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部分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部分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地理辽宁省部分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地理辽宁省部分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就广东省方言而言,其( )
A. 闽语区分布范围最广B. 类型较为单一
C. 韶关语集中在平原区D. 分布相互交错
2. 客家语方言区内分布有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 文化交流的需要B. 居民爱好的差异
C. 行政干预的作用D. 人口迁移的结果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广东省方言分布范围最广的是粤语和客家语,A错误;读图可知,广东省方言类型较多,分布相互交错,B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韶关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部,粤北多山地地形,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为方便与粤语区人们的交流,客家语方言区内分布有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A正确;客家语方言区内,人们习惯于使用客家语进行交流,因爱好差异形成中心城镇粤语岛的可能性很小,B错误;行政干预和人口迁移应主要形成方言区域,而不是方言岛,CD错误。故选A。
柿子原产于我国,现广泛种植于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广西恭城月柿因形似中秋明月而得名,因个大、形圆、质软、味甜而享有盛誉(图1)。莲花镇是恭城月柿的主要产区之一,坐落于喀斯特峰丛之间,被誉为“月柿之乡”,所产月柿被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号召,莲花镇“月柿小镇”项目启动,莲花镇月柿产业大力发展。图2示意广西莲花镇月柿产业的发展进程。完成下面小题。
3. 明朝万历年间,莲花镇人民选择种植柿子,而非南方的柑橘,是因为柿子与柑橘相比( )
A. 耐旱性能更好B. 市场需求更大
C. 销售价格更高D. 地形适应性强
4. 莲花镇月柿产业打造品牌IP,并与知名饮料公司展开合作,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市场经营风险B.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C.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D. 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莲花镇坐落于喀斯特峰丛之间,地表水分易下渗,地表径流缺失,易发生旱灾,故该地不适合种植水分需求较大柑橘,又由材料“柿子广泛种植于山西、山西、山东等地”可知,柿子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地区,对水分的要求少,抗旱能力强,能够适应莲花镇旱灾频发的环境,A正确;从材料无法得知柑橘和柿子的市场需求、销售价格大小关系,BC错误;柑橘的地形适应性也强,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打造品牌IP,与知名饮料公司展开合作,可以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开发衍生产品最终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故主要是为了开发产品附加值,B正确;打造品牌,与饮料公司合作,不能降低市场经营风险,A错误;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打造品牌并与饮料公司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但这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2022年11月27日北京时间15:20,家住江苏H市某小区7楼的小明在家里正对电视拍摄了一张照片(左图)。右图为7楼楼层户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小明家居住在( )
A. 701B. 702
C. 703D. 704
6. 与图示光照现象最接近的日期是( )
A. 1月17日B. 3月27日
C. 5月27日D. 7月17日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小明家住江苏H市某小区7楼,小明在家里正对电视拍摄的时间为北京时间15:20,此时太阳应位于当地西南方向,图中电视机形成的影子朝向东北,小明应是面向正北拍摄,说明太阳光从西部的窗户照进来,704客厅的布置符合该图情景,故D正确;701客厅的窗户位于东侧,702和703客厅的窗户位于南侧,故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只要保证直射点直射纬度与该日相同,即可出现与图示光照现象接近的情况。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图可知,与该日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与该日关于冬至日对称。11月27日距离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相差25天,12月22日25天后为2023年1月17日,由此可推导出该日期为1月17日,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唐山市(40°N,118°E)某地理教师制作的球形日晷,由晷面和晷针构成。日晷晷面呈凹状的半球形(晷面上孤线)和节气线(晷面上刻度)构成晷面刻度网,指向球心0。由于地球自转在一天中可以被认为是匀速的,因而将日晷晷面等分为24份,以晷针顶点正午日影方位作为节气线,完成下面小题。
7. 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晷针日影应位于( )
A. 正北时刻线上B. 正南时刻线上
C. 正东时刻线上D. 正西时刻线上
8. 球形日晷夏至日节气线与球面顶点P之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为( )
A. 16.5°B. 23.5°
C. 30°D. 66.5°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唐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唐山市地方时为12:00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方位,故而晷针日影应位于正北时刻线上,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唐山市的纬度是40°N,则唐山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所以夏至日节气线与球面顶点P之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应为其余角,故而是90°﹣73.5°=16.5°,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一般而言,可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形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是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B. ⑥⑧⑦
C. ①②⑦D. ③④⑧
10. 两期U形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 )
A. 降雪量增加B. 冰川活动规模扩大
C. 冰川面积增大D. 当地气候变暖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且结合材料“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可知。早期,冰斗形成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同期形成);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同期形成);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同期形成),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B。
【10题详解】
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形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形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形谷B);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D正确,C错。冰川面积减小,降雪量应减少,A错。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形成较窄U形谷B,表明冰川活动规模缩小,B错。故选D。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12. 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 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 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 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 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福州市干旱年份呈“正常—旱—涝”分布的规律,不同旱涝年份的水汽输送形势差异明显。下图示意福州市典型旱、涝年夏季各月不同方位的水汽输入与输出量。完成下面小题。
13. 为福州夏季输送水汽的主要气流是( )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 西北风D. 西南风
14. 与典型旱年相比,形成典型涝年的关键在( )
A. 6月东边界B. 6月南边界
C. 8月北边界D. 8月西边界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无论是典型旱年还是典型涝年,西边界和南边界都是夏季水汽输入的主要边界,因此为福州夏季输送水汽的主要气流是西南风,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典型旱年和典型涝年水汽收支状况6月差异最明显,典型涝年6月南边界水汽输入远大于典型旱年(西边界的差异没有南边界大),是给典型涝年带来水汽的主要边界,B正确;而6月份东边界在典型涝年水汽输出更多,不符合典型涝年水汽积累,A错误;8月份北边界和西边界水汽输出减少,有利于水汽积累,但总量有限,不是关键,CD错误。故选B。
阿留申群岛属于火山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阿留申群岛风速大、降水多、四季温差小。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气压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阿留申群岛上草甸、苔藓丛生,几乎无树木分布,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
B. 西风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
C. 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D. 气温低,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16. 当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之后的一个月内( )
A. 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稀少
B. 北京在午后常出现暴雨天气
C. 印度半岛沿岸盛行东北风
D. 开普敦港泊船受海浪影响大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留申群岛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活动,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A项不符合题意;该地地处西风带,且由于岛屿面积小,风浪大,不利于树木的存活,B、C项不符合题意;该地虽纬度较高,但受海洋调节,气温不会很低,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之后的一个月内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风从海洋挟带水汽至陆地,降水较多,A项错误;北京夏季午后暴雨多,B项错误;此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C项正确;开普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平浪静,D项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沙特阿拉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2022年该国耗资50亿美元在Nem经济区(配备有海水淡化厂)新建绿氢厂,计划从2025年开始用太阳能电解淡水大力发展绿氢,并逐步发展为氢能出口大国。绿氢是一种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零碳排放,燃烧后生成水。氢气将以氨的形式制成,比液态氢气更容易运输。下图示意Nem经济区的位置。
(1)分析沙特阿拉伯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大力发展绿氢的主要原因。
(2)分析沙特阿拉伯绿氢厂选址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沙特阿拉伯绿氢生产的环境效益。
【答案】(1)太阳能丰富,且清洁可再生;靠近海域,海水资源充足,原料丰富;绿氢清洁,且储运和使用方便;石油有污染、不可再生,绿氢将成为沙特阿拉伯未来经济支柱之一,经济效益高;全球对绿氢等清洁能源需求增加,市场广阔。
(2)土地租金低;靠近红海,海运便利;距离欧洲较近,市场广阔;位于Nem经济开发区,有政策支持与优惠。
(3)绿氢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减小;生产和使用过程零碳排放,缓解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解析】
【小问1详解】
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且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沙特阿拉伯靠近波斯湾、红海,海水资源丰富,淡化后可以作为绿氢生产的原料。绿氢属于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零碳排放,市场需求广阔。氢气将以氨的形式制成,比液态氢气更容易运输,储运成本较低。沙特阿拉伯的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绿氢潜力大。
【小问2详解】
Nem经济区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远离人口密集区,土地成本较低;Nem经济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且有政策支持;Nem经济区靠近红海,海水资源丰富且便于运输;Nem经济区靠近欧洲,接近消费市场。
【小问3详解】
绿氢属于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零碳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零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汐树"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潮汐树的“寿命”和形态差异较大。在江苏盐城条子泥沙洲上,生长着耐盐植被的盐沼和纯泥沙光滩并存,形成了一片多变的“潮汐森林”,“潮汐森林”的发育程度与潮滩面积、坡度、潮沟体系的级数(即从大到小的分叉次数)密切相关。
条子泥沙洲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和海底沙脊群。左图为潮沟形态示意图,右图为盐城条子泥示意图。
(1)简述“潮汐树”的形成过程。
(2)推断盐沼和光滩潮汐树的“寿命”差异,并说明理由。
(3)分析条子泥沙洲成为“潮汐森林”大本营的原因。
【答案】(1)在潮间带,往复的潮汐、滩涂汇水冲击侵蚀滩面,形成冲沟;在落潮时,滩面水向低洼处流动,汇合成线流,不断加深沟槽;溯源侵蚀,汇流面积扩大,树枝状分叉逐渐形成“潮汐树”。
(2)差异:盐沼地带的潮汐树寿命长,光滩区的潮汐树寿命短。理由:盐沼地带比光滩区植被多,根系固定泥沙能力强,使之不易被冲蚀,潮沟相对稳定,故盐沼潮汐树寿命长。
(3)河流、海流带来巨量泥沙,光滩面积大;潮间带地形平坦,坡度小;涨落潮时进出滩面潮水量大,侵蚀能力强,潮汐树数量多且多变,形成潮汐森林。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貌形成一般从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分析。读图,潮汐树形成于潮间带,涨潮和落潮频繁;材料“潮汐树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可知往复的潮汐、滩涂汇水冲击侵蚀滩面,形成冲沟或潮沟;在落潮时,滩面水向低洼处流动,汇合成线流,海水冲刷作用使沟槽不断加深;海水的溯源侵蚀作用,使汇流面积扩大,树枝状分叉逐渐形成“潮汐树”。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在江苏盐城条子泥沙洲上,生长着耐盐植被的盐沼和纯泥沙光滩并存”可知,盐沼地带比光滩区植被多,而植被根系的固定泥沙能力强,使潮汐树不易被潮汐冲蚀,因此潮沟相对稳定,故盐沼潮汐树寿命更长。
【小问3详解】
结合前两问的分析,以及材料“潮汐森林的发育程度与潮滩面积、坡度、潮沟体系的级数(即从大到小的分叉次数)密切相关”,应从上述因素分析。读右图盐城条子泥示意图,可知河流、海流众多,从而带来巨量泥沙,形成的光滩面积大;潮间带地形平坦,坡度小,利于潮汐树面积的扩大;由于地形平坦开阔,涨落潮时进出滩面潮水量大,海水的侵蚀能力强,潮汐树数量多且多变,最终形成潮汐森林。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6月至9月,台风季的到来都会让气象部门和公众高度警戒,台风的路径和强度预报一直是台风专家们研究的重中之重。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且大多数产生于副高的南缘,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典型移动路径有三种(如下图)。2023年7月29日—8月2日,台风“杜苏芮”环流北上的速度减缓,在华北、黄淮一带持续时间较长,京津冀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下图为侵入我国的台风移动路径图。
(1)副高的强弱、高压脊走向与台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从副高角度说明台风三种路径的形成过程。
(2)推测2023年7月29日—8月2日京津冀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的原因。
(3)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西南部、河北西部、山西东部等太行山区自然灾害风险高。列举该时期上述区域需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
【答案】(1)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2)台风“杜苏芮”带来充沛水汽;台风“杜苏芮”在京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在太行山区东侧山前抬升,形成地形雨。
(3)滑坡、泥石流、洪涝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当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较强,且呈稳定的东西走向时,台风受到向西的力,台风稳定西移,位于西移路径上;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较强,且呈西北——东南走向时,台风受到向西北的力,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我国登陆,为西北路径;当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较弱时,台风受到向北的力,往往北上登陆或者转向,为转弯路径。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7月29日—8月2日,台风“杜苏芮”环流北上的速度减缓,在华北、黄淮一带持续时间较长,长时间影响京津冀地区;台风“杜苏芮”势力较强,自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水汽受到太行山的阻碍,抬升过程中凝结,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强降水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短时间强降水可能会诱发洪涝灾害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学校期末考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