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_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_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教师版第1页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_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教师版第2页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_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教师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_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_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找不到答题突破口,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从“语句语气”角度分析,从“语体风格”角度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题型——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
    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是关于“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考题。原改句比较题,是近年来高考热点考题之一。解答原改句效果,应结合语段语境,从用词、句式、修辞、语体等角度分析。
    ★易错原因——
    1.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
    2.找不到答题突破口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奈何不得,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如醉如痴。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①原句每个动词都带"着",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现场感更强;②原句单双音节变化使用,不呆板;③原句中单音节的"舞、踱"和双音节的"跳舞、踱步"相比,更能体现出仙鹤动作的轻盈。
    【解析】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描写了皮影戏中仙鹤的种种动作。本题是让考生比较原文"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和"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表达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首先,两个句子都是表示某些动作正在进行,原文在每个动词后面都带了表示动作进行的"着",让整个句子有现场感,用来描写正在表演的皮影戏非常恰当。而改写的句子用了"正",虽然也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但现场感弱了很多。其次,原句中单音节动词"舞,踱,鸣"和双音节动词"顾盼,寻觅"并列,词语音节有变化,不呆板,改后的句子中的动词都是双音节的,过于单调。最后,单音节的"舞,踱"和双音节的"跳舞,踱步"相比,前者更能够体现仙鹤动作的轻盈。答案没有说"鸣"和"鸣叫",是因为凭语感考生不太容易答出二者在轻重上的区别。单双音节的变化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对考生来说可能有难度。本题答案有三个要点,只要答出两点就给满分。
    解答原改句效果比较题,主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求异。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用词、手法、句式与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析异。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用词、手法、句式与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有何作用。
    第三步:表达。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表达。
    具体而言,原改句答题的角度如下:
    从“异动词语”角度分析
    词义本身就有一定的内涵,结合词义所描绘的对象,可以分析出艺术效果。特别是句子的动词、形容词。原句与改句,一般会在用词上有所不同。从用词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剖析,一般能分析出原句的效果。
    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示例:
    说说下列句子,原句比改句效果好在哪儿?
    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答案:①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②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
    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③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像。
    2. 从“修辞方法”角度分析
    分析原改句不同效果,修辞也是重要突破口。同样语义的句子,有了修辞,便会更为生动形象。
    示例:
    说说下列句子,原句比改句效果好在哪儿?
    原句: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改句: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外,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
    答案:①原文以“他们”为陈述对象,突出舞蹈的男女,几个“他们”连用构成排比,与舞蹈节奏相应,气势逐步升腾。(修辞)②原文用三个“不停地”强化前面的动作,突出了舞蹈的气势。(副词)③原文用“直搅得”连接前面的动作与后面的情形,富有表现力。(动词)
    3.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
    句式主要包括长短句、整散句、倒装句等。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可以分析出原句比改句好在哪儿。整句琅琅上口、音韵和谐;散句富于变化;短句铿锵有力;长句荡气回肠;倒装句突出强调某一部分。
    示例;
    说说下列句子,原句比改句效果好在哪儿?
    原句: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改句: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答案: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4.从“语句语气”角度分析
    语句语气方面,主要指: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不同于的句子,语气强烈不同。陈述句语气平淡,娓娓道来;反问句语气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示例:
    说说下列句子,原句比改句效果好在哪儿?
    原句: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改句: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答案:①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②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
    5.从“语体风格”角度分析
    语体风格主要包括口语书面语,方言俚语、语气节奏等。语体风格要符合整体语境。要与上下
    文体和谐一致。
    例:
    说说下列句子,原句比改句效果好在哪儿?
    原句: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改句: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
    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内容)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语言风格)③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情感)
    一、(2023浙江联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杭州的飞来峰不过是一座石灰岩侵蚀残留的孤峰而已,只因它们外形奇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被冠以飞来峰之名。 自然界中除了飞来峰,还有飞来石,并且其数量远多于飞来峰。飞来石体积较小,很多景区里都能见到,而且其背后都被赋予了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传说故事。事实上,无论是飞来峰还是飞来石,都是人们对不明来历的巨石的形象称呼,缺乏科学的命名依据。但在地质学研究中,确有飞来峰这个专业术语。飞来峰据《地球科学大辞典》的解释是指位于原地岩体之上外来岩体的推覆体或逆冲岩席被侵蚀切割后形成的孤立残峰。简单地说,飞来峰就是与本地岩块截然不同的外来岩体,而且,这种外来岩体比位于下方的岩层还要古老。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改写为“飞来石体积小,很多景区里都能见到,而且都有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传说故事”,表意基本相同,但原句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 ①“较”,程度副词,“略、稍微”,表示飞来石不是特别小的状态,明确了飞来石的大小范围;②“被赋予”,体现被动的接受,强调了飞来石的传说是人们赋予的,不是飞来石本身的故事,使表达更准确。改句没有“较”和“被”表达效果要差一些。 (每点2分)
    【解析】运用求异法,原句有“较”和“被”两个字,分析出这两个字的效果即可。
    二、(2023安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吠!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摘自鲁迅《狗的驳诘》)
    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布和绸、官和民、主和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①原文通过多个“还不知道”构成排比(反复),增强语势,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②内容上突出了狗对人的驳斥诘问,在人的面前,狗感到惭愧且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衬托了人的势利无耻。③语气上故作谦虚、揶揄,语言幽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还不知道”表面看是谦虚,是“狗不如人”:狗不会因铜银、布绸、官民、主奴而区别待人。人是会的,人能区别铜和银的贵贱,布和绸的好坏,官和民的高下,主和奴的尊卑,而且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这些伎俩,狗都远远不如,所以人比狗更势利,而且以此为荣。实质上是说狗没有人那么势利,还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其实是“人不如狗”。此种表述,故作谦虚,语言幽默,突出强调了人的势利无耻,对人进行有力驳斥。
    句中以四个“还不知道”的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内容铿锵有力,“我还不知道”表面是谦虚,实则就是“我可不像你”,语言幽默,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结尾意犹未了,耐人寻味。
    三、(2023-2024贵州省六盘水市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时兴的房子,大多是统一化的工业产物。要怎样的屋顶坡度,要多少层的地下停车库,窗户要按照工业规格严丝合缝建好。空调排出废气,垃圾扔到外面,我们不关心阳台上有没有落下什么植物的种子,也对邻居的生活一无所知 。
    母亲打开老宅的后门,一条小水渠把屋子温柔地抱住。各种苔藓和蕨类植物扎根在水渠边的泥土里,像铺了一条绿色的地毯。往上看就是山林的模样了,榉树、樟树、无患子树肩并着肩站成一片永恒。雨渐渐停了,水珠在绿色上凝结,让绿色变得更近浓稠,说不出像什么风格的画。
    森林总是试图回归原本的常绿阔叶林样貌,它们在积极抗争人们的改造。
    我想起一篇文章里面说:“繁华不是常态,也不常驻一地。人和事物总是相互吞纳、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肆意妄为却永不失手。”
    森林才是土地最初也是最终的面貌。而我们这些栖居者,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就够了吧。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母亲打开老宅的后门,一条小水渠环绕着屋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①原句使用了拟人手法,小水渠“抱住”屋子,写出了小水渠环绕着屋子流淌,生动形象;改句则是直接陈述,平平无奇。②“温柔”一词显得温暖亲密,体现出老宅环境使人感到温馨、愉悦;而改句不含感彩。(意思对即可)
    【解析】将原句与本句比较发现,原句使用了拟人手法,使用了“温柔”一词,结合语段,分析这两个方面即可。
    四、(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期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天气继续暖和,太阳光催开了那些桑拳头上的小手指儿模样的嫩叶,现在都有小小的手掌那么大了。老通宝他们那村庄四周围的桑林似乎发长得更好,远望去像一片绿锦平铺在密密层层灰白色矮矮的篱笆上。“希望”在老通宝和一般农民们的心里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强大。蚕事的动员令也在各方面发动了。藏在柴房里一年之久的养蚕用具都拿出来洗刷修补。在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旁边,村里的女人和孩子蠕动着,工作着,嚷着,笑着。
    这些女人和孩子们的脸色都不是十分健康,——从今年开春起,他们都只吃个半饱;他们身上穿的,也只是些破旧的衣服。他们的情形实在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然而他们的精神都很不差。他们有很大的忍耐力,又有很大的幻想。虽然他们都负了天天在增大的债,可是他们那简单的头脑老是这么想:只要蚕花熟,就好了!他们想象到一个月以后那些绿油油的桑叶就会变成雪白的茧子,于是又变成丁丁当当响的洋钱,他们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地叫, 却也忍不住要笑。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写成“在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旁边,村里的女人和孩子在蠕动, 工作,嚷笑”,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答案】从修辞上,“蠕动着,工作着,嚷着,笑着”,运用排比句式,写了妇女和儿童洗涮养蚕用具的热闹场景。从句式上,原文运用短句,句子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从词语上,原文使用“着”,表示动作进行中,有画面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句式等角度对比原文与修改语句的不同,从而分析出原句的艺术特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红色是喜庆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它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它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的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其实,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下,鲜明的颜色对比中,更显秋色的美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答案】①原文是整句,结构整齐。②原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③原句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一致,具有含蓄的诗意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以及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本题需要从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几方面进行分析。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叶”比喻成“灯笼”,把“鲜红的新叶”比喻成“火苗”,形象生动,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修辞,句式散乱,所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只不过这一次它露出了踪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案】①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②原句与下文的“充满温情”衔接得更紧密。
    【解析】从句式上看,原句是一个变式句,改写后的句子是一个常式句。从语意表达上看,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原句中的“严厉而又古板”与后面的“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衔接更为紧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泼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条极大的大鱼从湖心跃起,发出泼剌一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文先写声,后写形,符合常识。作者在夜间沿湖而行,会先听到鱼从水中跃起的泼剌之声,后循声而见鱼跃。②“泼剌一声”在前,突出人在宁静的夜晚受惊吓的原因,很真实;“忽然”能增加受惊的程度,更能体现作者的具体感受,更自然。
    【解析】原文强调“会忽然泼剌一声”,根据前后语境,原文先写声,后写形,符合常识。作者在夜间沿湖而行,先听声再见鱼跃更符合常识,而突然的泼剌声会把人吓一跳,所以“会忽然泼剌一声”应该置前。“泼剌一声”在前,突出人在宁静的夜晚受惊吓的原因,十分真实;“忽然”能增加受惊的程度,更能体现作者的具体感受,更自然。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因为追求逼真,“栩栩如生”便成为最高评价。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中亦要求表达意境,技法中讲究虚实,写实中结合写意。追求“虚实”“写意”“气韵生动”“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等表现手法,本质上也就是不再拘泥于描画孤立的物象之逼真,而着眼于物象与物象间的相互关系、整体关系,分析到底,这与印象主义及立体主义的探索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到达艺术高峰时:中西艺术必定相晤,拥抱,相见恨晚。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抵达艺术高峰时,中西艺术必然会有更多的交流、融合、超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从写作手法来看,原文将艺术拟人化,更形象生动,感染力更强。②从语体色彩来看,“相晤,拥抱,相见恨晚”言简义丰,韵味悠长,与全文风格一致。
    【解析】从写作手法来看,原句中“相晤,拥抱,相见恨晚”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艺术拟人化,更形象生动,感染力更强。从全文的语体色彩来看,原句“相晤,拥抱,相见恨晚”言简义丰,韵味悠长,与全文风格一致。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我到五祖寺的时候,是接近傍晚的下午。寺院很安静,没有什么游人和香客。我独自行走在寺院的石板路上,聆听到千年古寺的安然,有些感动。恍惚间,我似乎看到禅界先贤的背影,黑黢黢的一片。那些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呢,敬畏来自心底。这时候,樱花悄然地、呼啦啦地开放了,高大的树干上和四围伸开的枝头上全是樱花的蕊和花苞,淡淡的花香飘满院落。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时候,樱花开放了,悄悄地,呼啦啦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悄悄地,呼啦啦地”上,单独强调樱花开放的状态;原句的重点落在“开放”上,后文紧接着写开放的情形,更符合原文逻辑。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用倒装句式,有强调、突出之意,与文段舒缓的语体风格不和谐;原句语气舒缓,与文段营造的安静氛围更和谐。
    【解析】从语体风格上看,原句语气舒缓,与原文的表达风格以及所营造的安静氛围更和谐。从语义表达上看,原句强调的是樱花“开放”时的状态,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更符合原文逻辑;改句将“樱花开放”与状态分开来写,使得“悄悄地,呼啦啦地”与后文的语意衔接不协调、生硬。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答案】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让画面富有美妙的动态过程。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正在痴想之间”。
    【解析】原句中“不知何时”与前文“正在痴想之间”互相照应。原句中“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隐向一片暮霭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牧羊的孩子回家的场景,而改句简单直白地叙述牧童回家的事实,没有原句所描写的意境美,缺乏艺术感染力。原句使用“聚拢”“袅升”“隐向”这样富有动态感的词语,让画面富有美妙的动态过程。原句对村落炊烟、牧羊的孩子回家的描写,与前文意境风格一致。

    相关试卷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0语言文字运用之蹭修改题__不明蹭类型及修改方法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0语言文字运用之蹭修改题__不明蹭类型及修改方法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不出病在哪儿,不知道如何修改,运用“四改法”梳理修改病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0语言文字运用之蹭修改题__不明蹭类型及修改方法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0语言文字运用之蹭修改题__不明蹭类型及修改方法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不出病在哪儿,不知道如何修改,运用“四改法”梳理修改病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28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题__不会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28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题__不会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教师版,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