶攀登,无论途中!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能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站在巅峰,俯瞰世间的美景。
    沿着山间的小溪漫步,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我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溪水清澈见底,它没有因为前方的巨石和沟壑而停止前进,而是灵活地绕过障碍,继续前行。这让我明白,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像溪水一样,以柔克刚,灵活应对,才能顺利地抵达目的地。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山脉起伏着,云雾缭绕其间。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山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包容万物。不要为了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来到湖边,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湖水宁静而深邃,它仿佛在说,做人要像湖水一样,内心平静,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山水之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它教导我们要像山一样坚定,像水一样灵活;要有高远的目标,宽广的胸怀,还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时,不妨走进山水,聆听它的教诲,让心灵得到洗礼和滋养。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愿带着山水赋予我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前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认真审读作文材料,这段材料以山水为喻,由“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的人生智慧与精神的力量”可知,意在阐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力量。审题时,重点在于理解山水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以及与人生的关联。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从山水的无常变化,领悟人生的起伏不定,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与成功。②借山川的无尽变幻,思考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从而珍惜时光,追求有意义的人生。③以山水和谐共生为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④从山高水长中汲取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第二,选材构思。如写成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在登山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或路途艰险,但最终凭借坚持到达山顶,看到壮丽景色的经历。通过这个过程,体会到人生如登山,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迎来美好。例如:详细描述山路的崎岖、天气的突变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如狂风呼啸、暴雨倾盆,自己的脚步变得沉重,内心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想到山高水长的寓意,咬牙坚持,最终登顶时看到云海翻涌、山峦连绵的美景,从而深刻领悟到坚持的意义。还可回忆一次在溪边游玩的经历,看到清澈的溪水与周围的青山相互映衬,美丽的景色让自己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比如:描写溪水潺潺流淌,水中鱼儿嬉戏,岸边绿树成荫,自己沉醉在这美景之中。然而,却发现溪边有一些垃圾,破坏了这份和谐,于是自己主动捡起垃圾,呼吁身边的人一起保护这片山水,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如写成议论文,可以“人生如山水,起伏中成长”为论点,通过列举古今名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态度和行动,如苏轼多次被贬但依然豁达乐观,来论证应以平和心态应对人生的无常。例如:详细阐述苏轼在被贬黄州时,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却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创作出《赤壁赋》等千古名篇。同时,对比一些因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物,进一步强调正确面对人生起伏的重要性。
    15.答案:(1)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春阳抚照,万木滋荣。C/D
    (2)绎;绚;博;憧
    16.答案:(1)风
    (2)重章叠句,通过改变或者替换一些字词进行复唱,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一唱三叹令人回肠荡气;以四言为一句;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3)A
    (4)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经历四次磨难,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保尔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头部受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工作击倒了他,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修筑铁路时,患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面对磨难,保尔不放弃革命的信念,重新回到战斗行列,坚持革命工作。最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成为英雄。
    示例二:《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安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艰难地成长和奋斗。在经历了少年辍学,青年痛失爱情,甚至当众被批斗等一系列挫折后,却更加坚定了奋斗的决心。无论冒多大的风险,他都敢于尝试:带村民提前搞生产责任制,开办砖厂发家致富,后因烧坏了砖而停办,还欠了很多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孙少安用自己的坚韧与顽强再次开起砖厂,最终成为村里的“冒尖户”,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示例三:《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创作的鼎盛时期,遭受到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缺失、经济的窘迫、侄子的不肖等多重磨难,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把他的生命体验写进了音乐里,创作出众多的世界名曲。他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热切追求。
    17.答案:①芳草鲜美;②落英缤纷;③万籁此都寂;④但余钟磬音;⑤关关雎鸠;⑥浮云游子意;⑦落日故人情;⑧关雎
    《诗经》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有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2.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唱歌;一唱三叹,叫人回肠荡气。
    景物特征
    对应诗文句子
    出处
    花开花落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寂中有声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相向和鸣
    ⑤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⑧《__________》
    难舍难分
    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相关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评价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评价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7,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7,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水是舟的寄托,舟是水的精灵,3元/份,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示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