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目标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便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素养目标
1.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确定水的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中,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水的组成。人们认识水的组成,是从18世纪末两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和卡文迪什做氢气燃烧的实验开始的。今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开始探索水的组成之旅。
二、推进新课
1.水的生成
[过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有关氢气的内容,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演示实验]实验4-4,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总结]①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接触烧杯的手感到发烫。
②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
2.探究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归纳总结]通电后,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演示实验]切断电解水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处进行检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①现象与解释:
正极:木条燃烧更旺——氧气(O2)负极: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H2)
②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延伸]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的可能原因: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②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③部分氧气被电极吸附。
[过渡]从宏观上看,水通电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微观上,构成水的水分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动画演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思考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归纳总结]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3.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过渡]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你能说出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吗?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有关物质分类的相关内容,归纳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概念。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
二、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
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内容分两部分展开,一是水的组成,二是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这一点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对于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不需要讲解太多,通过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即可掌握。
化学科粤版4.2 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科粤版4.2 水的组成优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阅读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