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生物课时课件+练习含答案
高中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例碳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碳的流动形式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CO2。②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2)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绿色植物和
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3)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4)碳的传递方向①碳在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双向传递。②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单向传递。(5)海洋对大气中碳含量的调节:当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水圈中的CO2含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大
气中的CO2发生局部短缺,水圈中的CO2也能及时进入大气。
(6)碳循环失衡——温室效应①原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CO2的排放。②防治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CO2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大力植树
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CO2的吸收和固定。4.应用——种养结合:在稻田中养鸭养鱼,动物的取食、消化能促进物质循环,它们排出的粪
便中氮、磷等可供水稻吸收利用,它们呼出的CO2还可为水稻的光合作用补充原料。
特别提醒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也是物质循环过程中的
重要一环。
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
环境浓度的现象。2.实例:铅、镉、汞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3.特点(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2)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动力。2.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1)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1.实验原理(1)土壤中生活着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它们数量众多,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分解者。(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2.案例设计
知识辨析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在生物群落内部都可以进行循环,是否正确?不正确。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能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2.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这些“物质”都在不断进行着从
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而非
化合物。3.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是双向传递的,是否正确?不正确。碳元素在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双向传递的,在各生物成分之间是单向传递
的。
4.各种有害重金属元素沿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生物富集吗?不是。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
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5.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吗?不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确定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双向箭头指向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其中,其他所有成分
都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库,另一个是生产者。图中C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2.确定分解者:除了大气中的CO2库之外,有最多箭头指进的为分解者。图中B为分解者。3.确定消费者:除了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分解者外,其余成分均为消费者。图甲中消费
者只有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4.理清食物链(1)图甲:A→D。(2)图乙:A→D→E。(3)图丙:A→D→E→F。
典例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A属于分解者B.图中有5个营养级,B属于第三营养级C.图中D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D.图中E→C所示过程中,碳以CO2形式进行流动
解析 A、E间为双向箭头,其余所有成分均指向A,则A是大气中的CO2库,E是生产者;除A外,
有最多箭头指进的是F,则F是分解者;B、C、D是消费者。图中E→C→B→D构成一条食物
链,共有4个营养级,B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D是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在E→C所示过程中,即在生物群落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来构建 (1)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若几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较低
营养级(即被捕食者),如曲线图中的“丁”为被捕食者,处于最低营养级。(2)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若几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较低营养级(即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较高营养级(即捕食者)。(3)食物链:丁→乙→丙→甲。
2.根据不同营养级所含能量来构建 (1)能量逐级递减。(2)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若两种生物能量差距过小(小于10%),则很
可能位于同一营养级。(3)食物网
3.根据重金属、农药等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沿食物链(网)不断升高来构建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构成,消费者只能
以其上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
(1)重金属(或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聚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其含量往
往是上一个营养级的5~10倍。(2)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3)食物网
典例1 若某湖泊生态系统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上
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图可得,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应为丙→乙→甲B.甲在深度大于2.5 m的水层基本不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向只能是甲→乙,不能是乙→甲D.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甲、乙、丙三者之间循环往复
思路分析 先根据曲线图中的能量相对值判断甲、乙、丙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再结
合各选项进行分析。解析 该食物链为甲→乙→丙,甲是生产者,甲在深度大于2.5 m的水层基本不能生存主要是
受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A、B错误;甲(生产者)和乙(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只
能从甲传递到乙,C正确;甲是生产者,乙、丙是消费者,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三者之间不能循
环往复,D错误。
典例2 现有Ⅰ、Ⅱ、Ⅲ、Ⅳ 4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图1表示生态系统Ⅰ中各营养级重金属含
量,图2表示生态系统Ⅱ中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图3表示生态系统Ⅲ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4表
示生态系统Ⅳ中的能量金字塔。下列依据图1~4所绘的食物链(网),正确的是 ( )
A.图1对应的食物链:丙→甲→乙→丁B.图2对应的食物链:丙→甲→乙C.图3对应的食物链:D→A→B→CD.图4对应的食物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二氧化碳,碳酸盐,含碳有机物,3过程图解,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演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新知导学,生物圈,循环性,二氧化碳,2过程图解,全球性,CO2,碳循环,微思考,重金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对点训练,课后提能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