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人类生活离不开材料科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可用于食品、药物、日常用品等的包装材料
B.制造“蛟龙号”潜水器载人球舱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的强度更大,但熔点更低
C.航空材料中用到的聚乙炔高分子材料能像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
D.光纤、石墨烯和玻璃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苯的同系物
B.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D.丙烯分子的结构式:
3.下列实验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4.硫的氟化物通常是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性质稳定且有优良绝缘性能,常用作高压发电机的绝缘气体。制备的反应为:,若生成11.2L 气体(标准状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5
B.还原产物的质量为67.5克
C.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2∶1
D.加入能降低该反应的反应热
5.是一种典型的配合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B.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N>S>O
C.1ml 中含有12ml共价键
D.N原子和S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杂化
6.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AB.BC.CD.D
7.我国科研工作者提出通过电解原理联合制备环氧乙烷同时处理酸性含铬废水,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双极膜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组成,工作时内层解离为和,并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b为电源负极
B.膜q为阳离子交换膜
C.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工作时,NaOH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的一氯代物有4种
B.的名称为:2-乙基-1,3-二丁烯
C.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D.分子式为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0种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
B.硫酸铵溶液显酸性:
C.二元弱酸亚磷酸()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
D.Al与NaOH溶液:
10.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由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G结构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与Y、Z、W均能形成10电子化合物
B.上述阳离子里没有配位键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O>S,B错误;C.1ml中的4ml含有12ml共价键,同时含有4ml配位键,则共含有16ml共价键,C错误;D.中N原子杂化方式为,的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故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所以N原子和S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sp3杂化,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渡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需要用金属银作阳极,A错误;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物质,B错误;C.苯与甲苯互溶,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分离苯和甲苯,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管口处,冷却水下进上出,则图中蒸馏实验装置合理,C正确;D.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溶液,氢氧化钠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D错误;答案选C。
7.答案:C
解析:A.由分析知电极M为阳极,它与b相连,b为正极,A错误;B.双极膜中水解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带负电,向阳极区移动,膜q适合选用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C.电极N上被还原为,Cr元素由+6价变为+3价,再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N极的反应方程式为,C正确;D.工作时阳极区消耗氢氧根离子的同时生成了水,经膜q补充到阳极区的氢氧根离子与阳极区消耗的等量,则阳极区NaOH溶液浓度减小,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有5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5种,共A错误;B.的名称为:2-乙基-1,3-丁二烯,故B错误;C.分子的苯环和碳碳双键连接的原子均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故C错误;D.分子式为的芳香族化合物是甲苯的二氯取代物,其结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2个氯原子取代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1种结构),第二类在甲基上取代一个氢原子、在苯环上取代一个氢原子(邻、间、对3种结构),第三类是两个氯原子全部在苯环上取代氢原子(6种结构),三类合起来共有10种结构,图示如下:,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镁离子与氢氧根不共存,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A错误;B.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B正确;C.二元弱酸亚磷酸()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正确;D.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D正确;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X与Y、Z、W均能形成10电子化合物,如,选项A正确;B.该阳离子为铵根离子,存在配位键,铵根中一个氮氢键是由氨分子的氮提供未成键的孤对电子,质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根据配位键的定义可知这个键为配位键,选项B错误;C.Y为C,Z为N,W为O,Z、W的氢化物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大于,氨气为气体、水为液体,沸点,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CsCl,故C错误;D.冠醚与金属阳离子通过配位作用相结合,不同大小的冠醚可以识别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故D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为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pM与pR的关系曲线,A错误;B.由点可知, [或由点可知,],B错误;C.由点[或点]可知,,则反应的平衡常数,(s)转化为(s)的反应趋势很小,正反应比逆反应更难,C正确;D.结合前面选项分析,为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pM与pR的关系曲线,其中X点离子浓度比饱和溶液中的浓度大,则X点时溶液中会产生沉淀,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Z()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产物中,原右边苯环上连接取代基的3个碳原子转化为手性碳原子,酮羰基的碳也转化成手性碳原子,则共有4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B.Z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苯环、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和Z()分子中都含有酚羟基,遇都生成紫色溶液,则不可用溶液鉴别和Z,C错误;D.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有机产物主要为,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总压为,因此平衡时物质分压为,,则在T℃时,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故A项错误;B.若在时刻减小体积为,则压强瞬间增大至2,平衡将逆向移动,设达到新平衡时总压为p1,则,,根据温度不变,反应压强平衡常数不变可知,故B项错误;C.若减少适量,由于为固体,平衡不移动,故C项错误;D.若充入少量,和将会被消耗,分解生成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生成所消耗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因此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分压将减小,而根据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可知,的平衡分压将增大,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D项。
15.答案:(1)除去正极材料中的炭黑和有机物杂质,并使转化为多种金属氧化物
(2)将还原为;
(3);滴入最后半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0.7500 ml/L
(4)取适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加入溶液和稀盐酸,若最终为澄清溶液,则已洗净。
解析:(1)粉碎后灼烧的目的:除去正极材料中的炭黑和有机物杂质,并使转化为多种金属氧化物;
(2)“酸浸”时加入,使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则加入的目的是将还原为,离子方程式为;
(3)①“沉锰”时,高锰酸钾将溶液中的转化为,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由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4)滤渣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沉锂后“热水洗涤”滤渣时,判断滤渣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适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加入溶液和稀盐酸,若最终为澄清溶液,则已洗净。
16.答案:(1)CO
(2)低温;反应Ⅲ是放热反应,反应I是吸热反应
(3)甲醇或;250℃之后反应I为主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4);1:1
解析:(1)结合参与反应的物质,需要查阅、和CO的燃烧热数据。
(2)①反应Ⅱ的,根据反应自发进行,故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低温。
②结合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Ⅲ在热力学上趋势大于反应I,其原因是反应Ⅲ是放热反应,反应I是吸热反应。
(3)①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Ⅲ=反应I+反应Ⅱ,,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Ⅲ为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少,CO的物质的量增加,a曲线代表甲醇,b曲线代表CO,q曲线代表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②250°C之前以反应Ⅲ为主,升高温度,反应Ⅲ逆向移动,的转化率降低,250°C之后以反应Ⅰ为主,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故原因为:250℃之后反应Ⅰ为主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③250°C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20%,CO和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设生成的CO、均为xml,体积为1L,发生反应Ⅰ和Ⅲ:
由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20%得出,解得,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
(4)电极B上失去电子转化为,故B电极为阳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电极上得到电子生成CO,故总反应为,故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7.答案:(1)2,3-二甲基丁烷
(2)碳氯键
(3)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4)
(5)
(6)
(7)
(8)8
解析:(1)A主链有4个碳,2号碳和3号碳上都连有一个甲基,因此其系统命名为2,3-二甲基丁烷,故答案为:2,3-二甲基丁烷;
(2)B的结构式为:,官能团为碳氯键,故答案为:碳氯键;
(3)反应①条件是氯气、光照,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反应⑤的条件为NaOH醇溶液、加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4)由B生成C1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6)F2()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再被氧化成醛,即有机物X(),故有机物X的结构式为:。
经过两步反应:,已知在该条件下,碳碳双键不能与发生反应,则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
(7)HCHO的三聚体的分子式为,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则三聚体的结构简式为:;
(8)H()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与钠反应产生则说明含羟基,②在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物质则说明含有,由此分析得,结构中含,及碳碳双键,将视为取代基,
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共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体)。
18.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
(2)蒸馏水
(3)1:2
(4)
(5)在装置D、E之间加装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合理即可)
(6);
解析:(1)装置A三颈烧瓶中制备NO,反应的方程式为,由于压强的作用要使仪器a中的液体能顺利流下,则仪器a为恒压滴液漏斗;
(2)装置A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气体,装置B为除杂所盛放的液体为蒸馏水,吸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3)D装置中与NO发生反应生成,氧化剂为,O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2,还原剂为NO,N化合价由+2升高为+3,由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4)装置E中,酸性可将剩余的NO氧化为,溶液逐渐由橙色变为绿色(),结合化合价变化和得失电子守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由于装置E盛放的为溶液,装置D生成的亚硝酸钙极易潮解,E中会有水蒸气回流导致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为在装置D、E之间加装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合理即可);
(6)该晶胞含个数为,为,则该晶胞含有4个,则晶体的密度为=,若A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B原子的x轴对应分数坐标为0,y轴对应的分数坐标为,z轴对应的分数坐标为,则B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到170℃,产生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
证明有乙烯生成
B
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证明有乙炔生成
C
用pH试纸测量相同浓度和NaClO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酸性:
D
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溶液变浑浊
酸性:苯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高二下期末+化学pdf、高二下期末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