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模拟试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展开1. 默写。
(1)《晚春》中“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4)《春夜洛城闻笛》中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夜晚,聆听这样哀怨的曲调,一缕乡愁在心底弥漫,我不禁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②.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③.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④.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⑤. 濯清涟而不妖 ⑥. 香远益清 ⑦.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⑧.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⑨. 愿为市鞍马 ⑩. 从此替爷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要错字、漏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易错字“龙钟”“濯清涟”“鞍”。
2. 阅读名著,完成小题。
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象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1)这个语段选自名著《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名著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有________的车主刘四,________ 的虎妞。
(2)语段中这“一老一少”指的是________,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因为________。
(3)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A.祥子成亲 B.雨中拉车 C.买羊肉包 D.大兵抢车
甲( ) 乙( ) 丙( )
【答案】(1) ①. 骆驼祥子 ②. 老舍 ③. 残忍霸道 ④. 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
(2) ①. 老马和小马 ②. 让祥子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小马儿祖父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
(3) ①. C ②. B ③. D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人物的识记。
第一空,结合文段中“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祥子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骆驼祥子》。《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第二空,《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第三空,刘四爷是《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刘四爷七十岁,是虎妞的父亲,人和车厂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苛刻,性格刚强,爱惜钱财,略喜欢占小便宜,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第四空,虎妞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祥子的妻子,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长的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身上有很多阶级剥削的色彩,既有许多旧社会恶俗,也是旧社会的牺牲品。
据此填空即可。
【小问2详解】
考查名著人物的识记和内容理解。
第一空,结合“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的内容可知,“一老一少”指的是老马和小马。老马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第一次遇见他是在一个雪夜,五十五岁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见状很多人都出手相救,祥子也是其中之一。只是祥子对老马最好,平时自己都不忍心花钱,这次却买了包子给老马吃,老马很感激他。
第二空,老马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祥子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所以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小问3详解】
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甲图中,一群人围着的人是老马,老马进了茶馆,茶还未上,老马因为天冷拉不上活,又没吃东西晕倒,大家都围上来查看,祥子听了,猛地跑出去,买了10个羊肉包子给老马,老马舍不得吃,留给小马,小马也心疼爷爷,要爷爷吃三个肉包子。故该情节为买羊肉包。
乙图中一人在拉车,空中还有雨点,故为祥子雨中拉车情节: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
丙图中几个大兵打扮的人抓着一个车夫,后面还有辆车。故为大兵抢车情节:兵荒马乱的时候在北平城外,军阀开始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一天有人要去清华大学,因为客人出的车费很高,祥子和一个年轻光头矮子抱着侥幸心理接下了这门生意。但祥子他们还没到清华大学,他们就被十几个大兵捉了,将祥子的衣帽洋车、甚至连腰带都拿了去。
故甲:C;乙:B;丙:D。
3.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平台。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了名著,还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的实践活动。假期里,同学们在班级的论坛上,针对名著阅读问题进行交流。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有的同学在论坛上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整理调查结果得到以下统计表。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2)葛小宁同学在论坛上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框”中劝说她阅读名著。
【答案】(1)中学生阅读的兴趣倾向于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2)示例:小宁,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体会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带来的激动人心,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你和我们一起阅读名著,享受阅读的快乐,好吗?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表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仔细观察统计表,借助标题、提示语等分析其含义,结合题干要求作答。
表格中体现了中学生在不同文学类型方面的阅读兴趣,可以看出,中学生阅读兴趣最高的是搞笑漫画一类,很喜欢的占63%,不喜欢只占4%;阅读兴趣最低的是文学名著类,很喜欢的只有13%,随便看看的也只有44%,而不喜欢的则占了43%;同时言情小说和恐怖故事的阅读总人数也较多,不喜欢的分别只占22%和13%;文学名著的阅读占比最低。可以总结出:中学生阅读的兴趣倾向于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解答时,注意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以及措辞的委婉恰当。
由题干可知,小宁认为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因此劝说时可以从阅读名著的益处切入,说明名著虽然没有漫画容易阅读,但却能带来许多漫画没有的好处。要言简意赅,理由充分,让人乐于接受。
示例:小宁,阅读名著不仅能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人生智慧。你不妨先试试坚持读一本名著,好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书店里的诗和远方
李柏林
①刚到合肥读大学的时候,有次逛街无意在城隍庙附近发现了一家无名书店。也许它是有名字的,只是名字不显眼而已,我便从来没有注意过。
②书店在城隍庙附近的一排老房子中,又破又旧,真像是住在回忆里的一栋房子。书店只有十几平方米,用红纸在门口贴着“杂志特价”,也没有什么装潢,里面除了几个书架,只是几张大桌子,桌子上堆满了过期杂志,甚至过道的地上堆的都是杂志。因为门一直敞开着,书架上的书,也蒙上了灰尘。
③老板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应该是个文艺青年,带着一副眼镜,坐在门口的柜台里。你走进他的书店,他也不会特别热情地和你攀谈,更不可能给你推荐。好像在我的印象中他本就不善言谈,开这个书店就是为了自己看书方便。我甚至怀疑书架上那些看似有些旧的书,都是他翻烂的。那些杂志,基本都是过期的。有去年的,前年的,几年前的……每本杂志都被重新标价,前年的一元一本,去年的两元一本,厚一些的纯文学期刊三元一本。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谓是发现了大便宜。
④每个周末,我就背着空书包,坐一段公交车到达无名书店。甚至很多时候,我刻意错过空调车。因为空调车是两块钱,而我想一样的路程,却因为路上享受一会儿空调而把一本杂志享受没了,这在我的价值观里是万万划不来的。
⑤有时候,我会在那个书店,逗留一个下午。冬日的午后,那未经装修敞开的大门,我能看见空气中的粉尘,在阳光下发亮。甚至能看到老板那臃肿的黑色棉袄,一丝丝跑出来的白色的丝线。可是这又有什么影响呢?
⑥我就在那小小的十几平方米里,席地而坐,看到影子都抛下我。老板也不赶我,我们各看各的。我在夕阳还未落下时挑选自己喜欢的杂志,就像男生为心爱的女孩挑花一样,走出花店的那一刻,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望。我也总是那样,每次二十块钱装满一书包,去赶回学校的公交车,觉得自己肩膀上背的,是沉甸甸的梦想。
⑦学校在郊区,我总是在站台旁买两个包子当作晚餐,看着一辆辆公交车路过我,等着那辆没有空调的公交车。车因挤满了学生而变得温暖,而我抱着书包坐在位置上,像拥抱一座金山,心里满是踏实。
⑧大学的那几年,我就这样在每个周末如此往返。在那个十几平方米的书店里,老板与我也渐渐变得心照不宣。我选好书后,他帮我装好,甚至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言语,却像是很熟的老朋友。那个无名书店,没有音乐,也没有嘈杂的人声。它隐蔽在那个繁华的街市,偏安一隅,好像在那里,时间都静止了,甚至在不断倒退……
⑨后来,我离开了合肥。这几年文艺书店越来越多,装潢精美,甚至里面还有茶水饮料,小吃零食,名人讲座,而我总觉得那只能算是消遣,算不上文化。看书的仪式感就在于对文化的敬畏心啊,如果让我嗑着瓜子看书,我断然是觉得不自在的。我觉得还不如席地而坐,一头扎进书里来得自在。
⑩几年后,我又回到合肥,城隍庙的那排小房子,变成了高楼,那个无名书店也不见了,它仿佛随着那些过期杂志消失在过去里。
⑪那晚,我在城隍庙附近兜兜转转,在昏暗的路灯下,只有报刊亭在风中闪着孤独的光,年老的阿姨坐在里面热情地招呼我。那些杂志被整齐地摆着,被昏暗的灯光照出黯淡的亮光,我也不再像曾经那样,觉得每一本杂志都放着光向我招手,我突然问了一句:“有过期杂志吗?”阿姨说了句:“最新一期的都不好卖,何况过期的呢?”我随便挑选了两本杂志,却没了那曾经为了省钱买过期杂志的快乐。
⑫那时候,一辆公交像一本杂志,而我却不舍去浪费任何一本杂志。后来啊,岁月成了我永远也追赶不上的那辆公交,而无名书店却被锁进了我的诗和远方。
4. 晓晨读完本文后觉得无名书店有些特别,请你一起来说一说书店的“特别之处”。
5. 阳阳认为下面这两个句子很值得回味,请你仔细品读它们,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1)车因挤满了学生而变得温暖,而我抱着书包坐在位置上,像拥抱着一座金山,心里满是踏实。
(2)它藏在那个繁华的街市,偏安一隅,好像在那里,时间都静止了,甚至在不断倒退……
6. 文章有些内容前后照应,晓晨已经找到了前一句,请你找出后一句写在横线上,并分析它们相互照应的作用。
我就在那小小的十几平方米里,席地而坐,看得惬意自在,看到影子都抛下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阅读”的理解感悟。
【链接材料】
来一起“虚度时光”中国首家绿皮慢火车书店开业
伴着吉他弹奏的《阿拉伯风格绮想曲》,7053次列车从山东济南站出发开往泰山站。与以往不同,这列“最慢绿皮小火车”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增添了“新旅客”,济南阡陌书店入驻车厢,第一家绿皮火车上的书店正式开业。
几百本图书在列车的餐车安家,来往的旅客走走停停,拿几本书寻一个安静角落坐下,即刻就沉浸在文字世界。
慢阅读时光与“最慢小火车”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阡陌书店创始人郑国栋说,把书店搬进车厢的想法始于去年一次单独的旅程,“当坐在7053的车厢,看到景色在车窗前慢慢滑过,我就决定要邀大家一起来‘虚度时光’,书店选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开业,希望重塑人们对阅读的敬意”。
【答案】4. ①名字不引人注意,在一排又破又旧的老房子里;很小,没有什么装潢,陈设简陋,书本随意摆放,卖的基本都是过期杂志,而且很便宜。②书店老板不善言谈,不会给顾客推荐书本,也喜欢看书。③书店安静不喧闹,能让人安静自在地阅读。
5. (1)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沉甸甸的书包比作一座金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追求梦想的踏实与满足。
(2)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名书店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以人的朴素、恬淡、安闲的性格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无名书店带给“我”精神上的宁静自在与享受,也体现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读书的推崇。
6. 第⑨段“我觉得还不如席地而坐,一头扎进书里来得自在。” 作用:出现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形成了前后照应,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突出了无名书店能让人心生读书的仪式感,对文化存敬畏之心,能让“我”自由自在地阅读。
7. 示例:本文中的无名书店和链接材料中的阡陌书店都能让人安静地读书,自在地沉浸在文字世界里。一本好书能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能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并能助力我们实现梦想走向成功。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都应该摒弃内心的浮躁,对阅读保有敬意,多读书,读好书。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由第①段“也许它是有名字的,只是名字不显眼而已,我便从来没有注意过”和第②段“书店在城隍庙附近的一排老房子中,又破又旧”“桌子上堆满了过期杂志”“书架上的书,也蒙上了灰尘”可知,名字不引人注意,书店很破旧,书摆放杂乱,有很多过期杂志且价格便宜,这与普通书店不同,很特别。由第③段“你走进他的书店,他也不会特别热情地和你攀谈,更不可能给你推荐”可知,书店老板很特别,不善言谈,也不推销自己的书。由第⑥段“我就在那小小的十几平方米里,席地而坐,看到影子都抛下我。老板也不赶我,我们各看各的”和第⑧段“那个无名书店,没有音乐,也没有嘈杂的人声”可知,书店安静还特别在可以让人自由阅读。综合以上可概括答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注意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1)“像拥抱着一座金山”是比喻的手法,将书包比作一座金山,因为对“我”而言,读书就是追求梦想的过程,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书的珍视,买到书的安心和满足。
(2)“它藏在那个繁华的街市”是拟人的手法,将书店赋予人的形态,写出了书店的朴素、远离喧嚣的特点。再结合第⑨段“我觉得还不如席地而坐,一头扎进书里来得自在”可知,“我”喜欢这样远离喧嚣、宁静读书的氛围,也形象表达出无名书店给“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与追求梦想的满足。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所给句子,再找到上下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我就在那小小的十几平方米里,席地而坐,看得惬意自在,看到影子都抛下我”,表达了无名书店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惬意自在与享受,与第⑨段“我觉得还不如席地而坐,一头扎进书里来得自在”相互照应,它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写出无名书店的朴素恬淡能让“我”静下心来,仔细自由地阅读,也体现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读书的推崇。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联系本文内容,合理联系材料,由文中第⑥段“我就在那小小的十几平方米里,席地而坐,看到影子都抛下我”和第⑨段“我觉得还不如席地而坐,一头扎进书里来得自在”可知,无名书店能让“我”静下心来,仔细自由地阅读,它能带给“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由链接材料第二段“几百本图书在列车的餐车安家,来往的旅客走走停停,拿几本书寻一个安静角落坐下,即刻就沉浸在文字世界”和第三段“书店选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开业,希望重塑人们对阅读的敬意”可知,同样的阡陌书店也能让人安静地读书,徜徉在文字的精神世界中。解题时,我们围绕着读书的作用谈自己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本文和链接材料都表达远离喧嚣的书店能让人安静地读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同时都表达在浮躁喧嚣的时代,我们更要对阅读保持一种敬意,多静下来,多读一本好书。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由于缺乏劳动教育,我国不少大中小学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愿意劳动、不懂劳动的现象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埋下了隐患。重构劳动教育体系是要让更多的孩子能真切感受劳动的魅力和价值,养成“动”起来的习惯,这也是锻造健全之人格的重要一环。此次教育部把劳动课、信息技术课都从综合实践课程里面独立出来,单独设立劳动课,不仅能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学到很多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8.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课程。
B.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学校劳动课程每周必须在1课时以上。
C. 劳动课程“农业生产劳动”与“工业生产劳动”贯穿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D. 近年来,大中小学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是由劳动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9. 阅读材料三,说说设立劳动课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10. 进入初中,学习任务逐渐加重,你认为学生还有必要上劳动课吗?为什么?
【答案】8. A 9. 示例:①感受劳动魅力和价值;②养成劳动习惯;③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④学习生活常识;⑤提高动手能力;⑥锻造健全的人格;⑦培养责任感。(任答四点即可)
10. 示例:我认为有必要上劳动课。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锻炼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创新、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从而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只有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才能感同身受,体会和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认识到心灵美胜于外在美,才能更加地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劳动是锻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此,进入初中,虽然学习任务加重,但是学生依然有必要上劳动课。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B.由材料一可知,“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所以“学校劳动课程每周不得少于1课时”说法错误;
C.由材料二可知,“农业生产劳动”贯穿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工业生产劳动”适用于五到九年级。“农业与工业生产劳动贯穿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说法错误;
D.由材料三可知,“由于缺乏劳动教育,我国不少大中小学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不少”学生,“近年来大中小学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因为劳动教育的缺失”的说法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取与概括。
由材料三“重构劳动教育体系是让更多的孩子能真切感受劳动的魅力和价值,养成‘动’起来的习惯,这也是锻造健全之人格的重要一环”可概括出感受劳动魅力和价值,养成劳动习惯,锻造健全的人格;由“不仅能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学到很多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概括出学习生活常识,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责任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拓展与运用。作答本题,可从当前中小学生的劳动状况不容乐观,国家的政策,劳动的好处等来谈劳动的意义。
示例:我认为有必要上劳动课。当前中小学生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劳动内容受限,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将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参加劳动有利于推进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进入初中,学习任务加重,上劳动课能将我们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劳逸结合,这会促进我们的学习。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③月不成!”农夫曰:“予④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⑤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⑥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术谬⑦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息:呼吸。②哂(shěn):讥笑。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④予:我。后文中“子”是“你”意思。⑤术:方法。⑥仆:向前扑倒,泛指倒下。⑦谬:错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微颔之 ______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
③农夫之惰也 ______
④行者服而去 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B. 以钱覆其口
C. 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
(4)【甲】【乙】两文都以事说理,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 ①. 点头; ②. 慢慢地; ③. 懒惰; ④. 心服口服 (2)A
(3)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②困难的不是锄地,是你的方法错了。
(4)甲文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说明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义词等。
①句意: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②句意: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③句意:这个农夫真是太懒惰了?惰:懒惰;
④句意: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服:心服口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以我酌油知之”意思是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句中的“以”,介词,凭,靠。
A.句意:康肃公也因此而自夸。以:介词,凭,凭借;
B.句意: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以:介词,用;
C.句意:你可以向我示范锄地的方法吗?以:介词,把;
D.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推辞。以:介词,用。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无,没有;惟,只是。句意: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②中重点词语:非,不是;难,困难;乃,而。句意: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甲文通过记述了卖油翁以娴熟高超的酌油技艺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指出精湛的技能都是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根据乙文“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分析,过路人想要尽快完成锄地,便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很快就筋疲力竭,告诉我们做事要掌握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嫡美,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他射箭,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支箭中了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乙】有个农民在田里锄地,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块田一个月也干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锄地,你可以向我示范锄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话都说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锄地的困难。” 农夫说:“困难的不是锄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12. 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补充完整题目后作文。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合理,力求有新意。③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④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答案】例文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两鬓苍苍,白须一握,虽然年过古稀仍然腰背挺直,声音洪亮;一生行医,造福乡里,淡泊名利。他,就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医生。
从小我就知道他是这一带最有名的医者。父母和村中长辈说起他,总是赞不绝口:我们这样的村子,多亏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否则不少人可要多许多烦忧;周围村落甚至市里慕名而来的人也不少。幼小的我,对他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简单整洁的诊室,室内飘荡的淡淡药味。老爷爷和蔼的笑容,厚实又温暖的手掌,让每次处于病痛中的我,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稍稍减少了一些。
前段时间生病,我来到了诊所。大概是因为春季流感爆发,诊所里简直“人声鼎沸”。屋里气氛有些闷,大家似乎也有点烦躁,但老医生仍然不紧不慢地治病。他本来年纪就大了,行动有些缓慢,每一个病人坐下,他又要“望闻问切”。五分钟,十分钟,时间缓缓地流逝,周边烦躁的气息似乎与他无关,他脸上那温和平静的神色丝毫不见改变。
“到底看好了没啊?怎么这么慢!”一个妇女显然是外村过来的,对医生不像我们那样尊敬。陪她一起的男人也帮腔:“对呀,我们都来一个小时了,还没排上。你不能快些吗?前面那些感冒的人也要看那么久!加点钱也行,让我们先看!”其他排队的病人也窃窃私语起来,“嗡嗡”声四起。我不禁有些好奇,老医生会怎样回应。
医生认真地写完手上病历的最后一行字才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那对夫妻,微微笑了笑,说:“我得慢慢来,大病小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我这老眼昏花的,看错了病,你们可饶得了我?”他幽默地说了这一句,又戴上眼镜,继续对下一个病人询问起来,手中的动作也不见加快。其他的病人听到这话,似乎也没那么烦躁了。那对夫妻见无人理会他们,怏怏地又坐了下来。
我继续坐着等待,对眼前的这位医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在私语声与咳嗽声此起彼伏的略显嘈杂的诊室内,我努力倾听他与病人的对话。他总是那么从容、和蔼又幽默,面对焦虑的病人,三言两语就排除了他们心中的烦忧,像长辈,像朋友。听着听着,我才恍然,原来一位好医生并不只是能“药到病除”,一颗“仁心”更能抚慰病痛中的人们。
桌上陈列着一些诊疗用具,架子上摆放着一些药品,越过药架,能看到里面还有一间屋子,屋里有个大大的书架,书桌上还散放着一些报纸杂志。余晖照进窗子,把医生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第一,确定对象:“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亲人、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至于究竟应该写什么样的人,应从自身的经历和对人物的感知程度等加以确定。但应注意的是,你所确定的这个人,必须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再对题目加以补充和完善。如“尊敬”“佩服”“感动”“开心”“叹息”“担忧”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即表明了文章的情感态度。文章的中心,要围绕所补写的词语来阐释,不能旁逸斜出,更不能把一个人各种性格特征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
第二,选材:精选素材,分清主次。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样的人,让你尊敬也好,叹息也罢,都应有相应的事例支撑。正所谓“人因事显”,离开具体的事例,人物的性格、品质乃至精神面貌,都无从表现出来。因此,选材一定要认真仔细。通常情况下,应选择二至三个能够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性或特点的事例来写,安排材料时还应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第三,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抓住特征进行描摹,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我们要努力选取最能够体现人物特征的点来写,或者以形传神,或者以声传神,或者动作描摹……
小宁
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5-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5-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5-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原卷版docx、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5-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4-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4-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4-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原卷版docx、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4-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3-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3-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3原卷版docx、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3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