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介绍四个腔室,血液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主题:医生的使命——探索人体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神奇之旅
教学链接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学生们,你们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呢?
大家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理想,我发现我们班当医生的同学占比比较大,那我就带着同学们认识一下医生这一职业。
说到医生,同学们疫情结束没有多久,你们知道为什么在疫情期间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不能戴口罩吗?
回答的很好,但是并不完全,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引人入胜的生活案例:某学校举行体育测试时,有一位男孩子在体育课上跑完步后心脏痛,喘不上来气,去医务室吸了氧好了,但是过了几天一跑步就有这种情况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心脏功能不全造成的疼痛感及胸闷等症状。
(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人体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神奇之旅,来探究心脏。
学生:老师
学生:医生
学生:律师
学生:
学生了解到医生的职业特点和使命
学生:因为会呼吸不上来
学生表示理解了
通过介绍心脏疾病的话题,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并培养对疾病的认识和关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病变和病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加对医生职业的兴趣。
引起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讲解新知
一、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1、(播放节奏与心脏的跳动有相似的音乐)同学们听一下这个音频,感受一下它的频率跟我们哪个器官相同?
回答的非常好,那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那个位置吗?
很好,我听到有学生说胸腔的中央,其实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也有一些少数人的心脏会在胸腔中央偏右下方,也就是在两个肺的中间。大家可以跟着老师感受自己的心脏在哪个位置摸一下。
心脏大体呈锥形,像个桃子,成人的心脏占体重的0.5%,成年人的心脏大小大致相当于自己的拳头大小。
观察:展示猪的新鲜心脏,让学生观察心脏的外形
让学生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它们的厚薄
回答的非常准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心脏的简笔画,根据教科书第 61 页的心脏示意图确定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一个空心器官,主要由肌肉组成。
6. 心脏是一个主要由肌肉组成的中空器官,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并不相连。每一部分各有两个腔,上面的空腔叫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心室。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的倒流。
那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为什么瓣膜要防止血液的倒流呢?
回答的非常准确,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下有关瓣膜和血液倒流的小知识:
心脏的瓣膜起到调节血液流动方向的作用,确保血液顺畅循环并防止倒流。瓣膜的设计使得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这样有利于保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在心脏中,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做三尖瓣和二尖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做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这些瓣膜通常由尖耳瓣膜构成,它们具有类似于扇门的结构,能够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打开或关闭,但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这是因为瓣膜的结构设计与血液流动方向紧密相连,使得血液只能顺着心脏的流动方向通过瓣膜。
通过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的设计,可以确保血液在心脏不同部位的流动顺利进行,避免了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血液的逆流。这种结构使得血液可以有效地被泵送到全身各处,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心脏瓣膜的设计是为了确保血液流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心脏的结构,那心脏有什么功能呢?
10. 回答的非常好,老师在补充一下,事实上,心脏由左右两个 "泵 "组成,同时工作。 之所以有两个 "泵",是因为心脏的跳动包括收缩和舒张。 心房收缩时,血液被推出心房,通过瓣膜进入心室。 然后心室收缩,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泵送到身体其他部位,右心室的血液通过肺动脉泵送到肺部。 然后,动脉瓣膜关闭,心房和心室扩张,肺部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全身的血液通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见下文)。
二、介绍四个腔室
1.(跨学科)同学们刚刚老师讲过心脏是由左右两个“泵”来工作,那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我们要使用一个塑料瓶和橡皮球模拟心脏的泵血过程。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向学生们展示如何使用橡皮球挤压塑料瓶来推动液体循环。
将塑料瓶比作心脏,橡皮球比作血液,我们可以简单地模拟心脏的泵血过程。首先,将橡皮球放入塑料瓶中,然后用手轻轻按压瓶子。
当我们按压瓶子时,橡皮球被挤压并向前推进,模拟了心脏收缩时血液被压迫向前流动的过程。
当我们用手轻轻按压瓶子时,橡皮球被排出,模拟了心脏的收缩过程。
当我们松开瓶子,橡皮球会回弹回原位,模拟了心脏的舒张过程。
这个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不能完全准确地模拟心脏的复杂运动规律,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血液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真实的心脏中,这实验会如何体现?
回答的非常好,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心脏泵血过程更加复杂,涉及心脏瓣膜的打开和关闭、心脏血管的弹性等因素,这些因素在简单的模拟中无法完全再现。因此,这个模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示意,它帮助我们理解血液的泵血过程,但不能代表真实的生物学过程。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血液主要就是为人体运输能量、氧气、免疫、水、无机盐等多种重要作用,想来同学们上节课很认真的听课了,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讲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都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并且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我们现在做一下心脏注水实验,看看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同学们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记得思考一下问题:
(1)从主动脉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水从主动脉灌入得太快,部分水也会从主动脉中直接倒流出来。
(2)从肺动脉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3)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看来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回答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心脏的各个腔室之间的关系。
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心脏内部分为四个腔,上部两个为心房,下部两个为心室。左心房跟肺静脉相连,右心房跟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跟主动脉相连,右心室跟肺动脉相连。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互不相通,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之间相通。
在这里老师再叫大家一个小口诀:
上房下室;
左右不通,上下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其实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心脏的四个腔室之间的关系跟血液的循环有很大关系。
大家想不到是正常的,我们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血液循环的发现。
三、血液循环
1. 我们接下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分成小组通过扮演“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根据下图(血液循环图)探索一下血液循环的奥秘吧!
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经过体内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和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 这条循环路径被称为体循环。
学生回答问题:血液循环的体循环途径是如何实现的?
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毛细血管网,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叫做肺循环。
同学们在想一想,肺动脉的血液循环是怎样的?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由此可知,你们已经充分掌握了血液循环。
老师在最后将本节课内容归纳一下,没记好笔记的同学要记一下笔记,记好了的同学跟老师复习一遍:
小结:
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大小:大体呈锥形,成年人的心脏大小大致相当于一个人的拳头大小。
构造: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它们之间被心房和心室间隔分隔,同时还有心脏瓣膜,起到阻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功能:心脏是泵,起着泵血的作用。心脏负责将氧合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同时将含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血液送回肺部进行氧合。
体循环的循环路线: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 静脉回心脏。
肺循环的循环路线: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 -> 肺静脉 -> 左心房。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回流到右侧,而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回流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拓展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布置一个测试,做一个小游戏:心脏科好医生
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两个组分别在教师的两边。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关心脏问题的游戏问题,例如回答关于心脏和血液循环的问题、模拟动脉和静脉传输血液、心脏病有哪些、血液倒流会导致什么等。这些问题都有你们抢答来回答,谁回答的多,并且正确率高,就会有一个游戏币(老师制作的虚拟纸币),在游戏的最后,老师会根据两个组的纸币的多少给予奖励。
学生:心脏
学生:在胸腔的中央位置
学生积极跟着老师摸自己的心脏位置。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积极主动上讲台进行观察实验
学生: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学生看着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心脏和课本结合很容易就明白了心脏的结构
学生认真记笔记
学生:因为血液倒流的话人很快就会死亡。
血液主要就是为人体运输能量、氧气、免疫、水、无机盐等多种重要作用,如果血液倒流的话新鲜的氧气无法送达大脑,人很快出现脑缺氧死亡。
学生们非常清楚的了解到了有关瓣膜和血液倒流的小知识
学生:通过它的跳动,我们可以活着,它要是不跳了,那我们也死了。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心脏中,血液流动的规律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控制的。当心脏收缩时,心脏肌肉收缩,压力增加,血液被推入动脉中,使其向全身组织供血。然后心脏舒张,心脏肌肉松弛,此时压力下降,允许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脏,准备下一次收缩。
学生:动脉:携带氧和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
学生:静脉:将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身体各组织和细胞输送回心脏。
学生: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的细小血管,在这里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回收。
认真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
学生:(1)从主动脉注水的话,水的流经途径如下:主动脉-主动脉瓣-左心室-二尖瓣-左心房-肺静脉,然后流出。
学生:(2)肺动脉(所有动脉都是离开心脏的,不过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是血出心脏进入肺的口,所以是离开心脏的,所以若水从肺动脉灌入,那就是逆流了。所以一般正常心脏肺动脉瓣会堵住路线不让通过。因为二尖瓣是关闭的),进入左心房的水即从肺静脉流出。水是不可能进入右房、右室的,故从上、下腔静脉或肺动脉中不可能有水流出。
学生:(3)如果不把下腔静脉堵住,从上腔静脉注水,直接就从下腔静脉流走了。如果堵住下腔静脉,那么水会流经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然后离开模型。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笔记
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血液循环才会这样。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分好小组,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学习与探索中明白血液循环
学生:循环路线: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 静脉回心脏。
学生:循环路线: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 -> 肺静脉 -> 左心房。
学生认真跟随老师再次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记好了笔记
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带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人类生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跟随课本内容以及老师讲解内容学习本课知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做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探究思维,提升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通过引入跨物理学科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结合实际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泵血的原理和液体流动规律。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对于接下来讲的心脏注水实验打下铺垫,为后面的内容做基础巩固。
通过心脏注水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心脏中四个腔室之间的关系,明白心脏跳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热爱,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关血液循环的视频和假扮“红细胞”角色的小游戏,来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掌握血液循环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游戏化设计,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兴趣与参与度,加深了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小组合作更加促进了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拓展医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以及与心脏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拓宽他们对医学领域的视野。
游学相辅
游戏主题:心脏科好医生
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两个组分别在教师的两边。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关心脏问题的游戏问题,例如回答关于心脏和血液循环的问题、模拟动脉和静脉传输血液、心脏病有哪些、血液倒流会导致什么、心脏健康有关知识等。这些问题都有你们抢答来回答,谁回答的多,并且正确率高,就会有一个游戏币(老师制作的虚拟纸币),在游戏的最后,老师会根据两个组的纸币的多少给予奖励。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抢答问题,学生需要在抢答问题的同时,迅速回答问题,不然会给对方的组添加助力。
通过游戏化设计,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兴趣与参与度,加深了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小组合作更加促进了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拓展医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以及与心脏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拓宽他们对医学领域的视野。
总结评价
课程教学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突出重难点。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化,教学中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遵循常规,但又不墨守成规,因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处理抽象课程与具体课程的关系,注意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指出 发展。 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强调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 教师教态亲切、生动,能恰当运用丰富的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师评价。
1.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对重点、难点把握得当,能正确地发现问题,并能根据所学内容合理地使用学习资源
2. 注重情境设计,激发兴趣,目标明确。
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到满意,有积极的想法和感受,与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评价:
1.参与状态: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学习过程良好。
2.合作状态:组织有序,讨论热烈,与同伴合作,在现场互帮互助。
3.知识掌握状态:课堂知识掌握快,课堂学习准确率高,知识目标达成度高。
4.方法应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能力形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师生评价标准,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的体现出了跨学科活动带来的知识巩固,通过进一步设计涉及生命科学与物理学跨学科的实验和活动,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知识时,通过游戏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跨学科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合作讨论,深化学生对心脏与血液循环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的魅力。同时,还适当融入一些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中,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心脏与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并感悟到医生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和医学科技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免费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免费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