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备课课件ppt
展开猜谜语红红黄黄一枝花 家家户户不离他温顺可爱让人亲 狂暴怒放让人怕 (打一自然现象)
1、燃烧的定义: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思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物质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着火点是指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会变化,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也有所不同。
铜片上的红磷由于温度没有达到自身的着火点,不能燃烧,可以用酒精灯对铜片加热,当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时,红磷就能够燃烧。 开水中的白磷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可以将白磷从水中取出,白磷可以燃烧;或者向水中通氧气,白磷也能在水下燃烧。
【思考】怎样才能使没有燃烧的物质,燃烧起来呢?
在不同情况下,灭火的方法千差万别,但遵循的原理只有三种。这三条原理都可以阻止物质燃烧的发生。
(1)移走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易错点: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
【思考】下列灭火方法各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一旦发生火灾,我们该怎样去救火和逃生呢?
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物质燃烧的必备条件。3、通过移走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燃烧一定要同时满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方法点拨】了解燃烧的定义,从常见燃烧现象进行分析。 【解析】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C、物质燃烧一定要同时满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也不能燃烧,C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正确。
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方法点拨】燃烧的条件有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物质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燃烧时应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从实验图来分析实验探究的是影响燃烧的哪一个条件。 【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与氧气隔绝而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A正确;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燃烧,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故C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错误。
3、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移走可燃物”这一原理的是( )A、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方法点拨】根据已有的灭火方法与原理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故A错误;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故B错误;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故C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故D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备课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燃烧的条件,活动探究一,演示实验,观看视频,归纳整理,符合其一,可以清除可燃物,可以隔绝空气,总结灭火原理,归纳同学们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pptx、711灭火的原理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图片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可燃物,最低温度,隔绝氧气或空气,水基型,阻断隔离可燃物,水的密度比油大,盖上锅盖合理即可,剧烈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