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课件ppt
展开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课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古代游记散文的能力
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峡”字字典里的解释就是“两山夹水”。
灵山秀水,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笔下的《三峡》去探幽览胜。
三峡, 瞿qú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瞿塘峡以“雄”著称,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193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是闻名世界的大峡谷之一。 以“三峡”为标题,交代了文章描写的对象和内容。
郦道元: 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人(今河北涿州),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他一生博览群书,酷爱自然,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完成地理名著《水经注》。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四大名注:郦道元《水经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李善《文选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声调)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如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一部分(1段):总写三峡的特点
第二部分(2-4段):具体描绘三峡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 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同“缺”,空隙、缺口。
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岩和高而险峻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 陵, 沿 溯 /阻 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风, 不以疾 也。
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极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 荣 峻 茂, 良 多/趣味。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在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 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把本该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叫并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的正确理解: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翻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
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轻烟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轻烟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沿溯阻绝(动词,隔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4)词类活用有时朝发白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下霜)(5)倒装句+省略句 朝发白帝 即“朝于白帝发”,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交代三峡之长,突出两岸群山连绵不断,写其广度。
互文,应为“重叠岩嶂,隐蔽天日”,写三峡的山高峻陡峭,写其高度。
侧面描写 山高险,江面狭窄。为下文写夏水迅疾做铺垫。
第一部分(1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峡长山高,气势雄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正面描写 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
夸张 侧面描写 江水迅疾的特点。用日行千里,衬托出江流之急;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江水暴涨,水流湍急,惊心动魄。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俯视江中所见。波回影倒,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仰视所见。山高、柏怪、泉悬、水奇,静中有动,构成一幅秀丽生动的图画。
状写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是作者对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二层(3段):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水清树荣,风景秀丽。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抓住山野寂静,猿声凄切哀婉的特点,表现秋景的凄清萧瑟。与前段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引渔歌为证。“峡长、声哀”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伤感情绪,进一步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三层(4段):写秋季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本文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特点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作者未按四季更迭顺序而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伟,与第一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秋,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三峡的夏水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内容上: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的悲凉、寂静的气氛,从侧面烘托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结构上:总结全文
7.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从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角度赏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本句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素湍”借浪花之雪白,突出江水的明净轻快,“绿潭”借潭水之碧绿,突出潭水的清深宁静。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态,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到。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3)大笔点染,特点鲜明。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写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景象尽收笔底。
1.《三峡》的作者是 ,北魏时期的 。本文选自他写的 ,是古代著名地理著作。
2.三峡分成哪三个部分?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写三峡两岸的山连绵、多的句子:2.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3.侧面写三峡两岸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课文内容理解背诵(根据课文内容)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总写春冬景物特征的句子: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写春冬之时水清、从色彩上对三峡冬春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11.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12.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13.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 “( )”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借猿啼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写秋天的清冷与寂静的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水流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随堂练习——综合性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峡教案配套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险”,“秀”,“雄”,连绵不断,高耸峭拔,理解与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峡说课ppt课件</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岩叠,绝𪩘,引凄异,山势特点,水退谭清风景秀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试讲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生字学习,郦道元,林寒涧肃,重岩叠嶂,整体感知,写三峡山的特点,写三峡四季景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