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54266/0-17232686519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54266/0-17232686520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54266/0-17232686520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54266/1-17232686535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54266/1-17232686535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54266/1-17232686536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地理辽宁省部分县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人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南”是龙南、全南、定南的简称,地处赣之南、粤之北,是江西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优势。在推动“三南”区域一体化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并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下图示意“三南”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三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理位置B. 产业结构
C. 自然资源D. 劳动力
2. “三南”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陆交通便利B. 市场需求量大
C. 产业关联性好D. 科技研发实力强
3. “三南”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可( )
A. 提高区域城市等级B. 平衡劳动力空间分布
C.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D.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三南”彼此相距近,位于江西南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地理位置相近,故影响“三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理位置,A正确;与地理位置相比,“三南”在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劳动力方面没有突出优势,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三南”地区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关联性强,C正确;“三南”地区的交通、市场、科技与粤港澳相比,没有突出优势,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城市等级的提升需要诸多条件,比如人口规模、行政管理等等,电子信息产业无法提高区域城市等级;承接产业可以增加就业,但不能平衡劳动力空间分布;接受产业转移不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ABC错误;“三南”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有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正确。故选D。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4. 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是(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地理位置优越③海南岛面积较大④海南经济发达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5. “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的意义是( )
①促进海南各类资源开发②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③将促进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④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发展自贸港有国家政策支持,①正确;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面积大,③正确;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南临广阔的南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历史较短,经济相对落后,②正确,④错误,故该题选A。
【5题详解】
“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④正确;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②正确;将促进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并不会促进各类资源开发,③正确,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B。
2021年9月6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市区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规划(单位∶万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需要改造提升,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肥力B. 劳动力
C. 自然灾害D. 水资源
7.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仍规划保有适量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城区绿化水平B.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C. 满足城市蔬菜供应D. 限制城市基建开发
8. 与甘肃、黑龙江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差异的形成的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农业生产条件B. 地理位置
C. 人口地区分布D. 工业基础
【答案】6. C 7. B 8. A
【解析】
【6题详解】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频发,受自然灾害破坏影响,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存在工程不配套、设施损毁等问题,影响农业实用成效,需要改造提升,C正确;高标准农田的土壤肥力、水资源条件相对稳定,短时间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D错误;劳动力对农田质量的影响较小,B错误。所以选C。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通过划定城市周边高标准农田,形成了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倒逼城市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空间格局,高标准农田位于城市外围,不属于城区绿化设施,A错误,B正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密集,蔬菜需求量大,满足城市蔬菜供应主要不是依靠本地供应,C错误;划定城市周边高标准农田,能够限制城市无序扩张但城区范围内仍可通过集约用地进行基建开发,D错误。所以选B。
【8题详解】
分析可知,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面积黑龙江省远大于甘肃省,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以平原为主,水分条件较好,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多发,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A正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工业基础对于农田质量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
下图示意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风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季节,甲地的气候特点是( )
A. 炎热干燥B. 温和多雨
C. 低温湿润D. 高温多雨
10. 该季节,甲、乙、丙、丁四地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甲地吹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和所处纬度判断,该季节为夏季,甲地气候高温多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该季节为澳大利亚夏季。甲地为草原,地为茫茫的荒漠,均没有森林分布;丙地正值炎热干燥季节,有森林分布,易发生森林火灾;丁地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森林火灾的概率较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均将发挥重要作用。受“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及煤炭价格优势影响,中国较日本碳排放总量大,碳排强度高,碳排放可优化潜力较大。下图示意中国、日本1991—2019年碳排放增速折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上述材料及图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日本碳排放量增速曲线,②代表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曲线
B. 2013年中国基本实现碳达峰后,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的状态
C. 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长有助推作用
D. 日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后,碳排放总量较之前增大
12. 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可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加大与各国的碳汇合作B.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C. 全面落实绿色技术发展D. 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90年代初到2019年期间,①线的增速总体上高于②线,原因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碳排放量增长较快有关,故①线为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曲线,②线代表日本碳排放量增速曲线,A错误;中国碳达峰时间大约在2030年前后,2013年应为日本基本实现碳达峰,B错误;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样的用能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长有助推作用,C正确;日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后,碳排放总量较之前减少,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我国的碳排放量大,主要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生产结构(初级产业多,耗能大)有关系,为了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当前的首要措施应该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B正确;加大与各国的碳汇合作,主要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A错误;全面落实绿色技术发展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C错误;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是一个长期而相对漫长的过程,显然不是“首要措施”,D错误。故选B。
13. 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动力种田的奇怪现象。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村劳动力不足B. 农业产量不稳定
C. 城乡经济差距大D. 土地退化严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C正确;本质上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不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原因,A错误;农业产量不稳定和土地退化严重没有材料提及,BD错误。故选C。
日本熊本县阿苏山的代表性观光胜地是一片富饶的草原(如下图),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下左图是“冬季日本等压线图”,右图为“阿苏草原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造成该岛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B. 纬度位置
C. 气压状况D. 海陆位置
15. 阿苏草原所在地气候和自然植被类型应该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草原
B.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
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16. 阿苏草原每年定期烧荒的时间是( )
A. 春末夏初B. 夏末秋初
C. 秋末冬初D. 冬末春初
【答案】14. A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一个山地国家,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形海拔较高,冬季,在西北季风的影响下多降雪天气,所以造成该岛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因素,A正确。P3沿线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南北跨度大,纬度跨度大;日本为岛国,海陆差异小;P3沿线气压值差异小,与题意不符,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读“阿苏草原位置图”可知,阿苏草原位于日本的本州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根据材料“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可知,阿苏草原是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所以不属于自然植被类型,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的本州岛属于亚热带,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可知,说明烧荒之后,很短时间内草就开始发芽、生长,由此判断烧荒时间为冬末春初,D正确。其它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a),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指出图(b)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图(b)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2)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
(3)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解析】
【小问1详解】
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大致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原因:从洋流和大气环流两方面分析,当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大,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水汽来源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利于经常降水,导致东岸降水多,西侧受湿润的信风影响较少,降水较少。从图中可看出,非洲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为暖流流经,受暖流增湿作用影响,降水多,而大陆西岸受寒流减湿作用影响,降水少。
【小问2详解】
M城市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M地位于南回归线到30°S之间,夏季(1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信风来水汽,降水充足,形成湿季;冬季(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当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干季。
【小问3详解】
大陆西侧的北部海域受离岸的信风影响,表层海水向远海流去,有利于上升补偿流的形成,受其影响,底层海水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充足,吸引鱼群形成渔场;南部渔场受寒暖流交汇影响,海水发生搅动,营养物质上泛,从而形成渔场。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三十多年来贸易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的蔬菜(蘑菇、大蒜、木耳、洋葱等)、温带水果(柑橘、苹果、梨等)等农产品广受东盟国家喜爱,2020年出口达198.83亿美元。中国和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合作,同时推进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项目建设。下图示意东南亚地区的铁路分布。
(1)从气候条件角度,说明东盟国家需要从我国大量进口蔬菜、温带水果的原因。
(2)简述中国助推东盟国家铁路修建对区域贸易合作的意义。
(3)分析中国在东盟国家大量投资农业企业(占中国境外农业企业总数的41.88%)的原因。
【答案】(1)东盟国家多位于热带地区,适宜种植蔬菜和温带水果的区域少,蔬菜、温带水果种类少;我国温带范围广,水热条件适宜,蔬菜、温带水果品种丰富,品质高,价格低。
(2)增加区域联系,提高贸易运量;缩短交通时间,提高物流时效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降低双方居民的购买压力。
(3)农业发展互补性强,东盟多为热带农业,我国多为温带农业;交通便利,距离较近,农产品进出口方便;东盟国家水热条件好,粮食作物一年三熟,产量大,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地价低、劳动力价格低,投资成本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近年来,我国的蔬菜(蘑菇、大蒜、木耳、洋葱等)、温带水果(柑橘、苹果、梨等)等农产品广受东盟国家喜爱,这些蔬菜水果主要是温带作物,东盟国家主要位于东南亚,纬度低,多位于热带地区,且温带面积较小,适宜种植蔬菜和温带水果的区域少,蔬菜、温带水果种类少,难以生产蔬菜和温带水果;我国主要位于温带地区且范围广,水热条件适宜,能够生产高质量、高产量的蔬菜和温带水果,蔬菜、温带水果品种丰富,品质高,价格低。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国与东盟国家距离近,双方贸易互补,需求量大,建造铁路能够加强区域联系,有利于货物的运输,提高贸易运量;同时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缩短交通运输时间,提高物流时效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可降低物价,降低双方居民的购买压力。
【小问3详解】
从图文信息和区域地理知识可知,中国在东盟国家大量投资农业企业是基于双方距离近、农业产品互补性强、气候差异较大等条件,我国主要位于温带地区,东盟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农业发展互补性强,东盟多为热带农业,我国多为温带农业;东盟位于我国南面,距离近,随着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项目建设,交通便利,农产品进出口方便;东盟国家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粮食作物一年三熟,产量大,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由于东盟国家地价低、劳动力价格低和水热条件好等,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烟草是喜温作物,对温度比较敏感,日平均气温27℃左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生长阶段需要有较多的水分供应。津巴布韦烟草种植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被誉为世界“黄金烟田”,目前的烟草种植以小种植户为主。我国每年从津巴布韦购买超过6万吨烟草,约占该国烟草出口总量的60%。图甲为津巴布韦地理位置图,图乙为津巴布韦气候资料图。
(1)说明津巴布韦出产的烟草品质好的气候原因。
(2)分析津巴布韦成为我国重要的烟草进口国的条件。
(3)烟草是津巴布韦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有人主张大力发展烟草种植和加工。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烟草生长;位于热带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合成更多的有机质;夏季降水集中,有利于烟草生长。
(2)津巴布韦烟草种植量大,产量高;烟草种植历史悠久,质量好;经济欠发达,烟草价格低;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
(3)赞同。理由:当地烟草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烟草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赞同。理由: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进一步开垦耕地,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小种植户种烟技术落后,生产资料匮乏,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津巴布韦经济技术水平低,烟草加工能力有限。
【解析】
【小问1详解】
津巴布韦烟草品质好的气候原因,主要从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由图文信息可知,烟草是喜温作物,对温度比较敏感。津巴布韦地处低纬度,终年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烟草生长;由津巴布韦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可以满足烟草生长阶段需要有较多的水分供应。
【小问2详解】
津巴布韦成为我国重要的烟草进口国的条件,主要从津巴布韦的烟草产量、质量、价格、交通等方面分析。津巴布韦烟草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种植量大,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欠发达,劳力成本低,烟草价格低;图上信息显示,该国国内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
【小问3详解】
开放性问题可以选择赞同或者不赞同,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应从该地具备大力发展烟草种植的优势条件,以及大力发展烟草种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角度阐述。当地烟草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烟草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赞同则要从该地不具备大力发展姻草种植的地理条件方面思考,并说明大力发展烟草种植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进一步开垦耕地,大量砍伐木材烘烤烟叶,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小种植户种烟技术落后,生产资料匮乏,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津巴布韦经济技术水平低,烟草加工能力有限;大力发展烟草种植,也会导致该国农业结构单一,对外部市场依赖程度加大,在国际贸易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省市区
面积
省市区
面积
省市区
面积
省市区
面积
北京
119
上海
184
广西
2977
西藏
446
天津
438
江苏
4540
海南
503
甘肃
2750
辽宁
3712
福建
1150
重庆
1810
青海
458
黑龙江
11085
内蒙古
5470
贵州
2010
新疆
387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