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1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1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2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2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30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33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38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38243/0-172278752541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诵读《无衣》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1页。
无衣《诗经·秦风》1、学习并积累《诗经》相关文学常识。(重点)2、把握文本内容,并分析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难点)3、品味全诗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慷慨赴敌的高昂士气和豪迈气概。(重点)目标揽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新课导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二、《楚辞》:我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三、乐府(两汉时期)《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四、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三父子、陶渊明、谢灵运等人。五、唐诗:诗歌发展的顶峰 李白: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高峰。 杜甫:现实主义的第二个高峰。六、宋词七、元曲学思并重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现实主义),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包括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关于《诗经》《诗经》“六义”:内容“风”:(卫风、郑风、秦风...)带地方色彩的音乐(与百姓生活相关),是各地的土风歌谣。有160篇,占比非常大,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朝廷之乐,即“正”,指作为典范的音乐。大雅为歌颂功德之作,小雅多为讽刺之声。有105篇。“颂”:(周颂、商颂、鲁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有40篇。赋:铺陈其事,常用排比。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魏风• 硕鼠》全篇三章,意思大致一样,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接讲述大老鼠的贪婪、令大众厌恶,表现魏国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人》通篇用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表现形式 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周王朝国都,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创作背景激情探究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国君要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戈与矛,我们共同对付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结合注释,自我翻译。1、从课文字面来看,本诗歌有什么特点?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2、变化的部分是哪些? 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3、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同袍”、“同泽”、“同裳”“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反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精彩亮剑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逻辑上有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统一思想)。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统一行动)。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齐赴战场)。 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3、试分析本诗各章结句的变化特点。1、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2、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3、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4、归纳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战士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与同仇敌忾、慷慨赴敌的高昂士气和豪迈气概,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1、试体会整首诗歌的情感。魅力点评民歌特点:现实主义真实描绘当时社会风貌真实表达人民愿望与要求语言清新活泼,本色自然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1、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国破⼭河在,城春草⽊深。杜甫《春望》3、宁为百夫长,胜作⼀书⽣。杨炯《从军⾏》4、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五从军征》5、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着。——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男附书⾄,⼆男新战死。存者且偷⽣,死者长已矣。——杜甫《⽯壕吏》2、关于战争的诗句。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检测提升(1)重章叠句(赋)。(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课堂总结⒈同仇——统一思想⒉偕作——统一行动⒊偕行——齐赴战场主旨: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爱国情怀完成小周记写作:《长津湖》观后感作业布置“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这些都重要,但是他们的热血誓言,你们肯定知道,那就是“愿以吾辈之青春,守这盛世之中华”。
无衣《诗经·秦风》1、学习并积累《诗经》相关文学常识。(重点)2、把握文本内容,并分析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难点)3、品味全诗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慷慨赴敌的高昂士气和豪迈气概。(重点)目标揽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新课导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二、《楚辞》:我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三、乐府(两汉时期)《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四、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三父子、陶渊明、谢灵运等人。五、唐诗:诗歌发展的顶峰 李白: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高峰。 杜甫:现实主义的第二个高峰。六、宋词七、元曲学思并重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现实主义),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包括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关于《诗经》《诗经》“六义”:内容“风”:(卫风、郑风、秦风...)带地方色彩的音乐(与百姓生活相关),是各地的土风歌谣。有160篇,占比非常大,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朝廷之乐,即“正”,指作为典范的音乐。大雅为歌颂功德之作,小雅多为讽刺之声。有105篇。“颂”:(周颂、商颂、鲁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有40篇。赋:铺陈其事,常用排比。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魏风• 硕鼠》全篇三章,意思大致一样,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接讲述大老鼠的贪婪、令大众厌恶,表现魏国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人》通篇用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表现形式 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周王朝国都,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创作背景激情探究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国君要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戈与矛,我们共同对付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结合注释,自我翻译。1、从课文字面来看,本诗歌有什么特点?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2、变化的部分是哪些? 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3、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同袍”、“同泽”、“同裳”“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反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精彩亮剑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逻辑上有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统一思想)。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统一行动)。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齐赴战场)。 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3、试分析本诗各章结句的变化特点。1、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2、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3、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4、归纳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战士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与同仇敌忾、慷慨赴敌的高昂士气和豪迈气概,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1、试体会整首诗歌的情感。魅力点评民歌特点:现实主义真实描绘当时社会风貌真实表达人民愿望与要求语言清新活泼,本色自然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1、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国破⼭河在,城春草⽊深。杜甫《春望》3、宁为百夫长,胜作⼀书⽣。杨炯《从军⾏》4、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五从军征》5、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着。——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男附书⾄,⼆男新战死。存者且偷⽣,死者长已矣。——杜甫《⽯壕吏》2、关于战争的诗句。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检测提升(1)重章叠句(赋)。(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课堂总结⒈同仇——统一思想⒉偕作——统一行动⒊偕行——齐赴战场主旨: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爱国情怀完成小周记写作:《长津湖》观后感作业布置“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这些都重要,但是他们的热血誓言,你们肯定知道,那就是“愿以吾辈之青春,守这盛世之中华”。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