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1语言文字运用之词语效果题__不结合文意分析词语效果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31语言文字运用之词语效果题__不结合文意分析词语效果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途广泛的代词,生动形象的叠词,生动活泼的动词,表达细腻而精准的副词、形容词,特殊含义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题型——语言文字运用之词语效果题
词语表达效果考题是近年来高考热点考题之一。在综合性语段中,词语效果题主要考查以下几类词语:
1.用途广泛的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
2.生动形象的叠词
3.生动活泼的动词
4.表达细腻而精准的副词、形容词
5.特殊含义的词语
★易错原因——
1.不会从词语的本义对词语效果进行分析。
2.不会结合语段语境对语语效果进行分析。
(2023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答案】1. 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摹性。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显然比“处、微、早”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间之早。
人称代词的使用效果分析
考查语段中的人称代词使用效果,主要是考查人称代词的特指内容、人称作用以及人称转换的作用。分析人称代词的使用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明确人称代词所指,是泛指虚指,还是特指。
②结合语段从代入感、亲切感、距离感进行分析。
③结合语段从抒情性、情感性角度进行分析。
示题:
(2023·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田野之上的空气无比清新,如同天上的蔚蓝,总会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远处,不时地有老农们赶着牛车往自己的田地里送肥料。他们,仍然将自己积攒了一冬的农家肥,堆成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土丘。待到土地饥饿得张开口时,再把这些农家肥撒开。他们,用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方式,细心地服侍着大地,就像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
因为,老农们心里最清楚,你对土地用心,土地也会对你用情!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他们最为心安的地方啊!
有了老农们的陪伴,冷寂了一个冬天的田野便不再孤单,仿佛也久久地沉浸在那无边的喜悦之中,连同那些小草,共同演奏着春天的交响乐!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两处"你"都是泛指,能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营造出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氛围。②用"你"更具抒情性,能够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解析】①两个"你"都是泛指,没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指向读者,仿佛作者正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能够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增加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感染力。②用第二人称"你"更具有抒情性,拉近了所有人和土地的关系,能够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唤起人们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敬意。
叠词的使用效果分析
将同一个字(词)重复使用,形成新的词汇,即是叠词。使用叠词,可以达到以下表达效果:
①增强语气,使语言更加有力量;
②增加数量或者程度,让读者对其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③增强语言的音韵效果,以让语言更加优美、和谐,增强其音韵效果;
④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特定的语言氛围。
回答关于叠词效果考题时,可以从以上方面进行评析。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
文中加点叠词的使用独具特色,请结合文段具体说明。
【答案】①三个叠词的使用,强调了花、草、杨柳在春季生机勃发的形貌特征,融入作者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②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萦回耳际,有精妙的音乐美感,达到了韵律和谐的效果。
【解析】①文段中的叠词"灼灼"写出了春花鲜艳的特点,"萋萋"写出了草茂盛的样子,"依依"写出了柳树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姿态,这些词语的使用写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感受,融情工景。使描绘的景色更加形象,富有艺术魅力②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使用效果分析
一些特殊的动词、副词或形容词效果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角度分:
①从描写的事物的动感与细腻程度分析(动词或形容词)
②从修辞角度分析(动词或形容词);
③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动词或形容词);
④从词语使用范围与程度角度分析(副词)。
不同的词语在句中使用的效果,会有不同。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文中加点词“一轮”使用独具特色,请结合文段具体说明。
【答案】①一轮表示偶尔转动一下,与前面的“间或”相呼应,②意在说明祥林嫂目光呆滞,已失去人之精神。
【答案】此处考查动词使用效果。一轮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答题时可以从词的本义及刻画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一、【考查叠词使用效果】(安徽省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径直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仰着面,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如古琴的琴音,安详,恬淡,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抚抚、揉揉、瑟瑟缩缩”,说说它们和“抚、揉、瑟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二、【考查叠词使用效果】(2023-2024湖南衡阳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麦田漫无边际,犹如一望无垠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麦田。
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浅绿色的身躯。人们站在田垄上望着绿茸茸的麦苗,像是望着一群娇小可爱孩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盼着它们早点儿抽穗灌浆,长出丰盈健硕的麦穗。
小满转身远去之后,芒种急急匆匆地到来了。大自然的一双巧手用太阳的七彩之光给麦田镀上一层金色。这个时候的麦田丰硕而美丽,像是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人们望着饱满沉实的麦穗笑容满面。人们收获麦子之后,将一粒粒麦子装进粮仓,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
请结合文本,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分析其在文中的艺术效果。(4分)
三、【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2023-2024长郡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已,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3分)
四、【考查人称代词效果】(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 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所以, 我说, 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中使用了“他”和“我”两种不同的人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五、【考查特殊词语的作用与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放眼世界文学史,大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一个自己的文学共和国。马尔克斯有他的“马孔多”小镇,鲁迅有他的“鲁镇”,沈从文有他的“边城”。而这些文学的共和国,无一不是在它们的“君主”的真正的故乡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作家的故乡不只是指父母之邦,也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我们的“知青作家”看似一般都能两手操作,一手写农村,一手写都市,但写都市的篇章中往往有感情饱满的传世之作。如史铁生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史氏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虽然也是出色作品,但较之《我与地坛》,则明显逊色。我的解释是,史氏的“血地”是北京——他自称插队前跟着父母搬了好几次家,始终围绕着地坛,而且越搬越近。他的地坛是他的“血地”的一部分——我一向不敢分析同代人的作品,铁生兄佛心似海,当能谅我。
原文“他自称插队前跟着父母搬了好几次家”,如果去掉“自称”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六、【考查儿化词的效果与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夏日的傍晚,运河的风景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气。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回棚,蝈蝈在豆丛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
这块瓜田,从河岸上一直种到河坡下。瓜田的主人老木匠郑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个儿大,皮儿薄,结得多,色、香、味都是上品,很是名贵。然而,他的瓜从不丢失。老木匠郑端午从十二岁学手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匠这一行的规矩最讲究。他这大半辈子,手艺上从没走过尺寸,规矩上从没差过板眼。他是北运河两岸的活鲁班,但是从不目中无人,从不恶语伤人,更从不同行结冤,损人利己;因此,他在这一方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他的瓜田本来不必看守,就是手脚最不干净的人物,也不忍心偷他一个瓜,摘他一片叶;他住在瓜棚里,是为了驱赶黑夜进犯瓜田的刺猬和狼叭狗子。②白天,他常常到渡口上找摆渡船的柳罐斗,或是到钉掌铺找吉老秤,一坐就是半天一晌;等回到瓜田,到瓜垄里转一遭,哪一棵秧少了一个瓜,拨一拨瓜叶,扒一扒浮土,就会找到或是扒出三两个铜板。
(摘编自刘绍棠《蒲柳人家》)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的瓜个大,皮薄,结得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七、【考查叠词使用效果】(2023·辽宁沈阳高三质检)“叆叇”的本意是云彩很厚,文中加点处使用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一串螃蟹在门后叽哩咕噜吐着泡沫。打气炉子呼呼地响。
一声鸡啼。一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的鸡,在小天井里徘徊顾盼,高傲冷清,架上两盆菊花,一盆晓色,一盆懒梳妆。——大概多数人一定欣赏懒梳妆名目,但那不免过于雕琢着意,太贴附事实,远不比晓色之得其神理,不落形象,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看过又画过这种花的就可以晓得,再没有比这更难捉摸的颜色了,差一点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天晓得颜色是什么样子呢,可是一看到这种花叆叆叇叇,清新醒活的劲儿,你就觉得一点不错,这正是“晓色”!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两个字。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鸡鸭名家》2019年版)
八、【考查人称代词使用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而不是自己走着去听。没有人爬上山坡,大好风景也无人欣赏。但让人抬着送上山顶,你看到的不过是平淡无奇的景物,你怎能赋予它实质的意义呢?
一个对现状深感满意的人,必是经过努力后方能有气定神闲的享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调整山河,推平村庄的砾石路。这个景色起自他的胸臆,他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孩子感受到的快乐——他排列了石子,建造了城市,于愿已足。看到一堆未经自己努力而成为风景的石子,哪个孩子会欢呼雀跃呢?我若不身体力行,就不存在任何历险;我若不用尽心力,一切就没有意义。
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因为,不做这件事,便要做那件事——你们必须长大。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分别使用了“我”和“他”、“我”和“你们”的称谓,请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4分)
九、【考查名词使用效果】(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在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 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 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 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 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 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 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 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 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 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文中加点词“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29语言文字运用之补写语句题__不注重上下文内容或逻辑照应学生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没有把握补写语段的话题内容,没有注意补写语句的上下照应,没有注重补写语句的句式结构,5~23,上下齐观,通过标点提示进行补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28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题__不会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学生版,共13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28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题__不会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学生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