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思想方法为什么要把发声音叉的叉股放入水中,把泡沫小球放在发声的扬声器上? 答:能把发声物体看不见的、微小的振动放大显示出来。
由生活中更多的类似的现象,可归纳得出:1.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___时,发声也会停止。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3.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声的声带、振动着的音叉的叉股、发声的扬声器都是声源。
思考: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使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叫转换法。如:音叉的振动难以观察到,把发声的叉股放入水中,通过激起水花表明音叉在振动。
如图所示,小丽和本组同学用音叉进行了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 小丽用木槌敲击了音叉, 她听到了____________发出的“嗡嗡”的声音;(2)如图乙所示,当小丽把发声的音叉触到面部,能感觉到发声的音叉在______;
面部感觉发麻是由于音叉在振动
(3)同组的小明同学认为,物体发声的条件能感受、体验,也能观察,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正确的是( )A. 可以用小钢球或者玻璃球替代乒乓球B. 音叉发声后,应把音叉靠近乒乓球C. 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运动D. 经过一段时间后,乒乓球不再被弹开时,仍然可以听到声音
思路导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由于音叉振动不易被观察到,我们可以用音叉靠近容易被弹起、便于观察的乒乓球,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显示、放大音叉的振动。振动和运动不同,振动是物体的往复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声音不再产生,我们将听不到声音。
如何放大音叉的振动用转换法显示发声体的振动:
易错提醒1. 在操作中,为了避免乒乓球因为铁架台的运动引起的变化,应该是发声音叉靠近乒乓球,而不是拿着铁架台让乒乓球靠近音叉。2. 振动和运动的不同振动不等同于运动。振动是物体经过它的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运动是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3. 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已发出的声音可能仍在向远处传播。
1.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1)声波:音叉振动时,使附近空气随着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如同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声音就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2)看得见的“声波”:声波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被“看到”。把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如图 所示。
思想方法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例如我们根据声波和水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 都是一种波动),而推测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这就是类比法。
拓展延伸声波与水波的比较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 此时能听到铃声。不断抽出密闭玻璃罩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不断减弱,若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我们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说明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乙,我们平时用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如图丙所示实验,可以听到在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4)如图丁所示实验,可以听到绷紧的棉线传来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综合分析、归纳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
思想方法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例如在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铃声。原因是实验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但我们可以由玻璃罩内空气越少,听到的铃声越弱,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
3. 声音传播有多快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一些物质中的声速(米/ 秒)
由数据可知:(1)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最小;(2)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如图是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场景。(1)图甲中把耳朵紧贴桌面的同学能听到另一端的叩桌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2)图乙中水中的鱼能听到外界的拍手声, 这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
(3)图丙中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4)图丙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 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因此,我们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5)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
用理想实验法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由实验直接得出: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 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 实验+ 推理)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平衡器官也在耳内),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设想一个聋哑人面对无声的世界该是多么痛苦!
物理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
知识拓展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夏季的雷雨天里,一人看到闪电后3 s 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此人_______m。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开始计时,那么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_______s。
思路导引:由 得,打雷处距人的距离s = vt = 340 m/s×3 s = 1 020 m。由 可得,声音传播100 m 所需的时间t ´= ≈0.29 s。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即枪声已经传播100 m 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所以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0.29 s。
正确判断传声介质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耳朵根据题意分析传声介质。
将声音等效为一个运动的物体
1. 概念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以上, 人耳就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17 m;回声与原声相隔在 0.1 s 内,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可以加强声音。
1.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时,发声也会停止。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4. 在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化实验法。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5.5 新材料及其应用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26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5 新材料及其应用教课内容ppt课件</a>,文件包含55点击新材料ppt、教学设计点击新材料doc、教案点击新材料doc、学案点击新材料doc、二极管单向导电性swf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2.2 音调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258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2 音调评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22音调ppt、教案22音调doc、教学设计22音调doc、学案22音调doc、1129wav、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mp3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5.1 物体的质量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260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5.1 物体的质量授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51物体的质量ppt、教案物体的质量doc、教学设计物体的质量doc、学案物体的质量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