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第1章《声现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声现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共15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培优卷)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B. 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C.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2.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 ) A.乐器甲和乙发声的响度相同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音调相同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音调相同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音色相同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以及汽车的速度分别是( )A.340m 10m/sB.170m 20m/sC.360m 20m/s D.410m 10m/s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 )①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②悦耳动听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③地震、火山喷发会伴有次声波④楼房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5.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6.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7.如图所示,用几只相同的玻璃瓶子装有不同质量的水。用一根筷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 1, 2, 3, 4, 5, 6, 7, i”的声音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声音是由筷子振动产生的 B.该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该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 D.在月球上敲击瓶子同样能听到声音8.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9.某两位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让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另一同学在铁管另一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已知人耳区别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最短为0.1s;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300m,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听到了3次响声,则第一次响声一定是由空气中传来的B.如果管中装满水,只听到1次响声,管道最长为30m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m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1次和第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57s10.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B.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11.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12.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A.此时的噪声会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此时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3.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14.每年中秋节、春节,都会有中秋晚会或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主持人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________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不看电视只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这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春节时候我们都会放鞭炮庆祝,在放鞭炮时,有的人会捂住耳朵,捂住耳朵是在________减弱噪音。15.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做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1)如图甲所示,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小,发声的响度较小,用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大,发声的响度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________,响度越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声音的高低,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音调越低。16.小明在图书馆看书,想休息一会,听听歌,怕打扰其他人,他带上了耳机,这是在________减弱了噪声。小明可以模仿不同歌唱家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能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17.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利用了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利用手机播放音乐,声音过大时,手机会提醒“音量过大,可能会吵到别人”,这是从噪声的________(选填“产生”、“传播”或“接收”)环节进行噪声防治。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测海水深度,从发出到接收一共用时 4s,在海水中速度为 1450m/s,海水深度为________m。19.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________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20.“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根据乐音的高低,分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考试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开始答题,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21.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较短振动的________(填“快”或“慢”),高音区为________区(选填字母)。(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辨别的。(4)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2.声音在钢管里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4000m/s,用力敲打钢管后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从(钢管,空气)传来的,第二次是从________(钢管,空气)传来的。23.如图甲所示,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会听到声音,若在酒杯中不断加水,发声的音调将逐渐________(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乙,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发声的音调将________(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将________(变高、变低或不变)。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3分)24.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均选填序号)①控制变量法②等效替代法③转换法④理想模型法⑤科学推理法(1)图________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________(选填“频率”或“幅度”)增大。25.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________;(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________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________;(3)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________;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4)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________;(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26.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隔声性能好一点;(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5)以上材料隔音最好的为________。27.(7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355m处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km/h?28.完成下面的问题: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测距是测速的基础,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童话《大象招聘》中有这样的描述。大象办的农场饱受老鼠的困扰,大象想招聘一些猫来灭鼠。如图为猫和大象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请你从图中所给信息来回答下列问题。(1)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_等特点;(2)宇航员在月球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3)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选填字母);A.B.C.D.(4)大象与猫之间是否能完成招聘中语言沟通吗?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5)大象发声的频率主要是集中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所在的频率范围内;(6)如果有地震发生,能感知到地震发出的声是大象,还是猫?________(选填“大象”或“猫”)。实验次数1234钢丝粗细AB间距/cm50505030钩码个数3343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参考答案1.A【详解】A.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不可能完全抽成了真空,故A错误,符合题意;B.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发音齿轮的齿数不同,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是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详解】A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C正确;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3.C【详解】汽车行驶的速度由可知,声音2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①错误;②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就是噪声,故②错误;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现象都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故③正确;④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④正确。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5.A【详解】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人用很小的声音说话时,手机不能录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手机接收不到,所以无法录音,故B错误;C.手机能听声识人,从而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都是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6.A【详解】声源所产生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A强于B,则说明声源与A的距离小于与B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受传播距离的影响,传播距离越大,响度越小,所以此处人是据响度作出判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A.用筷子敲击装有不同质量水的几个相同的玻璃瓶子,声音是通过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瓶内水位的高低不同,因此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敲击瓶子不能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A【详解】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可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因为完好的瓶胆中有真空层,而漏气的瓶胆没有真空层,比较音乐贺卡在两种情况下的传声情况,可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此实验中应控制音量相同,且在有空气和真空的情况下才能比较,故B不符合题意;C.瓶胆有无瓶塞不能改变瓶胆的有无空气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瓶胆放在距离远近不同的地方向,能比较出传声与距离的关系,不能达到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A.由题意知铁中的声速最快,故第一次响声一定是由铁传来的,故错误;B.只听到1次响声,则最快与最慢传来的声音间隔小于0.1s,即解得s1=31.92m,故错误;CD.要听到3次响声,由B可知,要区分铁管与空气传来的响声,长度至少为31.92m,要区分水中传来的声响与铁管传来的声响,则可解得s2=214.3m;要区分水中与空气中传来的响声,则可解得s3=37.5m.综上所述,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m,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1次和第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s.故C正确,D错误.10.B【详解】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虽然可以减小噪声,但不符合实际,如工厂必须利用噪声大的机器进行生产,故A错误;B. 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可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实际,故B正确;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是防治噪声的一种途径,但不符合实际,因为这样正常的声音也听不到了,故C错误;D. 关闭所有声源,可以减小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故选B.11.D【详解】A. 玻璃坚硬光滑,不能较好地吸收声音,故A错误;B. 玻璃没有振动,不能够发出声音,也不是隔音好的原因,故B错误;C. 因、液、气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玻璃也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 玻璃表面坚硬光滑,能较好地反射声音,减小声音向外和向内的传播,即隔音效果好,故D正确;故选D.12.B【详解】根据噪声显示装置能看出,此时的噪声是76.5分贝,由于该数值不超过90分贝,故此时的噪声不会使人失去听力,故A错误;超过了70分贝,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更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不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13.振动信息【详解】[1]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说明水在振动,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应用是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扑通”声把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4.振动音色人耳处【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主持人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有时候我们不看电视只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在放鞭炮时,有的人会捂住耳朵,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较小较大大大快慢慢【详解】(1)[1][2][3][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较小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小,发生响度较小;用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大,发生的响度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2)[5][6]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即振动的快慢;所以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钢尺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听到的声音越低沉,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16.声源处音色【详解】[1]小明听歌时为了不影响别人而戴上耳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不同的人一般音色不同,小明可以模仿不同歌唱家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能改变声音的音色。17.音色产生【详解】[1]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2]手机会提醒“音量过大,可能会吵到别人”,应该降低声音的响度,这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噪声防治。18.能量 2900【详解】[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由于结石需要能量才能击碎,所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声呐系统发出的是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450m/s,从发出到接收一共用时4s,则海水深度19.次变大【详解】[1]野生亚洲象交流的频率小于20Hz,它们的交流的声波是次声波。[2]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频率比原来更高。20.音调信息【详解】[1]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考试铃声一响,同学们就知道可以开始答题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1.响度慢A音色空气柱音调【详解】(1)[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2)[2][3]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由图知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故C区发出的音调最低,为低音区;A区发出的音调最高,为高音区。(3)[4]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人能听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音色辨别的。(4)[5]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6]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22.钢管空气【详解】[1][2]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传播,其中一人用力敲击钢管一端,声音同时通过钢管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先传到把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同学耳朵里,就是第一次响声;随后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也传到他的耳朵里,这就是第二次响声。23.变低变低变高【详解】[1]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时,酒杯由于振动发声,当逐渐向杯子中加水时,水量越多,杯子越不容易振动,杯子振动越慢,即振动的频率变慢,发声的音调变低。[2]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时,杯子振动的频率变慢,发声的音调将变低。[3]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声音是由试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变快,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高。24.甲 ③ 使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不能 ⑤ 频率 ① 幅度【详解】(1)[1][2][3]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显示出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故选填③。(2)[4][5]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故选填⑤。(3)[6][7][8]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选填①。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幅度增大。25.松紧粗细当长度、松紧相同时,弦越粗(细)音调越低(高) D 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松紧不变松开中指【详解】(1)[1]实验中,钢丝末端悬挂钩码,钢丝受到拉力的作用,钩码个数不同,钢丝受到的拉力也不同,则钢丝的松紧程度也不同。所以挂个数不同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2)[2]由表格数据知,1、2两次实验中,钢丝在AB间的长度相同,所挂钩码个数相同,即钢丝的松紧程度相同,但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线的关系。[3]其余因素相同、粗细不同的钢丝,拨动时,粗钢丝发音音调低,这说明: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低。(3)[4]第3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与1、2两次不同,即松紧程度不同,而AB间距离相同,即长度相同,通过1和3或2和3可探究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则3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第4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相同,即松紧程度相同,AB间距不同,即长度不同,通过1和4或2和4可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则4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所以3、4次钢丝的粗细可为粗钢丝,也可为细钢丝。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5]用橡皮筋替代钢丝不可行,因为在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时,橡皮筋容易发生形变,则粗细及松紧也随着变化。(5)[6]图示中,按压食指时,弦线长度较长,拨动弦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按压中指时,弦线较短,拨动弦振动较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而音符3的音调比4的低,所以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26.小好海绵材料响度传播过程中袜子【详解】(1)[1]影响响度的因素有:声源振动的幅度和离声源的距离,而离声源越远,响度会越小。(2)[2]由表格数据知,从衣服到报纸到平装书,表面逐渐变平滑,而听到声音的距离逐渐变远,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好。(3)[3]海绵材料比报纸的隔声性能好,因为海绵材料表面粗糙且多孔,吸声效果更好。(4)[4]隔音是为了尽量减小声音的响度。[5]隔音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6]在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和袜子中,用袜子隔音时,听到滴答声的实际距离最近,说明袜子的隔音最好。27.(1)680m;(2)30m;(3)54km/h【详解】解:(1)汽车与鸣笛声的传播时间由得,鸣笛声传播的路程(2)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3)汽车的速度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680m;(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54km/h。28.反射能力强不能 A 不能次声波大象【详解】(1)[1]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2)[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3)[3]根据的变形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越大,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4]由图可知,猫的发声频率范围为760Hz~1500Hz,听觉的范围为60~65000Hz;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24Hz,听觉的范围为1~20000Hz;猫发出的声音大象能听到,而大象发出的声音,猫无法听到,故大象和猫无法交流。(5)[5]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24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所以大象发声的频率主要是集中在次声波所在的频率范围内。(6)[6]如果有地震发生,地震发出的是次声波,大象能听到次声波,能感知到地震发出的声是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