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糖溶解B.苹果榨汁C.天然气燃烧D.石蜡熔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D.转移蒸发皿
3.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HB.原子序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g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
4.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5.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质量不变
D.℃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6.疫情防控,消毒至关重要。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常用戊二醛(化学式),下列关于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二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C.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戊二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
7.2021年河北省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开发利用新能源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
C.提高森林覆盖率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
8.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2种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上看: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D.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为:
9.东东同学用pH试纸测定家中几种物质的pH,数据如下表。其中呈碱性,不宜用手直接接触的是( )
A.白醋B.橘汁C.纯净水D.炉具清洁剂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与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计算题
11.向50.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中加入2g粉末。反应开始后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从反应开始到t时,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试计算:t时,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实验题
1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针对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展开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两种物质混合,有两种可能。
①不发生反应,仅仅是简单混合;
②发生反应,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设计与实验一】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又滴加2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解释与结论一】
(1)如果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一定是简单混合,那么溶液一定会呈现_______,但是这样的现象并未出现,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二】乙同学受到启发。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得试管内溶液的pH为a;然后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振荡,又用pH试纸测得pH为b;继续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再用pH试纸测得pH为c。
【设计与实验三】
(2)继续向上述试管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pH大于7时,试管内溶液呈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表达与交流】
(3)甲、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解释与结论二】
(4)三次测得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四、填空题
13.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用洗洁精洗碗,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__功能。
(2)发现电水壶中有较多水垢,用厨房中的_______清洗。
(3)铁锅易锈蚀,防止铁锅锈蚀的一种便捷方法是_______。
(4)医药上常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4.下图是某牙膏成分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牙膏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人产生痛痒感。在叮咬处涂抹牙膏就可减轻痛痒,说明该牙膏呈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5.白铜是铜、镍()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欲利用废弃的白铜回收铜、镍两种金属。
(1)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镍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_______(填“强”或“弱”)。
查阅资料可知,镍与稀硫酸反应中化合价显+2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镍。
上图中,固体A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B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只写一个)。
(3)要验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B.、、溶液
C.、、溶液D.、溶液、溶液
16.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导致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有很多,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旅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被检测者空腹口服一粒尿素胶囊【】,静坐20min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气完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
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催化尿素迅速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含的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收集呼气标本并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放射性元素,便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旋杆菌。
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高发处,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聚餐等途径传染,其在水中也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一种放射性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8),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2)文中含有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写1种化学式)。
(3)尿素和水在尿素酶的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含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5)在日常饮食中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_______。
17.某校师生学习完《常见的酸和碱》后,老师引导学生,以硫酸为核心物质,对其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进行了整合,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浓硫酸的稀释操作_______。
(2)检验硫酸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
(3)向铁锈中滴加硫酸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常用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4)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白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苹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石蜡熔化,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正确;C、过滤时,液体要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D、不能用手去拿蒸发皿,以免烫伤,该选项操作不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A、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面粉粉尘,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故做法正确;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C、更换灯泡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人接触灯泡的金属部分时触电,故做法错误;D、在高速公路上,由于汽车超速行驶,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故做法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A、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D、℃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A、根据化学式知道戊二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错误;C、戊二醛中C、H、O的质量比是:,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D、戊二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A、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C、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废气还是排放到了空气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图中涉及的物质为甲烷、氧气、甲醇,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图中涉及物质为甲烷、氧气、甲醇,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甲醇由甲醇分子构成,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据表格数据可知,白醋pH=2﹤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B、据表格数据可知,橘汁pH=3﹤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C、据表格数据可知,纯净水pH=7,呈中性,不符合题意。D、据表格数据可知,炉具清洁剂pH=13﹥7,呈碱性,有腐蚀性,不宜用手直接接触。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D。
10.答案:B
解析: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采取的方法正确;B、足量的稀硫酸不仅能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还能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但也能将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采取的方法错误;C、足量碳酸钙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采用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采取的方法正确;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发生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
11.答案:(1)0.8
(2)1.68%
解析:(1)由图可知,从反应开始到t时,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0.8g;
(2)解:设从反应开始到t时,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7g
t时,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8%。
12.答案:(1)红色
(2)红色
(3);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为水分子
(4)cba
解析:(1)根据题意,如果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一定是简单混合,那么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继续向上述试管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甲、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中氢离子与碱中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根据硫酸显酸性,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为水,使溶液中氢离子逐渐减少则溶液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因此三次测得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13.答案:(1)乳化
(2)食醋
(3)保持铁锅表面清洁、干燥
(4)
解析:(1)洗洁精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 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洗洁精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2)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能和碳酸盐和难溶性碱反应的是酸,厨房中的酸是醋酸,即食醋;
(3)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隔绝水或氧气,比较便捷的方法是保持铁锅表面清洁、干燥;
(4)氢氧化铝与胃酸中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答案:(1)混合物
(2)元素
(3)+4
(4)碱性
解析:(1)牙膏的成分:二氧化硅、水、纤维素胶、碳酸钠等,由多种物质组成,牙膏属于混合物;
(2)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这里的“氟”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指的是元素;
(3)设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4)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蚁酸属于酸,在叮咬处涂抹牙膏,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就可减轻痛痒,说明该牙膏呈碱性。
15.答案:(1)弱
(2);、/、;或
(3)B
解析:(1)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越剧烈,根据题意可知,镍和锌都能与酸反应,且锌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
(2)根据资料可知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排在氢后不与酸反应,第一步加入的稀硫酸会与镍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固体A是铜;由于酸过量,则溶液B中含有硫酸镍()和剩余的硫酸(),锌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于锌排在镍前,锌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故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或;
(3)A、镍和锌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冒气泡现象,而铜不能,证明铜排在氢之后,镍和锌都能与盐酸反应,且锌与稀盐酸反应更剧烈,说明锌在镍之前,镍在氢之前,最终证明锌>镍>铜,能达到目的,错误;
B、镍和铜均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最强,但无法证明镍和铜的活动性,不能达到目的,正确;
C、锌能与硫酸镍反应置换出镍,说明锌在镍前,而铜不与硫酸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在镍后,最终证明锌>镍>铜,能达到目的,错误;
D、镍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在镍前,镍能与硫酸铜反应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镍在铜前,最终证明锌>镍>铜,能达到目的,错误。
故选B。
16.答案:(1)6
(2)/
(3)
(4)62
(5)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使用公筷、公勺等(合理即可)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4C是一种放射性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8),14C的核外电子数为6;
(2)根据“被检测者空腹口服一粒尿素胶囊”、“产生的尿素酶会催化尿素迅速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含的二氧化碳”可知,文中含有元素的物质有尿素和二氧化碳,化学式分别为:/;
(3)根据“尿素酶会催化尿素迅速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含的二氧化碳”可知,尿素[]和水在尿素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相对原子质量为14;含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1+(14×1+1×2)×2=62;
(5)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等途径传染,其在水中也可以存活;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使用公筷、公勺等。
17.答案:(1)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3)
解析:(1)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检验稀硫酸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3)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长颈漏斗
(2)A;
(3)CD或CG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不选择B装置,是因为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C,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或G,故填:CD或CG;
(4)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a端排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物质
白醋
橘汁
纯净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3
7
13
选项
物质
试剂与操作方法
A
食盐固体(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铁钉除锈
将铁钉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C
溶液()
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过滤
D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8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活生产应用题,科普阅读题,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定量分析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化学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