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苍劲(jìn) 怠慢(dài) 眼框(kuàng) 目眩神迷(xuàn)
    B. 浮燥(zà) 冗杂(rǒng) 斡旋(wò) 纷至沓来(dá)
    C. 演绎(yì) 蛮横(hèng) 陨石(yǔn) 强词夺理(qiǎng)
    D. 驰骋(chěng) 瞭望(liá) 狡辩(biàn) 行将旧木(ji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苍劲(jìn)——jìng,眼框——眼眶;
    B.浮燥——浮躁,纷至沓来(dá)——tà;
    D.瞭望(liá)——lià,行将旧木——行将就木;
    故选C。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在东北,滑冰是一项有着 魅力的运动。 是踩着冰刀在冰面上轻舞飞扬的曼妙,还是坐着雪车滑行时 的快意,这些都是来自冬天最慷慨的馈赠。在大自然的鼓励下,东北人民已经 了与寒冷共存的奥秘。
    A. 特别 无论 风驰电掣 看透
    B. 独特 尽管 风风火火 参透
    C. 特别 尽管 风风火火 看透
    D. 独特 无论 风驰电掣 参透
    【答案】D
    【解析】
    【详解】(1)特别:与众不同;不普通。独特:独有的,与一般不同的。
    “独特”更突出“独”,突出其独一无二,能够写出在东北滑冰的重要地位,故第一个空选“独特”。
    (2)“无论……还是……”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踩着冰刀在冰面上轻舞飞扬的曼妙”和“坐着雪车滑行时”都是条件,“这些都是来自冬天最慷慨的馈赠”是结果,故第二个空选“无论”。
    (3)风驰电掣:形容速度非常快。风风火火:意思是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结合“坐着雪车滑行时”“的快意”可知,这里突出的是滑冰的速度快,故第三个空选“风驰电掣”。
    (4)看透:透彻地了解(对手的计策、用意等):透彻地认识(对方的缺点或事物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参透:彻底领会(道理、奥秘等)。
    结合“寒冷共存的奥秘”可知,第四个空选“参透”。
    故选D。
    3. 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野菊花的一生开在空旷的田野之中,饱受风吹雨打的摧残。②虽然花在开放的时刻没有众多关注的眼光,不会与那些娇艳的花争宠,以博得人们的眼球,但野菊花在默默地开放,以这种方式警告这个世界:它来过,可以为这个世界发挥自己微弱的光与热③秋天是个金黄的世界,是个凉爽的世界,也是让人思索的世界。
    A. “众多”是形容词;“与”是连词。
    B. “风吹雨打”是并列短语;“这个世界”是偏正短语。
    C. “野菊花的一生开在空旷的田野之中”这个句子里“野菊花”充当主语。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警告”改为“告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辨析。
    C. “野菊花的一生开在空旷的田野之中”这个句子里“野菊花的一生”是偏正短语,“野菊花”是“一生”的修饰成分,故“一生”充当主语,选项不正确。
    故选C。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A.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并非宋代文学家;
    故选A。
    5. 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以保尔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完成该图。
    【答案】A.丽达;B.妻子
    【解析】
    【详解】冬妮亚,是保尔少年时代的恋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对他的思想起了一定的启发。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而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丽达是保尔的老师、革命同志。是革命队伍里的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女政委员,她与保尔在同一个革命行列,是保尔深爱的对象;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达雅是保尔的妻子。是保尔下塌的一户穷人家的小女儿,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女工,长得娇巧可爱,她与保尔的结合使她从一个知识贫瘠的工厂女工成长为一个知识女性。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并相爱。他们终成眷属。
    朱赫来保尔的革命领路人。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他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股意志的革命英雄。
    故答案:A处是丽达;B处达雅是保尔的妻子。
    6. .古诗文默写。
    (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蒹葭》)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4)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辗转反侧 ②. 蒹葭采采 ③.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④.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⑤. 无为在歧路 ⑥. 儿女共沾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辗转、蒹葭、抟、歧”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
    B. 《江村》中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使诗人惬心快意。
    C. 两首诗中“风怒号”和“抱村流”均用夸张修辞,前者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后者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D. 两首诗都写出诗人彼时的愿望,前一首期盼广厦庇护天下寒士,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后一首但求故人供禄米,表现难得的安定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句内容。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意为:八月深秋,大风怒号,“风怒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出秋风的猛烈,写出秋风声势之盛,但并未使用夸张手法;《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意为: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抱村流”一个“抱”字,通过拟人化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环绕村庄的情景,富有表现力,但同样也不是夸张修辞。选项中“两首诗中‘风怒号’和‘抱村流’均用夸张修辞”表述错误,分析不恰当。
    故选C。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晋平公浮①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跪而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②耳。夫腹下之毳③,背上之毛,增去④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默然而不应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释】①浮:泛舟。②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③毳:鸟兽的细毛。④去:失去。
    8.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皆无足而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 尚可谓不好士乎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C. 朝食不足 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D. 默然而不应焉 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9.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10.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船 人 固 桑 进 跪 而 对 曰 君 言 过 矣
    11. 【甲】文运用A_________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B_________,【乙】文中的船人固桑用C_________比喻人才,他想告诉晋平公D__________的道理。(A、B、D三处均概括回答;C处用原文两字词语回答。)
    【答案】8. C 9. (1)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如果您真的喜好人才的话,那么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
    10. 船人固桑进/跪而对曰/君言过矣
    11. ①. 托物寓意 ②. 贤才难遇明主 ③. 六翮 ④. 想要拥有人才需懂得爱才和识别真正的人才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A.名词,脚/副词,值得;
    B动词,可以/动词,值得;
    C.名词,早晨/名词,早晨;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其:表反问,难道。邪:同“耶”,表反问,吗。其:表推测,恐怕。知:认识,了解。
    (2)苟,如果;好,喜好;则,那么;至,到。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
    本句的意思是:船公固桑进来,跪着对他说:“您说错了!”“船人固桑进”“跪而对曰”是两个连续的动作,中间应断开;“君言过矣”是他说的话。故断句为:船人固桑进/跪而对曰/君言过矣。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根据【甲】文的内容可知,文中的马和伯乐各有其象征意义,千里马象征着人才,伯乐象征着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了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的意义。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人才没有被发现运用;
    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可知,船人固桑进用六翮(鸟翅膀)来比喻人才;
    第四空:根据【乙】文中“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可知平公认为自己门下有三千食客,这些人都是人才,都是可以在关键时刻替自己办事的人。根据固桑说的“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可知,在这三千食客里,有一些是真正的人才,而有一些不是人才,只是滥竽充数之辈。这就告诉晋平公,要想拥有人才,不仅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懂得爱才,还要能识别出哪些是真正的人才。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却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之间,不能凭借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晋平公泛舟黄河,船至中流,他感慨地说:“啊!怎么样才能够和天下的名人贤士共享此乐呢?”船公固桑走进来,跪下对他说:“您说错了!利剑产于越地,明珠出自江汉,美玉生在昆山,这三件珍宝都能没有脚却来到您这里,归您所有,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才的话,那么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平公说:“我门下现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饭不够,我晚上就去收租,晚饭不足,我清晨就去催粮,难道能说我不爱惜人才吗?”固桑回答说:“大雁穿云破雾,直上九天,靠的是双翼。至于腹下的细毛和背上的绒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它飞翔的高低。不知您的食客是双翼呢,还是腹背的绒毛呢?”平公语塞,无言以对。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
    【材料二】
    据说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但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即有名的“六尺巷”。
    【材料三】
    12. 仔细阅读【材料一】,选出下列不符合对“和”字理解的一项( )
    A. 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 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C. 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
    D. 我们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13. 读完【材料二】“六尺巷”的故事,你认为“和”的真谛是什么?
    14. 【材料三】是一幅有关“和”的宣传画,请你在横线上用简洁的语言把对这幅宣传画的说明补充完整。
    宣传画由两部分组成。上面画的是:____________,下面有两行字:“和谐社会、美好家园。”
    【答案】12. D 13. ①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②与人相处要心胸豁达,才能和睦相处。③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4. 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手,围着一幅中国版图,版图上有一间房屋,屋旁有几棵树。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D.大吉大利意思是非常吉祥、顺利。是人们之间互相的祝福,与“和”无关,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故事的主旨。
    “六尺巷”的故事讲述了清朝宰相张英写信巧妙劝说家人以和为贵退让三尺地,邻居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地,因而形成了六尺巷。“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体现了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的道理。“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写与人相处要心胸豁达,不要只在意那些利益,才能和睦相处。“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写两家人的互让,表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画。描述宣传画内容时要注意宣传画的标题,宣传画中的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宣传画中的文字,这幅宣传画分上下两部分,下面有两行字:“和谐社会、美好家园。”要求描绘这幅宣传画的上半部分,可以按照由四周到中间的顺序。
    示例:几双手互握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中间是一个中国的地图,地图上是一座房屋,有几棵树围绕在房屋的周围。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⑪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⑫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5. 第②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传语”“暗示”“唱歌”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6. 第⑤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一句中加点的“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17. 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选文第⑦段到第⑩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19. 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答案】15. 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劳动人民根据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这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6. 不能去掉。“左右”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去掉了,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与实际情况不符,太绝对了,所以不能去掉。 “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7.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
    18. 不能,因为第⑦段到第⑩段的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影响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因此不能调换。
    19. 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传语”“暗示”“唱歌”一般用来形容人,此处分别用来形容大自然、桃花和布谷鸟,把它们人格化,故是拟人的修辞。联系语境“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可知,不同的物候现象提醒农民开始某一项劳作,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即劳动人民可以根据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性和生动性,这几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左右”表示约数,在句中表示的是可能比十天多一些也可能少一些。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正好是十天,与事实不符,语意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去掉。“左右”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画线句列举了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的实例和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的实例,这是举例子。其中有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把大连和北京做了比较,这是作比较。联系本段首句“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可知,画线句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这四段分别介绍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根据“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可知,这四个因素是按影响程度的由大到小排列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第⑧段中的“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可知,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最美的照片
    ①九岁那年,因为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不想让他一个人留守在家里,于是就让他跟着来到城里,父亲托了很多的人,说了很多好话,他才得以在一所城里的小学借读。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的,不大喜欢跟别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②有一次班里举行了一个活动:评选最美的照片,班主任希望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美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张贴在班级的文化角进行展览,并最终投票选出最美的照片。活动刚布置完不久,同学们便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我去年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去欧洲旅游,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我们照了一张照片,绝对是最美的照片!”有的同学说:“我今年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我的妈妈给我拍了很多张照片,我觉得其中有些照片绝对能获得‘最美的照片’!”还有的同学说:“我爷爷家里养了几株昙花,那次开花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还拍了好多照片呢,昙花一现的照片恐怕独一无二吧!”……
    ③正当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不语,他把头埋在桌洞里。在那时,他恨不得立刻离开教室,他不想听到同学说的那些话,因为从小到大他的照片也不过三四张。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很少照相,仅有的那几张照片也是很小的时候照的,他觉得跟其他同学的照片相比,自己的照片简直就是相形见绌。
    ④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班级文化角里,可唯独就是没有他的照片。班主任看了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本来今天要对所有的照片进行评比,但唯独缺少了一张照片,所以推迟一天进行评比。“同学和老师会不会怪我啊?”他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一整天,他都觉得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⑤又过了一天,当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缺少他的照片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图片,大家定睛一看,图片上一个学生在帮一位老人用力地推着三轮板车上斜坡,而这个学生恰恰就是他。原来有人目睹了这一幕并拍摄了下来,被投到报社并刊发了出来。看到这张图片的同学们都目瞪口呆,纷纷赞叹,这一张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图片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张图片才是“最美的照片”,并且推举他为这学期班级的“最美少年”。
    ⑥就这样,原来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他一下子被同学们包围了起来,一时间所有的同学都来主动找他做朋友,他也开始渐渐地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他终于找到了刊发这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
    ⑦他倏地明白了一切,但他不会想到的是,这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的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其他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而班主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源于他无意中拍摄到的那张照片。
    20. 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表格。
    2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
    一整天,他都觉得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22. 文章结尾说“他倏地明白了一切,但他不会想到”,他明白了什么?他不会想到什么?
    23. 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胡中华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20. ①. 没有存在感 ②. 默默不语 ③. 惴惴不安 ④. 疑问
    21.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同学们的眼神”比喻成“刺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受到的伤害至深,表现了他的自卑。
    22. 他明白了为什么班主任会有这幅照片,原来是班主任拍摄的;他不会想到,这次的最美照片评选活动是老师和同学们为他精心设计的,是为了帮助他走出孤独和内向,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
    23. 胡老师是一个细心,善良,有爱心,善于教育(有教育智慧),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的人。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A.结合第①段“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的,不大喜欢跟别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概括可得:没有存在感;
    B.结合第③段“正当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不语,他把头埋在桌洞里”概括可得:默默不语;
    C.结合第④段“‘同学和老师会不会怪我啊?’他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一整天,他都觉得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概括可得:惴惴不安;
    D.结合⑥段“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他终于找到了刊发这张照片的那期报纸”概括可得:疑问。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一整天,他都觉得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可知,这句话将“同学们看他的眼神”比作“刺刀”,运用比喻的修辞,刺刀扎进心里,对人伤害极大,以此为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因自卑而感受到的内心伤害极大,表现了他内心的自卑与丧气。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⑥段“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他终于找到了刊发这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可知,他明白了为什么班主任会有这幅照片,原来是班主任拍摄的;结合第⑦段“这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的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其他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而班主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源于他无意中拍摄到的那张照片”可知,他不会想到的是:这次“最美的照片”评比活动是班主任精心为他设计的,目的是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⑥段“终于找到了刊发这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可知,班主任善于观察善于记录生活中的美,并以此作为教育、鼓励学生的素材,由此可见其拥有教育智慧、默默奉献;结合第⑦段“这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的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其他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而班主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源于他无意中拍摄到的那张照片”可知,“最美的照片”评比活动是班主任精心为他设计的,目的是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由此可见,班主任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好老师。
    四、写作(满分5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4 按要求作文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请以“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物件里的故事
    那台缝纫机是奶奶留下来的。四角的漆已经磕落,露出了木头本来的颜色。整个桌面也变作红褐色,似荒野老树的枯裂树皮般毫无光泽。可是,我喜欢那种感觉。
    只是依稀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坐在那台缝纫机旁,“呼嗒——呼嗒——”的响声一直伴在奶奶身边。我的童年不一般,全是细线勾勒而成的。红色的棉袄,花色的手套,蓝色的袜子……我样样俱全。那些都是奶奶给我做的,至今想起,依然别样温馨。
    听妈妈说,奶奶当初嫁进爷爷家时,爷爷家的条件还可以,可奶奶却就是不肯像别人那样,每天坐着打打麻将,磕磕瓜子,而是偏偏爱自己做些小玩意儿。于是奶奶总是坐缝纫机旁,弓着腰,脚在踏板上不停地晃动,奶奶说,买的东西再好也不如自己做的好,她还说,做人就要勤俭点儿。后来,奶奶离世了,那台缝纫机便留给了妈妈。于是,妈妈也变得像个怪人似的。没日没夜地坐在缝纫机前,着了魔似的踏着缝纫机。爸爸经常说妈妈不可理喻,想要什么去商店里买来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费那么大劲儿自己去做。妈妈听了直摇头,说道:“该勤俭时就要勤俭,明明自己可以做好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花那个冤枉钱,况且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才合身,穿着舒服。”
    于是,我就经常会隔过窗帘,看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我的衣服,沙发垫子,当然还有一些奇怪的东西,例如水杯套,大布袋等,妈妈在缝纫机前的样子像极了奶奶。如今,我也长大了,妈妈经常教我如何使用缝纫机,如何用各种颜色的线去缝制各式各样的布制品。
    坐在缝纫机上,我学着奶奶和妈妈的样子,真的发现,这个过程原本并不辛劳,如果你投入进去的话,缝制衣服分明就是享受的过程。
    这时,我才懂得,奶奶和妈妈为何那么喜欢坐在缝纫机前,其实,她们一针一线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一个个工艺品,而是对家人的呵护与爱心。这台缝纫机上,传递下来的,也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而是我们家族乃至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勤俭和自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_________的故事”,这个半命题题目,可补写的内容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可以是发生在家庭、学校中的故事,也可以发生在社会上的故事;可以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是已成为过去的故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也可以是人与其他事物(动植物、物品)的故事;还可以是人类社会以外其他事物的故事;可以是你的故事,也可以是别人的故事……可供选择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可供你自由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大太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关键词“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记叙,抒发自己的某种认知或情感。
    第二,构思选材。选材时可以围绕疫情期间的故事,然后锁定自己熟悉的,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事件来写,如被隔离的家中,社区的志愿者不惧危险给我们送来事物;医务工作者不畏艰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即使工作了一天也要连夜为隔离在家的人员上门做核酸,即便防护服有很多不便,也没有任何抱怨,依旧坚持;一些爱心人士为坚守在卡点的工作人员和被困的外地朋友送来温热的饭菜,钟南山院士在疫情爆发时告诫人们没事不要去武汉,自己却逆行武汉指导疫情工作等等,都是我们选择的素材,写作时,注意描述事件一定要写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表达人物形象要可以运用一些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完整的事件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同时也能将情感的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25. 按要求作文
    “触动”的意思是因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被触动的时候,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个瞬间、一片风景、一次邂逅……
    请以“触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心灵的触动
    余余落晖,那抹最美撩拨人心;点点亲情,那抹最暖感化人心;小小雏鹰,那抹坚强触动我心,牵引我翱翔于天地间。
    “啾啾,啾啾”,听,这是树干上的小家伙们发出来的,它们在不停地挪动小小的身体,稍加不慎,就会有掉下去的风险。鹰妈妈也不知上哪儿去了,成天不见影的。“哎!傻孩子,看什么呢?快下雨了,咱们赶紧进屋去吧!”妈妈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拍乱了我的思绪。
    好巧不巧,我们娘俩前脚刚进屋,雨滴后脚紧随而落。我也没多注意,还一个劲的想着真幸运!
    到后来,雨变本加厉了,唤来了风、雷、电,好似在宣泄。我这才注意到:那高干上小糯米们不知何时已经挤成一堆,小小的身体一颤一颤的,嘴里不停地发出稚嫩清脆的声音,似在求救。雏鹰,它们还那么小。随着风雨越大,我的心也跟着紧了起来。
    陡然,狂风发觉了它们,猛的一吹,它们连巢从高干上摔了下来!天啊,那一刻,我多想冲出去,将它们护在怀里,为它们遮风挡雨。
    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远方浮现出一条彩虹,我却无暇顾及。我把头探出窗外,眼睛像扫描器一般,左顾右盼,寻视着小家伙们。
    等等,那是什么!只见一堆枯叶下,几个小小的身影正在蠕动,似要展翅高飞。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就连呼吸也加速了。
    雏鹰,它们努力挥动着早已湿透的翅膀,一次又一次,身上的雨水早已化为汗水,它们终于挥上了蓝天。鹰妈妈似是早有所料,在它们初飞时,引领着它们飞往高空,穿梭于白云间,翱翔于天地间,游览这世间的万千景象。我的心,随着它们的“复活”,随着它们的展翅高飞,终于放了下来,也再一次被触动了。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雏鹰?我们都渴望自由翱翔,但,暴风雨俨然就是对我们的考验;如若经受不住,那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
    小小雏鹰,那抹坚强,触动我心底的柔软,让我期待着未来。它们的展翅,它们的高飞,让那抹触动我心灵的感觉,永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中心词“触动”指由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联系材料“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个瞬间、一片风景、一次邂逅……”可知,文章可围绕人、事、物、景、某个画面等带给自己心理变化的内容展开创作,可围绕某种情感,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展开立意,亦或是围绕某种精神,如:无私奉献、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执着、勇敢等展开立意,或是围绕事物、景物带给自己的启发立意,如:求知、环保、追梦等展开立意。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第二,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触动”心灵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如我和母亲吵架后离家出走,母亲看到我后流下的泪水触动了我;一位陌生人勇救落水儿童,那一幕触动了我;一抹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等这些大自然的语言都能我的心灵带来慰藉,给我的人生带来启发,从而触动我。然后叙写相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应该具体描绘触动自己的场面,以此来凸显人物形象,凸显主题,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自己受到触动的原因或对自己成长感悟来深化中心。
    段落

    ②③

    ⑤⑥
    经过
    刚到学校
    同学们热烈讨论照片
    文化角上没有“他”的照片
    文化角上贴上自己做好事的照片后
    “他”的样子/心理
    A___
    B___
    C___
    D___

    相关试卷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默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