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7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8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8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83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85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87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90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上课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39151/0-172282543291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探究,情境导入,相邻两项,a1+a2++an,序号n,知识梳理,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关于兔子的问题:假设有一对兔子(一雄一雌),长两个月它们就算长大成年了.然后每个月都会生出1对兔子,生下来的兔子也都是长两个月就算成年,然后每个月也都会生出1对兔子.这里假设兔子不会死,且每次都是只生1对兔子.第一个月,只有1对兔子;第二个月,小兔子还没长成年,还是只有1对兔子;第三个月,兔子长成年了,同时生了1对小兔子,因此有两对兔子;
第四个月,成年兔子又生了1对兔子,加上自己及上月生的小兔子,共有3对兔子;第五个月,成年兔子又生了1对兔子,第三月生的小兔子现在已经长成年了且生了1对小兔子,加上本身两只成年兔子及上月生的小兔子,共5对兔子;
问题1 过了一年之后,会有多少对兔子?提示 我们可以把这些兔子的数量以对为单位列出数字就能得到一组数字:1,1,2,3,5,8,13,21,34,55,89,144,233.所以,过了一年之后,总共会有233对兔子.问题2 兔子的对数所组成的数列为1,1,2,3,5,8,13,…这个数列的第n项an,第n+1项an+1,第n+2项an+2有何关系?提示 an+an+1=an+2.
1.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一个数列的__________或______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2.数列的前n项和(1)数列{an}的前n项和:把数列{an}从第1项起到第n项止的各项之和,称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作Sn,即Sn=_________________.(2)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它的________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an与Sn的关系式
拓展深化[微判断]1.数列{an}中,若an+1=2an,n∈N*,则a2=2a1.( )2.利用an+1=2an,n∈N*可以确定数列{an}.( )提示 只有给出a1的值,才可以确定数列{an}.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an=Sn-Sn-1.( )
[微训练]1.已知数列{an}满足a1=3,an+1=2an+1,则数列的第5项a5=________,由此归纳出{an}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可以求得a8=________.解析 ∵a1=3,∴a2=2a1+1=7,a3=2a2+1=15,a4=2a3+1=31,a5=2a4+1=63,∴a5=63.可以看出an=2n+1-1,∴a8=29-1=511.答案 63 an=2n+1-1 511
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2n-3,则an=________.
[微思考]1.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确定一个数列,必须给出哪些条件?
提示 (1)“基础”,即第1项(或前几项);(2)递推关系,即递推公式.
2.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其通项公式有何异同?
规律方法 递推公式反映的是相邻两项(或n项)之间的关系.对于通项公式,已知n的值即可得到相应的项,而递推公式则要已知首项(或前几项),才可依次求得其他的项.若项数很大,则应考虑数列是否具有规律.
A.22 B.24 C.26 D.28
所以数列{an}是周期为3的数列,故a22=a28=3.答案 AD
题型二 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例2】 (1)对于任意数列{an},等式:a1+(a2-a1)+(a3-a2)+…+(an-an-1)=an(n≥2,n∈N*)都成立.试根据这一结论,完成问题: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2,n∈N*,求通项an;
解 (1)当n≥2时,an=a1+(a2-a1)+(a3-a2)+…+(an-an-1)
a1=1也符合上式,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n-1,n∈N*.
【迁移2】 把例3中数列{an}的前n项和改为Sn=2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Sn=2n-1,∴当n=1时,a1=S1=2-1=1;当n≥2时,an=Sn-Sn-1=2n-1-(2n-1-1)=2n-1.当n=1时,a1=1符合上式,∴an=2n-1.
规律方法 已知前n项和Sn求通项an,先由n=1时,a1=S1求得a1,再由n≥2时,an=Sn-Sn-1求得an,最后验证a1是否符合an,若符合则统一用一个解析式表示,不符合则分段表示.
【训练3】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2n2+n+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Sn=2n2+n+3,∴当n=1时,a1=S1=2×12+1+3=6;当n≥2时,an=Sn-Sn-1=2n2+n+3-[2(n-1)2+(n-1)+3]=4n-1.当n=1时,a1不符合上式,
一、素养落地1.通过学习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或通项公式,提升逻辑推理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2.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有:(1)归纳法;(2)累加法;(3)累乘法;(4)迭代法.
2.数列2,4,6,8,10,…的递推公式是( )
A.an=an-1+2(n≥2)B.an=2an-1(n≥2)C.a1=2,an=an-1+2(n≥2)D.a1=2,an=2an-1(n≥2)解析 A,B中没有说明某一项,无法递推;D中a1=2,a2=4,a3=8,不合题意.答案 C
3.已知数列{an}中,an+1=2an对∀n∈N*成立,且a3=12,则a1=________.
解析 ∵a3=2a2=12,∴a2=6,a2=2a1=6,∴a1=3.答案 3
5.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3n,求an. 解 当n≥2时,an=Sn-Sn-1=3n-3(n-1)=3, 又a1=S1=3,所以an=3.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初探·课前预习,题型探究·课堂解透,一个式子,Sn-Sn-1,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1 数列的概念教学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方向,必备知识•探新知,相邻两项,a1+a2++an,关键能力•攻重难,×3n-1,-3+∞,课堂检测•固双基,an=2n-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1递推公式,相邻两项或多项,过关自诊,规律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