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案•落实学科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晨背悦读 积累学科素养
学案72 预习案•掌握必备知识
学案73 研学案•突破关键能力
望 (120个重点实词)[词义推导]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词义例释](1)动词①向远处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下去看看那些车辙,又登上车,扶着扶手远远地瞭望齐军。②盼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日夜盼望着您的到来,怎敢反叛呢?③临近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采草药》)并州汾州一带的乔木,临近秋天就先落叶了。
(2)名词①希望,打算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天(您)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②名望,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老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多得挤满了他的书房。③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成语助记]1.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项:颈的后部。2.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3.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望:希望,意料。4.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秋水:比喻人的眼睛。5.其他如:望子成龙 德高望重 望尘莫及 望梅止渴 望文生义 望闻问切 望洋兴叹 众望所归 喜出望外 不孚众望 引领而望
[故事巧记] 三月之望(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有望( )辞。日夜望( )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 )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 )震于后世。答案 三月之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有望(埋怨,怨恨)辞。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名望,声望)震于后世。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适用角度] 拓宽心灵的视野 视野决定境界[运用示例] 我喜欢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喜欢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爽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一座庐山吗?生活中不也包含着同样的道理吗?正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问题时,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不要被局部现象迷惑。
2.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适用角度] 超然物外 青春时光,不负韶华[运用示例] 人生有那么多不得已,那么多不如意,纵有三千青丝,也能一夜白头,你愁的过来吗?所以,苏轼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将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温暖而丰盈。
(一)文本延伸坦然人生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口浪尖上踯躅向前。你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文惊四座;中年坎坷,远谪异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际,你人生璀璨的群星被唤醒了。面对灰暗肃杀的寒冬,你从容地轻挥兰手,抽出了早春第一枝新绿。谪仙的挥毫洒脱与诗圣的铿锵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铸成你不屈的豁达魂灵。那夜空中熠熠闪光的银河是对你最佳的褒扬之词,这大地上奔腾豪迈的长江是对你无上的礼赞之章,这一切的繁华与辛酸,都汇聚成为五千年一个词坛巨人的名字——苏轼。
[素材运用]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之上,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用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二)美文赏读东坡的选择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瘦削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蒙蒙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远离亲人,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阅读导引] 本文借苏东坡《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意境,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探幽历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只有走进东坡心灵世界的人,才能把他的一生的遭际都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我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的政治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引发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心里十分苦闷。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1.赋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介于②________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③________”;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骈偶和藻饰是这一时期的特点;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④_________”,这一时期的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风格清新流畅,《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
2.既望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的十六称“既望”,“既”表示已经达到后的状态,“望”即“望日”,指⑤__________________。而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叫“晦”。3.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常用来比喻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文内容[基础夯实]阅读课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1)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兴:_______ (3)属:_______(4)白露:_______________ (5)横:____________(6)纵:_______ (7)如:_______(8)凌:_______ (9)茫然:_____________(10)冯:______________ (11)虚:_______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12)御:_____ (13)羽化:__________(14)空明:______________ (15)溯:__________
(16)渺渺:______________ (17)美人:_____________(18)倚:_________ (19)和:_______(20)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 (21)缕:_______(22)幽壑:_______ (23)嫠妇:_______(24)愀然:__________________ (25)危坐:_______(26)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方:_______(28)东:__________ (29)酾酒:_______
(30)赋:______ (31)渔樵:__________(32)侣:______________ (33)友:______________
(34)骤:__________________ (35)遗响:_____________(36)逝:______ (37)斯:_______________(38)盈:______ (39)虚:_______(40)彼:__________________ (41)卒:_______(42)消长:________________ (43)盖:__________________(44)以:__________________ (45)是:_______(46)造物者:________ (47)适:_______(48)狼籍:__________________ (49)枕藉:____________(50)既:_________ (51)白:_______
2.易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联想迁移一、文言实词1.兴
动词,同“嘱”,嘱咐,请托,读zhǔ
名词,类,等辈,读shǔ
二、文言虚词1.“之”的用法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微点拨]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常常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如“而今安在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忌不自信”。(3)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无标志。
1.[文题解读] 赤壁:地名,位于黄州附近,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赋,是古代的____________,由《诗经》《_______》发展而来。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
2.[结构导图] (请在预习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人生短促 ②悲 ③自不变者而观 ④议论
答案 ①白茫茫的水汽 ②旷远的样子 ③所思慕的人
答案 ①为何其然也? ②而今在安哉? ③凌茫然之万顷 ④有吹洞箫客者 ⑤“……也”表判断 ⑥“……也”表判断 ⑦介词“于”表被动 ⑧于赤壁之下游
学习目标 1.体会文本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任务情境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乌台诗案”后,他像一只凄惶的孤鸿落到黄州,在这里,他为历史奉献了著名的“一词二赋”。赤壁之下,他看穿人生、看透生命,化茧成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在赤壁之上,发出了人生的感叹。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解读苏轼的心灵世界。
活动一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第1段写作者开始游赤壁时的情景,景色如何?是怎样描写的?有何作用?
答案 ①景色: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②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的变与不变的议论做了铺垫。③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其中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过的。
2.在文章的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和曹操的人生结局;认为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这一切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
活动二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政治失意,箫声哀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从苏轼的《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积极进取,愤懑不平与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背后,却流露出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怒,不甘妥协的积极进取精神,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3.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4.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轼是如何说服客的?这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 ①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人要顺其自然。②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5.苏轼在文中流露出的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有时让人有消极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观点一)苏轼的一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因此不免有些消极。(观点二)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当时他被流放到偏远的黄州,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没有意志消沉,也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这是很好的适应方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品,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期间,作者曾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并写下两篇游记,本文是前一篇。B.文章由夜游赤壁的情景写起,泛舟游览赤壁之乐溢于言表;后苏轼饮酒乐极,扣舷而歌;客人听洞箫和之,悲咽低回,这是他由乐转悲的根本原因。C.第三段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思想: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何况我辈?客的回答尽显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怀。D.第四段以江水、明月为喻,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虽然身处逆境,却不甘消沉,依旧乐观、豁达与超脱的苏轼。解析 苏轼由乐转悲的根本原因,联系他自身经历和处境来看,应该是仕途失意,抱负无法施展的内心苦闷。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写到洒满月光的江面,徐徐拂面的微风,以美景来衬托出作者惬意、闲适的心情。B.文中描写了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得意场面,作者写古人以明志,借曹操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C.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连用四个比喻和两个夸张,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D.全文的内容可分为景——情——理三个部分,围绕这一结构,作者又按照乐——悲——喜的情感变化来展开行文。解析 “连用四个比喻”错,应该是用五个比喻,原文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是五个比喻。
【学考链接】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赤壁赋》采用了汉赋普遍采用的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既流露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又表达了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文中的“苏子”与“客”看似是两个人,实为一体,是苏轼借客人之口表露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在“主客问答”模式中,“主”是立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虚设主客是为了方便“主”申述某种观点或思想倾向。
【对点练习】 请借鉴本课中一问一答的方式,写一段对话,阐释某一哲理或表达某一见解。对话的人不必局限于“主客”之间,200字左右。(6分)
答案 (示例)一位在一家农场做客的生物学家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就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它是在鸡舍里长大,我也一直喂它鸡饲料,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客人又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飞了。”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客人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终于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保分练)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解析 A项,“冯”同“凭”,乘。B项,“属”同“嘱”,劝请。C项,“缪”同“缭”,盘绕、围绕。D项,没有通假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解析 C项,都是介词,在。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D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解析 A项,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B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C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今义相同,都形容时间极短。
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解析 ①下:名词作动词,攻占。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③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④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答案为D项。
5.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游于赤壁之下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 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通常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解析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题目中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 ■ ■
解析 句意: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这次游玩赤壁,很痛快吧?”“羽衣蹁跹”前省略主语“道士”,句子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B处;“临皋之下”是“过”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D处;“曰”后是说话的内容,后面应断开,即G处。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薄暮”中的薄,意思是“迫近、接近”,与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意思相同。B.“水落石出”是个成语,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C.“危巢”中的“危”与“危楼高百尺”“正襟危坐”中的“危”都是“危险”的意思。D.“反而登舟”中的“反”通“返”,和“复得返自然”中的“返”意思相同。
解析 A.正确。句意:今天黄昏时。/太阳靠近西山。B.正确。C.错误。“正襟危坐”中的“危”是“端正”之意,其余的“危”都是“高”的意思。句意:攀上鸷鸟巢居的高树。/高楼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D.正确。都通“返”,返回。句意:回到江边上了船。/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B.作者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变化。C.本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既描写了赤壁自然之景,又描写了赤壁古战场。D.本文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以虚写实,虚实相映。解析 C.“都既描写了赤壁自然之景,又描写了赤壁古战场”错,本文描写的是赤壁自然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描写了赤壁古战场。
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解析 (1)“斗酒”,省略数词“一”; “以”,来;“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没有准备的需要。(2)“畴昔”,昨天;“过”,经过,飞过;“非……耶”,不是……吗。答案 (1)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来应付你随时的需要。(2)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11.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这篇赋中的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解析 由原文“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可知,作者把鹤化身为一道士,而道士具有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特征,所以作者借孤鹤含蓄地传达出他希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答案 作者借孤鹤含蓄地传达出他希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参考译文】这一年(壬戌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过了一会儿,我感叹道:“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这件事。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来应付你随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再也不认识了。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居的高树,俯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谨慎起来,感到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寂静空旷。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这次游玩赤壁,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门看,看不见他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赋,作者简介,一听录音正音,二把握重点词语,合作探究,情因景生,移情于理,山水之乐,达观之乐,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素养目标,走近苏轼,乌台诗案,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素养目标,第一部分知人论世,第二部分预习检查,第三部分任务活动,第四部分写法借鉴,知人论世,了解苏轼,了解背景,了解文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