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多份(Word版附解析)
2025届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26生物的进化(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26生物的进化(Word版附解析),共8页。
[基础巩固练]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2024·青海西宁统考]生物进化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的生物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经过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物种
D.经过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的变化有差异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3.[2024·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4.[2024·黑龙江省高三模拟](不定项)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二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温带
B.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C.协同进化既存在于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也存在于植物和植食动物之间
D.生物多样性会随群落演替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但该群落中不会发生生物进化
6.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本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
C.种群1、2基因库的差异是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根本原因
D.种群1、2受不定向的选择,保留部分个体
7.[2024·湖南长沙一中校考]根据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协同进化可分为互利或对抗的协同进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与授粉昆虫间存在互利的协同进化,植物得以传粉,授粉昆虫获得食物
B.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存在对抗的协同进化
C.两种协同进化都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产生新物种
D.除生物间的协同进化外,生物还与无机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8.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
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提能强化练]
9.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10.[2024·云南民族大学附中一模]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调查区域内,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占全部基因型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C.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型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11.[2024·浙江省嘉兴一中模拟]苍蝇的有翅、无翅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将一定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饲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如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数量等)皆相同。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A.甲瓶苍蝇在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
B.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
C.通过优胜劣汰,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
D.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
12.[2024·河北冀州调研](不定项)调查传粉者对某牵牛花种群的访问次数,结果如表:
研究者得出结论:物种乙偏好访问有色花,而物种甲无花色偏好。研究者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有( )
A.每朵有色花平均被传粉者访问的次数是白色花的2倍
B.物种乙访问有色花的次数约是物种甲的5倍
C.物种甲访问白色花次数所占的比例与白色花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基本一致
D.物种乙访问有色花次数所占比例大于种群中有色花所占比例
13.(不定项)为研究番茄的抗冷性,将取自不同纬度和不同种的番茄幼苗培养在相同温室中,然后将所有幼苗经历7天的冷处理(0 ℃),再转移至温室,培养7天,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B.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更容易产生抗冷性突变
C.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
[大题冲关练]
14.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不同的岛屿环境有较大的差别。达尔文发现在这13个岛屿上生活着13种地雀,经过研究发现它们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1)达尔文发现13种地雀来源于同一种原始鸟类。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鸟类的细胞色素c(所有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差异,这为上述结论提供了 方面的证据,能为此结论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 。
(2)13个主要岛屿形成后,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就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 。由于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 ,且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使彼此之间的 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 ,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3)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善于鸣叫的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的集合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该小岛上不同莺雀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
(4)有人认为“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这些可遗传变异决定了地雀的进化方向”。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 。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 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 ,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① ;② 。
(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的个体有300只,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检测案26
1.解析: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反之则不一定,A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使种群发生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当基因库的差距越来越大时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C正确;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基因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D正确。
答案:A
2.解析: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且大多数是有害的,但其有害和有利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因此,无论是有害突变还是有利突变均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因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也可能因遗传漂变而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A
3.解析: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使用,抗药性在农药使用之前就已经出现,A错误;青菜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自然选择可导致青菜虫体内有利变异的积累,C正确;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D错误。
答案:C
4.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图中①指基因频率,②指可遗传的变异,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答案:ACD
5.解析: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不一定都高于温带,生物的多样性不仅取决于环境温度,还取决于其他环境条件,A错误;部分外来物种引入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若本地存在外来物种的天敌或外来物种不适应本地的环境,则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B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互相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植物和植食动物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C正确;群落的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生物和无机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过程,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变化,发生生物进化,D错误。
答案:C
6.解析:种群1、2出现的突变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隔离的本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形成生殖隔离的本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正确;自然选择对不定向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其结果是适者生存,D错误。
答案:D
7.解析:根据协同进化的概念可知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协同进化,授粉过程中植物得以传粉,授粉昆虫获得食物,植物与授粉昆虫间存在互利的协同进化,A正确;人类和新冠病毒属于两个物种,而病毒对于人来说属于有害的,故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存在对抗的协同进化,B正确;两种协同进化都能改变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会产生新物种,产生新物种需要有生殖隔离,C错误;协同进化可以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相互作用,还可以是物种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故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间,无机环境与生物间也能进行协同进化,D正确。
答案:C
8.解析: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答案:C
9.解析: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1/2×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9-(1-0.18)]×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因同时存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18=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
答案:B
10.解析: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不仅涉及到生存斗争,还包括互利共生等形式,有些协同进化关系是基于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的,而不是仅仅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A错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做基因频率,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显性性状表型的频率是0.36,则隐性性状表型的频率是0.64,用A和a表示,基因型为aa的频率为0.64,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杂合子Aa的频率是2×0.8×0.2=0.32,D正确。
答案:D
11.解析:变异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有翅和无翅的显隐性未知,若有翅为隐性性状,则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通过题干信息不能得出甲瓶中苍蝇是否进化产生了新物种,C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而乙瓶中有翅和无翅的苍蝇都能存活,据此不能推断出哪种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错误。
答案:B
12.解析:每朵有色花平均被传粉者访问的次数是白色花的2倍,这只能说明甲、乙的相同点,不能说明其不同点,故不能得出物种乙偏好访问有色花,而物种甲无花色偏好的结论,A错误;物种乙访问有色花的次数是148,物种甲访问有色花的次数是30,物种乙访问有色花的次数约是物种甲的5倍,说明物种乙比物种甲偏好访问有色花,但不能说明物种乙偏好访问有色花,物种甲无花色偏好,B错误;物种甲访问白色花次数所占的比例为11/41,约为1/4,白色花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为25%,二者比例基本一致,可推知物种甲无花色偏好,C正确;物种乙访问有色花的次数所占的比例大于种群中有色花所占比例(3/4),因此可得出物种乙偏好访问有色花的结论,D正确。
答案:CD
13.解析: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地理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在实验之前已经出现了抗冷性突变,自然选择使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抗冷性较强,故冷处理后高纬度地区的种子存活率高;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自然选择不同,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
答案:ACD
14.解析:(1)研究发现,这些鸟类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差异,这是在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2)13个主要岛屿形成后,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且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形成了新物种。(3)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小岛上不同莺雀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基因)多样性。(4)可遗传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等不同,地雀的进化方向不同,自然选择决定种群进化的方向,故不同意题述观点。
答案:(1)分子水平 化石 (2)不同岛屿存在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库 生殖隔离 (3)种群 基本单位 遗传(基因) (4)不同意 可遗传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5.解析:(1)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3)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所以若干年后,甲岛上长翅个体最多,残翅个体最少,具体图示见答案。(4)种群A与种群B不能进行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不同,也可能是种群A、B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5)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则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能力相同,故繁殖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答案:(1)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如图所示
(4)基因库 生殖隔离 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不同 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5)70% 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7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Word版附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10光合作用(一)(Word版附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12细胞周期和细胞的有丝分裂(Word版附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