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技巧与效果--2025高考语文复习小练
展开
这是一份艺术技巧与效果--2025高考语文复习小练,共15页。
满分: 20分 实际得分: 分
一、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油布包
张品成
又是敲门声,很轻,但秦千起还是听到了。那天他觉得娘突然从床上跃起,棉被被掀开一角,凉风贼似地蹿进被窝。秦千起趴门缝看,看见爷了。“噗”的一声,门缝那边昏暗的油灯忽的一下灭了。娘回到床上躺下。
“爷回了。”秦千起说。娘吓了一跳:“哎呀!你没睡?”“娘,我看见爷了。”“你做梦了,你梦到你爷了?”“娘,不是梦,是我看见你和爷在堂屋里说话。爷给你一个油布包……”“没有的事。”“娘,我听到爷说四个人四个角……爷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片布拼了……人在旗在!”
“没的事嘛!”娘有些急了。“我从门缝里看到的,我碰倒了吹火筒,你和爷把灯吹灭了。”“哦哦!伢仔,万万不能对人说。就是梦也不能对人说,说了要被杀头的。”
秦千起真的常常梦见爷,梦见那个油布包。他经常在屋里到处翻找,还是没找到那个油布包,但他坚信那包包一定在家里。他想那油布包在爷就一定会回来。
有一天秦千起憋不住了,问娘:“爷去哪里了?”娘说:“去了该去的地方。”娘抹着眼睛。秦千起问娘:“你老抹眼睛干吗?”“松明子火燃了烟大。”娘弄熄了松明火说,“睡哩!睡!”
日子越发艰难,娘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秦千起小小年纪就下田劳作。苦煎苦熬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娘病了。娘躺在床上,每况愈下。那天娘的气更虚了,游丝样从那灰白的两唇缝隙里进出。
娘费力地朝秦千起招着手,他就到了娘床边。娘指了指屋梁。秦千起搬来梯子,小心地爬上去。他抠出石头,伸手摸到那油布包包了。他取出来在手里掂了掂,感觉不像是银洋,更不是金银,是票子哩。他想。
秦千起小心地把那包东西递到娘的面前。娘说:“伢仔,你打开!”他小心地打开油布包,没银洋、金子,也没票子,是一块红布。他对娘说:“是块红布。”娘说:“那块红布,你爷说那是他命根子。”“命根子?”娘说:“他们四个人,被仇人追杀。你爷他们要分散走。领头的把一面旗裁成四块,说人在旗在。只要活着旗就在,谁也不能死。等有一天大家拼旗,不能让旗少了一角。”秦千起点着头,似乎明白了。
“娘怕是等不到你爷回来的那一天了。等有一天,你爷要是活着回来,你把这东西交给你爷。你爷要是死了,你把它交给你爷队伍里的人。”秦千起点头说:“娘你放心!儿在东西在。”娘笑着闭上了眼……秦千起埋了娘,在娘的坟前埋了几块大石头,他把油布包藏到石缝里。秦千起对着娘的坟磕三个响头,扭头走了。
秦千起去了码头做苦力。有一天,码头的人谈论山外的时事,说当年的红军要回来了。他想,等了那么多年,我爷要回来了。
半月后,果然远远听到隆隆炮声。随后有队伍从水路、陆路来到镇子上,是支大军。他们在城隍庙前场坪上做演讲。
秦千起在城隍庙见穿军装的人就问:“你见到秦高丰没有?”有人摇头,但也有人反问他:“秦高丰是谁?”他说:“那是我爷,我爷也是红军。”“哦,现在不叫红军了,现在叫解放军。”“反正我爷是你们队伍上的人。”“你把你爷的名字、年龄和籍贯什么的告诉我们,我们帮你找。”秦千起说:“好喔,好喔。”
秦千起听到敲门声,飞快打开门。不是爷,是三个穿军装的陌生男人。一个男人问:“你来找过秦高丰?”“嗯!他是我爷,我爷十五年前跟红军走了……你们进屋,你们屋里坐。”三个男人进了屋。
“我爷跟我娘说,他一定会回来的,可是我娘没等到这一天。”三个男人站在那好不自在,他们眼看别处,搓着巴掌。“我爷呢?”秦千起问。那个领头的男人说:“秦高丰同志当年为掩护大家牺牲了。”秦千起“哦”了声,很轻。“他是人民英雄,革命烈士,他是好样的。”“哦,哦。”秦千起轻轻地应了两声,他想起娘死前的嘱咐:“你爷要是活着回来,你把这东西交给你爷。你爷要是死了,你把它交给你爷队伍里的人。”娘的话由远处飘来。
“我带你们去!”那三个男人跟到了坟前。秦千起站在娘的坟前,对着坟说:“爷队伍上的人回了,爷没回,我就照你说的把东西交给他们。”说着秦千起挪动坟前那几块石头。
秦千起把那油布包取出来交到高个男人手里,高个男人小心地打开纸包。秦千起说:“那年……就是我五岁那年,夜里睡着睡着不见了娘,娘半夜关了门在堂屋里说话,爷说四个人四个角,爷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块布拼了……人在旗在!”三个男人眼睛湿了,点着头。
男人说:“你爷秦高丰同志说得对!人在旗在!”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同样的一块红布。另两个男人也掏出留存完好的两块红布。他们把四块红布拼到一起,那面红旗,完好无损。
后记:
秦千起被那个高个男人接走了。他入了伍,后来秦千起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后,秦千起被上级授予战斗英雄勋章。那枚勋章上也有一面红旗。回国后,他把那枚勋章别在胸前去了娘的坟前。他在坟前站了很久,他想要是娘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该有多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8期,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借深夜“轻轻的敲门声”“贼似的凉风”“昏暗的灯光”营造出紧迫的氛围,加上孩童视角带来的神秘色彩,暗示出故事发生在白色恐怖时期。
B.小说中没有直接描写“爷”秦高丰的出场,但从儿子、妻子、战友口中,我们仍能勾画出他鲜明的形象,既重情重义,勇毅果敢,又信仰坚定。
C.小说用两个“拼图”构建故事情节——四块红布拼接成整幅红旗,秦千起作为见证人拼接整个故事——这种结构让叙事远离单调的线性,匠心独具。
D.小说人物刻画细腻又生动,情节曲折繁复、真实感人,场面波澜壮阔,多处都表现出革命儿女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矢志不渝的信念。
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梁晓声
①无窗,不能说是房子,或屋子。
②窗是一个象形汉字。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渐固定成现在的写法。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而具有了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③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严重阻碍了,那也还是会令主人感觉差劲。当我们强调屋之清洁时,脑区的第一反应是“窗明”。这一反应,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
④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如果哪一户人家竟没那么做,肯定是不正常的。别人往往会议论——瞧那户人家,懒成啥样了?窗子脏一冬天了都不擦一擦!或——唉,那家人愁得连窗子都没心思擦了!而在南方,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
⑤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在气象预告方式不快捷也不够准确的年代,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
⑥宅屋有窗,不仅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望。古今中外,人们建房购房时,对窗的朝向是极在乎的。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
⑦“窗含西岭千秋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
⑧“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
⑨“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
⑩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乃因谁也不愿在户内度过一生。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人心情好时,会身不由己地站在窗前望向外边。心情不好时,尤其会那样。人冥想时喜欢望向窗外,忧思时也喜欢望向窗外。连无所事事心静如水时,都喜欢傻呆呆地坐在窗前望向外边。
一言以蔽之,人眼那么喜欢望窗外。何以?窗外有“外边”耳。
对于人,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内心的一部分和外界的一部分。人对外界的感知越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也便越豁达。通常情况下,大抵如此。反之,人心就渐渐地自闭了。而我们都晓得,自闭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病。
对于人,没有了“外边”,生命的价值也就降低了,低得连禽兽都不如了。试想,如果人一生下来,便被关在无窗无门的黑屋子里,纵然有门,却禁止出去,那么一个人和一条虫的生命有什么区别呢?
连监狱也有小窗。那铁条坚铸的囚窗,体现着人对罪人的人道主义。囚窗外冰凉的水泥台上悠然落下一只鸽子,或一只蜻蜓;甚或,一只小小的甲虫——永远是影视剧中令人心尖一疼的镜头。被囚的如果竟是好人,我们泪难禁也。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煽动”得戚然?
无它,普遍的人性感触而已。在那一时刻,鸽子、蜻蜓、甲虫以及一片落叶、一瓣残花什么的,它们代表着“外边”,象征着所有“外边”的信息。
当一个人与“外边”的关系被完全隔绝了,对于人是非常糟糕的境况。虽然不像酷刑那般可怕,却肯定像失明失聪一样可悲。
据说,有的国家曾以此种方式惩罚罪犯或所谓“罪犯”——将其关入一间屋子。屋子的四壁、天花板、地板都是雪白的,或墨黑的。并且,是橡胶的,绝光,绝音。每日的饭和水,却是按时定量供给的。尽管如此,短则月余,长则数月,十之七八的人也就疯掉了或快疯掉了……
某次我乘晚间列车去别的城市,翌日九点抵达终点站,才六点多钟,卧铺车厢过道的每一窗前都已站着人了。那些人久久地伫立窗前,谁站累了,进入卧室去了,窗前的位置立刻被他人占据。我的回忆告诉我,那情形,是列车上司空见惯的……
天亮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望向窗外,急切地也罢,习惯地也罢,都是缘于人性本能。好比小海龟一破壳就本能地朝大海的方向爬去。
就一般人而言,眼睛看不到“外边”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夜那么长,肯定情绪会烦躁起来的。一日二十四时,夜仅八时,实在是上苍对人类的眷爱啊。如果忽然反过来,三分之二的时间成了夜晚,大多数人会神经错乱吧。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多少都有此本能。连此本能也竟全无之人,是退化了的人。退化了的人,便谈不上所谓内省。而人不内省,往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在列车上,“外边”是移动的大地;在飞机上,“外边”是无际天穹;在客轮上,“外边”是蓝色海洋……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像”其意是差不多少。很少有什么人的内心世界被形容得比大地、比海洋、比天空更怎样。
外边的世界既然比内心的世界更精彩,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外?
(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部分由“窗”而引出“窗外”,简洁自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构思颇为巧妙。
B.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运用排比,层层递进,表现了对人而言外面世界的宽广与精彩。
C.文章最后两句运用设问,回答了“眼为什么望向窗外”的问题,抒发的感情更强烈,引发读者思考。
D.文中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将生活中关于窗子的感性叙述与对“窗子”之于人的重要性的理性分析有机融合,耐人寻味。
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的乡村(节选)
萧军
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
小红脸摸出了小烟袋,可是很快地又掖在原来的地方。他的小烟袋已经是一个整天没在他的嘴里出现过了。平时小烟袋很少离开他的嘴。当他的小烟袋咬在嘴上的时候,他快活、闲暇……
他一只手还在摸索着烟口袋,同时开始在思想:为什么还不该停下歇歇,让他吃一袋烟呢?枪声不已经没有了吗?还是不如做农民时候自由多了!他可以随便什么时候吃一袋烟。就是在手里提着犁杖柄手,也是一样哪,也可以使小烟袋很安全地咬在嘴里呢!那样的日子不会有了!他遥遥看着那边的田野在叹息,小烟袋又凄默地捏在手里,抵近嘴巴边:“我们该歇一歇了吧?”小红脸不大的声音提议着。
“小红脸同志说得对——我们全该赞成他。”
这是谁的声音呢?人们没有工夫去察看。什么“同志”,什么“赞成”……他们觉得谁能说出这样几个字眼,那真是太进步的家伙!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
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
他默然地数着,日间他们和敌人接过仗的每个山头。隐约还可以看见那个独立而不甚高大的山峰——在那里被击死了两个弟兄!
“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
萧明的眼睛有点朦胧——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从这一面石头上,他看出那是旧军队出身的刘大个子,腿拉长地睡着了。别的几个人,蹲伏着身子,有的像青蛙一般饮着水,浇着头发,小红脸吸烟时候的火光,很急速地在闪动。
蛙声更是显得响亮了。晚云发展得非常迅速。
“弟兄们起来,我们马上就走吧!天是不可靠,怕是要下雨——”在对面小山上守望的萧明回来了。
又开始出发了,沿着这无边际的桦林,探索着无边际的夜,踏了蛙的声音和虫子的声音……
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
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工夫一久,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流。他自己实在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哪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
“一定的吗?萧同志?啊——”
“一定的——”
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
“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等候我们……”
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旧世界……
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得舒展着脸上的皱纹。
“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
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一刻是整齐了!加上山谷的回应。——啊!这是一片轰鸣!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
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地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有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部队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们,白用刺刀给捅了?”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小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蝇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
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
弹窝在每处显著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牺牲在炕底下的尸骸。
(有删改)文章刻意隐去了战斗过程而着眼于战争来临前的描述,战斗结局的呈现也很简短,这样的构思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四、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
康岩
天宝十四载秋,54岁的李太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的活计,决心做一场逍遥游。此番他历金陵、扬州,再顺江而下,来到安徽铜陵秋浦河畔。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空水澄鲜,群鹭翔集,沐猿嗷鸣。李白与好友高霁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酒,畅快淋漓。不知不觉,船至百炉庄。只见紫气升腾,火光冲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辉斑斓。火光也被抛上了天,映红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炼图!
冶炼工人全神贯注,腆胸叠肚,头也不抬,任由汗珠滚在额头连缀成线,再啪嗒啪嗒,顺着脖颈滚落到身上。嘴里的号子唱个不停,你一句我一句接连喊唱。山野间没有舞台,风箱呼呼就是伴奏,铁锤铿铿就是和音,清风明月就是观众。众人一句咬着一句,唱得山川震动,诗仙的心绪也跟着沸腾。诗仙挥笔写就《秋浦歌》,把这个声光绚烂的夜晚留了下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连白发都能抻出三千丈的李白,在这个夜晚,为眼前壮观的劳动场面所震撼,震撼到忘记调动旺盛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把诗作得一点都不“李白”,只是把当夜的所见所闻秉笔实书,由衷赞美眼前的冶铜工人。不多久,青莲剑侠在离此不远的当涂追月而去。让人感喟的是,幸有乘月而行的一晚,才让那炉火、那缕烟,写进了历史,被后人铭记。
李白所见这寒夜冶铜盛景,在铜陵并非一时一地之景象。翻阅方志,不经意发现,一座城市竟能与一种金属元素两相胶合,如此紧密。铜不仅是造物主赐予铜陵的天然矿藏,以更辽远的视角看,铜更是这座城市带有根脉意义的文化图腾与精神象征。铜陵博物馆所藏最早的遗物可追溯到夏代晚期。几千年前的铜镞,还能让人依稀想象当年的将士是如何圆睁怒目,会挽雕弓,把它接合在弩箭上,穿过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穿透敌兵的胸膛。青铜被血与火激发了暴力逻辑,从而充当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
送走了大唐的炉火和风烟,铜陵迎来了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皇祐五年,梅尧臣因母亲病逝解官归乡,路过铜官山。当矿山深处传来日夜不息的凿山采铜声时,诗人虽尚在丧母之痛中,仍按捺不住心悸,写下《铜坑》一诗:“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好一句“坐令鬼神愁”啊!采矿的工人裸露着青铜色的身躯,与山岩通体一色,他们躬身俯卧在黑暗狭长的矿坑中,艰难地挥动着双臂。他们一锤一凿攻击山岩,仿佛也在攻击自己的躯体。忽想起古希腊雕塑,十分擅长为雄强有力的身体塑形,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健硕的身体又再次回归艺术家的视线。若是米隆或米开朗基罗穿越到宋朝的铜陵,像梅尧臣一样见到采铜的场景,再将之诉诸雕塑形象,想必较之于流传后世的《掷铁饼者》和《大卫》,也不会失色。《铜坑》短短四句,平淡了三句,诗人在末句忍不住枨触万端,兴尽悲来,为采矿工人怒号:哪怕是鬼神见了也愁怕。没有大规模工业介入的手作年代,我们借了梅尧臣的同情之眼,将这采矿人的苦与难,仔细瞧了一过。
采矿工人的辛劳并没有付诸东流。他们千锤万凿,凿透了山体里的矿脉,也凿出了一个世俗世界的繁华与锦绣。伴随着对铜矿的开采、冶炼,铜陵铸造业高度繁荣,商贸经济高度发达。可惜,好景不长。由宋至元,战争频繁,古铜陵采铜、炼铜、铸铜的辉煌景象,湮入历史的风烟里。千年前,诗仙歌咏的铜官山,红星紫烟不再;梅尧臣赞叹过的千锤万凿和青山碧矿,皆成一片荒凉。
在古代社会,工人们采矿凭着浑身蛮力和手中的斧凿,冶炼靠的是铁片胆水。科技昌明的今天,铜陵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局面,但技术的进步化危为机,智能数控技术、配套制酸技术等新技术的采用,让铜的冶炼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高效。一个个铜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在铜陵崛起,彰显了铜陵“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产业升级变革的壮志雄心。
一座城市与一种金属,就这么被历史和现实牢牢拴住,持续千年不衰,铜与铜陵的因缘际会,仿佛穿越时光的年轮。打捞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印记,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这些震古烁今的镇国重器,维护着宗法结构,奠定了礼乐制度,更将国家、王权、贵族和财富的象征意义,收纳进奇异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和炫丽的美学气质。铜及其衍生出的青铜文化,在物质资料和社会意识双向层面,深度参与了中国大历史的构筑。
铜陵义安大道中段有着一尊醒目的城市雕塑——商周青铜壁。青铜壁中复制了一件1979年出土于钟鸣镇的兽面纹大鼎,大鼎把守着李白和梅尧臣们来过的城市,笑迎八方客,仿佛在说,不来铜陵,真不知3000年青铜文化如此绚烂!
(有删改)虚实结合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开满窗户的山坡
刘亮程
县上给村里拨了廊坊保护款,每家补贴1.8万元,要求把旧窗户和门都换成塑钢的。村里半数人家住拔廊坊,这种早期汉民居住的老房屋,因为廊檐往外拔出来一两米,有立柱支撑,形成廊,取名拔廊坊。住拔廊坊的人家得了补贴,好多旧木窗木门被拆后扔在一边。也有人家把拆掉的木门窗又换回来。
我们连买带捡收集了好多旧木门窗,堆在书院里。最先的打算是用这些旧木门窗,把书院朝马路的那段院墙围起来。原来的院墙残缺不整,到处是豁口和窟座。我想把破院墙拆了,做一个最别致的院墙,名字叫村庄纪念墙。大概方案是:收来的每家的旧门窗,用墙垛单独隔一个单元,门朝外,门楣上有这家的姓名和来历。每个门上配一把锁,钥匙发给那家人,什么时候他们想进书院,或是想进自己家的老门了,就拿钥匙打开。
几十户人家的门窗连成一个长长的墙,看过去户挨户住了许多人家,每户人家的门窗都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漆色不一样,漆掉光后木头的老旧还是不一样。
我给村里这些人家留了一扇门,这样书院就成了全村人的。他们可能也不会来开那个已经扔掉的门,那扇门里再也没有他们一样东西。但也不一定,在某个夜里,某人被月光喊醒,穿鞋出门,拿着我给的钥匙,梦游似的行到书院墙根儿,找到镶嵌在院墙上他家的旧木门,开锁,推门,可他怎么也推不开。①他不知道我从里面也上了锁,那锁的钥匙在我这里。他推窗户,也推不开,窗户也从里面锁住。他爬窗户上往里望,一院子的月光树影。
我这样想的时候,仿佛在替另一个人做梦。一定有人会做这样的梦。如果我真的把这些旧木窗做成院墙立在路边,全村人都会因它而做梦。我也会一个一个地梦见他们。每个窗户曾经都是一家人的眼睛,他们扒着窗户往外看时,他们在村庄的内部。我有可能从这些旧门窗里窥见他们的生活,在有月光的夜晚,那些从来关不严实的门缝、变形的窗框里走掉的人声,仿佛又回到屋里。我在每一个窗户后面停下来,爬窗户朝外望,我会看见这一户人家曾经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张望。我会看见他们所看见的,把他们再一次遗忘。
这个想法让我激动了半个冬天和一个春天,我想等夏日天长了再动手做这件事情。那时候,从天亮到天黑,有17个小时,足够人把好多想法变成现实。可是,没等到夏天,我的这个想法就被另一个想法取代了。
一日,沟上头的老郭来书院找自己的旧木窗,我们50块钱买他的,他要买回去。我问老郭,你把这个破窗户拿回去干啥?
老郭说,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洞,做猪窝,想在洞顶上装一个窗户,这样猪就能看见太阳了。
这样猪也能看见星星了。我随口说了一句。
我知道老郭挖猪窝的那片山坡,就在他家对面,坡上黑洞洞的有好几个猪窝。老郭和别人不一样,竟然想给猪洞安一个窗户。
他的想法启示了我,我突然想到用这些收购来的窗户,把一座山上安满窗户。那个山坡下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靠山面水,山坡上是麦田,麦子翻山越岭生长向远方。我上下远近地打量这座山,想着把它用旧窗户镶嵌起来该多有意思。我无法把整座山镶起来,我收集的窗户也不够,我只是想把山的下部用窗户一层层镶起来,镶到几十层,窗户里装上灯,从河对岸看,整个山坡的麦地开满窗户。到夜晚,整座山因为亮着的窗户而悬空起来,看上去仿佛许许多多的人家住在半空。我会把这些窗户主人的名字留在窗框上,有一天他们从地里回来,找不到门,或者门锁的钥匙丢了,他们找到窗户,朝里看,全是厚厚的土,是麦子扎的根须。
这个想法也破产了,原因是我根本干不了多少事情,书院建设就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耗了进去。想想我刚来这个村庄时我有多大的心劲儿啊。我到菜籽沟那年,和村里签有70年的独家旅游开发经营权,作为乙方的我,承诺在村里建一座书院,用收购的几十个老宅院,邀请艺术家入住作为其工作室,建成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利用自己和艺术家们的知名度,让这个不为人知的村庄成为中国的名村。那时我50岁刚出头,想在这个村庄干一番大事。但是仅仅过了几年,那个开发村庄做旅游的打算被我忘记了。那个合同也早被扔到一边。
现在,山坡下那块地方仍荒着,村里把地卖给一个老板,说是投资开客栈。老板怎么会把钱投在这个一百年也收不回本钱的项目上呢。只有我这样的人,会为一个梦投资,为一个天真的想法和冲动投入。②四年前我51岁,人过50岁,心还在40岁,时常冲动地用40岁的心驱动50岁的身体。
我心里有建一个书院的劲儿。③在那个山坡上开满窗户的劲儿,也一直在心里攒着。窗户也在书院院墙边攒着,风吹雨淋,一年年腐朽。一直等它们朽到窗框散架,完全不能用,这要不了多少年。那时我散步走过它们身边时,会做何感想呢。
我确实是一个适合想事情的人,我想的许多事情写成了书。在我想过的所有事情中,在菜籽沟一座山上开满窗户这件事,在我心里早已经无数次地完成了。某日天色渐暗时我开车路过,朝河那边的山坡望去,看见满山坡的窗户依次亮起来,从山根一直亮到山顶。
那个曾经想在山坡上开满窗户的我,已经远去。仅仅过了四年,许多事情便不用去实现了。④其实这是多好的事。
(有删改)
有评论说,本文作者“有意抹去了小说和散文的边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场面波澜壮阔”错误,文中从秦千起的角度来写,展现十五年跨度“人在旗在”的承诺,并无波澜壮阔的场面。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C.“文章最后两句运用设问”错误,设问是自问自答,而文章最后“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外”这两句光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所以不是设问,是反问。
故选C。
3.①更易于表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形象、对战争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过程,体现底层百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②结尾以简短的场景描写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赋予了英雄以悲壮与崇高,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体裁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展现的是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形象如小红脸、崔长胜等,对战争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过程,如“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有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部队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等,体现底层百姓对于抗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刻意隐去了战斗过程,而着意于描写战争来临前的描述“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得舒展着脸上的皱纹”,战争背景下普通人,他们走向斗争行列,在不断地摆脱困惑,超越自我,对战争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过程,体现底层百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②由“弹窝在每处显著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牺牲在炕底下的尸骸”可知,小说的结尾以简短的场景描写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显著贪婪地扩大”的弹窝、“颓翻”的墙垣、“飞扬着”的茅草、“炕底下的尸骸”,让人感受到曾经的战斗的惨烈,赋予了为保家卫国牺牲的英雄以悲壮与崇高的精神,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4.①虚写:作者通过想象,再现铜陵开采、冶炼青铜的场景,回顾了铜陵青铜铸造业的历史。
②实写:叙述铜陵当今青铜产业集群崛起的现状。
③虚实结合,丰富文章内涵,增强画面感,凸显青铜文化绵延传承的主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本文写作特色的能力。
虚写:由“李白与好友高霁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酒,畅快淋漓。不知不觉,船至百炉庄。只见紫气升腾,火光冲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辉斑斓。火光也被抛上了天,映红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炼图……”可知,作者并没有亲临安徽铜陵,而是通过李白的视角,运用想象,再现铜陵开采、冶炼青铜的场景,回顾了铜陵青铜铸造业的历史。
实写:由“科技昌明的今天,铜陵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局面,但技术的进步化危为机,智能数控技术、配套制酸技术等新技术的采用,让铜的冶炼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高效”可知,此处实写,叙述铜陵当今青铜产业集群崛起的现状。
虚实手法的结合,丰富文章内涵,增强画面感,凸显青铜文化绵延传承的主题。
5.①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兼具小说和散文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②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叙写“我”处理旧门窗的两个梦。
③抒情性强,通过含蓄、独白式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
④注重意境营造,如多次写到有月光的夜晚,营造朦胧幽寂的氛围,与梦境相契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①从整体上看,这是一篇小说,由评论可知,它兼具小说和散文的特点,是一篇散文化小说。
②从情节内容上看,没有一般小说具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发展阶段,故事主体叙写“我”处理旧门窗的两个梦,淡化了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
③从语言表达上看,“他不知道我从里面也上了锁,那锁的钥匙在我这里。他推窗户,也推不开,窗户也从里面锁住”“窗户也在书院院墙边攒着,风吹雨淋,一年年腐朽。一直等它们朽到窗框散架,完全不能用,这要不了多少年。那时我散步走过它们身边时,会做何感想呢”,作者通过含蓄、独白式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语句抒情性强,也是“有意抹去了小说和散文的边界”的体现。
④从风格和手法上看,作者注重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相融合,营造意境,和散文的边界不是那么鲜明。如“在某个夜里,某人被月光喊醒,穿鞋出门,拿着我给的钥匙,梦游似的行到书院墙根儿”“他爬窗户上往里望,一院子的月光树影”“在有月光的夜晚,那些从来关不严实的门缝、变形的窗框里走掉的人声,仿佛又回到屋里”,多次写到有月光的夜晚,营造了朦胧幽寂的氛围,与“我这样想的时候,仿佛在替另一个人做梦。一定有人会做这样的梦”所写的梦境相契合,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线索探究-2025高考语文复习小练,共16页。
这是一份意蕴探究-2025高考语文复习小练,共16页。
这是一份意蕴探究-2025高考语文复习小练,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