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38901/0-17228223400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38901/0-17228223401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38901/0-17228223402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38901/1-17228223533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38901/1-17228223533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38901/1-1722822353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
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Mg:24 Na:23 Mn:55 S:32 Cl:35.5 Al:27 K:39 Ca:40 Cu:64 Fe:56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包含1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近代化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描述错误的是
A. 1661年,道尔顿提出元素的概念B. 1774年,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C.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D.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答案】A
【解析】
【详解】A.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A错误;
B.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的氧化学说,并没有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B正确;
C.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C正确;
D.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并制成了第一张元索周期表,D正确;
故选A。
2. 实验安全是顺利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保证。在完成课本上“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的导电性这一实验时,与该实验安全相关的图标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示的是护目镜,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表示小心锐器;表示的是排风,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表示小心加热;表示小心通电;表示的是洗手,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则与溶液导电性实验相关的图标有小心锐器、小心通电、注意洗手,故选C。
3. 化学史上,中国化学家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 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
C.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铜与铅熔铸制成青铜,其熔点比铜高,硬度比铜低
D. 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联合制碱法的发明人为我国化学家侯德榜,A不符合题意;
B.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B不符合题意;
C.青铜属于合金,其熔点比铜低,硬度比铜大,C符合题意;
D.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胶体和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 胶体、溶液均呈电中性
C. 胶体在通电时都可以发生电泳
D. 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A错误;
B.胶体中的胶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而带电,但胶体作为分散系而呈电中性,如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胶粒可带电;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溶液呈电中性,B正确;
C.不是所有的胶粒都带电,像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一类的高分子胶体粒子是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生电泳现象,C错误;
D.胶体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产生沉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所以往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也可以生成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D错误;
故选B。
5.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生铁、盐酸、二氧化硫、硫酸、烧碱、食盐
B. 氢气、碘酒、干冰、硫酸氢钠、生石灰、碳酸钙
C. 液氧、矿泉水、冰水混合物、硝酸、消石灰、碱式碳酸铜
D. 氨水、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氯化氢、烧碱、小苏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铁是铁碳合金,不是单质,食盐除了NaCl还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A错误;
B.硫酸氢钠是盐不是酸,生石灰是氧化物不是碱,B错误;
C.该选项的物质分类顺序排列与题干相同,C正确;
D.氨水是混合物不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错误;
故答案选C。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刚石、石墨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④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⑥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⑧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A. ②⑦B. ①②⑥⑦C. ①②③⑥⑦D. ①②③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酸性氧化物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金刚石、石墨和均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②正确;
③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之间,但由于没有形成分散系,纳米材料不属于胶体,③错误;
④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也不一定能和碱反应,如CO、NO等,④错误;
⑤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例如氯化铁和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碘单质、氯化钾,⑤错误;
⑥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所以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而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如Na2O,⑥正确;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对氢元素而言是被还原,对氧元素而言是被氧化,⑦正确;
⑧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但它不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⑧错误;
综上,①②⑥⑦正确,故选B。
7. 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硝酸铜、NO、水,所以经一步反应能实现,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所以难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得,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可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经一步反应能实现,C不符合题意;
D.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所以经一步反应能实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碳元素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如 CO.CO2.C2O.C2O3,其中 C2O.C2O3 能燃烧生成 CO2,C2O3 能 与 H2O 反应生成二元酸(H2C2O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
A. H2C2O4+Zn=ZnC2O4+H2↑B. C2O3+CaO=CaC2O4
C. C2O+3CuO=3Cu+2CO2D. C2O3+NaOH=NaC2O4+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2C2O4是二元酸,故能与锌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则化学方程式可以为:H2C2O4+Zn=ZnC2O4+H2↑,A正确;
B. C2O3能 与 H2O 反应生成H2C2O4,则C2O3能与CaO反应生成CaC2O4,则化学方程式为:C2O3+CaO=CaC2O4,B正确;
C. C2O能燃烧生成 CO2,可表现出还原性,则一定条件下C2O有可能还原CuO,则化学方程式为:C2O+3CuO=3Cu+2CO2,C正确;
D. C2O3能 与 H2O 反应生成H2C2O4,则C2O3能与NaOH反应生成NaHC2O4或Na2C2O4,则化学方程式为: C2O3+2NaOH=Na2C2O4+H2O或C2O3+NaOH=NaHC2O4,D错误;
答案选D。
9.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和B. 和
C. 与D. 碳与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和若按1:1反应,生成NaOH、水和,若按2:1反应,生成、水和,A不符合题意;
B.和反应,无论用量如何改变,均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B符合题意;
C.NaOH与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和水,而与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C不符合题意;
D.C与少量O2反应生成CO,C与足量O2反应生成CO2,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 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
C. 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
D.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一氧化碳可燃气体,在空气点燃容易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前需要验证纯度,避免爆炸;
B.氢气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可能爆炸,所以实验前先通入氢气排空,避免爆炸而引起安全事故;
C.在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防止温度较高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直接接触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引发安全事故;
D.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便于观察反应的进行状态,利于明显观察;
所以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D,故选D。
11. 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X与电源正极相连,Y与电源负极相连)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中 代表的是水合钠离子
B. 氯化钠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电离
C. 图b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
D. 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均能导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根据图知,图中 代表的是水合氯离子,A错误;
B.氯化钠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都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都可以导电,B错误;
C.根据离子移动方向知,X电解作阳极、Y电解作阴极,用石墨电解熔融氯化钠或氯化钠溶液时,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图b可以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C正确;
D.不含自由移动离子的离子晶体不导电,a中不含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不导电,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液态、固体均不导电,所以和均是非电解质
B. 溶水后溶液能导电,但溶质是,所以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C. 铜丝、石墨均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液态、固体均属于电解质,A错误;
B.溶水后溶液能导电,溶质是,所以是电解质;在水中不能自身电离,但它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而导电,是电解质,B错误;
C.铜丝、石墨都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正确;
故选D。
13.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 、、Fe3+、H+、M,它们的个数之比为N()∶N()∶N(Fe3+)∶N(H+)∶N(M)=2∶3∶1∶3∶1,则M可能为(HNO3具有强氧化性)
A. Mg2+B. Fe2+
C. D. Ba2+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时溶液中负电荷总数为N()+2N()=2+2×3=8,正电荷总数为3N(Fe3+)+N(H+)=3×1+3=6,故M为带两个电荷的阳离子,又因Fe2+在酸性条件下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Ba2+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故M为Mg2+;
答案选A。
14. 下列各组反应,前后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B.
C. D. 稀,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 H2O C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符合题意;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 H2O C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 2H+ Ca2+ H2O CO2 ,C不符合题意;
D.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某无色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或强碱性,在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显紫红色,无论溶液是强酸性还是强碱性,它均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
B.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结合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能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但溶液呈强酸性时,均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既能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能与反应生成碳酸根和水,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下列对溶液中的反应:X+2Y3+=X2++2Y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X被氧化 ②X是氧化剂 ③X具有还原性 ④Y2+是氧化产物 ⑤Y2+具有还原性 ⑥Y3+的氧化性比X2+强
A. ②④⑥B. ①③④C. ②⑤D. ①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该反应中,X元素由0价升高到+2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X2+是氧化产物;Y元素由+3价降为+2价,化合价降低,Y3+作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Y2+是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依据氧化性的递变规律,氧化剂Y3+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X2+的氧化性强。由此可得出:①X被氧化、③X具有还原性、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强,故选D。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②阳离子可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③根据树状分类法分析,属于镁盐、硅酸盐
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故钠的还原性小于铝
⑤熔融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⑥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⑦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可能是同一种,如,①错误;
②阳离子如亚铁离子,由于铁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过程中其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所以亚铁离子同时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高锰酸根离子虽然为阴离子,但它具有强氧化性,②错误;
③根据交叉分类法分析,属于镁盐、硅酸盐,③错误;
④氧化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与得失电子难易有关,Na的还原性大于Al的还原性,④错误;
⑤熔融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如熔融、熔融等,⑤正确;
⑥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盐,如,⑥错误;
⑦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硫酸属于强氧化剂,氢气属于强还原剂,但二者混合后不反应,⑦错误;
综上,此题选A。
18. 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的浓度均相等。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③B.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
C.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D. ④⑤⑦离子肯定不含有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一定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无色溶液,铜离子一定不存在,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含有硫酸根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情况下钡离子一定不存在,将(2)中所得沉淀过滤,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2)中引入了氯离子,因此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因为每种离子的浓度均相等,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浓度相等,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还含有钠离子,一定没有氯离子。
详解】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氯离子,A正确;
B.该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不含氯离子,B错误;
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C正确;
D.该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铜离子,D正确;
故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包含4道小题,共46分)
19. 制造牙膏的常用摩擦剂有①、②、③、④。某实验室设计两种工艺流程制取超细,其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摩擦剂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方案一“沉钙”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为___________。
(3)方案二“沉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方案二”和“方案一”相比,优点主要有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过滤
(2) ①. ②. 蒸发结晶
(3)
(4)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分析】方案一中,石灰石经过焙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气体A为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经过操作a过滤,除去不溶性的滤渣;滤液中有氢氧化钙,加入碳酸钠使其沉淀,生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经过过滤分开两者;方案二中,石灰石经过酸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气体B为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经过操作c过滤,除去不溶性的滤渣;滤液中有氯化钙,加入碳酸钠使其沉淀,生成的碳酸钙和氯化钠,经过过滤分开两者,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四种摩擦剂中只有CaCO3、CaHPO4在水中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故上述摩擦剂属于盐的是CaCO3、CaHPO4;由分析知,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小问2详解】
方案一“沉钙”时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使其沉淀,生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由NaOH溶液得到NaOH固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小问3详解】
由分析知,方案二“沉钙”即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从工艺流程看,对比“方案一”,“方案二”主要有两个优点:反应步骤少;无需加热,节约能源。
20. 完成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②干冰,③,④小苏打。
a.写出①在熔融状态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b.写出属于酸式盐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c.写出足量①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纵轴表示导电能力,横轴表示所加物质的多少:
a.其中表示向溶液中通入至过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b.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至恰好中和的是___________;
c.表示向浓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稀氯化钠溶液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2) ①. ②.
(3) ①. C ②. B ③. D
【解析】
【小问1详解】
a.①为,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它在熔融状态的电离方程式:;
b.①和④小苏打()属于酸式盐,二者反应的实质是电离出的与电离出的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方程式:;
c.足量①和③按2:1反应生成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
【小问2详解】
a.可代表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的反应,如;
b.代表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和水的反应,如;
【小问3详解】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时,发生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此时再通,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故填C;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至恰好中和,得到氯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氯化钠均为强电解质,且浓度相同,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几乎不变,故填B;
c.向浓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稀氯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比最初的氯化钠溶液的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故填D。
21. 完成下列小题。
(1)黑火药是由硫黄、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点燃时的反应为,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是___________,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已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反应,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则方程式(浓)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浓),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次磷酸与醋酸相似,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一元酸,其分子式为,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则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正盐”、“酸式盐”或“碱式盐”)。
(5)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已知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可以生成弱的氧化产物),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不必配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以短线连接):___________。
【答案】21. ①. C ②. S和
22
23. ①. ②. 还原性和酸性
24. ①. ②. 正盐
25.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至-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至0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至+4价,则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是C,被还原的物质是S和;
【小问2详解】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反应,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的规律可知,发生(浓)反应时,1个中的1个Cl化合价由+5降低至氯气中的0价,得到的为还原产物;6个HCl中,只有5个HCl中Cl化合价由-1升高至氯气中的0价,则得到的为氧化产物,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小问3详解】
反应(浓)中,1个Mn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至+2价,2个共降低10个价态,得到10个电子;16个HCl中,有10个HCl中Cl化合价由-1价升高至氯气中的0价,共升高10个价态,失去10个电子;可在单线桥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6个中,10个HCl中的Cl化合价升高,6个HCl中的Cl化合价不变,故HCl表现出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
【小问4详解】
中,H、O分别为+1、-2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知,P元素的化合价为+1;次磷酸与醋酸相似,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一元酸,且与过量溶液反应生成的是,则它没有对应的酸式盐,属于正盐;
【小问5详解】
由于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可以生成弱的氧化产物),则分别属于反应物、生成物,根据Cr原子守恒,CrCl3为生成物,根据K原子守恒,KCl为生成物,再根据Cl原子守恒,为反应物,最后根据H原子守恒,H2O为生成物,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1)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
(3)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生成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生成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4)丙同学按要求制备了胶体,但是他又向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请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胶体)
(2)丁达尔效应 (3) ①.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②.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实验流程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胶体);
【小问2详解】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可利用此性质来证明产生了胶体;
【小问3详解】
①自来水生产时需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HClO和HCl,二者均为电解质,能使Fe(OH)3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形成红褐色沉淀;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应停止加热,否则生成的胶体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
操作
现象
(1)
向溶液中滴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2)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将(2)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