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 单元晨读时光(二)
展开
这是一份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 单元晨读时光(二),共5页。
单元晨读时光(二)1.成语积累(根据解释,填写成语)(1)( ):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2)( ):形容彻底崩溃。(3)( ):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歧路:岔路,指远离家乡的外地。(4)(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井:古制以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5)( ):学问贯通中学和西学,形容知识渊博。答案 (1)著作等身 (2)土崩瓦解 (3)歧路他乡(4)背井离乡 (5)学贯中西2.有关“故乡”的名言(1)故乡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首先是语言,其次就是饮食;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的态度、世界观和方法论。——刘震云(2)晚霞中的那一刻,炊烟在升起来,一瞬间觉得天与地在对话,人间与天堂在对话,炊烟和晚霞在那一个瞬间也在对话,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生命。——迟子建(3)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4)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5)从本质意义上讲,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蔡崇达3.文化常识(1)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是对别人兄弟的称呼。出自《史记·荆燕世家》:“当是时也,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欲王同姓以镇天下。”其中的“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2)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这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3)阃(kǔn)内阃外:室内室外。阃,妇女居住的内室。(4)圜局:环绕的差序格局。1.古诗赏读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白话译诗 春天到来,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得雪白。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源脉。当春归来的燕子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得惆怅惋惜。赏析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全诗积极活泼,清新纯朴。2.优秀作文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甲说:我喜欢北上广,它们有大都市气息。乙说: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乙说:老家很美,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丙说: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老家。丁说: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速度快,作为“00后”的你在读了以上材料后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根据其中两三句话,写一篇文章,表达社会或人生愿景。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示范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年轻一代对大都市的向往与老一辈人对家乡的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连接城乡的无形纽带。然而,这样的纽带却在时代发展之中趋向脆弱与不平衡。作为“00后”,我觉得将守护好城乡纽带写入人生愿景是极为必要的。纽带的愈发脆弱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连接着城市。在城市不断外延扩张的今天,城市也为自己贴上了诸如“先进”“时尚”“流行”等标签,吸引着一批批人尤其是年轻人驻足与扎根。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与庞大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红利,将这一端的纽带系得愈发牢固。我们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我们别忘了,另一端还系着乡土。人口涌进城市必然带来乡村的劳动力流失,也动摇了这一端的纽带强度。可正如“爸妈不愿意离开老家”这样的话,乡土承载着从前数代人的心理依赖。再者,从小农经济时代蹒跚而来的中国社会,必然为乡村的土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与历史积淀。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所谓的“城市人”,一定是扎根在乡土的。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而来,乡土藏着我们的根。所以,乡土这一端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让我不得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当然,追求物质无可厚非,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要义,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政绩不断扩建,一些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一些居民为了利益出走乡土……这个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下的要义已成为守护乡愁,守护乡土。这样的乡土,并非仅仅指“依依墟里烟”的乡村,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个人内心坚守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的根。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实,每一种社会都是乡土性的,都离不开最初的精神扎根之地。守护好乡愁,不仅是为我们上一代人留下寄托,更是在留存这个社会的气质。而作为“00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鲁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们不应把乡愁看成上一代人的责任,而应把握住此时难得的青春,为我们的社会留住根,守好根。“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人的”,乡愁在过去千百年风霜中,经由一代代劳动者创造出来;如今,它必能为“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增添几分中华气息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指引归去的方向。赏析 文章的立论针对时代问题,对象意识清晰。在议论过程中,作者先分析了城市化的必然,接着分析了乡土的重要意义;进而作者立足于现实,阐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与影响;继而又进一步分析了守护好城乡纽带、守护好乡土本真的重要意义;最后作者简要谈论如何去守护好乡愁。文章的推进逻辑合理清晰,论据材料丰富,原因性分析具体、形象、多元。时新素材1.肖瑶:加满青春buff,玩转民间艺术“小清新”美丽的川西林盘,从不缺少诗与远方。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一家竹编小店素净雅致。每当有感兴趣的游客,店主肖瑶都会将道明竹编的故事娓娓道来。肖瑶自小随母亲学艺。在她眼中,母亲长着一双巧手,竹条在灵活的指尖上下翻飞,很快就被编成工艺品。母亲渐渐老去,肖瑶选择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她记得,一位耄耋老人在展会上看到她制作的瓷胎竹编作品时,竟激动地给她鞠了一躬。那时,她下定决心放弃大城市的工作,重拾竹编手艺。青春的“加成”,让古老技艺换新颜。肖瑶将流行元素融入竹编中,制成饰品和竹装置艺术品,受到市场欢迎。“从未想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美得如此清新。”有客户如此赞叹。肖瑶的男朋友如今也随肖瑶回村创业、编织梦想。两人将作品传到一些短视频平台,不少年轻人看到视频后慕名而来……以道明竹编为内核,竹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很多手艺人都在坚守、传承和开创。”肖瑶说,“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竹艺保护传承能星火燎原,勾勒出更多实现梦想的业态和平台。”适用主题 时代青年、乡村建设、传统文化、梦想等。2.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2024年“3·15晚会”《梅菜扣肉里的“槽心肉”》案例,引发了公众和市场对肉类产品等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预制菜销售火爆,“梅菜扣肉”成“顶流”。安徽省阜阳市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3·15晚会”记者接到举报,当地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因为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属于猪肉中必须进行严格“整修”的部分,是猪肉中公认品质差、价格低的部位。据了解,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而这一专项整治行动,也是对“3·15晚会”的积极回应。此次开展的“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将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为重点。采取监督检查、明察暗访、抽检监测等方式,深挖违法犯罪源头线索,对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开展全链条专项整治,坚决斩断非法屠宰、加工、销售网络等黑色利益链。对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适用主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