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解析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pdf
    • 原卷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docx
    • 原卷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pdf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第1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第2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第1页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第2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pdf、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docx、语文2023_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美学史,从古希腊一直到现代,都十分强调审美欣赏的非功利性。柏拉图早在《大希彼阿斯篇》中,就指出了美与有用无关。英国经验派认
    为美是一种生理心理上的快与不快的感情,它和一般快感的不同,就在于没有功利性。康德不仅接受了这一讲法,而且在《判断力批判》中,大讲
    “无利害感”。他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例如一朵花,你以“纯然淡
    漠”的态度去欣赏它,“美”;但一旦有了功利观念,如想到它可以卖多少钱,它可以当药物治病,或者可以用来当礼物送给朋友,这时,美感就消
    失了。你到博物馆去,汉代的壁画、唐代的塑像、宋元的绘画、明清的瓷器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可是,如果你想出鬼点子,要把这些珍贵
    的文物盗出去,这时美的王国马上在你的面前崩溃,再没有什么美感了。
    因此,审美欣赏的心理特征,就表现在它与世俗的利害感和功利打算没有关系。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欣赏
    本身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它是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而后产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的本身就是富有功利性的。我们为了吃饱肚子,所以种庄
    稼;为了抵御寒冷,所以纺棉纱织布。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因而从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审美欣赏也是为了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而后产生出
    来的一种活动。最早的时候,审美活动服从于实用活动。它本身就是实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二万多年以前西班牙的洞壁画,把一条野牛画在一个
    非常隐蔽而危险的洞壁中,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要把野牛加以巫术性的控制。这当然是一种功利活动。后来进一步,美与善不分,审美活
    动成了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中世纪,都是如此。中国则从先秦诸子一直到晚清,也是如此。美不美表
    现在道德上的善不善。审美的功利性从原始时代物质的需要转变成为道德的需要。
    从文艺复兴开始,随着人性的重视与个性的解放,反对审美的功利性的呼声愈来愈高以至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和自我表现等等思
    潮。但是,就在这种反对功利性的当中,它本身也是一种功利性。那就是说,它从物质和道德的需要中解放出来,是为了满足自我精神的需要。满足
    自我精神的需要,难道不也是一种功利性吗?但自我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现代资产阶级的艺术家,离开了社会关
    系去追求自我的满足,结果不仅不能得到精神的安慰,而且只能落得苦闷和空虚,矛盾和绝望。到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探讨个人与社会的
    正确的关系的道路中,我们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所要满足的审美需要,既不是某种实际的物质上的功利目的,也不是某种空洞的道德说
    教,更不是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而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是我们今天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欣赏最大的功利性。
    因此,审美欣赏的功利性,它的内容和性质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它始终具有功利性,则是确凿无疑的。如果审美欣赏完全没有功利性
    的目的,不能满足人们任何的需要,它又还有什么存在的理由呢?
    人应当提高,应当在不断发展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不断超出物质利益,去追求精神的文明和美。这是人类的心理结构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
    点。作为高级精神活动的审美欣赏,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应当把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起来。
    (摘编自蒋孔阳《审美欣赏的心理特征》)
    材料二:
    审美既然无直接功利性,又说有间接功利性,如不加深入思考,似乎是自相矛盾,玄而又玄的。其实所谓“间接”并不难理解,就是必须通过一
    个中间环节,或者“中介物”起功利作用。不指出审美的间接功利性,就会把审美的功利性与政治、法律、道德等的功利性等同起来。政治可通过一
    定手段发布命令,制定方针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法律的条款也直接制约着人的行为,而艺术的审美就起不了这种作用。一首歌
    曲,一幅绘画,一部小说,既不能直接生产财富,也不能直接现范人们的行为。各级领导也不会按照艺术所揭示的生活去制定方针政策,政治部门也
    不会根据作品中所描写的罪犯活动开动警车去抓人。所以艺术审美对社会所起的功利作用,只能是通过影响人的情感,间接地影响于社会,这就是审
    美的间接功利性。
    审美主体在情感上受到陶染、净化、升华,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审美主体健康情感的形成,就对社会对人
    生起着一种无形的功利性,这就是我们所讲的间接功利性。这个间接的“中介物”就是情感,也可统称思想情感。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就是把审
    美功能的“中介物”看作政治,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套到艺术审美中来,说什么艺术只有通过政治才能对经济、对社会生活起作用。于是把
    文艺看作是“阶级斗争晴雨表”,“阶级斗争的工具”,至于真正的“中介”——情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处于“非法”的,不断受批判的地
    位。在审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我们要抛弃“政治中介’说,把“情感”作为审美发挥社会功能的“中介”,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审美的功利性或社会
    功能。
    (摘编自蔡运桂《关于审美功利性问题的再思考》)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美学史自古及今都极其强调审美欣赏的非功利性,诸如柏拉图、康德等人,都主张美无关有用,美的判断摒弃利害感。
    B.审美欣赏本身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起初它原本是实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C.自文艺复兴以来,反对审美的功利性的呼声、思潮相继出现;然而这种反对审美的功利性的主张,其本身也是一种功利性。
    D.审美的功利性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等的功利性,它是一种间接功利性,必须通过中间环节或“中介物”起功利作用。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阐述了审美欣赏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的统一这一观点,材料二侧重论析了审美的间接功利性原理。
    B.邓小平说文艺要“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这体现了审美欣赏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相统一的思想。
    C.审美欣赏的功利性的内容和性质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而审美欣赏始终具有功利性是确定无疑的。
    D.审美发挥社会功能的“中介物”不是政治,而是“情感”;艺术审美只能通过影响人的情感间接地影响于社会。
    【小题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审美欣赏是非功利性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一个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喜的神色去看水中所见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件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黑格尔)
    B.“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活动,在它的过程中或直接结果中,有着一种情感因素——艺术中所具有的情感大半是愉快的。”(格罗塞)
    C.“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
    D.“诗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有效用,诗不但是愉快的,而且是有益的。”(柏拉图)
    【小题4】材料一是如何运用辩证统一的原理进行分析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解说。
    【小题5】从审美的间接功利性角度看,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具有怎样的审美价值?读书小组拟结合阅读材料二的体会,围绕上述问题写一则
    文学赏析,请简要列出你的赏析要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风筝①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
    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
    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
    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
    门,果然就在尘封的杂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②风筝的竹骨,
    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
    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
    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
    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
    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
    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
    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
    代的胡涂③。“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
    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文本二:
    我的兄弟
    鲁迅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
    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
    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一九一九年
    【注】①《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早在六年之前(1919年)鲁迅就曾在《我的兄弟》一文中讲述过这一故事。②胡
    蝶,现在写作“蝴蝶”。③胡途,现在写作“糊涂”。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放风筝的习俗以及儿时往事,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B.“我”认为“弟弟”喜欢风筝“是笑柄,可鄙的”,因为“我”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他的行为,没有设身处地地从“弟弟”的角度去想。
    C.由于“弟弟”的忘却,“我”没有机会弥补曾经的过错。这“忘却”表明“弟弟”自己可能都不曾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也更加凸显了主题。
    D.结尾段两次写到“严冬”,第一处写“我”想要逃避内心的自责,第二处强调无从逃避、无处可避:表现了作者直面自我、严于自剖的态度。
    【小题2】下列关于文本一、二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加入了弟弟被“我”发现时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弟弟被抓现场时的恐惧,也暗示了弟弟可能在心里认为背着“我”做风筝是不对的。
    B.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关于弟弟制作风筝的细节描写更充分,更突出了弟弟制作风筝的用心,也与前文弟弟喜欢风筝的表现相照应。
    C.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毁掉风筝的描写多了修饰词“即刻”并粗暴地先“掷”而后“踏”,意在表现“我”因被隐瞒实情而出离愤怒。
    D.文本一写到弟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我”对于后来如何,“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表现了那时的“我”对弟弟的漠不关心与嫌恶心理。
    【小题3】“我”对于弟弟喜欢风筝一事有着复杂的心理感受,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原来以“我的兄弟”为题,鲁迅时隔六年重新书写同一件小事,改以“风筝”为题,改后的题目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也。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入为吏部郎。人有所属托,辄显其言而承用之,后有当否,则公议其得失以为
    褒贬,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累迁御史中丞尚书,与夏侯玄、邓飏①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言事者以诞、飏等修浮华,合虚誉,渐不可
    长。明帝恶之,兔诞官。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
    王凌之阴谋也,太傅司马宣王②潜军东伐,以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毌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诞斩其使,
    露布天下,令知俭、钦凶逆。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使诞督豫州诸军,渡安风津向寿春。俭、钦之破也,诞先至寿春。
    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
    . .
    .
    甘露元年冬吴贼欲向徐堨计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而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诞有自疑心,以诞旧臣,
    欲入度之。二年五月,征为司空。诞被诏书,愈恐,遂反。
    (节选自《三国志》)
    材料二:
    诸葛诞之起兵讨司马昭也,疑贤于毌丘俭,而实未见其愈也。俭与诞,皆以夏侯玄之死不自安,而徽幸以争权,使其克捷,其不为刘裕之诛桓
    玄,不能保也。且诞之讨昭,何为也哉?无抑不欲魏社之移于司马氏矣。诞遣其子靓称臣于吴以起兵,则昭未篡而己先叛;以叛临篡,篡者未形而叛
    者已著;其志悖,其名逆,授司马昭以讨叛之名,而恶得不败邪?使其成也,司马昭之族甫糜,曹氏之社早屋矣。悲夫!借敌兵以讨贼者之亡人家国
    .
    也,快一朝之忿而流祸无穷,诞实作俑,司马楚之、刘昶、萧宝寅相继以逞,而可许之为忠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夏侯玄、邓飏:此二人为司马懿、司马师所杀。②司马宣王:指司马懿;下文的司马景王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甘露A元年冬B吴贼欲向徐堨C计D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F而复请G十万众守H寿春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出任地方官,与《师说》中“其出人也远矣”的“出”意思不同。
    B.至亲,指最亲近的亲戚,与现在所说的“至亲好友”中的“至亲”一样。
    C.见,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中“忠而见疑”的“见”意思相同。
    D.恶,怎么、哪里,与《老子》中“物或恶之”的“恶”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向诸葛诞推荐人才,他先任用并以任职的情况评价被推荐之人,最后再将推荐人说的话公布出来。
    B.诸葛诞仕途起伏。他曾经被魏明帝免去御史中丞尚书一职;在司马懿讨伐反叛的王凌时,被委以重任。
    C.由两则材料可知,诸葛诞曾为魏国立下一些功劳,后来却起兵反叛,并且派遣其子诸葛靓向吴国称臣。
    D.由材料二可知,王夫之并不认可司马楚之、刘昶、萧宝寅借助敌国的军队来讨伐自己国家逆贼的做法。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事者以诞、飏等修浮华,合虚誉,渐不可长。(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2)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
    【小题5】“诸葛诞之起兵讨司马昭也,疑贤于毌丘俭”,王夫之认为“实未见其愈也”,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②

    [注]:①致虚庵:胡逸老的书房。②灵台:心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首联以议论起笔,将藏书万卷的好处与遗金满籯的坏处进行对比,赞美胡逸老诗礼传家和清高品格。
    B.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用“鲛人泣珠”的典故表达怅惘情绪,而本诗“蚌胎”生珠的情感则明显不同。
    C.颈联写出了书房主人胡逸老常坐致虚庵中观山望水、豪饮宴客、作画遣兴、夜听风雨的诸多乐趣。
    D.全诗意蕴丰厚,不仅写了致虚庵,还写了胡逸老;既表达了自己的敬慕之情,也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小题2】本诗以平淡致高雅,请结合文本分析。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运用句内对比的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的《离骚》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2)李商隐《锦瑟》中“
    (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六国曾经凭借广阔的土地,众多的百姓,“
    九国的军队“ ”。
    (4)《燕歌行》中,以白天夜晚的场景来写军队时刻处在戒备中的诗句是:“
    (5)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唐宋诗词中很多写到兰花,如
    ”。
    ”与“
    ”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青春年华的怀想和往事模糊不清的感受。
    ”,可秦国人并不畏惧,勇敢地打开关门,迎击敌人,于是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数字化+文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数字化加持。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于一体的数字文旅品牌,
    A
    如以网络直播、
    视频输出、网络文学、特色鲜明的网络音乐、吸引眼球的话题讨论、亮点突出的H5页面等丰富宣传形式。以独具创意实用美观的文创产品、融合当地
    特色的文化活动等方式强化地域文化IP输出。逐步建立现代化大营销宣传体系。以数字化治理。形成景区大保护发展格局,数字化不是简单地使用先
    进科技,
    B
    ,文旅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应着力推进景区治理现代化、文旅资源保护科学化。为此,①我们要乘
    数字化的东风,深刻理解数字化的内涵。②从数字化视角出发增进文旅资源的运营与管理、开发与保护的力度,③利用现代科技建立景区大数据平
    台,④掌握和控制景区人数在可承载范围内,⑤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不同群体开展调查,⑥开展文旅数据的存储、采集、分析工作,⑦综合运用智慧云
    眼等高清设备对景区重点文物进行全面监控,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处理,⑨对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尽快制止,提升景区治理水平。
    【小题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处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荒芜了一个冬春的塞北大地,第一个传递生命信息的使者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青青小草。你看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悄悄地,钻出尘封许久的泥土,吐出淡黄青绿的嫩芽,散出芬芳清新的草香,在经受几场风吹雨打和沙尘洗礼后不屈不挠,茁壮成长。一点点,一片
    片。一层层,汇集成碧绿的海洋,微风吹过,这荡漾。这与河流、山川、土地、森林、草原、阳光、空气融为一体,形成生命的载体,人间天堂。它
    .
    .
    给人类提供可再生的给养,铸就人类绿色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希望。青草的芬芳是儿时的一盅醉人的甘醇,它经久不息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时至今日。
    难以忘怀,忘不了家乡房前屋后田埂地畔草场林间那满眼的绿色,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无论是嫩绿新鲜的小草,还是枯黄褪色的干草,它
    不仅能够将锦绣河山装点得分外妖娆,还能用纯洁、丰富的营养精气,让食草的奶牛挤出乳香四溢的奶汁,滋补我们强健的体魄。凡此种种,举不胜
    举……今天的人们,嗅着芬芳馥郁的青草香味,咋能不联想到珍惜美丽如画的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的秀美河山,向往明天幸福美满的生活呢?
    【小题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试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小题2】分析文中加点的两个“这”字,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作用。
    【小题3】妙用标点有助于充分地表情达意。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内没有任何标点,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科学家描绘的月亮,是所有人的月亮;诗人描绘的月亮,是他自己的月亮。
    这句话颇有深意,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2023_2024学年12月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12月山东济宁市中区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共9页。

    2024济宁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解析(可编辑):

    这是一份2024济宁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解析(可编辑),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