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同步课件(最新2024——2025学年)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创造宣言》同步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语文谈创造性思维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谈创造性思维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谈创造性思维》课件pptx、谈创造性思维mp3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看出些什么?
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谈创造性思维。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难点)明确创造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素养)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他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他的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踢醒沉睡之心》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译,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改动。有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择( )选择泽( )沼泽译( )翻译
蒂( )根深蒂固缔( )缔结谛( )谛听
恒( )恒心桓( )盘桓垣( )城垣
锲( )锲而不舍挈( )提纲挈领契( )地契
挤出汁水或内含物。或比喻剥削或搜刮。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一种人们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
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一件事也没有办成。形容毫无成绩。
形容做事毫不费劲,非常容易。
1.本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
论述的中心问题 中心论点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
快速读课文,思考:
2.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第二部分:(4-12)点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关键要素,论述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第三部分:第13段: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①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②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有哪些;③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1.本文怎样开头?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好处:本文开头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用一道图形分类选择题开篇。以一个选择题作为引子,使抽象的议论变得具体形象,直观而新颖;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下文议论的话题,引人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唯一的没有角的图形。唯一的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这篇课文却提出相反观点,要求我们:
3.为什么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
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5.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是什么?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由两个问句引出下文论述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作用。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7.有人说只有贝多芬、莎士比亚以及爱因斯坦才具备创造性思维,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无止境地运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并非我们是否有创造力,而是如何能够发现并发挥他的潜能和创造力,这也是影响自身创造力是否发挥的根本。
8.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举例论证:(1)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2)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乒乓球游戏。
10、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有什么作用?
9.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
举例论证方法及作用: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举出了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机,罗兰发明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阐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用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
11、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论点?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作用:把“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进行对比,突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12.第⑪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从而说明认为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因为自我压制,埋没了自己的创造意识。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方式。
(1)多次运用设问的句式。 如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及思考题,随即提出问题:“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接下来,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又如课文第④段末尾提出问题:“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分析回答。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另外,用在文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2)语言准确、严密。 如:“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看法。”“主要”“之一”这种用语十分准确、严密,说明“根据”不只一种,突出了重点。
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文章开篇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寻求其他答案呢?课文提出“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紧接着引申出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接下来论述并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社会前进不竭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要处处留心,关注细节,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2)运用设问句过渡,条理清晰。
(3)图表开篇,新颖有趣。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在太阳的左上方,我看到了一座大山,高高的山尖,让我想到了埃及神秘的金字塔,那是创造古埃及光辉灿烂文明的地方。
例句: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国家的希望
(1滴水)+(1粒种子)=1棵树(1把锯子)+(1片森林)=1片荒漠(1支笔)+(1张纸)= 1幅画、1首诗、 1首歌、1个世界……(雪)+(太阳)=水、春天……
仿照例句,用“1+1=1”写一句话。要求:富有想象力,表达创造性思维,并有一定的哲理。
1.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此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例子,具体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不能。 “总”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删去就起不到强调作用,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精选100件国宝,首次用文物讲文化,用文物梳理文明,通过每集5分钟的创新表达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以全新视角带领观众认识读懂中华文化。 课后自行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其中两集,从创新的角度写一篇观后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创造宣言》同步课件pptx、创造宣言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怀疑与学问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同步课件pptx、怀疑与学问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20教学课件谈创造性思维pptx、20知识导学谈创造性思维docx、20教学设计谈创造性思维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